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意象解读】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人类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云以丰富的情感内涵,让云的潜在表现与人的生命律动广泛交流,让云的千变万化的飘逸的形式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通脱淡泊的内在美完美结合,雪白是云的标志,温柔是云的象征。于是,“云”成为凝聚无数诗人的情感经历及生命体验的文化象征和情感符号。
一、表达一种情趣???一种欣赏自然的情趣贾岛《题李凝幽居》:“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访李凝幽居不遇回归路上所见。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写白帝城高,五彩云霞缭绕,引起美好的联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概括出诗人对春光的无限喜爱。
二、表达多样情怀???表达一种或超脱、或孤傲、或坦荡、或宁静的情怀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突显出诗人的悠闲,超然物外的风采。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下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孤云体现着贫士幽人的孤高。柳宗元《渔翁》:“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从中看出柳宗元被贬时孤傲高洁、超然物外的逸趣。
三、赞美美丽爱情???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达诗人深沉真挚的爱意。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明月,寄托对亲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别后思念之深。
四、喻指游子孤客???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无根,游子远离,两者对举,游子的飘零无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枫浦上不胜愁”明月之夜,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伫立楼头,思念伊人,如泣如诉。杜甫《江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表面写片云孤月,实际写自己。
五、象征时间流逝???王勃《滕王阁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深沉感叹中,云是时间流逝的见证者之一。崔灏《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古人已逝,岁月不再,白云千载,依然如故。
六、喻指理想境界???古人以“青云”谓之高处,指代高官厚禄。以“青云之志”指施展才华、报效祖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高远理想。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说人虽处艰难困厄之境遇,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青云之理想。张九龄《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这是感叹光阴易逝、抱负成空。齐己《片云》“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诗禅合一,澄澈人间的大志。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贺《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拿云”焦郁《白云向空尽》“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都表达诗人的远大志向。
七、象征奸佞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典故反用,不怕浮云遮住视线,因为我站得最高。苏轼《西江月》“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明月象征词人美好理想和高洁人格;郭震《云》“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施肩吾《讽山云》:“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借写云来讽刺奸恶小人蔽日遮月作恶万端。来鹄《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表达了对“不问苍生”之人的愤怒之情。
云见证着文人墨客的人生——?屈原:浮云蔽日难见君;陶渊明:白云深处隐玄机;王维:淡云几许藏禅意;李白:孤云一片空留连;苏轼:行云四顾颇超然;李清照:愁云缥缈徒悲叹。
总之“云”意象正如云本身之卷舒自由,于深涧之中点染,于山谷之间飘游,于晴空之上往来,于四季之内变更。在这些诗词中,包含了作者或旷达、或潇洒、或愉悦、或忧伤、或愤懑的情感。云千古长在,绵延不绝,见证历史;云瞬息万变,幻化不定。
?
【朱琼在古诗里有什么意向?】
答案:朱琼在古诗里是指一个女子名字,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朱琼披绿鬓,山翠含衣裳。”这里的朱琼是草原上的女子,出现在送别的情感背景下,是对离别的感伤和留恋之情的描写。
解释:朱琼是白居易借用的一个女子名字,具有象征性的含义。在古诗中,女子常常被用来象征诗人对家乡、故土、亲人、朋友等的深情留恋和牵挂。朱琼这个名字本身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朱指的是红色,琼指的是宝石,朱琼合在一起,意味着美丽、高贵、华丽、珍贵等,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感慨和怀念之情。
拓展:在古诗中,女子的形象被广泛地运用,不仅仅是象征,也是展现诗人对女性的赞美和爱慕之情。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来表达了诗人的沉思和感慨。而其中提到的黄鹤楼,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烟霏楼记文言文阅读】
1.《烟霏楼记》翻译
烟霏楼,本名西楼.太守仲并给它改了名字.我从湖口渡过长江,沿淮河北上到了潼州,点起芦苇走夜路,投宿在民舍.黎明,在路上车夫与官兵互相打骂,我劝慰他们并道了歉,这样之后官兵才肯离开.走小杨湖时,走一步陷一步,经过的地方只有空旷的堤岸,(以及)衰败的芦花和草莽而已,进入濯港,才看见黄梅等几座山峰雄秀可喜.往前走百余里之间,小山坡连绵不断,有浅浅的泉水和小小的石头绕着良田,蕲州的读书人都到此开辟田地安居,相互遥望.然而州城没有城堞,市场没有供商人存储货物的栈房,没有高楼台榭,没有佳卉良木,官家和黎民的住宅等一切都很简陋.从四面八方迁徙聚集到这里来的人,依靠欺骗别人苟且地过着日子,他们只要能够做到吃饱穿暖就满足了.至于远离尘世的烦恼,接近清凉的世界,整理出榛莽荒地,使其茂盛整洁,站在高处向远处看,来满足人生的乐趣,他们不只是不能够做到,也不知道有这回事啊.所以郡中的涵晖山,见山与超然观的废址,不是太分散就是太紧逼.风景隐蔽而意境不明,都不值得呆下去.烟霏楼面对通判厅正西.中州隐士李之翰的依据在它的下面,那里有一结水竹花石,周围的房屋很宽阔,还不是很简陋.那里有鸥鹭飞翔,鸡犬的叫声相闻,它们飞来飞去吵吵闹闹,各自投合性情.树林篱笆间错,夕阳西下时,如同对灵虬,马下等山打拱作揖一样.光景在阴晴,早晚都有变化,天地之气起起落落.登楼远望,观者觉得自己犹如在吴,越绮丽之乡,湖,湘清幽之滨一样,景色使吟诗的人忘记了词句而饮酒的人忘了喝酒.大概一州之中最美的景致,没有超过此地的了.蕲州,是山泽聚集的地方,是淮地的名城啊,难道是它的天趣不足吗只不过是土地没有开发出来罢了.我凭着浅薄的才能,很惭愧地在此地做了一个小官吏,如果不能疏导革除此地的陋习,使其更安宁而有利于民众,却只是选择品味此地美景来愉悦自己,难道不就成了古人所说的有钱而没有教养的人了吗!但现在我是小吏不能够完成这样的责任,所以作此文送给通判事朱君俣,并刻在烟霏楼上,希望蕲州的人们能够尽情发挥他们性格中的美德并把美德作为原材料,充分利用这里的土地来得利,使植物生长,花儿开放,器用坚实而长久,如同韩之不,公刘之芮鞠,淇澳之君子,也希望这些人知道是从我这个游者开始的。
2.《烟霏楼记》翻译
烟霏楼,本名西楼.太守仲并给它改了名字.
我从湖口渡过长江,沿淮河北上到了潼州,点起芦苇走夜路,投宿在民舍.黎明,在路上车夫与官兵互相打骂,我劝慰他们并道了歉,这样之后官兵才肯离开.走小杨湖时,走一步陷一步,经过的地方只有空旷的堤岸,(以及)衰败的芦花和草莽而已,进入濯港,才看见黄梅等几座山峰雄秀可喜.往前走百余里之间,小山坡连绵不断,有浅浅的泉水和小小的石头绕着良田,蕲州的读书人都到此开辟田地安居,相互遥望.
然而州城没有城堞,市场没有供商人存储货物的栈房,没有高楼台榭,没有佳卉良木,官家和黎民的住宅等一切都很简陋.从四面八方迁徙聚集到这里来的人,依靠欺骗别人苟且地过着日子,他们只要能够做到吃饱穿暖就满足了.至于远离尘世的烦恼,接近清凉的世界,整理出榛莽荒地,使其茂盛整洁,站在高处向远处看,来满足人生的乐趣,他们不只是不能够做到,也不知道有这回事啊.所以郡中的涵晖山,见山与超然观的废址,不是太分散就是太紧逼.风景隐蔽而意境不明,都不值得呆下去.
烟霏楼面对通判厅正西.中州隐士李之翰的依据在它的下面,那里有一结水竹花石,周围的房屋很宽阔,还不是很简陋.那里有鸥鹭飞翔,鸡犬的叫声相闻,它们飞来飞去吵吵闹闹,各自投合性情.树林篱笆间错,夕阳西下时,如同对灵虬,马下等山打拱作揖一样.光景在阴晴,早晚都有变化,天地之气起起落落.登楼远望,观者觉得自己犹如在吴,越绮丽之乡,湖,湘清幽之滨一样,景色使吟诗的人忘记了词句而饮酒的人忘了喝酒.大概一州之中最美的景致,没有超过此地的了.
蕲州,是山泽聚集的地方,是淮地的名城啊,难道是它的天趣不足吗只不过是土地没有开发出来罢了.我凭着浅薄的才能,很惭愧地在此地做了一个小官吏,如果不能疏导革除此地的陋习,使其更安宁而有利于民众,却只是选择品味此地美景来愉悦自己,难道不就成了古人所说的有钱而没有教养的人了吗!但现在我是小吏不能够完成这样的责任,所以作此文送给通判事朱君俣,并刻在烟霏楼上,希望蕲州的人们能够尽情发挥他们性格中的美德并把美德作为原材料,充分利用这里的土地来得利,使植物生长,花儿开放,器用坚实而长久,如同韩之不,公刘之芮鞠,淇澳之君子,也希望这些人知道是从我这个游者开始的.
3.黄鹤楼文言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年代:唐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⑼流。【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记》作者: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望黄鹤楼》年代:唐作者: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黄鹤楼》年代:唐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选自《崔颢集》。崔颢(公元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
传说三国时费袆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1985年在今址重建。
②历历:清楚可数。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菩萨蛮·登黄鹤楼》日期:1927年2月作者:***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
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
《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
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4.《岳阳楼记》原文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íe)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任巴陵郡的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顺,百姓和乐,许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名家和现代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并)嘱托我写文章来记录(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水势浩大的样子,宽阔无边。
早晴晚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在岳阳楼所看到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直通巫峡,南面直通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诗人,大多在这里汇聚,观赏自然景物的心情,莫非(因个人遭遇不同心情)有所不同吧?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洒落,一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长啸、猿猴在啼叫。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的感情,担心(人家)说谗言、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满眼看到的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起来。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香草,小洲上的兰草,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动着金色的光芒,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人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拿着酒杯迎风畅饮,真是喜气洋洋啊!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身居朝廷的高位就为他的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退身江湖的远地就为君主担忧。这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
虽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1)选自《范文正公集》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开元年间,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名曰“岳阳楼”。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
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金在湖南省岳阳市。(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及,到了。(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
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俱兴: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废,荒废。
俱,全、都。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
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托付。
作文,写文章。以,用来(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美好景色。(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
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形容水势浩大。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
涯,边。际涯:边际。
(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无光,天气景象变化多端。
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
5.可楼记翻译
可楼记[明]高攀龙
水居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穆然之思焉,于水悠然之旨焉,可被风之爽,可负日之暄,可宾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所不可;无所可焉,斯无所足矣,斯无所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犹物为耦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译文】
有间水上的居室,室内偏左往上搭间小楼。楼大丈见方,四面开窗。南边湖山,北面农田茅舍,平原延展东,九龙山耸立西。小楼筑成,高子登临纵目四望,说道:“可以了!山使感到和顺舒畅,水使觉得悠远闲静,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的来临,又欢送它的归去,多好呀!多快乐呀!可以终老此地了!”于起名叫“可楼”,意思就是心满意足以为可以了。
从前年轻时,志向很大,想要游遍天下名山,寻找个象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处所,寄居下来。北方去了燕赵,南方到过闽粤,中原跨越齐鲁殷周的故地,观览所及的,没有可以满之意的,何以现在对这间小楼却以为可以了呢?咦,这倒是的疑惑了。
大凡的大患,产生于不满足。的意向中的有所不满足,产生于的意向中的有所不可以;无所不可以,这就无所不满足,这就无所不快乐了。现的人极力谋求山珍海味,顶多享受饱罢了;极力建筑高楼厦,顶多享受起居活动的几席之地罢了;极力营造亭台花园,顶多年中去游赏两次罢,这些都有何用呢!况且天下的好山好水很多,不能每天去游玩,只要可以寄托的志趣就行了。天下的山与水都是一样的,有了这座小楼,也可以了。当然,有所可以也就会产生有所不可以,犹如事物都有正有反对待的一样。将由此忘掉可以,也忘掉不可以,这样说来这座可楼也多余的了。
黄鹤意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