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柯灵)阅读答案】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
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雅的风度.它不是乡村
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
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
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
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
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
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
,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
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赖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
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
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的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
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
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注],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
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
忘忧.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
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
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
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
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
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
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
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嗽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
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13.为什么说小巷是“飘逸恬静的散文,古雅冲淡的图画”?
14.文章234段写“江南小城市中”的“巷”,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巷”的三个特点
特点一:特点二:特点三:
15.小巷的“无比的悠闲”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6.作者在第4段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乌衣巷”的典故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为什么说它“可能是乌衣巷”?又什么说它是“现代的乌
衣巷”?
17.请指出本人最显著的写作手法,并举一例证明
18.读完全文,相信你对小巷有更全面的理解.那么请你想一想,第2段开始说,“这种巷,常在江
南的小城市中……”这里的“常”是不是用错了?你觉得能不能用“藏”字来替换?为什么?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9999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推荐答案
检举|2011-8-1512:4518.优雅;幽静;悠闲(6分,每空2分)
19.(4分)由古今盛衰联想到小家庭的哀乐(2分),进而表现置身小巷能使一切得到净化,使人忘却忧愁(2分).
20.(4分)用4个“爱”引导的这一组排比句,将不同嗜好者的不同品味表现得鲜明、有层次,从而将小巷的魅力表现到极致(2分),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发起读者的感情,富于感染力(2分).
21.(4分,每项2分)C(“想像”、“自然再现”的分析有误,这里是对读者“你”的建议与劝说,并非作者的想像.)E(开篇的“散文与图画’’并非“全文的总纲”,它只是前4段内容的总述,故“贯串全篇”的说法失当.)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
导语: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些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都有哪些吧。对于典故的理解,我认为是: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象征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如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如《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如《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如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0、神器。指帝位、政权。
如《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1、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2、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3、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4、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如《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5、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死去,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6、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7、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分页}
18、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9、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20、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21、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22、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词。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23、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4、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5、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26、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27、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8、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9、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30、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古诗词常用典故及意象
意象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
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牡丹:寄寓富美好。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人常用它表达哀怨、愁苦、思归的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悲凉等。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蟋蟀:又叫促织,跟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有关。
猿猴:古诗词常借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表达了伤感的情绪。
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鸿雁、红雁、雁书、雁足、鱼雁:指书信、音讯。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鸿鹄: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鹧鸪:思念、惆怅、落寞,离愁别绪。
沙鸥:飘零、伤感。
鹰:刚劲、自由,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骏马:喻指志向。
鱼:自由、惬意。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破晓:初现希望。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或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
深夜:愁思、怀旧。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船:表现漂泊之感。
流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表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眉。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梅雨:悠悠愁绪。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金风:秋风。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常用典故: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投笔:指弃文从武。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
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商女:指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杜康: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行路难:指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指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人杰: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涂鸦: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一般用于说话者自己对自己做的评价,是谦虚的说法。
春秋: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抱柱: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怀桔:指孝顺双亲。
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羌笛: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神器:指帝位、政权。
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
辞第: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细柳营: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帮我找乌衣巷,谴怀,金缕衣的词解和译文】
分类:教育/科学>>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直接回答
解析: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东晋时的豪华宅第的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象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注释】:
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象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又干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呢?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不可轻轻放过。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要3个关于桥的典故,不是成语!!!!!急要!另要3个关于桥的诗句!谢谢!!】
桥的诗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经.大雅.大明》)
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长桥南走群山间。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杨州慢》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洛桥》
桥的典故:
1、【灞桥风雪】【灞水桥】】【灞桥索句】仨辅黄图·卷六》:“‘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按霸陵亦作“灞陵”。O咏别离。唐李商隐《泪》:“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清宋琬《长歌赠吴雪航先生》:“韦曲莺花载酒过,灞桥风雪赋诗还。”
2、【鹊桥】【织女桥】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即牵牛)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O咏七夕,或喻指夫妇聚会。唐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
3、【圯桥取履】【取履桥】语本《史记.留侯世家》所载张良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唐李德裕《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宋李石《送张道士游西山至道观》“为取桥下履,仍传枕中方。”
【运用修辞理论分析乌衣巷刘禹锡这首诗得所含的含蓄美】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采取了“借用典故”的手法,以“朱雀桥”、“乌衣巷”为背景,描绘出东晋时这两处的的繁华鼎盛,而今的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又以“堂前燕”的迁居,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
再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乌衣巷的典故是什么?】
乌衣巷的典故如下:
金陵有个年轻人,他是个渔夫。每天,他都会乘小船和大鱼。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划船。他划得越来越远。他不知道他在哪里。就在这时,天空刮起了大风和大雨。那条小船摇晃着,好像要翻过来似的。
不久,突然来了一个大浪,男孩俯身掉进河里。当他醒来时,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天堂,每个人都过着幸福的生活。救年轻人的是这里的族长。
族长告诉他这是乌衣国。这个男孩觉得很新奇,所以他留在了乌衣。他一直住在族长家里,渐渐地对族长的女儿产生了感情。后来,这个年轻人与族长的女儿有了血缘关系,后来生了两个儿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他在武义很开心,但这个年轻人想念家乡,想回金陵。所以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但妻子说:“如果你想回去,带上你的两个儿子。但我不能跟你回去。”
年轻人感到悲伤,但想家。一天,他带着两个儿子回家,他的妻子一路看见他。不久,男孩带着两个儿子回到金陵,住在一条老胡同里。
过了一会儿,男孩又开始想念他的妻子。于是他带着两个儿子,想回到乌衣国。谁知道,他划了好几天几夜,却再也找不到乌衣的入口。
最后,他不得不带两个孩子回家。因为我非常想念我在武夷的生活,和他的妻子,年轻人把他住的巷子命名为“乌衣巷”。
扩展资料:
乌衣巷名字由来:
1、东吴时期曾是禁卫所。因为中士学会穿乌衣,所以取名乌衣营,后来改为乌衣巷。
2、东晋时王、谢两人住在这里,他们的孩子喜欢穿乌色的衣服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所以他们取名乌衣巷。这种观点在南京广为流传。
3、有一个少年在海难中,他误入乌衣,结婚生子。后来,独自回到了老家南京。为了怀念乌衣国的时代,他把自己住的地方改名为乌衣巷。
-乌衣巷
朱雀桥典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