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前是牛肉的哪个部位?】
牛前是牛肉的哪个部位?
牛肉各部位的吃法
1、牛颈肉
食用方法:脂肪少,红肉多,带些筋,其硬度仅次于牛的小腿肉,为牛身上肉质第二硬的。适合做碎肉或是拿来炖、煮汤,做牛肉丸也不错。
2、肩肉
食用方法:油脂分布适中,但有点硬,肉也有一定厚度,所以能吃出牛肉特有的风味,可做涮牛肉或切成小方块拿来炖。适合炖、烤、焖,咖喱牛肉。
3、牛脊背的前半段
食用方法:筋少,肉质极为纤细,适合拿来做寿喜烧、牛肉卷、牛排等。口感最嫩的肉之一,是上等的牛排肉及烧烤肉。
4、牛脊背的后半段即上腰肉,上里脊肉
食用方法:肉质柔细,肉形良好,同时又能切成大大块的,一来可做牛排,二来也可薄切做涮牛肉。
5、腓力,里脊肉
食用方法:牛肉中,肉质最柔软的部分,而且几乎没有油脂,即低脂高蛋白,是近年讲求健康美食者的最爱、适合炒、炸、涮、烤。
6、臀肉,后臀尖
食用方法:即牛***上的红肉,肉质柔软,口味也佳,适合各式各样烹煮法,做牛排味道佳,烧烤的话,据说是绝品,另也有人拿来做生牛肉片,生吃。
7、肩肉
食用方法:脂少肉红,肉质硬,但肉味甘甜和胶质含量也高,适合煮汤。
8、前胸肉
食用方法:肉虽细,但即厚又硬,可拿来做烧烤。
9、后胸肉,内侧腹横肌排,即五花肉及牛腩的部分
食用方法:此部分肉质厚,硬一点,但含油脂多,是牛身上容易形成霜降之处。其前半段部分,肥肉和瘦肉可呈现层层排列状,即日语俗称的”三枚肉”,华语的”五花肉”,台语的”三层肉”;后半段则为牛腩。煎炒烧烤或炖肉,皆宜。
10、后腿肉之一,约是头刀的部分
食用方法:脂少肉粗糙,但容易吸收香辛料的味道,适合经调味烹煮做成冷盘。
11、后腿肉之一,即和尚头的部分
食用方法:脂肪少肉柔软,可切薄片烹煮。节食者亦可放心品尝。
12、后腿肉之一,即银边三叉的部分
食用方法:脂少,为牛肉里肉质最粗糙的部分。最好用小火慢慢卤或炖,煮久一点后,再切成薄肉吃。
13、步腱子
食用方法:油脂虽少,但经小火慢炖后,却能呈现出柔细的口感,很适合拿来炖煮或入汤。
看起来应该是前胸肉吧。
牛前是什么
牛前就是指牛身体前部分的功
牛后就是指牛身体后部分的肉
这个没有什么定义可找,只是大家都习惯了这种叫法.
大概的分界点在牛心后的20公分左右
牛前是什么位置
牛前专业名牛前腱,又称牛腱,是牛腿部位肉,经精细修割干净,剔除筋油,不带肥脂.其外观呈长圆柱形状,每块平均重量为1-2公斤。肉质红色,感观新鲜细腻,纯瘦肉型不含人为水份。
牛前、牛后、牛腱子肉和牛腩有什么区别?哪个贵一点?
让我来告诉你我看到他们回答你说牛腩贵我都笑了所谓牛腩指的是牛肚子上的肉比较便宜有很多茎皮适合炖著吃在说说牛腱子牛腱子是牛后腿的肉(肌肉)也叫牛展是做酱牛肉最好的食材它的价格仅次于牛柳
谁知道牛欢喜是牛的什么部位
生殖器
牛胸肉是牛的那个部位40分
牛腱英文名BeefShank牛腱细分有前腱,后腱,花腱,腱子心,边腱五部分。也称为牛展。
牛腱牛腱是牛腿部位肉,经精细修割干净,剔除筋油,不带肥脂.其外观呈长圆柱形
牛腱状,每块平均重量为1-2公斤。肉质红色,感观新鲜细腻,纯瘦肉型不含人为水份。
牛腱子肉是指牛的大腿的肌肉,注意不包括牛***上的部分。腱子肉是膝关节往上大腿上的肉。腱子肉是大腿上的肌肉,有肉膜包裹的,内藏筋,硬度适中,纹路规则,最适合卤味。
牛腱子和牛霖哪个好
牛腱子好,蛋白质更高,营养成分也多
牛腓力是牛的什么部位?
牛的四蹄上段的部位肉经精细分割后,一种为带骨牛腱子,其外观呈长圆锥形状,另一种为去骨牛腱子,其外观呈长圆锥形状。每块平均重量为1.6kg左右。肉质红色,肉中含筋,呈红白镶嵌。性质:平;五位:甘。
牛夹板肉是哪个部位肉
就是牛的前腿上面一点的肉,比较好吃,尤其是做芹菜炒牛肉,中国网络菜市场里面就有卖的
【肉的笔顺笔画】
肉的笔顺笔画是竖、横折钩、撇、点、撇、点。
是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ròu,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肉”的基本含义为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如肉体、肉类;引申含义为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如桂圆肉、冬瓜肉厚。在日常使用中,“肉”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凡俗,如肉人。
肉造句如下:
1、研究了仪器测定对冷却猪肉肉色客观评定分级的效果。上班忙又忙,没时间锻炼;肉肉长了长,一直往上飚;肚子和大腿,占据首要位;夏日炎炎,别忘抽空来锻炼。窈窕美丽颜,努力来实现!
2、粉蒸肉肉质松软,肥瘦皆有,略带的辣味可以遮住肉腻,钩馋着缪女的食欲。
3、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4、张云帆眼睛一亮,哦呵呵有门儿,坐下就坐下,歘,手疾眼快,最后一块肉肉顺利的夹进了她的小嘴嘴里。
5、生产的“贺兰山”牌清真牛、羊肉肉质鲜嫩,易消化吸收,无污染,无膻味,畅销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出口马来西亚、阿联酋。
6、今天第一次帮肉肉清理伤口更换绷带,肉肉哭天喊地我心如刀割!我觉得,咱们虽然说现在已经有两块地盘了,如果只是一味的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我想在这肉肉强食的苏州来说绝对是相当危险的。
7、爆笑车后窗标语:我是肉肉,车是磨磨,大家都叫我们“肉夹馍”。好吃!别尝!;谁能告我刹车在哪?急!;跟我干啥?当心我挂倒档;我是盲人。
8、男生约会,出谜题给姑娘猜:你芳香的气息,令人着迷!你肉肉的身体,抹去我出轨的痕迹。姑娘道:好羞!第一次见面,就这么坏!男生:不,坏的是橡皮。
【牛肉中被称为“大黄瓜条”、“小黄瓜条”以及“牛霖”的都是哪个部位?】
大黄瓜条牛肉位于牛后腿股外侧,沿半腱肌股骨边缘分割而出,肉块长而宽大。主要由臀骨二头肌等肌肉组成。北方部分地区又称底板。
小黄瓜条特指位于臀部,主要为半腱肌,沿臀股二头肌边缘分离出的净肉。
牛霖即牛的膝盖的位置,又因为这块肉的自然形状是圆的,又被厨师们称为“和尚头”。
扩展资料
牛肉不同部位吃法不同:
1、牛颈肉:脂肪少,红肉多,带些筋,其硬度仅次于牛的小腿肉,为牛身上肉质第二硬的。适合做碎肉或是拿来炖、煮汤,做牛肉丸。
2、肩肉:油脂分布适中,但有点硬,肉也有一定厚度,所以能吃出牛肉特有的风味,可做涮牛肉或切成小方块拿来炖。适合炖、烤、焖,咖喱牛肉。
3、牛脊背的前半段:筋少,肉质极为纤细,适合拿来做寿喜烧、牛肉卷、牛排等。口感最嫩的肉之一,是上等的牛排肉及烧烤肉。
4、牛脊背的后半段即上腰肉,上里脊肉:肉质柔细,肉形良好,同时又能切成大大块的,一来可做牛排,二来也可薄切做涮牛肉。
5、腓力,里脊肉:牛肉中,肉质最柔软的部分,而且几乎没有油脂,即低脂高蛋白,是近年讲求健康美食者的最爱、适合炒、炸、涮、烤。
6、臀肉,后臀尖:即牛屁股上的红肉,肉质柔软,口味也佳,适合各式各样烹煮法,做牛排味道佳,烧烤的话,据说是绝品,另也有人拿来做生牛肉片,生吃。
-大黄瓜条
-小黄瓜条
-牛霖
人民网-牛肉有什么营养价值?不同部位食用方法各不同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九】
跟我读藏经,白话写大意?第120篇
《楞严经》白话大意十九
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第三卷之五?原文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则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空。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历代高僧大德对《楞严经》的重要开示!
——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
《宗镜录》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本书广收大乘经论六十部,及印度、中国圣贤三百人之著作等汇编而成。其内容详述诸佛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所谓「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其中心思想,为昭示禅教一致之修禅要文集。钱谦益之《楞严经解蒙钞》云:「禅师会三宗学者,集录大乘经论诸家语录,撰《宗镜录》一百卷,折衷法门,会归心要,多取证于《楞严》,所引古释即悫、振、沇三家之说也。《长水疏经》裁决要义用《宗镜》为诠准。而寂音《僧宝传》,发明永明,撰述以征心直指为缘起。古师弘法确有渊源,今人习而不察,间有采剟徒取骈偶之词,资为旁证而已」。又云「《宗镜》全序,皆发扬《首楞严》宗妙」。详于《卍续藏》。
第三卷之五?白话大意
阿难,正如你之前明白的道理,鼻根和香尘互为因缘,鼻的嗅闻性是无形的,因为香尘才能显现;香尘是没有知觉的,因嗅闻性才能知道。鼻的嗅闻性和香尘为缘,起了分别,就生出鼻识,鼻根香尘为能生,鼻识是所生。
那么,鼻识是因鼻根而产生,以鼻根为界叫鼻识界呢?还是由香尘而产生,以香尘为界叫香识界呢?
阿难,如果说鼻识是由鼻根而产生,那么,在你心中,什么是鼻子呢?是如同两个下垂的爪子的肉形鼻子,还是嗅闻性呢?如果说是肉形的鼻子,既然是肉质,应该属于身根,与身根对应的是触尘,这应该叫做身根而不是鼻根,连鼻根都不是,又怎么成立鼻识界呢?
如果说是嗅知性,那么,在你心中,认为什么是嗅知呢?如果以肉鼻为能知,肉鼻属于身根,所知应该是触尘,那么,能嗅知的就不是肉鼻。如果以鼻孔中的虚空当作嗅知,虚空自嗅虚空,肉鼻应该不知道,这样的话,虚空应该是你,而你的身体是不知道的,虚空既然是阿难,虚空是无所在的,那你现在应该也无所在。
如果以鼻中之香,作为嗅知性,香尘是无知的,就算有知,也是香尘自嗅自知,又关你阿难什么事呢?如果说,香臭之气,是从你的鼻子里生出的,那么,香臭这两种流动的气体,就不是从伊兰木和栴檀木产生的,这两种木头如果不在,你自己嗅一下你的鼻子,是香的还是臭的?如果是臭的,就不是香的,如果是香的,就不是臭的。如果香臭都闻到了,那你一个人,就应该有两个鼻子,现在对如来问学求道的,就应该有两个阿难,到底哪一个是你阿难呢?如果说只有一个鼻子,那么,香臭也应该不是两种气味,而是混合为一,闻臭的时候,臭也是香的,闻香的时候,香也是臭的,香就没有香的自性,臭也没有臭的自性,那么,鼻识界到底是从香的、还是从臭的来界立呢?
如果说鼻识是由香尘而产生,香尘是能生,鼻识是所生,那么,这个鼻识,应该不知道香尘,就像由眼生眼见,见不能反观眼睛,鼻识如果因香而有,应该不知道香,如果知道,鼻识就不是由香而产生,如果说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就失去了识的能分别的作用,就不能称为识了。既然称为识,就不是因香而有,那么,由香而生识,成香识界,就不能成立。如果一定要说因香而产生鼻识,鼻识应该不知道香,事实上,鼻识能够识别香,那么,这个鼻识,就不是香尘所生,不能成立香识界。
鼻识不是从在内的鼻根而产生,也不是从在外的香尘而产生,既然没有中间的识,又怎么形成内根外尘呢?能嗅闻之性,终究也是虚妄的。
所以,你要知道,鼻的嗅闻性和香尘互为因缘,生出鼻识界。鼻识不从鼻根生,不从香尘生,不从鼻根香尘合生,三处都没有。鼻根、香尘、香识界,不是因缘生,不是自然生,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又如你之前明白的道理,舌根和味尘互为因缘,舌的尝知性是无形的,因为味尘才能显现;味尘是没有知觉的,因尝知性才能知道。舌的尝知性和味尘为缘,起了分别,就生出舌识,舌根味尘为能生,舌识是所生。
那么,舌识是舌根而产生,以舌根为界叫舌识界呢?还是由味尘而产生,以味尘为界叫味识界呢?
阿难,如果舌识是因舌根而产生,舌根为能生,舌识是所生,就不需要凭借外在的味尘了,那么,世间的一切,甜的甘蔗、酸的乌梅、苦的黄连、咸的石盐、细辛、姜桂等等,都没有味道了,你试试自己尝自己的舌头,是甜的、还是苦的,如果是苦的,那么,舌头就变成了所尝的味道,又是谁来尝舌的味道呢?舌头不能自己尝自己的味道,那又是什么来知觉、分辨是苦的呢?舌头的自性不是苦的,那么,味道就不是由舌头而生,味道都没有,怎么显出能尝的舌头呢?舌头也没有了,又怎么生出识、成舌识界呢?
如果说舌识是因味尘而产生的,那么,舌识就有和味尘一样的味道,舌识既然成了味道,和舌根不能自尝自己的味道一样,那又怎么能分辨、识知是不是味道呢?而且,世间一切味道,不是同一个物体产生,味道既然是多种物体产生,那么,味尘所生的舌识,也应该是多体;如果说舌识只有一体,是味尘所生,那应该只有一种味道,比如咸、淡、甘、辛混合为一,种种味道变异成一个味道,咸淡甘辛就没有区别了,既然能生的味尘没有分别,所生的舌识也应该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就不能叫做识,识都没有,又怎么形成舌识界、味识界呢?
不能说是无知的虚空,生出你有知的识。如果说是舌根和味尘和合一起、共同产生,舌根会失去有知的自性,味尘会失去无知的自性,能生的根、尘都失去了自性,又怎么能生出有自性、能分别的舌识呢?舌识都没有,又怎么形成舌识界呢?
所以,你要知道,舌的尝知性和味尘互为因缘,生出舌识界。舌识不从舌根生,不从味尘生,不从舌根味尘合生,三处都没有。舌根、味尘、舌识界,不是因缘生,不是自然生,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又如你之前明白的道理,身根和触尘互为因缘,身的觉知性是无形的,因为触尘才能显现;触尘是没有知觉的,因觉知性才能知道。身的觉知性和触尘为缘,起了分别,就生出身识,身根触尘为能生,身识是所生。
那么,身识是身根而产生,以身根为界叫身识界呢?还是由触尘而产生,以触尘为界叫触识界呢?
阿难,如果说身识是因身根而产生,就不需要凭借外在的相合、相离两种尘象,如果没有外在的触尘,就无法显出身根,身根都没有了,又怎么能产生识呢?如果说身识是因触尘而产生,触尘为能生,身识是所生,就不要凭借身根了,那么,没有了身根,谁又有“非身根”能觉知触尘的相合、相离呢?
阿难!动物、植物、矿物本身是无知的,不能自触而成觉知,必须有身根与物体的接触,才能知道有所触的物体。离开了身根就不成为触,离了触尘也显不出身根。如果说身识由身根、触尘共同而生,那么,所生的身识,能知身根时,就是由触尘生,身识是能知,身根是所知,所知的身根又怎么能和触尘一起同为能生呢?
同样的,如果由身识、触尘共同所生的身识,能知触尘时,所生的身识是能知,触尘为所知,所知的触尘又怎么能和身根一起同为能生呢?所以说,身识不是由身根、触尘共同而生。
身根与触尘,本没有内外对立的处所,触尘与身根合时,就与身根的自体合而不分,触尘与身根离时,就如同虚空等外相;外无触尘,内无身根,中间的身识又从何界立呢?既然中间的身识无从成立,内根外尘也都成空,又怎么形成身识界呢?
所以,你要知道,身根的觉知性和触尘互为因缘,生出身识界。身识不从身根生,不从触尘生,不从身根触尘合生,三处都没有。身根、触尘、身识界,不是因缘生,不是自然生,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你的肉形是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