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而人数最多的汉族却不会?】
为什么世界上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而人数最多的汉族却不会?
以前有个笑话,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考试加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能歌善舞,而不加分也不能歌善舞的,就是主体汉族。很多人的既定印象当中,其他的民族基本上都是那种穿着独特服装,会唱会跳能歌善舞的样子,但汉族是个特例,汉族好像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实际上这是个错误的印象,汉族也是能歌善舞的,但大多数人没有受到训练,看不出来。
汉族最早得名于汉朝时期,汉朝初期,当时的人们引吭高歌,而各种舞蹈也比比皆是,在典籍当中诸如此类的记载非常多,而且不管男女都是如此。比如朱虚侯刘章,就曾当着吕后的面做剑舞,著名的鸿门宴上也有剑舞,这都是男子所舞,而刘邦的戚夫人,就是著名的舞蹈家,擅长折腰舞,刘邦回乡的时候,唱著名的大风歌。另外,赵飞燕赵合德的掌上舞也极其出众,这些都证明,汉人从一开始就能歌善舞。
后来的朝代,也依旧延续着这样的特点,尤其南北朝时代大量的北方族群入主中原,汉人吸纳了诸多异域文化,音乐舞蹈方面发展更加迅速。隋唐时期,来自于新罗、西域各地的音乐融入中原,像是胡旋舞、霓裳羽衣舞等舞蹈,也极其兴盛非常流行,虽然这些音乐舞蹈来自外域,但唱跳的却都是汉人。
“汉人不擅长歌舞”这种说法,仔细想想都不可能。要知道古代的时候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宫廷之中,还有贵族大户人家的家里,他们平时的娱乐之一就是欣赏歌舞,而表演这些歌舞的,也总不可能以外族为主,肯定都是汉人。
有人将汉人不擅长歌舞这回事,怪到孔夫子身上,认为儒家思想压制了艺术发展,这纯粹就是在胡说八道,孔子自己都非常擅长音乐,祭祀的时候还跟着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也有人认为,汉人不擅长歌舞是因为宋朝,虽然宋朝重视文化发展,但宋朝咱们的文化从包容开放变得更加含蓄内敛,尤其在南宋时期,出现了程朱理学。但实际上这也是不对的,宋朝时期程朱理学仅仅是诸多学派之一,并非主流,甚至长期受到了朝廷的打压,而且宋朝时期,各种音乐舞蹈技术成就,也是非常多的。
汉人真正变得不再能歌善舞,还是在明清时期。曾经在两宋兴盛的勾栏瓦肆、市民艺术,还有元朝的杂剧等等,在明朝都被约束,在南宋出现的程朱理学被明朝发扬光大,对于百姓们的管束越发严苛。在《大明律》之中,对于民间的各种艺术演出内容,都做出了诸多的限制。《明太祖实录》中还记载着这么一件事:元明仁多恒歌酣舞,不事生产,明太祖于中街立高楼,令卒侦望其上,闻有弦歌饮博者,即缚至倒悬楼上,饮水三日而死。
朱元璋觉得,百姓们总是唱歌跳舞,都忘记了生产劳动,而且容易进行非法的聚会,产生各种乱象不好管,所以直接让人看着,但凡发现有人随便唱歌跳舞,直接给抓起来。后来的朱棣,也继承了他爹的这一套,并且进行了强化。长期的歌舞艺术紧固,导致很多的舞蹈、乐曲与戏剧艺术,在明朝一蹶不振,后来的清朝与明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烟花柳巷与宫廷等地,其他地方很难看到歌舞之类。
【盎格鲁撒克逊人与日耳曼人的关系是什么】
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因为德意志人、奥地利人、瑞士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荷兰人、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冰岛人都是日耳曼人,其中德意志人、奥地利人和瑞士人的语言为德语。
盎格鲁人原住于今天的丹麦,撒克逊人原住于今天的德国北部,两者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他们在6-7世纪迁到了大不列颠,吸收拉凯尔特人,诺曼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罗马人的成分构成拉今天的英格兰人,所以英格兰人又叫盎格鲁撒克逊人,也可以认为今天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吸收啦别的民族成分的日耳曼人。
扩展资料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指的不是一个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文化习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
他们使用非常相近的日耳曼方言,被历史学家比德认为是三个强大的西欧民族-源自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人(Angles)和朱特人(Jutes)以及来自之后称作下萨克森地区的撒克逊人(Saxons)的后裔。盎格鲁人有可能来自Angeln,比德描述他们的整个国家都来到了不列颠,留下他们空空的古老大地。
参考资料:-日耳曼人
昂萨的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