风水学的核心思想是天地人合一,主要作用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房屋风水学是依据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而演变出来的一门学说。
其实房屋风水的本质,是将人体溶合于自然之中,以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关系,力求 磁场与周遍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此使房屋面向大吉,以达到趋吉避凶、宅吉人荣的目的。
若想在房屋风水上达到天时地利人和,还需遵守房屋风水学的三大原则。接下来,让大师为大家详解房屋风水学的三大原则。
房屋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分别是什么
一、整体系统原则
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风水学充分注意到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它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二、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 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贷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
地理位置不同,住宅也就有了差异。中国风水学对于住宅所处环境不同,又有所谓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区分,因此,在风水学应用上,又各有所侧重。对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则因其外部环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举。
三、依山傍水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依山的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 ,从山脚一起到山腰。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筑在青翠的珞珈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环境,依山建房,学生宿舍贴着山坡,象环曲的城墙,有个城门形的出入口。山项平台上以中孔城门洞为轴线,图书馆居中,教学楼分别立于两侧。主从有序,严谨对称。学校得天然之势,有城堡之壮,显示了高等学府的弘大气派。
六朝古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其四边有秦淮入江、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有钟山;西有富贵山;南有白鹭和长命洲形成夹江。明代高启有诗赞日: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标签:成都面相风水学培训班 兰州红山根房屋出售 手相左右原则
【房屋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分别是什么】相关文章:
☑ 土地庙不能拜为什么 2024-10-07 08:44:28
☑ 家居风水禁忌:不能乱用的那些缤纷色彩 2023-11-04 16:12:57
☑ 围巾要是破了继续使用会不会容易倒霉 2023-10-25 21:14:42
☑ 吉位聚财气 家居招财风水方位选择 2023-10-24 21:05:58
☑ 好的窗户饰品布局是怎样的 2023-10-21 23:02:04
☑ 2020年12月3日打麻将最佳方位,今日赢钱选哪方 2023-10-21 22:59:53
☑ 贴对联时间有何讲究 选择吉日吉时避免污渍 2023-10-17 13:01:00
☑ 牛宝宝取名大全2021款 好听的名字解释 2023-10-14 10:07:03
☑ 在风水中电视机适合装饰吗? 2023-10-14 10:03:02
☑ 今天打麻将赢钱方位 2020年5月13日最佳方位 2023-10-10 1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