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穴沟有点偏是什么原因】
人中沟又名水沟,是位于鼻尖正下方、口唇正上方之间的皮肤纵沟。如果把鼻子当做山,嘴巴当做海,那么人中就相当于从高山流向大海的河流。从中医角度上来看,人中是经络交错、经气贯注的要地,手、足阳明经,足厥阴肝经,冲、任二脉以及督脉的循行均经过人中或人中附近。人中与脏腑经络生理上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其在病理上也必然相互影响,可以说,人中是判断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处所,所以从人中的形态和色泽的好坏也可看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观察人中沟的情况时,注意让被检者面向光亮处,口唇自然闭合。仔细察看人中的长短、深浅、宽窄、色泽变化,以及是否有疤痕、斑点、皱褶和增生物等,必要时还应进行测量和按压等检查。
一、人中沟的形态变化
(一)人中沟的正常形态
人中的正常形态可分为端直型和梨状型。
⒈端直型为人中沟缘隆起,呈棱线状,成年人两沟缘间的距离0.7~1.0厘米,沟道上下基本等宽,或下端略宽于上端,沟的深浅适中。
⒉梨状型和端直型类似,但沟上端略窄狭,下端较宽些,近唇缘处又变窄,形似梨状。
⒊以上两型皆沟缘清晰均匀、对称,提示生殖和泌尿系统发育良好。一般在女性说明月经、排卵、生殖等功能正常,男性多无阳痿、早泄和不育等异常现象。因此,医家认为:①人中以深长而宽粗者为佳。②人中长者,说明精力充盛,子孙后代繁茂,人中长的人生殖器官发育良好。③人中深而宽者,血液循环良好,全身充满活力,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生殖力强。④人中愈宽者寿命愈长,人中深而清楚者,才能拥有幸福长寿的人生。
(二)人中沟的生理变态
⒈浅坦型又称平坦型,人中沟缘略隆起甚或不明显,沟道浅而平坦。在自然口形时,尚可看到沟形,当其微笑时沟道更浅,甚至消失不易辨认。浅坦型也有沟道宽窄之别:①浅而宽的女性提示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或生殖泌尿功能低下,或子宫前倾和子宫肌瘤,或子宫萎缩(多见于老年人)。②人中浅坦型者多性欲低下,易发生血崩和漏胎。③男性人中宽平而不成为沟的,办事无耐心,并易出现癃闭之症。④人中沟浅而色淡者,多为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可见阳痿少精,生殖力弱,难有后代。⑤人中较宽但是不清晰的,体质较差,常生病,但并不一定短命。⑥人中沟浅而窄的女性提示后天性子宫萎缩,质硬、活动度较差,常表现经期紊乱,经量逐渐减少而致经闭。⑦人中浅而窄的人,血液循环不佳,体力不足,也容易生病。
⒉狭窄型的人中沟缘隆起或平坦,沟道狭窄细小,最宽处不大于0.5厘米,有的仅呈一粗线条状,有的上下沟道稍宽,中段尤细。提示有患歇斯底里(癔病)的倾向,女性子宫发育不良,如子宫小、发育迟缓、宫体狭长、宫颈细窄。
⒊横凹型又称圆凹型。患者多半口唇较厚,上唇略向上翻,沟缘略隆起,沟道中段可见较深的凹陷圆窝,稍呈鞍形。上下平浅呈横凹状,当其微笑时则变成横条状。提示宫小不孕,或异常骨盆或骨盆狭窄,易发生难产。
⒋短平型是指人中特别短(一般人中长度与中指同身寸等长或略短,详见后述),沟道偏平,沟缘仍显或隐约。①提示子宫小(常为幼稚型子宫),发育差,多无子宫内膜生长而无月经来潮。②或见宫颈松弛,受孕后易漏胎,或阴道宽而浅。③月经第1天量多或血崩,女子性欲低下。④人中短促者,也可见宫颈较短,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会阴部(阴部与肛门中间的部分)也短。⑤男子单侧隐睾或单侧无睾,或阴茎短小发育不全。
⒌双沟型是人中沟道中间有凸起纵线、条索或结节,位臵不定。可能为双子宫、双阴道、双阴道横隔。
(三)人中沟的病理变态
⒈沟道凸隆型为人中沟道中有位臵及形态不定的增生物,如小丘疹、斑点或溃烂,甚至引起沟形改变。①提示情况较复杂,一般为宫颈糜烂。②沟道一侧增生或变形,则多有一侧腹痛或压痛或腰酸痛以及月经不调等症。③妇科检查多有附件炎或附件增厚,子宫肌瘤、息肉或囊肿等。④人中沟长疔为胃火上炎。
⒉混合型是几种变态型同时存在,包括生理、病理和宫位变态(见后)特征的综合反映。提示病变请参阅相应各型。
⒊平满型是人中平坦甚至鼓起但不缩短者。①人中沟上端近鼻际处平坦者多患胃疾。②人中沟逐渐出现满平,则是脏腑气绝,特别是脾气败绝的危象。③人中满而色淡主脾阳虚,水气停蓄。
⒋木硬型是人中沟发木、僵硬、肿大者。①人中塌平、僵木,为生殖系统能力较差,常患喉肿、肩颈僵硬等症。②人中微塌平、僵木(上唇微僵木,而下唇润泽),为胃、生殖器官湿热,常患皮疹,手、足、面部易长痘疹。③人中左右区域僵硬、陷、肿,配合鼻端的偏向,可了解大腿内侧的病变情况。鼻向左偏,右大腿内侧病变反应强烈;鼻向右偏,左大腿内侧病变反应强烈。④人中左右木硬、肿,为腹腔循环系统功能较弱。⑤人中左区木硬、肿,为腹腔循环系统功能较弱。⑤人中左区木硬、肿,而且色泽夭暗,为左腹腔易患恶性病。⑥人中右区木硬、肿,为右腹腔循环功能较弱。⑦人中左区僵硬、塌陷,而且色泽夭暗,为左腹腔脏器易生特殊病变。⑧人中右区僵硬、塌陷,为右腹腔脏器功能不良。
(四)人中沟的宫位变态
⒈人中沟道的上端甚窄,下端宽阔,呈“八”字形,提示子宫后倾,常表现经行腰酸,严重者可影响受孕。多见于矮胖体型。
⒉人中沟上端宽,下端窄,似倒梯形,提示子宫前位或前屈,常有经行胀痛。⒊人中沟道或一侧沟缘向左或向右偏斜(先天性、损伤性及神经性的人中沟变形不在此型范围)。①人中沟向右偏斜者提示宫体右偏。②人中沟向左偏斜者提示宫体左偏。均易患不孕症。
(五)人中沟的其他形态变化
⒈人中呈上下宽而中间狭窄之状,且色晦滞,见于隐性冠心病患者。若有心绞痛发作,人中紫晦,甚则短缩。
⒉人中沟有横理纹者易患不孕症。但是若为青年女性人中短期内出现横纹,多见于新婚者,中年女性人中有明显横纹,多提示此人操劳过度。
二、人中沟的动态变化
⒈人中卷缩,又谓之唇反。乃脏腑之气欲绝,脾气衰竭之象。
⒉若肾虚之极,下焦寒水上冲有蒙窍趋势的,其人中沟常先萎缩松弛,继则变浅而短缩。氮质血症患者,人中常萎缩松弛,转为尿毒症后短缩,迨至昏迷则唇反翻。
⒊如果人中原先正常,怀孕后其一时期突然短缩,且伴腰酸痛带下绵绵,提示难免流产,这种迹象每在流产前1~2周即已显露。
⒋妇女孕后人中沟若较孕前长,且气色红活的则提示胎儿多为男性。
⒌人中颤动为中风象,是气血不能濡养的表现,亦可见于生育过多或子宫出血过多的妇女。
三、人中沟的长度变化
严格地讲,长度变化也属于形态改变的一个方面,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就把它另作介绍,而形态和动态变化部分主要叙述了人中沟的宽窄、深浅等外形的改变。
据临床观察,正常人的人中长度基本上与本人中指的同身寸长度相等。中指同身寸是将中指第⒈第2指节横纹桡侧端间距离作为1寸,来量度身体上穴位的距离。也就是说人中的长度正常约有中指同身寸1寸长。凡长度不符合的,无论男女,多半有生殖和泌尿
系统的疾病。长度差别越大,症状就越明显。
⒈中指同身寸长度大于人中者临床上较为多见,一般大于0.5厘米以上。①多为先天肾气不足,在男性多见阳痿、早泄、不射精、不育、狐疝和子痫等。②在女性多见月经初潮迟且伴痛经、经前期综合征、子宫发育不良、宫体位臵不正、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多和不孕等症。③也提示孕妇有流产、早产倾向。④人中沟过短者,是极敏感的人。
⒉中指同身寸长度小于人中者较少见,为人中偏长,前边已谈到,再做如下补充:①是精力充盛的表现,与长寿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②但人中若过长的话,男子可出现阴茎包皮过长;人中细长者,女子子宫体也较窄长。③若人中松弛变长的话,女子可能会出现子宫下垂病症。
四、人中沟的色泽变化
人中沟的颜色在正常情况下,与面部其他部位一样应当是色泽明润,黄而透红,这说明脾肾健旺,后天充盛。若出现不同颜色,就可能出现疾病。
(一)人中色青
⒈人中色青多为里寒证,在女性可有痛经,在男性可有睾丸疼痛。⒉人中色青且赤而又短于同身寸的,多见于肝经炽热下扰冲脉。⒊人中时青时黑,主肝肾之病。
(二)人中色黑
⒈人中色黑多为寒证,在女性可见宫寒不孕,在男性可有阳痿、遗精、输尿管结石,中医认为易患肝病及肾病。
⒉人中色黑可见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
⒊人中色黑而短于同身寸1/3以上者,多为精稀清冷、或无精、或死精等不育症。
⒋男人如果人中色泽黑青,多有睾丸炎、前列腺炎等病变,且多疼痛发作。⒌人中微黑,主里热重证;下利者人中黑为湿热邪毒深重,病情危重。⒍人中有黑色斑块,往往提示肾阳虚,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或脑垂体功能不足的阿狄森病、西蒙病、席汉病等。
⒎人中呈紫色或稍带黑色者,为伤食的表现。
⒏人中有瘀斑,常提示子宫内膜结核、附睾结核、精索静脉曲张等。⒐人中色滞有瘀斑,常提示有生殖泌尿系统癌症的可能。(三)人中色暗绿
可见于严重的胆囊炎、胆绞痛、胆结石患者。(四)人中色红(紫)
⒈人中色红可见于热入胞宫、生殖系统的急性炎症等情况。
⒉人中下段近唇际呈淡紫色,人中沟短缩,可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⒊人中近唇际潮红,多属血热崩漏。
⒋人中色隐现紫红,多为瘀血发热痛经。
⒌孕妇人中色偏红,自觉灼热,甚则体表时生红疹者,多示胎毒过重,娩出小儿易患疮疖。
⒍人中微赤,多为里热盛,发痈之征。
⒎小儿人中红肿如疮者,主腹中有虫之疳病。
⒏人中有红点和肿物者,子宫也会有同样的红点和肿物,人中有红星似的红点者,有患子宫癌的可能。
⒐人中紫暗无光泽,则多见于心绞痛发作之时。
(五)人中色灰暗无光泽表示肾阳虚衰,下元不足。
⒈在女性多见于宫寒不孕、子宫颈炎、附件炎、卵巢囊肿、子宫肿瘤。⒉在男性多见于前列腺炎、阳痿、性欲减退或睾丸炎病变疼痛之时。⒊人中色暗灰失荣也可见于隐性冠心病患者。(六)人中色白多属虚
⒈人中色白冷汗涔涔者,多见于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咯血的患者。⒉人中发白,右上唇暗红,为胃湿热,大肠虚寒,多患腹胀痛等症。
⒊人中发白,双唇也微发白,为大肠、小肠、腹腔寒滞,多患腹胀及腰、肩、背痛等症。
⒋人中淡白色,见于慢性溃疡型结肠炎患者。⒌人中色淡白,皮薄干枯,多为血枯闭经之象。
⒍人中色变淡,同时人中沟亦变浅,提示阳痿遗精。⒎人中近鼻际色淡白,多属气虚崩漏。(七)人中色黄多为脾胃虚弱。
⒈人中色质萎黄,肌肉松薄,为脾肾虚弱,阴血不足。
⒉人中显土黄色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见于慢性胃肠道疾患。
⒊若孕妇人中沟枯黄、浅平,人中沟呈上宽下窄,则提示有胎死腹中或胎儿停止发育的可能。
血热崩漏的妇女常自觉人中灼热;气虚崩漏每觉似有清涕欲下,喜以手帕按压。
人中色泽的异常改变是疾病的反映,随着病变的好转或痊愈,“病色”会逐渐消退。人中沟的形态异常一部分可随疾病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则和人中痣(黑子)一样,不会随着疾病的痊愈而改变。
人中在督脉上,为督脉、手足阳明经的会穴,督脉的一端接着人中,另一端经人体中线向上过额、头顶、脑后、颈项、脊背、腰骶抵达阴部,系于子宫、膀胱。古代医家早就发现了人中与子宫、膀胱的关系。《灵枢〃五色篇》中有“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之说。张景岳也曾说过:“面王以下者,人中也,是为膀胱子处之应。子处,子宫也。”均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膀胱子处”有病,可以从“面王”以下表现出来。面王指鼻头,鼻头以下的部位就是人中沟。
人中与膀胱子宫居于督脉的两端,通过督脉使它们构成了内部的联系。根据内脏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这一中医理论,从人中的变化来推测生殖和泌
尿系统疾病的方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如前所说,人中的“病色”可随内部病变的好转或痊愈而消退,并且有人在针刺人中穴治疗1年之久的一位癫痫妇女病例中发现,针刺使月经逐渐减少,继而出现痛经、闭经等现象,均可说明从人中沟观察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和科学依据。
【鼻子底部有条沟,是在人中上面,那个位置叫什么】
叫鼻沟,也叫鼻凹,鼻洼子。被人们熟知为法令纹、八字纹。是人面部老化、衰老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将面颊部及颌分开的标志,鼻唇沟是由于面颊上有动力组织和无动力组织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人们在做如多表情的时候都是通过鼻唇沟来完成的。我们一生中会大量使用鼻唇沟,所以会造成鼻唇沟的加深、变宽以及延长,在加上年龄一但超过三十岁面部会逐渐的衰老更加深了鼻唇沟的明显化,鼻唇沟是测量一个人年龄的重要标志。
鼻沟的形成原因:
1、皮肤本身衰竭、变薄、缺乏弹力纤维、由于重力作用被拉长;颧弓韧带、皮肤咬肌韧带因衰竭缺乏弹性、松弛,由于重力作用被拉长;鼻唇沟外上方与内下方组织结构的差别,外上方疏松,内下方致密;
2、长期反复的表情肌的运动,鼻唇沟充当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支点。表情肌的长期反复运动使得皮肤和颧部脂肪垫表情肌之间产生剪切应力,皮肤和颧部脂肪垫产生向下的相对位移堆积在鼻唇沟的外上方形成了鼻唇沟脊。
表情肌长期反复的运动使得鼻唇沟部位上下两种质地、结构密度相差较大的组织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在两种组织之间形成折痕,由此形成了鼻唇沟。
扩展资料
其实按摩鼻沟是能够有效预防感冒的。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其他预防感冒的小妙招:
1、鼻子擦葱
感冒后鼻子不通气怎么办呢?可以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一是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药棉。
2、白酒擦身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很快痊愈。
3、呼吸蒸气
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4、热风吹面
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少症状,加速痊愈。
-鼻沟
人民网-对付感冒非常有效的12个小妙招
【有谁整理过武侠小说中一般会提到哪些人体穴道,各有什么作用,有图形解释的更好】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1?7脱?1?7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嘧呦蛲贰?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人中部位刮痧有何功效?】
人中,又名水沟,在鼻下唇上,人口沟内,上1/3与下2/3分点处。
问题一:为什么叫人中
鼻呼吸天之清气,口纳地之谷气,人中位于鼻口之间,符合天人地三才思想,又因此穴针之有醒神之功,昏仆倒地者可令苏醒,再通天地之气,故名。
问题二:为什么不是中点
这就关于此穴的刺激方法了。民间方法里多用掐的方法,为什么是掐呢,不是摩、按、揉?是因为要用指甲尖的细小力点,强刺激此穴,唯有强刺激才能醒神开窍。为什么要强刺激呢。因为此穴穴下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如同十宣刺血醒神一样,越疼的地方,对大脑的刺激越强。所以决定了此穴如果针刺,一定用毫针斜向上刺,即向鼻中隔根部的方向点刺,出现明显放射状针感为佳。如果是神志清醒之人,针之可令其流涕流泪,如服芥末。
所以,刮痧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穴位,首先要了解其下其周的解剖结构,了解这些相关结构受到刺激后引起的反应,才能了解其穴性,才会明白其刺激方法的原理,并掌握其技巧。
“人中沟”奇经八脉里面的督脉经过此处,其有一个相当重要穴位,叫“水沟穴”也叫“人中穴”。
1、普及一下:督脉从长强穴起至印堂穴止,共29个穴位。往年常说的人体常规穴位是361个,但前几年加了一个印堂穴,所以目前应是362个穴位。
2、“水沟穴”位于人中沟的上1/3以中1/3交点处,它有镇痉醒脑、止痛的作用。是:中暑、癫痫、小儿惊厥、痉挛、昏迷、头痛首选主穴位(常与涌泉穴、合谷穴、百会穴等配合使用效果好。配方附后)。
3、另外对督脉损伤引起的疼痛或不能做前俯后仰的动作时,它也有不错的效果。
4、但在临床上基本以针刺、点按为主,很少用到刮痧,如果单纯刮痧人中汮,效果可能要弱一点或者无效,所以很少有人会这样操作。
5、在此分享一下运用“水沟(人中)穴”为主的急救配方,来治疗几个常见的急性病症:
一、中暑(夏季在烈日下工作,突然晕倒):人中穴、少商穴放血,先刺人中临后次少商放血,轻者仅刺人中一穴,呼吸改变者刺少商。
二、痉挛(多由脑脊髓病引起的):
人中穴、合谷穴。配穴,后溪、太冲、风池、中冲、少商。先用主穴,效不佳时加用配穴。
三、小儿惊厥(多因高热引起的):
人中穴、百会穴。配穴:内关、中冲。
四、癫痫(突然发作昏倒、人事不省):
人中穴、涌泉穴。配穴:内关穴、足三里。发作时先针人中,后针涌泉,一般片刻即可苏醒。有恶心,全身无力者,次日可针内关,足三里。
6、治疗以上疾病时当然还有别的方法,这里仅针对“人中穴“做一个分享与普及。
如何正确点按“人中穴”,笔者之前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如果有兴趣者可以前往参阅。
以上仅供大家参考!
【按人中有什么作用平时可以掐人中吗】
5平时可以掐人中吗
可以。
平常没事的时候可以可以按人中的,人中也属于一个保健穴位,经常按压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同时还能缓解神经,帮助缓解紧张感。同时按摩人中可以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血管中有害垃圾,起到加强心脏的作用。
另外人中穴还具有调和阴阳、镇静安神的作用,失眠患者经常按压人中还能起到助眠的作用。
6人中在什么经络线上
督脉。
人中位于鼻柱下,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因其在口鼻之间,鼻为肺窍通于天,口为脾窍通于地,天气在上,地气在下,人处于中而名“人中”,又因所在处如涕水之沟渠而名“水沟”。属于督脉,具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等功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要穴应用于临床。
【人中是什么部位?】
人中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捏人时,拇指指尖放在中心穴位上,其他四指放在下颚,也就是下颚。这样做比较容易。置后拇指自中向上推,刺激强线。这时要注意拇指的活动,不要总是在穴位上,以每分钟推20-40次为宜,能使病人迅速苏醒。
扩展资料:
人中的作用:
中药白注意看,闻,问,切,听一位老中医介绍,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颜色的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条件,这些重要的信号,可以使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条件,介绍如下:
1、健康人整洁,在中间位置,乳沟清晰匀称,颜色为黄、红。
2、人若窄而长,水道则窄而细;或在瘦下宽、短缩中人,颜色灰白,一般心不太好,易发作心绞痛。
3、人中颜色发红,尤其接近嘴唇发红,表现为热邪侵袭,体内有淤血。
4、颜色呈黄色,表明脾胃虚弱,如呈黄色,脾胃虚寒,可能存在慢性疾病。
5、间叶肌松弛,提示脾肾虚弱,气血不足。
6、如果人中色青,他们可能有寒湿。女同性恋者可能会有痛经,男同性恋者可能会有睾丸问题。
7、时青时黑,表明肝脏和肾脏可能生病了。
8、颜色暗绿,可有胆囊炎、胆囊绞痛。
9、颜色苍白,可能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0、颜色发黑,表明寒症重,可能有生殖器和泌尿系统疾病。
-人中
人中沟的作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