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一下这些名言名句的意思】
我只知道几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意思:国家的兴衰成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努力的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才能是国家兴旺、发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仁人志士应该在天下人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之后享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周南·卷耳》又言:“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卫风·木瓜》。解释成白话则是:他送我的是红桃,我报他的是琼瑶,琼瑶哪能算报答,是求彼此永相好。这就是“投之以桃,报之琼瑶”的成语原产地。脍炙人口的《邶风·静女》则活脱脱写出了一对无暇情人相约城隅的情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简单说就是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同时,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现在人的志向和立场.在人民面前,我们要痛恨的是反动派,是那些官僚资产阶级反革命,是那些还在掌握着人民的权力的贪官污吏,对反动派所谓之”千夫指”,我们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待我们的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作”牛”\作”马”.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要以饱满的真理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勇敢的战士的”年轻精神”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南州六月荔枝丹文言文作者陈辉】
1.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何用明朝诗人陈辉的诗句来做标题
该文以明朝诗人陈辉的诗句为题,言简意赅,以短短7个字交代了荔枝的主要产地、成熟时期以及成熟时的形态特点;同时又以一种散文化的诗意笼括全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南州六月荔枝丹》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选入初中语文版九下语文书以及苏教版必修五。
基本内容
这篇文章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8段),分三个层次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
第一层是第1段,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幼年时童稚的心里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与老师讲的《荔枝图序》中描述的荔枝不同,向老师提问,老师也无法说明白。这个开头既亲切活泼,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地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文提到的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据。
第二层是第2~4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外壳、颜色、果形、大小)。作者对白居易“壳如红缯”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在说明“成熟的荔枝”的颜色后,作者感觉不饱满,又用“绛囊”“红星”“珊瑚珠”作比较,形象鲜明、逼真;荔枝的果形有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由蒂部到顶端及两侧,介绍得井然有序;说到荔枝的大小,作者用列数据的方法介绍荔枝的大小和重量,真实可信。
第三层是第5~8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膜、肉、核、花)。作者对白居易“膜如紫绡”的说法又提出异议,认为白居易“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应该是“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对白居易“瓤肉莹白如冰雪”的说法再提出异议,认为“瓤肉”实际不是肉,而是“膜”发育的“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随后,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对荔枝核(种子)的形状、色泽、种类做了具体说明。荔枝的花从内容上说不属荔枝的果实,但花与果实分不开,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一起介绍。其主要特征是荔枝花多,花期长。在这一层里,第8段还介绍了荔枝的贮运,很明显,贮运不属果实的范畴,但贮运主要是为了保持荔枝肉的鲜美,与果实关系甚密,所以放在“肉”后一并介绍。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荔枝果实,采用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第二部分(第9段~12段),主要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
第9段写荔枝的产地分布,用“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用南越王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证明荔枝的栽培在我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第10段用现在知道的13种讲荔枝的古书,特别是“蔡谱”,更有力地说明荔枝原产地在我国。第11段为说明荔枝“喜温暖”的习性,“成都、福建是它生长的北限”,作者列举汉武帝、宋徽宗和文徵明诗中的顾氏与荔枝间所发生的故事,说明前人酷爱荔枝而欲北移,但均未成功,而用“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样的话语激励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刻苦钻研,突破难关,创造科研新奇迹。第12段引用苏轼的诗句,古诗今用,意在于今。古代能享受荔枝的只有杨贵妃之流,今天我们发展荔枝生产,要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1901~1988,浙江海宁人。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2.求索《南州六月荔枝丹》原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
现在海南岛骨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
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
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
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
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
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
3.南州六月荔枝丹有关的文章
原发布者:李达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介绍思考练习学习要点课文分析写作特点相关知识作者介绍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著名生物科普作家。自1921年起,60多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学知识读物。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等。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萃》)。返回主页学习要点1.掌握本文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2.学习本文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3.学习借鉴引用及其他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返回主页课文分析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1至10段第11至14段介绍荔枝的介绍荔枝的生态知识。一层二层三层生产知识。一层第1段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返回课文分析二层第2至第5段介绍荔枝果实的外部形态。2段介绍荔枝果实的外壳,先照应前段文中白居易所说的“壳如红缯”,纠正其认识上的错误。接着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对荔枝的外壳进行说明。图1图23段介绍荔枝果实的颜色。这段主要引用古代诗句,图3说明荔枝颜色以红为主,非常美丽。其中“南州六月荔枝丹”点明了文题。图4介绍荔枝果实的形状。这段用了以插图
4.南洲六月荔枝丹意思,急,希望能快点告诉我
此篇文章是一篇介绍有关荔枝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作者贾祖璋。取题为《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标题,选用了明朝陈辉的诗的首句。下面抄录该诗并作简要注解。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出色的咏物诗。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盛赞荔枝成熟时绚丽动人的景色。描绘荔枝芳名美味为历代传颂的情形。
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丹,朱红色。贾祖璋同志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万颗累累,极言果实之多。族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烂,明亮。全句意思是,荔枝象绛雪丹丸似的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贵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象玉一样白净光洁。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它笔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寒”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
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许,赞许。新曲,诗中指《荔枝香》。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荐,献。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此句甚于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谱。
七、八两句,诗人转写眼前景色。乌府,《汉书·朱博传》记载:“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因此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霜署也是御史府的别称。诗人当时在按察司任职,所以诗中乌府、霜署均指按察司衙署。阑干,亦即栏干。“几株斜覆石阑干”,指的是诗人任职衙署院里几株荔枝树被累累果实压弯了腰,在太阳映照下,树影斜斜地覆盖在石栏干上。从远处绚丽热烈的荔枝林,到眼前静谧恬淡的官府庭院,各具情趣,相映生辉。诗人呈献给读者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百看不厌的荔熟图。
陈辉的《荔枝》诗,着力突出一个“丹”字,布局谋篇十分讲究。全诗从远景起笔,以近景作结;对荔枝,有整体泼墨写意,又有局部精工细描;既写绚丽热烈的一面,又写静谧闲适的一面;既写色,又写味;既写外表美,又写内在美。所写各点,在诗中揉合成一个和谐整体,大大增强了荔熟图的立体感和鲜明度。
诗作者陈辉,史书上记载不多,生卒年亦不详,明代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字伯炜。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年间进士,先任贵州按察司佥事,后调任广西按察司副使,参与管理任职省份司法政务。为官清正、廉洁,才识高远。长于诗,善于鼓琴,著有《琴边清唱》。但诗名不高,所作之诗,在历代诗歌选本中,入选不多。
5.明朝陈辉翻译全文
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丹,朱红色。贾祖璋同志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万颗累累,极言果实之多。族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烂,明亮。全句意思是,荔枝象绛雪丹丸似的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贵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象玉一样白净光洁。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它笔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寒”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
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许,赞许。新曲,诗中指《荔枝香》。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荐,献。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此句甚于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谱。
七、八两句,诗人转写眼前景色。乌府,《汉书·朱博传》记载:“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因此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霜署也是御史府的别称。诗人当时在按察司任职,所以诗中乌府、霜署均指按察司衙署。阑干,亦即栏干。“几株斜覆石阑干”,指的是诗人任职衙署院里几株荔枝树被累累果实压弯了腰,在太阳映照下,树影斜斜地覆盖在石栏干上。从远处绚丽热烈的荔枝林,到眼前静谧恬淡的官府庭院,各具情趣,相映生辉。诗人呈献给读者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百看不厌的荔熟图。
6.《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课文原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明代徐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
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
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
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
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延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场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
现在海南岛骨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
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
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
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
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有少有人说起。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
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其中"陈紫"一种现在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
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微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
陈辉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