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神》系列电影为什么能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前段时间,由于“发哥身材”上微博热搜一事,“赌神”周润发的形象又重回大众视野。与此同时,《赌神》系列电影再度被大家提及。《赌神》系列深入人心,这一切不光因为周润发的倾力演绎,更因为这部电影本身风格定位,以及导演的优质付出。今天,就让我们来仔细谈谈这些促成其经典的原因。
一、电影风格激荡
赌神系列电影使人们的最敏感的神经不断被冲击,如同静脉里流淌的热血一样充满热度与激情。在当时的香港背景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
周润发将影片中饰演的角色发挥得微妙微翘,将赌神神奇的一面和潜藏的人性展现的丝毫不差,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从神坛走下又崛起的过程。那种震撼、惊喜,令人畅快淋漓。
向高处说我们可以将这一系列作品是为香港赌类影片的巅峰之作。几乎不曾有作品能与其以伯仲而论。而且在当时这部电影是对电影行业影片规律的一种打破,极具颠覆意义。因为在当时几乎没有电影敢让男主角大部分时间在演痴儿,然而发哥在演赌神时有一半的戏份是在演痴呆,但只要主角到都桌前,摸到牌吃几块巧克力,就能回忆其当年的赌神技艺。这种演技几乎是炉火纯青。赌神的成功,主角的演技是绝对功不可没的。
但其实我们认真的回味,赌神这部电影其实他并不是一个单单以赌为主要内容的,更重要的是其以赌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人屡遭挫折却仍然能够卧薪尝胆的进行最后翻盘的故事。
王晶的故事里不仅包含了枪战、赌技、失忆造就的性格分裂等其他非常丰富的故事情节,更是涵盖了兄弟、爱情、亲情等情感元素,使得剧情结构完整、构成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主角的个性。甚至连赌神出场入场的细节都塑造的细致入微,使得入场的照片成为了赌神永远的标志,形成了高进独有的形象特色。
二、导演编剧演员素质高
1、虽然赌神的成就很高,更是有人说这部片子开辟了港产赌片的新天地,但拍《赌神》根据实情,据说其的整个过程很轻松,对导演而言更是不存在一点压力。
2、其实有赌局有骗局还有功夫,更是具备一些搞笑的电影元素的电影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导演王晶拍摄的赌片电影里面了。拍赌神取得的这些成功也只是把王晶导演原本具备的一些电影元素思想扩充得更充分一些而已,可以说赌神是其如虎添翼导出的一部电影。
3、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演员身上的特质。比如:周润发身上有的那么一点乡土味的小聪明,临危不惧的镇定以及隐忍翻盘的冷酷。而影片中从始至终保持一颗单纯童心,华仔身上的痞气也被展现地淋漓尽致。所有演员个人身上所含有的独特,都会被机智的导演巧妙地运用到戏剧制作中。演员的喜剧天分,给予导演安心和信心;导演的塑造,给了演员一个又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二者相辅相成,合力创造出一部优质电影。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都有它的必然理由。希望电影界能将经典永恒地保留下去!
【中国古代最牛的状元是?】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相扑扑出的状元——王嗣宗】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最自信的状元——胡旦】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最悲惨的状元——陈安】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来莫须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最受人推崇的状元——康海】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
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气,第二名孙清便是一个。他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叹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争一睹其风采。能与康海家沾上点边的,都引以为自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看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
【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史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能吃的状元——李蟠】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
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最侥幸的状元——毕沅】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高进有多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