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懂得过河拆桥的三个人是谁,他们都做过什么?】
帝王心术是自古以来就饱受争议的皇帝处事原则,其中包括着驾驭臣下、治国理政等多方面。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精通驭下之术的帝王,他们既能够让贤臣充分为自己所用,也能够排除许多奸臣可能带来的威胁。这种能力,在开国君主身上最为常见,他们能够建立政权,自然又特别之处。不过,即使是他们,也难以光靠驭下之术便稳定政权。
于是,有些时候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便只好采取比较极端的手段,那便是诛杀位高权重的大臣。
对于皇帝而言,这些大臣虽然或多或少曾为自己的统治做出贡献,但一旦他们威胁到了皇权,清理是逼不得已的手段。
在我国的历史上,论起做这样"过河拆桥"行为的帝王和领袖,这三个人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第一位,或许说他是帝并不准确,但他确确实实是春秋时期名义上和最高统治者周天子同等地位的"王",他便是越王勾践。勾践在历史上因为战败后"卧薪尝胆"激励自己,最终成功复仇的壮举而闻名,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堪称绝情的君主。当年越国被吴国击败,勾践被迫俯首称臣,是大臣范蠡、文种支撑着他度过难关。
此后,范蠡与文种帮助勾践暗中发展、麻痹吴王,才有了后来勾践的成功复仇。吴王夫差兵败自尽后,勾践立刻封了文种为相,而范蠡则主动表示不想当官,只想归隐。在离开越国后,范蠡曾给文种写信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然而,文种却沉醉于高官厚禄,不听范蠡的劝告。
越勾践二十四年(前273),朝中有人诬陷文种将要作乱,勾践立刻赐文种宝剑一把,并留言道:"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意思是说,当年你给我出了七条计策,我用了三条就击败了吴国,你还剩四条,就拿去给先王试试吧。文种闻言,在悲愤和后悔中被迫自尽。
勾践杀文种,是因为二人政见不合、文种能力又强,勾践不愿分其荣华,也害怕自己难以驾驭住他。
在勾践之后七八百年,中原大地上也出现了一位精通过河拆桥之术的帝王,他便是隋文帝杨坚。
说到杨坚对功臣的过河拆桥,或许很多人并没有太深的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杨坚所杀者没什么名气,一方面也是因为杨坚对这些臣子的清理,多少有其正当理由。
细细数来,杨坚所诛杀的功臣足有七人之多,其中大半在隋朝建立时都曾经立下了功勋。杨坚出身关陇集团豪族,凭借外戚之便从北周皇室手中夺走了政权。虽然过程看上去简单,但各大家族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在杨坚所诛杀的大臣中,多数是出身大族。
首先我们看宇文忻,其父在北周官至太保,他则是在北周当上了大将军。
宇文忻与杨坚关系很好,当年杨坚擅权导致尉迟迥作乱,正是他前去平定。隋朝建立后,杨坚本想对他委以重任。高颎进谏说:"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于是杨坚便对他有些冷淡。
宇文忻自认为开国有功,却得不到优待,于是心生怨恨,和有着类似情况的梁士彦、刘昉一同谋划叛乱,但因事情败露而被杀。
杨坚过河拆桥和其他君主有所不同,因为杨坚之所以要拆桥,是因为大部分的"桥"想要加害已经过了河的自己。当然,不将昔日功臣废黜而是直接诛杀,也算是杨坚仁慈不足。
最后要说的帝王,他过河拆桥的本事和事迹都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便是明太祖朱元璋。
当年,朱元璋在许多部下的帮助下击败张士诚、陈友谅。最后统一全国、登上帝位,完成了从和尚,乞丐到帝王的转变。可以说,功臣们的努力至关重要。
然而,朱元璋登基后只在最开始对功臣们感激和礼遇,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元璋越来越害怕自己的皇位被他人夺去,所以开始了对功臣的大清洗。
洪武年间,朱元璋接连发起四大案,前后牵连诛杀了数以万计的官吏,百姓。而诸如蓝玉、胡惟庸、李善长这样的开国功勋,都被扣上"谋反"、"知情不报"等罪名诛杀。
此外,像胡美、傅友德、周德兴等明初名将,也都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株连而死。
关于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功臣,后世有着各种传说。就算达不到"十去九八"的夸张程度,也有着至少十几位比较著名和位高者伏诛,我国自古以来过河拆桥的帝王中,还得是朱元璋最为狠辣。
【桥的阅读短文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用成语4个】
过河拆桥guòhéchāiqiáo[释义]自己过了河;就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语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正音]拆;不能读作“cāi”。[辨形]拆;不能写作“折”。[近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反义]饮水思源[用法]用作贬义。比喻自己得到好处后;便抛弃了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结构]连动式。[例句]①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决不能忘恩负义~。②“~"实在是一种卑劣的手段;我们不应当提倡。[英译]kickdowntheladder[成语故事]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过桥抽板guòqiáochōubǎn[释义]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语出]清·曾朴《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法,明天来回复你。”[近义]过河拆桥[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同过河拆桥[例句]只要你不要~,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法,明天来回复你。(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过桥拆桥guòqiáochāiqiáo[释义]见“过河拆桥”。
【历史上韩信活埋母?他本人长得三分象猴,七分象人?十面埋伏,韩信用蜂蜜引蜜蜂写下霸王什么死,逼项羽...】
1.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虽然韩信少年的事迹史书上几乎没有什么记载,很多传说只能归于“流言蜚语”一类,但关于韩信葬母一事,司马迁在《史记》中却有记载“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用现代的话来说,韩信虽然是一介布衣,但从小志趣与众不同。韩母死时,韩信因为太穷而无法买地就近安葬,就将其母埋在一个高而敞阔的荒山上,这是一处山周围可以住下一万户人家的荒地。此墓地经司马迁亲自看后,也觉得是个风水宝地。
韩信是一个感念旧恩的人,就连在河边给他一饭的那位漂洗丝絮的“漂母”,韩信都一直感念她的恩德,成为楚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当年的这位恩人,赐给她千斤黄金,“归荣便累千金赠,为报当时一饭恩”,何况是自己的生身老娘,就能为了占据所谓的风水宝地,为了以后的荣华富贵而做那人神共愤之事吗?“韩信葬母”从何时被人演变成“九里山前活埋母”,为什么要这样埋汰韩信,笔者不得而知。在前人关于西汉的一些演义小说中,如黄士衡的《西汉野史》、钟山居士的《西汉演义》、蔡东蕃的《前汉演义》、宋元话本《前汉书平话》等,其中都找不到“活埋母”的说法。倒是一些民间的“小道消息”中流有这样的传说。如太平歌词《韩信算卦》中的“五不该”就有“一不该九里山前活埋你的母,老天爷损寿一个八年。”
2.这也不真实,古人喜欢把圣人丑化,像孔子、刘备也是这样被说的奇丑无比。
3.这条却是有依据可考查,不过项羽死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性格的问题。放弃关中,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无远见卓识;欲与刘邦一决胜负以息天下,无颜见江东父老是有责任感;后自叹"天亡我".这都是滥用武力的结果。其目光短浅,策略错误,触怒诸侯,烧杀破坏,最终丧失民心,军败身亡.,,以为个人英雄主义可治天下.;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自己.。
4韩信曾预料到刘邦不能同富贵,信被封“淮阴侯”的时候曾要求刘邦答应他“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因为人家好歹是大功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你总不能不答应这一条吧。当时刘邦是以仁义著称,这过河拆桥的事他就是想干也不能明干。
但韩信也非好人,起码心狠手辣,韩信问路斩樵夫就很说明问题。
【长大后,你发现什么样的人不能深交?】
一是不停讲“道理”的人。不停地讲道理,本质上是一种牺牲他人感受,去满足自身的行为。而且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对方是在“为你好”,却把我们推入了道理的冰窖。记得有一次,我去姨妈家里吃饭。那天表弟的数学卷子发下来了,考的特别好,第一次超过了95分。可是姨妈却说:“这一次考的不错。但是你要继续保持。一次考得好,并不能代表以后。你看隔壁的小鹏,每次都90多分,你还要继续努力啊……表弟就想单纯地被夸一下啊。我就看着他眼中的光亮,一点一点地黯淡下去,然后低头不说话了。你以为的恰到好处的道理,恰恰堵塞了对方表达当下情绪和感受的通道。因为倾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不停讲道理的行为,只会让一段关系感到窒息。
二是说话伤人的人。这种人常拿“我就这性格”、“我性子比较直”当挡箭牌。这类人,看似是“真性情”,实际上却是极端自私、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明明可以有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说辞,但却偏要露出犀利的毒舌。比如:不好意思,我说话直你可千万别介意啊,你今天的妆好浓啊,脸都跟墙一样白了哈哈哈……他们话里的潜台词是:我可以骂你,但你可别放在心上啊,骂我就不对了。不好意思,我很介意。他们以为的坦诚相待,其实是自以为是;从来没花一秒钟考虑过听到这些话的人,能不能接受。这类人普遍缺乏人与人相处的分寸感,未经允许就踏过边界,侵犯你的私人领域和敏感禁区。因为学不会尊重,今天对你的选择指手画脚,明天甚至就会变本加厉,干涉你做别的决定。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不一定要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但底线是要做一个不被讨厌的人。学会克制自己、把别人放在心上,就是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过河拆桥的人到底长得啥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