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刘义的人物经历】
苏刘义履历:
1260庚申南宋景定初(元朝中统元年)年,元兵兹挠,刘义随吕文德守荆湖鄂州。
1263景定四年,苏刘义任吉州刺史。
1271辛未南宋咸淳7年,任兵部主事。
1272咸淳8年任兵部郎中。
1273咸淳9年知京都临安府,办理守城。
1274咸淳10年,因国势动荡,有违众议,遂送老母陈氏、妻张氏及幼儿焞等回‘苏家湖’老家。
1275德祐元年任总统诸军事讨贼使。
1276南宋德祐二年,任江淮讨贼使。二月,元将伯颜率兵至临安东北皋亭山,宋帝出城议降。
1276景炎元年,诏命苏刘义为检校少保、殿前指挥司司马、保康安民讨元使兼广东西策大使等职。
1278祥兴元年,诏命苏刘义为开府仪同三司,殿前都指挥使,兼管民船义勇。
明代嘉靖的《池州府志》载:苏刘义“于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在鄂州与元军作战,在鄂州、常州、澧州与元军周旋,因战功受奖,官至吉州军事。”
《宋史》本纪第四十五:“景定元年(1260)春正月丙子,诏奖贾似道功。”……“贾似道言:高达守鄂州城凡三月,大元师北还。二月丙午,诏贾似道以缗钱三千万犒师,并示赏功之典。……王鉴、孙虎臣、苏刘义等各官十转。”……“四年(1263)……吕文德浚筑鄂州、常、澧城池讫事,诏奖之,守臣韩宣转遥郡承宣使,苏刘义吉州刺史。”
誓不降元,护二王流亡:
《宋史》本纪第四十五:“德祐二年(即1276景炎1年),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监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是夜,丞相陈宜中遁,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各以所部兵去。”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二也载:“张世杰、刘师勇及苏刘义,以朝廷不战而降,各以所部去。”伯颜虏全太后及帝显等北归。
《宋史》本纪第四十七:“大元兵至皋亭山,镇等奉之走婺州。丞相伯颜入临安,……亮节等遂负王徒步匿山中七日,其将张全以兵数十人始追及之,遂同走温州,陆秀夫、苏刘义继追及于道。”赵昰一行躲过元军的层层围堵,到达温州。
在元军进入临安以前,谢太后封了宋度宗的另外两个儿子,8岁的赵昰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4岁的赵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命张世杰和时任总统诸军事讨贼使苏刘义公等断后保护二王逃出了临安。
《元史》列传第十四:……,乙酉,进军至临安北十五里,分遣董文炳、吕文焕、范文虎巡视城堡,安谕军民。囊加歹、洪模来报,宜中与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等,挟益王、广王下浙江,航海而南,惟谢太后及幼主在宫中。伯颜亟遣使谕右军阿剌罕、奥鲁赤,左军董文炳、范文虎,据守浙江,以劲兵五千人追之,不及而还。
在此次突围中,刘义夫人赵氏,死于乱军之中。闰三月,召回早已逃回老家的丞相陈宜中,共议复兴业。五月至福州,拥益王赵昰即位,号端宗,建年景炎。诏命苏刘义为检校少保、殿前指挥司司马、保康安民讨元使兼广东西策大使等职,力挽倾危。十一月,元兵入福建,公等奉帝乘船南行至泉州、潮州;1277景炎二年十一月,广州降元,公与世杰等奉帝走井澳(今珠海横琴岛),陈宜中逃亡占城(今越南中)。
1278景炎三年三月的一天夜间,端宗赵昰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坐船不慎被颠覆,落入海中,虽被左右救起,却已得病,吓得好几天都讲不出话来。因元军追兵逼近,不得不浮海逃往硇州(硇洲岛,古称硭,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在地处硇洲岛腹部的赤马村有‘宋皇城遗址’。730年前,元朝大军攻陷临安,南宋小朝廷曾驻扎此岛,以图东山再起),经此颠簸,又惊病交加,四月,宋端宗赵昰崩,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诏命苏刘义公为开府仪同三司,殿前都指挥使,兼管民船义勇。
组织勤王,召募义勇,安置部分宋室君臣宗裔:
五月硇州危殆,奉帝昺过邑境,抵达沙涌(广东新会,邻崖山),因行动保密,未进邑城,由苏刘义联络并暂宫于马南宝家(马南宝,1244~1280年,原籍河南开封府汴梁。宋南迁时,其先祖曾来粤知新会事,举家定居于新会城。后其曾祖徙居新会沙涌村,南宝家道富裕,读书好义,尤工诗。清光绪《香山县志》〈香山县现为中山市〉:“宋景炎2年10月,端宗自潮之浅湾海避敌过邑(邑,又称‘四邑’,地方主要包括珠江南三角洲的新会、开平、恩平、台山)境,南宝南粟千古以饷军。端宗敕奖之,召拜权工部侍郎。1280年与反叛归降仕元的梁起莘作战中,被捕不屈,壮烈殉节,年仅36岁)。后经众臣充分商议,认为新会崖门两山对峙,高40余丈,面临大海,海面壮阔,以为天险,可以固守。于是众臣将少帝赵昺迁都新会崖山。并在此安营扎寨,伐木建造行宫30间,建军营约3000座,设正殿名慈元殿,为杨太后与小皇帝赵昺临朝议政之所,此被誉为崖山行朝草市。公一方面与世杰督数十万之师,连云樯橹,夯土筑城,以为天险。另一方面,联络马南宝,安置匿藏部分宋室宗裔等,并通过南宝组织召募乡民勤王。
崖门海战:
1279祥兴二年二月,元将张弘范领重兵围之,殿帅苏刘义与枢密使张世杰、方兴诸军力战元胡,后元将李恒又引军据海口,断宋军需供应,宋兵士干粮十余日,甚渴,掏海水饮皆呕泻,兵大困。二月,属将陈宝降元,元军攻愈急,昼夜不息,宋师虽困犹勇,敌不可破。二月初六日,午间海潮上涨,突然舟樯全部朴倒,是夜又大雾,风雨交加,咫尺不能相辨,降元宋将张弘范与李恒兵分四队,对宋军进行四面夹击,元兵恶攻,晨战及昏,宋军兵力消耗殆尽,溃不成军。元军突破外围防线,杀入宋军阵营,势如破竹。两军肉搏,血流成河。宋军最终全面崩溃。主帅张世杰见大势已去,计划与刘义父子,抽调精兵入中军,将小皇帝赵昺接到后,以19艘船夺港冲出。
张世杰率帅船杀到外围,见赵昺的御船过于庞大,被外围的船只阻隔在中间,无法突围,便派小舟前去接应。当时天色已晚,海面上风雨大作,对面不辨人影,陆秀夫惟恐小船为元军假冒,断然拒绝来人将赵昺接走。闻丞相陆秀夫扙剑令妻子投海自尽,他自则穿好朝服,启奏皇帝:“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不可受辱。”说完,把金印、玉玺拴在8岁幼帝赵昺身上,背着赵昺投海殉国,后宫诸臣也纷纷蹈海。世杰获此惨状,悲痛欲绝。乃命苏刘义长子,尚书、水军都统苏景瞻断后,他与刘义乘月黑风高驾船夺港护着杨太后等冲出重围逃脱。刘义公与世杰夺港而出后,至海陵岛又遇飓风,加之又闻帝亡,太后与世杰亦相继蹈海死。
誓死抗元,力挽宋统:
苏刘义突围后,扮装相士辗转潜返新会沙涌,秘密联络马南宝,寻到一位姓赵名旦的宋室后裔小孩,拥立为王,以继赵宋统绪,重上顺德都宁山,登山立寨建都,命名“都宁”,取“都此可宁”之意,招集千余军民,继续反抗元朝统治。后被元朝重军复剿月余,苏刘义终殉国,享年四十七岁。
名人诗赞苏刘义:
乾隆顺德举人罗天尺题《宋宫都宁山》:“舟过大鱼塘,东望半边月,怪石高嶙峋,人指宋宫阙,云是都宁山,赵氏经残劫,庙宇何巍然,俎豆三忠烈,空山叫白鹇,青草沦碧血,我来吊古迹,旧曲半明灭,史无王旦名,地传刘义节,欲续崖门线,终同块肉绝,山风吹我衣,愁恨千古结。”
文天祥诗诗赞苏刘义:《苏刘义第四十三》。《文信公集杜诗》内有文如下:苏京湖老将,虽出吕氏,乃心专在王室。永嘉推戴,实建大功。后世杰用事,志郁郁不得展。其人刚躁不可近,然能服义,始终不失大节。崖山与其子俱得脱,亦不知所终。
骅骝事天子,龙怒拔老湫。鼓枻视青旻,烈风无时休。
诗大意是:苏刘义象一匹“日驰千里、遇难开道”的骏马,忠心服务于宋室。在元朝入侵时,天子愤然起来反击,殿帅苏刘义等宋军将领,为保护宋室,顽强抗战,但元兵的侵略没休止过!苏刘义后裔:
目前,经多方考证,苏刘义至少有四名儿子后裔:1、长子苏景瞻(宜村)裔:主要分布在广东南海、三水、罗定和广西以及台港澳等地,人口愈二万。2、次子苏景由(榕主)裔:主要分布在广东新会、中山、江门和广西以及台港澳等地,人口愈二万。(同治年间崇祀“广东武功书院”神位录;右4苏刘义,左9为苏景瞻、左1为苏景由)
3、小儿焞公裔:主要分布在安徽苏家湖四周的江苏、河南、安徽等地,人口五、六万。明正史《南宋书·列传·苏刘义》载宝章:“刘义出海洋,为其下所杀。(实刘义出海洋后遇飓风,又折回顺德都宁山继续抗元,最后殉国,有顺德史志和上述的顺德乾隆举人罗天尺诗为证)次子景由以荫,直宝章阁,宋亡后,为县小吏,以宝章为名。东阳黄潜邂见之,问以取名之义,不对。章人曰:“此刘义之子”。潜矍然,将质以海上事,故为不闻径去。”安徽池州秋浦苏氏宗谱(明洪武木刻本)载:轼→迈→箪→不详→﹤以下几传不详,可能因刘义近数代侍君居临安,而老家旁族兄弟所记﹥嶐、讳刘义,生二子:景瞻、景由,皆随军护宋王南下,崖门战役后,景瞻不知所踪,而景由则逃往‘交趾’(‘交趾’为越南北部河内等,)。安徽《池州府志》载苏景瞻:“公随父在行间,崖山败绩,知难恢复,痛宋室之亡,遂遁,后不知其所终”。《池州府志》又载景由公:“公亦随父,官至宝章阁。自崖山败绩,痛君父之俱亡,惨河山之顿异,不忍居于中土,遂遁交趾以去。公称为苏宝章者,其职也。”(当年南宋王与张世杰、苏刘义、苏景瞻等宋军将领,不论在战船级别(大且好)、航海技术、军中身份、逃亡决心等均优于景由逃亡的条件,且尚未能成功逃往交趾或占城。而宋亡后,占城、交趾也插元朝旗帜,表示服元,元军也驻守占城、交趾。故景由在元朝统治封海追缉宋军后,再想逃亡交趾困难甚大。实崖山海战后,景由为寻父兄踪迹,逃至新会(崖山附近),后隐居沙涌,即后来的新会、中山的始迁祖‘榕主’公)安徽萧县苏肇平珍藏的眉山《苏氏族谱世表》载:刘义公娶张氏同平章枢密使世杰公女,(在)元夺宋(时),先同老母幼子焞回徐州避匿,奉养八旬老母,教训幼子。广东三水蓬村‘苏氏大宗庙’始祖景瞻公,其后长房裔保存的《宗枝部》,是清朝光绪年间的新抄本,载景瞻公:“祖实统兵,随宋帝昺走岭南,后帝崖门失溺,遂隐于蓬村为农”。另新会麦冲、中山古镇的宗谱《麦冲开基旧迹记》所载的始祖“榕主”公,也是苏刘义之子。
中山古镇《苏氏祖祠》内有关苏刘义“虎拜迓金銮”的雕画
中山古镇《苏氏祖祠》内有关苏刘义“虎拜迓金銮”的对文
经考证:当年景瞻为防元朝灭族。乃以崖山海战后得以幸存,改名曰“存”,匿藏广东三水一孤岛疗伤取字“所养”,居此处宜安身立业,取号“宜村”,该孤岛由景瞻首至搭蓬而居,故名“蓬村”。而新会麦冲、中山古镇的始祖“榕主”公,就是苏景由。鉴于当年元朝,二公均不敢以真名示世,历代的秘传、神奇的榕树典故、‘苏氏大宗庙’的考证、省武功书院先祖神位的置放,国史、方志、族谱的较核、世苏会和安徽萧县、池州、粤东、福建的调研,中山、新会、南海、三水、罗定的族史研讨会、一步一步地印证,苏景瞻、苏景由兄弟两人之后裔,在失散730年后,于2008年重新相会。当时在场审核的两名‘世苏会’副理事长苏柏森、苏中平均予以认定,安徽焞公后裔苏肇平亦致贺。
(上图为2008年11月,在广东中山市古镇《苏氏祖祠》内召开有广东三水、南海、江门、新会、中山、深圳、罗定等宗亲代表参加的族史研讨会,左3是中山苏姓会长苏社丁,左5、6分别是世苏会副理事长苏柏森和苏中平)
4、潮州的君万,王夫人口述传为刘义之妾(如夫人),崖山海战后生下的遗腹子。君万,虽没更多的印证,但可分析王夫人因为潮州人,且对刘义又了解、传述不多,故以当时势单力弱之环境,君万的子裔又分散于福建、潮州、河源等地,均丞待本地宗亲、外戚的蔽护,故说刘义是广东海阳人,芦山苏氏后裔,亦不为奇。2009年5月中旬,君万裔的苏柏森(世苏副理事长)、苏贵涛(世苏会顾问)两人曾亲往安徽萧县、贵池等寻根,证实了苏刘义的源流。目前君万在潮州、福建和海外的后裔约十万人。
2013年6月,苏刘义后裔、安徽苏肇平教授为崖山国母祠题词
2013年6月,来自安徽、江苏和广东中山、新会、江门、云浮的苏刘义后裔,组团参加崖山国母祠杨太后诞辰777年纪念活动。
【佩服的造句佩服的造句是什么】
佩服的造句有:他的这番议论,的确高人一头,我非常佩服。同学们都很佩服小明的学习毅力。
佩服的造句有:他学别人惊慌失措的表情学得惟妙惟肖,我们都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他的这番议论,的确高人一头,我非常佩服。词性是:动词。结构是:佩(左右结构)服(左右结构)。拼音是:pèifú。注音是:ㄆㄟ_ㄈㄨ_。
佩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佩服pèifu。(1)钦佩;信服。(2)穿带;佩挂。
二、引证解释
⒈佩带;佩挂。引汉王充《论衡·自纪》:“有_玉於是,俗人投之,卞和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谁。”唐白居易《唐银青光禄大夫安定皇甫公墓志铭》:“_公_自武骑尉累勋至上柱国,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旋食而庙_祖考。”宋司马光《和钱君倚日本刀歌》:“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_凶。”⒉铭记;牢记。引南朝梁刘孝威《谢晋安王赐婚钱启》:“曲降隆慈,俯垂珍锡佩服宠灵,_越非报。”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人各有偏,非见彻克尽所不能免。此诚至论,佩服不敢忘也。”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廿一经》:“庶学者诵习佩服既久,於训_名物制度之昭显,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_若指掌。”⒊犹言遵循。引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代重名义,公能佩服。德润行_,温温郁郁。”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久侍师席,今将告违。气质偏蔽,不能自知。尚望赐以一言,使终身知所佩服。”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_惶。”⒋亦作“佩伏”。钦佩;信服。引唐杜甫《湘江宴饯斐二端公赴道州》诗:“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前日承见赐《诗_》,极其佩服。”苏曼殊《与高天梅书》:“大著精妙无伦,佩伏佩伏。”曹禺《雷雨》第一幕:“四凤是个好女孩子,她背地总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1.有佩饰的衣服。清黄_来《题抱阳山人归隐图》诗:“矫矫高世士,_服何巍然;壮志吞沧溟,举手__璇。”⒌犹佩服,服膺不忘。引清叶廷_《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公讳瑶,下车之后,便尽创规、革故、干事之谋,可谓_服忠义,砥_廉平。”
三、国语词典
敬仰钦服。词语翻译英语toadmire德语bewundern法语admirer
四、网络解释
佩服(汉语词汇)佩服,汉语词汇。拼音:pèifú中文释义∶钦佩;信服。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关于佩服的近义词
信服拜服敬爱钦佩折服服气敬仰敬佩宾服敬重
关于佩服的反义词
蔑视轻视厌恶
关于佩服的诗词
《太夫人史氏·佩服诗书训》
关于佩服的诗句
佩服中庸书佩服青琅_清香重透诗佩服
关于佩服的成语
心服口服佩韦佩弦纡青佩紫感佩交并水佩风裳口服心服衔华佩实戴鸡佩豚怀黄佩紫
关于佩服的词语
水佩风裳衔华佩实怀黄佩紫感佩交并纡佩金紫纡青佩紫被朱佩紫戴鸡佩豚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佩服的详细信息
何巍然图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