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荣施炙文言文阅读题】
1.顾荣施炙阅读答案
原文顾荣居洛阳,尝应(14)人请①。
觉②行炙人③有欲炙之色④,因⑤辍己⑥贻焉⑦。同坐嗤(chī)⑧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⑨,每⑩经(11)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顾荣异之,问其所以(13),乃受炙人也。
编辑本段翻译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别人的宴邀赶赴宴席。(在宴席上)他发觉上肉的仆人的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
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给他吃。同席的人都讥笑他。
说:“他是仆人,怎么给他(肉)吃?”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遇到战乱,顾荣渡过长江南下,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他身边(或周围)帮助他。顾荣对此感到奇怪,后来问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原来是(当年)接受他烤肉的人。
编辑本段注释1.顾荣: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支持司马睿建立东晋的江南士族领袖官至散骑常侍。2.应人请:赴宴。
3.觉:发觉4.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炙:烤肉。
5.色:神色。6.因:连词,于是。
7.辍己:让出自己的一份。辍:停止,放下。
己:自己。8.贻:给焉,兼词“于之”。
9.嗤:嘲讽,讥讽。10.遭乱渡江: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异族纷纷起义,建立政权,西晋官民渡过长江,史称东晋。
11.每:每次。12经:遭遇。
13.左右:帮助。15.所以:原因。
16.尝:曾经。17.已:后来。
18.坐:同"座",座位。19.乃:于是。
20.常:经常。编辑本段作者简介顾荣((?~312)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
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顾雍孙。弱冠仕吴,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三俊。
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辟为王侯僚属。惠帝征为散骑常侍,怀帝永嘉元年为司马睿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所谋划,皆与荣议。
永嘉六年卒于官,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元,有《顾荣集》已佚。编辑本段思想赞扬了顾荣,体恤下人,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和行炙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
编辑本段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好人有好报。乐于助人,也要有恩必报编辑本段文言知识焉。
文言虚词,既可以作兼词,也可以作疑问词语气词等用。上文“辍己之炙而施焉”中的“焉”,译为“于之”(“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之”指代端烤肉的仆人);“焉施之”中的“焉”,则相当于“为什么”。
2.顾荣施炙文言文翻译
《顾荣施炙》原文: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顾荣施炙》翻译: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佣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给了他。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说:“这是个仆人,怎么施舍给他?”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的人呢?”
后来顾荣遇上战乱过江避乱,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原因,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烤肉的人。
扩展资料:
《顾荣施炙》启发与借鉴
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
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3.顾荣施炙阅读答案
顾荣①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②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③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过江,每经危难,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①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②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③同坐:同席的人。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尝应人请尝:曾经B.因辍己施焉施:给予
C.同坐嗤之嗤:讥笑D.常有一人左右己左右:身边的人
解析:D(“左右”应为“扶助”之意)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案: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的滋味的呢?(“执”译作“端着、拿着”,译对关键词得1分;句意句式对得2分。)
2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启示:善有善报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顾荣,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道理呢?”后来遭遇(永嘉)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的时候,常常有个人来扶助自己。顾荣问那个人所以这样的缘故,原来那人就是当初吃到顾荣给烤肉的侍从
4.顾荣施炙的阅读题答案
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尝应人请尝:曾经B.因辍己施焉施:给予
C.同坐嗤之嗤:讥笑D.常有一人左右己左右:身边的人
解析:D(“左右”应为“扶助”之意)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案: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的滋味的呢?(“执”译作“端着、拿着”,译对关键词得1分;句意句式对得2分。)
2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启示:善有善报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顾荣,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道理呢?”后来遭遇(永嘉)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的时候,常常有个人来扶助自己。顾荣问那个人所以这样的缘故,原来那人就是当初吃到顾荣给烤肉的侍从
5.文言文阅读
小题1:(1)停止(2)通“座”,座位(3)遇到(4)是
小题1: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
小题1:顾荣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平等待人,不因对方是仆人而轻视他,顾荣更能为别人着想,施肉给端烤肉仆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或受炙人知恩图报,在顾荣危急之时相助保护,他真正做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行为让人称颂。(必须答出人物的品质)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文章的两个人物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6.文言文《顾荣施灸》
译文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邀赴宴,发现端送烤肉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情,就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
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道它的味道的人呢?”后来战乱四起,顾荣渡长江南流,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原来就是得到烤肉的那个人。
启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故事讲的是一餐之惠,恩年不忘,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作为士大夫,能顾及一个烤肉的仆人的感受,在那种环境下确是难能可贵的。多做一点好事,多关心一下别人,有时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会得到回报,当然,不要抱着这种想法去做好事。
7.《顾荣施炙》的全文翻译
译文: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佣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给了他。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说:“这是个仆人,怎么施舍给他?”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的人呢?”
后来顾荣遇上战乱过江避乱,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原因,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烤肉的人。
原文:
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曰:其仆也,焉施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扩展资料
《顾荣施炙》赞扬了顾荣,体恤下人,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和行炙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多做一点好事,多关心一下别人,或许就会得到回报。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裕之子,
顾荣弱冠时即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亡后,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洛阳三俊”。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被辟为王侯僚属。其后,惠帝征其为散骑常侍,后为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司马睿但凡有谋划,都与顾荣商议。
永嘉六年(312年),顾荣去世,获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改称晋王,追封公爵。《隋书·经籍志》收录有《顾荣集》,已佚。
【王檝字巨川文言文翻译】
1.宋史索湘那段的翻译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
索湘,字巨川,祖籍河北沧州盐山县。
开宝六年进士及第,脱去布衣开始担任司理参军(掌管狱诉的官职)。齐州有件大案,嫌疑人有一千五百多人,有司无法决断,索湘受命接手调查此案,事情随之真相大白。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80年),转运使和岘举荐他的贤能,索湘升任太仆寺丞(掌管马政的官职),充当度之巡官。(他又相继)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殿中丞,推官和监察御史等职。
九年,黄河决堤,毁坏了农民的田地,索湘奉命与户部推官元玘一同巡查。恰逢皇上下诏封禅泰山,于是索湘和刘蟠共同掌管泰山路转运事务,又担任河北转运副使。
索湘负责封禅的开销供应,凭借才能而出名。这件事做得很好,索湘升任屯田员外郎。
2.朱冲,字巨容
【原文】
朱冲,字巨容,南安人也。少有至行,闲静寡欲,好学而贫,常以耕艺为事。邻人失犊,认冲犊以归,后得犊于林下,大惭,以犊还冲,冲竟不受。有牛犯其禾稼,冲屡持刍送牛而无恨色。主愧之,乃不复为暴。咸宁四年,诏补博士,冲称疾不应。寻又诏曰:“东宫官属亦宜得履蹈至行、敦悦典籍者,其以冲为太子右庶子。”冲每闻征书至,辄逃入深山,时人以为梁管之流。冲居近夷俗,羌戎奉之若君,冲亦以礼让为训,邑里化之,路不拾遗,村无凶人,毒虫猛兽皆不为害。卒以寿终。
【译文】
朱冲,字巨容,西晋南安郡人(治今陇西三台)。他是陇西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位安贫乐道、隐逸不仕的高人。年轻时就注重修养德行,闲静寡欲,好钻研经典。因家境贫困,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他宽容忍让,厚德载物,以自己的行为风范乡村。邻居的牛犊跑丢了,误把他家的牛棋牵回去。后来邻居在树林里找到了自己的牛犊,又把误认的牛还回来,他没有接受也没有横加指责。有位村民放纵自家的耕牛大肆踩践他家的田禾,他却主动地在路边备草喂养这些暴牛,从无怨恨的神色。时间长了,耕牛的主人羞惭难当,于是就严加看管,不再让耕牛侵暴。成宁四年(278),晋武帝下诏征举贤良,地方官府把他推荐上去,朝廷拟任为国子博士,他称疾不应征诏。不久,武帝又颁诏书,再次延揽,诏书说:"东宫官员也要选择那些履蹈至行、敦悦典籍的人,任命朱冲为太子右庶子。"每次听到征书下达,他便逃入深山。当时的人认为他属于梁鸿、管宁一流的人物。
朱冲生活的地方与夷人错壤,有很浓厚的尚武强悍、不耻寇盗的习俗,但附近的羌人对他却像君王一样尊敬,他能以礼让倡导并以身作则,使周围的风气发生很大变化,乡里路不拾遗,村落没有行凶的恶人。最终,朱冲寿终正寝。
3.(关于历史问题的求教)谁知道王檝这个人
王檝字巨川,元虢县人(今虢镇)。父霆,在金朝时曾任过武节将军和麟游主簿。檝风流倜傥,年弱冠,连试不中,遂入终南山潜心读书,对孙吴兵法尤为留心。泰和年间,檝又试不中,遂上疏朝廷,论天下形势和经世急务,获金章宗喜许,即任为缙山元帅府给事中。后被元帅高琪推荐,特赐进士,并授副统军驻守涿鹿(今河北涿鹿县)。
元大军南下,檝督军迎战被俘,临刑时从容不迫。成吉思汗问:“你怎么胆敢抗拒我师,难道就不怕死?”檝曰:“微臣以布衣受金恩遇,誓死捐躯报国。今既战败,一死为幸!”成吉思汗见其无畏气慨,立命释缚,授副统军佩带金符,使往山西一带招集溃兵。其时,元军久攻雄州(今河北雄县)不下,檝入城说以利害祸福,终促节度使孔吴举城投降。
太祖九年(1214),授檝宣武使、从大将三合拔都和猛安率兵南征,围金都,翌年五月金都降。此间,饱受战火洗劫的金都城人民,粮食奇缺,饥民遍野,人相食。檝向三合拔都进言:“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掳掠,以慰民望。”遂三合拔都令军士以余粮进城转粜,并令差官去卢沟桥,将夺的耕牛数千头分发给都城近郊各县,此举颇受人民称颂。南征之后,檝随猛安入觐,成吉思汗授银青荣禄大夫(仍前职)、兼御史大夫,世袭千户。嗣后,河间(今河北河间县)等地复叛,成吉思汗命檝率三千军讨叛,俘军民万口,元驸马孛秃意全部诛杀。檝劝说:“羊群走东走西,还不是在于牧人的驱赶。羊儿知道什么呢?将叛变者杀之足矣。胁从之辈,强壮者充军,赢弱者使其为农,为何定要斩尽杀绝呢?”孛秃说:“这些人反复无常,你保得住他们不再反叛?”檝答“可以”,并向孛秃具文作保,才使万余众免遭杀戮。回中都后,成吉思汗选派檝管理所俘大批工匠,在枢密院旧址重督修毁于战火的太学。事竣,檝每年春秋两季带领生员行释菜礼,使蒙古族逐渐接触到汉族文化。
太祖二十一年(1226),檝随大军攻西夏,至秦州时大河所阻。成吉思汗问诸将计,皆无良策。是夜,檝督士卒,搬木运石,至拂晓桥筑成,大军得济。
太祖二十三年(1228),在征夏途中,成吉思汗病亡,幼子拖雷监国,檝受命领省。时,中都附近州县多盗贼搔扰,檝调集人役,引水环城,其费用向商贾赊借,不敛及于民,深得民心。其后遣子守谦领兵消除了盗患。
太宗二年(1230),檝随拖雷进军关中,克凤翔,回到家乡,广寻亲族,得数十人而归。
太宗五年(1233),檝奉命五次出使南宋朝廷,商谈议和,均受到南宋王朝隆重接待。因忧虑议和未成,得疾卒于临安(今杭州市),南宋王朝从优抚恤,归葬燕京。
李思齐(1323—1374)字世贤,罗山人(今河南罗山县)。
元至正十二年(1352),思齐与察罕帖木儿在罗山组织地主武装,助元“戡乱”。数年间,复汴梁、定山东,逐刘福通,降田丰,遂以功授四川行省左丞。
至正十八年(1358),思齐率兵屯凤翔,割据一方,拥兵自大,自除属官,征纳军需。此间,为备川蜀,筑益门镇。至正二十五年(1365),因讨孛思帖木儿有功,封邠国公中书平章政事,兼四川行枢密院事虎符招讨使。
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养子扩廓帖木儿袭官统兵,旋晋河南王,节制全部元军。是时,朱元璋奄有江、楚(今江苏、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兵力强盛。扩廓帖木儿为全力对付明军,传檄关中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列伯四将军会师大举。思齐得檄大怒曰:“吾与若父交,若发未燥,敢檄我耶!”'思道等亦皆不听调。扩廓帖木儿说:“吾奉诏总天下兵,而镇将不受节制,何讨贼为!”乃遣其弟脱因帖木儿以一军屯兵济南,防遏南军;另一军扩廓帖木儿自引,西入关,攻思齐等。思齐等会兵长安,盟于含元殿旧址,并力抗拒。相持经年,数百战未能决。顺帝使使谕令罢兵,专事江、淮。扩廓帖木儿欲遂定思齐等,然后引军东。
明洪武元年(1368),明军入河南,思齐与张良弼在潼关战败,回凤翔。朱元璋贻书谕降,不从。洪武三年(1370),徐达破凤翔,思齐奔临洮(今甘肃临洮县),冯胜继围。思齐穷途无路,举城投降。入京,朱元璋授江西行省左丞。
元亡后,扩廓帖木儿逃居漠,朱元璋爱慕其才,曾七次致书招降,皆拒之。后使思齐前去劝降,扩廓帖木儿则待以礼,绝然不提投降之事。思齐辞归,扩廓帖木儿命骑士送归,至塞下骑士曰:“主帅有命,请公留一物为别。”思齐曰:“吾远来无所赉。”骑士说:“愿得公一臂。”思齐知不免,遂断与之。南回不久即死,敕葬本县石羊庙乡北坡。
4.唐才子朱湾段文言文翻译
湾,字巨川,大历时隐君也,号沧洲子。率履贞素,潜辉不曜,逍遥云山琴酒之间,放浪形骸绳检之外。郡国交征,不应。工诗,格体幽远,兴用弘深,写意因词,穷理尽性,尤精咏物,必含比兴,多敏捷之奇。及李勉镇永平,嘉其风操,厚币邀来,署为府中従事,日相谈宴,分逾骨肉。久之。尝谒湖州崔使君,不得志,临发以书别之曰:“湾闻蓬莱山藏杳冥间,行可到,贵人门无媒通不可到;骊龙珠潜滉瀇之渊或可识,贵人颜无因而前不可识。自假道路,问津主人,一身孤云,两度圆月,载请执事,三趋戟门。信知庭之与堂,不啻千里。况寄食漂母,夜眠渔舟,门如龙而难登,食如玉而难得。食如玉之粟,登如龙之门,实无机心,翻成机事,汉阴丈人闻之,岂不大笑。属溪上风便,囊中金贫,望甘棠而叹,自引分而退。湾白。”遂归会稽山阴别墅,其耿介类如此也。有集四卷,今传世。
朱湾,字巨川,唐大历年间的一位隐士,号沧州子。为人遵循礼法贞纯素朴,掩藏自己的才智而不炫耀,在自然美景和音乐美酒中悠闲自得,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各郡国之间相互争权夺利,朱湾从不响应。朱湾善写诗,诗歌风格悠远,用典深刻,简练概括,穷究事理,尤其善于咏物,一定会用到比兴的手法,大多才思敏捷独特。等到李勉镇守永平时,赞许他的风度节操,重金邀请他来,任府中的从事一职,天天都要和他畅谈,感情极其深厚。过了很久,曾经又去拜见湖州的崔使君,但是没有得到重用,临走前留下一封书信告别:“我听说蓬莱仙山(虽然)深藏幽深,(但是)仍可以走到,而贵人的府第如果没有他人引荐却不能走到。龙潜在深广的水底有时也能看见,但是贵人的颜面如果没有条件也见不到。我想方设法想求得主人的赏识,孑然一身,两月之中,三次登门拜访。但是确实知道了庭与堂之间,相隔不下千里。何况我寄人篱下,食是受人馈赠,住是宿于渔船。您的门就像龙门一样难以越过,食禄就像美玉一样难以得到。吃像美玉一样的俸禄,登上龙门,我实在没有存机巧之心,想做投机取巧的事。汉阴丈人听说了岂不是要大笑么?现在我属意溪水之上一路风顺,而囊中也实在羞涩,虽然想要一展抱负有所作为,但只能望洋兴叹,引咎惭愧而回了。朱湾留书。”于是就回到了他在会稽山阴的别墅。他为人正直不同于流俗都是像这样。有文集四卷流传到现在。
做你这题实在不划算,掰字典就花了快一个小时,又组织语言,还一分没有。亏啦亏啦!
附:汉阴丈人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昂而视之曰:“奈何?”
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溢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到南方游历了楚国后,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岸时,看见一位老人正要整治菜园子。这位老人从挖通的一条隧道下到井里,然后抱着一只大瓮取水出来浇灌菜地,显出很吃力的样子,花费力气很多,功效却不大。
子贡说:“有一种机械可以用来干这种活,一天能浇灌一百行菜地,花费力气很少,但是功效很大,您不想用它吗?”
整治菜园子的老人抬头望了望子贡,说:“该怎么办呢?”
子贡说:“您把木头凿成一种机械,使它后半截重,前半截轻,用它从井里往上提水会象抽水一样轻便,随着它来回不停地运动,井水就迅速地流向四方了,这个机械的名字叫槔。”
老人听后勃然大怒,顿时变了脸色,讥笑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说过,凡是有机械的人必定会干投机取巧的事,投机取巧的人必定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于胸中,人的纯粹洁白的心灵就会沾染上污点;心灵不纯粹洁白的人就会心性不定;心性不定的人是不可能接受什么道德观念的。我并非不懂得槔这种机械,我是感到羞耻而不愿意使用它啊!”
5.以“王颁,字景彦”开头的文言文翻译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
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曾祖齐,仕吴为名将。祖景,灭贼校尉。
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徙家属边郡。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
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
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曰:「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
前蒸阳令郭讷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循守下县,编名凡悴;讷归家巷,栖迟有年。
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臣等伏思台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徒以均分显路,惠及外州而已。
诚以庶士殊风,四方异俗,壅隔之害,远国益甚。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
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此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途,苟充方选也。
谨条资品,乞蒙简察。」久之,召补太子舍人。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
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前南平内史王矩、吴兴内史顾秘、前秀才周?等唱义,传檄州郡以讨之,循亦合众应之。
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
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
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
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元帝为安东将军,复上循为吴国内史,与循言及吴时事,因问曰:「孙皓尝烧锯截一贺头,是谁邪?」循未及言,帝悟曰:「是贺邵也。
」循流涕曰:「先父遭遇无道,循创巨痛深,无以上答。」帝甚愧之,三日不出。
东海王越命为参军,征拜博士,并不起。及帝迁镇东大将军,以军司顾荣卒,引循代之。
循称疾笃,笺疏十余上。帝遗之书曰:夫百行不同,故出处道殊,因性而用,各任其真耳。
当宇宙清泰,彝伦攸序,随运所遇,动默在己。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斯盖道隆人逸,势使其然。
若乃时运屯弊,主危国急,义士救时,驱驰拯世,烛之武乘缒以入秦,园绮弹冠而匡汉,岂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虚薄寡德,忝备近亲,谬荷宠位,受任方镇,餐服玄风,景羡高矩,常愿弃结驷之轩轨,策柴筚而造门,徒有其怀,而无从贤之实者何?良以寇逆殷扰,诸夏分崩,皇居失御,黎元荼毒,是以日夜忧怀,慷慨发愤,志在竭节耳。前者顾公临朝,深赖高算。
元凯既登,巢许获逸。至于今日,所谓道之云亡,邦国殄悴,群望颙颙,实在君侯。
苟义之所在,岂得让劳居逸!想达者亦一以贯之也。庶禀徽猷,以弘远规。
今上尚书,屈德为军司,谨遣参军沈祯衔命奉授,望必屈临,以副倾迟。循犹不起。
及帝承制,复以为军谘祭酒。循称疾,敦逼不得已,乃轝疾至。
帝亲幸其舟,因谘以政道。循羸疾不拜谒,乃就加朝服,赐第一区,车马床帐衣褥等物。
循辞让,一无所受。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
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
」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时江东草创,盗贼多有,帝思所以防之,以问于循。循答曰:「江道万里,通涉五州,朝贡商旅之所来往也。
今议者欲出宣城以镇江渚,或使诸县领兵。愚谓令长威弱,而兼才难备,发惮役之人,而御之不肃,恐未必为用。
以循所闻,江中剧地惟有阖庐一处,地势险奥,亡逃所聚。特宜以重兵备戍,随势讨除,绝其根带。
沿江诸县各有分界,分界之内,官长所任,自可度土分力,多置亭行,恒使徼行,峻其纲目,严其刑赏,使越常科,勤则有殊荣之报,堕则有一身之罪,谓于大理不得不肃。所给人以时番休,役不至困,代易有期。
案汉制十里一亭,亦以防禁切密故也。当今纵不能尔,要宜筹量,使力足相周。
若寇劫强多,不能独制者,可指其纵迹,言所在都督寻当致讨。今不明部分,使所在百姓与军家杂其徼备,两情俱堕,莫适任负,故所以徒有备名而不能为益者也。
」帝从之。及愍帝即位,征为宗正,元帝在镇,又表为侍中,道险不行。
以讨华轶功,将封乡侯,循自以卧疾私门,固让不受。建武初,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又以老疾固辞。
帝下令曰:「孤以寡德,忝当大位,若涉巨川,罔知所凭。循言行以礼,乃时之望,俗之表也。
实赖其谋猷,以康万机。疾患有素,犹望卧。
6.文言文王鬷全文翻译
原文:
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意边防。」鬷曰:「何以教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以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未几,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
译文:
北宋宋仁宗天圣年间,鬷曾经出使河北,路过真定,拜见曹玮,曹玮对他说:“您日后一定会被委以重任(当柄用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希望您能留意边防的事务。”王鬷说:“有什么可以赐教的?”曹玮说:“我听说赵德明曾经派人用马榷来交换汉朝的东西,不合自己的心意,想要杀了他。他的小儿子才十几岁,进谏说:‘我们戎族人,原本以鞍马为生的(这个翻译我不确定对不对),却来资助邻国,交换不是急需的物品,已经不是什么好的计策,然而又把它交换回来,却要把它斩了,这样会失去民心啊。’德明听从了他的话。我曾经派人暗中观察元昊,形状外貌不平常,将来一定会成为边疆的祸患。”王鬷没有认为是这个样子的(要是直译的话就是“他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等到第二次进入枢密的时候,元昊造反了,皇帝几次询问边疆的事务,王鬷不能回答上来。等到西征失败,,讨论……(刺乡兵是什么玩意),又很久没有决断。皇帝大怒,王鬷和陈执中、张观同一天被罢免,王鬷担任河南府的长官,才感叹曹玮的明智的认识。没过多久,王鬷得了急症重病死了。追赠户部尚书,谥号是忠穆。
7.王颁,字景彦文言文翻译
是这篇吗?网上没有译文,只有人工翻译下了。今天不得空,先译一点,回头抽空都译出来,最迟明天发上来,希望能帮上你:)
原文: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译文: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曾任梁朝左卫将军。父亲王僧辩,曾任太尉。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听到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后来又升为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虎先锋军趁夜渡过长江。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夜里睡着了,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8.文言文翻译葛从周葛从周,字通美
葛从周,字通美,是濮州鄄城人。
从周少年时代性情豁达,富有智谋。唐中和四年七月,跟随太祖屯兵于西华,击破蔡州贼军王夏寨。
太祖亲临阵地时战马跌倒。贼众趁机赶来,万分危急。
从周扶太祖上马,与贼军拼死格斗,脸受了伤,胳膊被箭射中,身上被刺了好几枪。但他仍然奋不顾身地保护太祖。
幸好张延寿调转马头赶来厮杀,从周和太祖才幸免于难。其他将领均被削职,唯独擢升葛从周和张延寿为大校。
大顺元年八月,并州军主帅发兵围攻潞州,太祖派葛从周率领敢死队员深夜偃旗息鼓地突破敌人包围圈进入潞州。这时正赶上朝廷的军队在马牢川战斗失利,从周随即放弃上党回师。
这年的十二月,与丁会等将讨伐魏州,连续收复十座城邑。第二年正月,在永定桥大败魏军,魏军五战五败,被斩首一万余人。
十月,协助丁会攻打宿州,葛从周蓄水淹灌宿州城,迫使刺史张筠率领全州投降。乾宁二年十月,围攻兖州,兖州守军拒不迎战,从周故意散布并州军、郓州军前来救援的消息,然后率军奔赴高吴,半夜里又秘密返回营寨。
朱瑾果然派出军队攻打外壕,从周指挥士兵突然出击,乘势歼灭敌军一千余人,生擒敌都将张汉筠。从周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自怀州刺史起,历曹、宿二州刺史,逐渐升迁至检校左仆射。
光化二年春,幽州的刘仁恭率十万大军侵犯魏州,屠灭了贝郡。从周自邢台火速援救魏州,燕军突破上水关,攻打馆陶门,从周与贺德伦率五百名骑兵出战,对把守城门的兵士说:“只要前面还有敌人,就绝不能让我们的人退回城门!”下令将城门关闭。
从周等人拼力死战,大败燕军。第二天,攻破燕军八座营寨,一直追击到临清,刘仁恭逃向沧州。
三年四月,从周率军讨伐沧州,首先攻打德州,拿下了该城。等到进攻浮阳时,刘仁恭出兵大举来援。
这时都监蒋元晖对众位将领说:“梁王命令我来监军,意图在于攻取沧州,现在燕军主帅赶来支援,我们不能与他们在外面作战,应当放他们进入我军的营垒。消耗他们的粮食,使他们力疲粮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从周回答说:“战争的奥秘在于及时抓住战机,而能否抓住战机则在于主将,并不是像督护你所说的那样。”于是命令张存敬、氏叔琮留守营寨,从周率军迎战于乾宁军老鸦堤,大败燕军,斩首三万人,俘获敌军部将马慎交以下一百多人,夺得战马三干匹。
天复三年。从周被授予左金吾上将军,因为得了中风病不能上朝谒见,被改授为右卫上将军退休。
不久,被授为太子太师,依旧交还官职。贞明初年,在家中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尉。
【顾荣施炙文言文翻译】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顾荣施炙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顾荣施炙原文: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①。觉行炙人有欲炙②之色,因辍③已施焉④。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
1、顾荣:字彦先,西晋末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支持司马睿建立东晋的江南士族领袖官至散骑常侍。
2、尝:曾经
3、应人请:赴宴。
4、觉:发觉
5.行炙人:做烤肉的人或端着烤肉的仆人炙:烤肉。
6.色:神色,脸色。
7.因:连词,于是。
8.辍己:自己不吃,让出。辍:通“掇”,停止,放下。
9.施:给
10、焉,兼词“于之”,给他。
11、嗤:嘲讽,讥讽。
12、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13、每:每次。
14、经:遭遇。
15左右:扶持,保护
16、所以:…的原因。
17、坐:同"座",座位。
18、乃:是。
19、常:经常。
20、己:自己
21、欲:想,想要。
22、岂:怎么,哪里。
23、经:经历。
24、左右:身边手下人。
顾荣施炙文言文翻译
顾荣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很想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左右保护他,于是顾荣感激的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主人公简介
顾荣(?~312)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顾雍孙。弱冠仕吴,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三俊。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辟为王侯僚属。惠帝征为散骑常侍,怀帝永嘉元年为司马睿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所谋划,皆与荣议。永嘉六年卒于官,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元,有《顾荣集》已佚。
思想
赞扬了顾荣,体恤下人,推己及人,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和行炙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多做一点好事,多关心一下别人,或许就会得到回报。
俗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好人有好报。乐于助人,也要有恩必报。
文言知识
焉。文言虚词,既可以作兼词,也可以作疑问词语气词等用。上文“辍己之炙而施焉”中的“焉”,译为“于之”(“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之”指代端烤肉的仆人);“焉施之”中的“焉”,则相当于“为什么”。
高登字彦先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