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永恒简谱】
歌曲简谱1:
歌曲简谱2:
《MyHeartWillGoOn》,加拿大女歌手席琳·迪翁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歌词、曲谱由詹姆斯·霍纳和威尔·詹宁斯编写,后者负责音乐制作。《MyHeartWillGoOn》登上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丹麦、比利时等18国音乐排行榜第一名,并拿下多周冠军。
该歌曲作为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于1997年12月8日通过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布,同时也被收录在席琳·迪翁于1997年11月14日发行的第五张英语专辑《Let'sTalkAboutLove》中。
1998年,《MyHeartWillGoOn》分别获得由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55届金球奖颁发的“最佳原创歌曲”奖。1999年,该歌曲又获得由第41届格莱美奖授予的“年度制作”、“年度歌曲”和“最佳流行女声”等奖项。
扩展资料:
歌名:《MyHeartWillGoOn》
演唱:席琳·迪翁?
歌词:
Everynightinmydreams
在我的每一个梦中
Iseeyou
我都能看到你
Ifeelyou
我都能感受到你
ThatishowIknowyougoon
我便确定了,你在永恒不变的跟随着我
Faracrossthedistance
跨越距离
Andspacesbetweenus.
无论生死
Youhavecometoshowyougoon
你悄悄的来找我,证明你的灵魂永存
Nearfar,
或远或近
whereveryouare
无论你身在何方
Ibelievethattheheartdoesgoon
我都相信,我们的心是亘古不变的
Oncemore,
你再一次
youopenthedoor,
悄悄打开了我的房门
Andyou'rehereinmyheart.
你已被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
Andmyheartwillgoonandon
便会随着我的心一起,在这世界上永存
Lovecantouchusonetime.
也许我们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
Lovecantouchusonetime.
也许我们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
Andlastforalifetime
但这份爱情也伴我终身
Andneverletgotillwe'regone,
这份爱情不会湮于岁月,只要我还活着
LovewaswhenIlovedyou
当我与你心心相依时,才感受到了爱情
OnetruetimeIholdto.
那是真实又纯真的爱情
Inmylifewe'llalwaysgoon.
只要我还在世,你我就会并肩前行,青史留名
Nearfar,
或远或近
whereveryouare
无论你身在何方
Ibelievethattheheartdoesgoon
我都相信我们的心是亘古不变的
Oncemore,
再一次吧
youopenthedoor,
再悄悄的打开我的房门
Andyou'vebeeninmyheart,
你已被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
Andmyheartwillgoonandon
便会随着我的心一起,在这世界上永远的活下去
You'rehere,
只要你伴随着我
You'rehere,
只要你伴随着我
there'snothingIfear.
我便会勇敢起来,不惧任何事物
AndIknowthatmyheartwillgoon
我也知道,我的心必将永恒
we'llstayforeverthisway.
你也会一直一直的伴随在我的身边
Youaresafeinmyheart,
最安全的地方也比不上我的心里
andmyheartwillgoonandon
因为你会和我的心一起,在这世界上永远的活下去
—MyHeartWillGoOn
【出塞歌简谱】
[编辑本段]唐·王昌龄《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译文:
1)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
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
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
如果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
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3)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如果英勇善战的将军们依然健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
7.不教:不叫,不让。
8.度:越过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泗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李广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评价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表达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诗人简介:
王昌龄(690-756),汉族。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编辑本段]唐·马戴《出塞》
唐·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题解: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岂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读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深感“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
[编辑本段]出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下曲(二首)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亥岁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岑参(cénshēn)(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享年55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与高适并称“高岑”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三十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陇西行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关山月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凉州曲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编辑本段]【音乐专辑:王月明出塞】
出塞(HIFI发烧唱片)印音乐系列发烧碟
【专辑】:出塞
【创作人】:王月明
【出版公司】: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出版年代】:2005年
【唱片编号】:CN-A56-05-377-00/A.J6
【制作软件】:EAC
【专辑介绍】:
著名作曲家王月明经典作品,与数位民族乐器大师携手,演绎荡气回肠的塞外之风.
荣获“全国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一等奖,国际录音水准,24Bit-96khz天碟品质
羌笛幽幽,马头琴低唱,霍去病的八百精骑千里驰骋……荡气回肠的塞外之风,
感悟远离红尘凡嚣外的另一番心境
在大自然面前,我是那么渺小,就好像戈壁上的一粒石子,像随风奔跑的风滚草;
又有时觉得我很大,脑海中喷薄的音符,像无限的苍穹,包围着所有,覆盖了万千。
觉得我渺小,是表面的、形式的,觉得我很大,是想象的、内在的。
不去管它是什么、谁的、或应该是怎么样的,仅仅是我知道的、和我能拥有的,就如此……
——王月明
印音乐企划
广东星外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
北京千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出版
作曲/MIDI:王月明录音:万小元/葛音混音:万小元
笛子/萧:杜聪二胡:严洁敏管子:李宝林琵琶:张强马头琴:布仁特古斯
出品人:宋晓红/袁海波制作人:张春一
项目监制:老锁/王长缨策划:屈庚喜制作统筹:黄橙/张春一
HDCD母带处理:香港雅旺录音室有限公司俞伯伟
【曲目】:
01.敕勒川
02.青海青
03.出塞
04.玉门关
05.风滚草
06.大漠孤烟
07.古道西风
08.瘦马
09.在天涯
10.明月出天山
11.广阔的地平线
【和弦命名的问题】
其实关于和弦我知道的很少,只知道和弦就是那几个音组成的混合音。
一直我都想买本关于这方面的书,但是那些太专业的东西看了也没用,
这篇文章很不错,基本上满足我的需求了,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件很快乐的事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来表示,如DO,MI,SOL和弦用C表示,FA,LA,DO和弦用F表示,降MI,SOL,降SI就用Eb表示,升FA,升LA,升DOL用F#表示。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小写m表示,如RE,FA,LA和弦用Dm表示,MI,SOL,SI和弦用Em表示,降MI,降SOL,降SI用Ebm表示。
3。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aug或加一个"+"。如DO,MI,升SOL和弦表示为Caug或C+,FA,LA,升DO和弦表示为Faug或F+。
4。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或一个"-"。如RE,FA,降LA,表示为Ddim或D-,升DO,MI,SOL表示为#Cdim或#C-。
5。大小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如SOL,SI,RE,FA和弦用G7表示,LA,S升DOL,MI,SOL用A7表示。
6。大大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aj7表示,如DO,MI,SOL,SI和弦表示为Cmaj7,降SI,RE,FA,LA和弦表示为Bbmaj7.
7。小小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表示。如LA,DO,MI,SOL和弦表示为Am7,RE,FA,LA,DO和弦表示为Dm7.
8。小大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M7表示,如DO,降MI,SOL,SI和弦表示为CmM7,LA,DO,MI,升SOL表示为AmM7.
9。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7表示,如SI,RE,FA,降LA和弦表示为Bdim7,LA,DO,降MI,降SOL表示为Adim7.
10。半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5表示,如SI,RE,FA,LA和弦表示为Bm7-5,升FA,LA,DO,ME和弦表示为#Fm7-5.
11。加音和弦:它是指在一个以三度关系为基础的和弦上加上其它音,如加入六度音,九度音,四度音等,标记法为将这个加音的度数写于?和弦的右边,如DO,MI,SOL,LA和弦可标为C6,(LA是基于C和弦的加音),FA,LA,DO,SOL和弦可标为F9。但要注意的是,加四音和弦的写法有规定,要写sus4,并且要省去?和弦的三音,否则三音和四度音一起响会很尖锐。如DO,FA,SOL和弦标记为Csus4.(C和弦省三音加四度音)。加音以6,9,4度为多数。另外,有更复杂的理论把加音与多音和弦分开来,如FA,LA,DO,SOL和弦应标为Fadd9,而标为F9会被认为是FA,LA,DO,MI,SOL和弦。不过这只是理论而已,一般情况下用简单的加音标记法就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
12。指定和弦根音:就是在演奏该和弦是,不弹它本身的根音而根据标记弹奏。如C/G,表示演奏该和弦时把G音置于最低音。Dm/G表示演奏Dm时把G音置于最低音。也可以用On*表示同样意思,如F9OnD,实际演奏的是RE,FA,LA,DO,SOL。很明显,这种标记法可以用来表示和弦的转位。
第三章各级和弦的功能
流行音乐中一般只讲大调的和弦而很少把小调单独作为一种调式重新定义和弦,因为流行音乐中关系大小调和弦共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用?典和声学解释会颠来倒去搞不清。
下面我们用C大调来举例。基本和弦共7个:C,Dm,Em,F,G,Am,Bdim.分别是1,2,3,4,5,6,7级和弦。1,4,5称正三和弦,2,3,6称副三和弦。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极为少用。1级和弦也称主和弦,4级和弦也下属和弦,5级和弦也称属和弦。接下来是每个和弦的属性,很重要哦!
C,即1级和弦,是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不过在曲子的中间可以尽量少用主和弦,否则老是给人以终止感,乐曲的进行也会很硬。
Dm,即2级和弦,是一个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属和弦即5级和弦之前。而5级和弦则自然要回到1级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进行。这是一个极其常用的进行。
Em,即3级和弦,也是一个十分柔和的和弦。音乐的进行中有了她马上就会变得柔美而略带忧伤。1-3-4的进行,也即在C大调中的C-Em-F是一个很常用的进行。乐曲中本来用1级和弦的地方有时可以考虑换成3级和弦,音乐立即就不强硬了。港台音乐中这种手法很常用。
F,即4级和弦,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属于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让人感觉心胸开阔,有一种一下子"飞"起来的感觉。我们听到的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1级和弦后面跟4级与跟3级和弦是绝对不同的。
G,即5级和弦,大调中的第三个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撑的作用。乐曲的终止感就是由5-1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5-1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Am,即6级和弦,一个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为主和弦那就是小调了。歌曲肯定会变得忧郁,悲伤。如果6级和弦出现在大调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连接不同和弦的作用。6级和弦象一座桥,它前面可以接几乎所有的和弦,后面也是如此。它可以是和弦的进行连贯,不呆板。1-6-4-5是极为常用的进行,事实上就用这四个和弦就可以写歌了。
Bdim,即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很少用。因为它是减三和弦,有一种向里收缩的紧张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进行中使用,或是为了根音的流动而使用。
在了解了上述和弦的属性之后,大家就可以尝试为歌曲配和弦了。不过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能否配出基本正确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会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配置出更好更优美的和弦,我们不该停留在对与不对的层次上。就我个人?验而说,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你就向编曲大师跨出了关键一步:
1,能在一遍内听出歌曲的基本调内和弦(即1,2,3,4,5,6,7级和弦)
2,对歌曲常用的离调和弦比较敏感,一般也应当在1到2遍内分辨出其离调和弦。
3,看乐谱上的和弦可以想象出其音响效果,如果别人演奏错误,能马上察觉。
4,看一条单旋律,不用任何乐器,在心里能为它配和弦。
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体系是纯西方的,旋律与和声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对和声不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难以制作出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的。
第四章各级变化和弦
接下来我们要为歌曲配置更优美的和弦,使音乐更流畅。这就要用到各种变化和弦。关于变化和弦在经典和声学里有复杂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和声学的人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被灌输有关离调的系列理论,恐怕没有多少人可以正确理解。所以在本教程中,我采用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说法,关于离调和弦等内容的正确涵义会在以后写明。
注:所有和弦转位都沿用传统名称,第一转位称六和弦,第二转位称四六和弦。
1,主四六和弦(K46和弦)
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中很常用的和弦,但它在流行音乐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形式是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以C大调举例就是C/G和弦,即5-1-3和弦。这种和弦的特点是,虽然算是主和弦,但因为它以SOL为根音,所以一点也不稳定,有着极强的向属和弦去的倾向。试验一下,如果一首大调歌曲结束时贝司手不弹DO音而弹SOL音,你肯定会感觉很奇怪,你会觉得这首歌曲根本就没有结束。这充分体现了主四六和弦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编曲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如果有一首歌曲的结尾是C-G7-C(这可是很常用的结尾哦)我们就可以改为C/G-G7-C。由于C/G(主四六和弦)倾向与属和弦G7,而属和弦G7又倾向于主和弦,这样从C/G开始一系列的和弦都顺着它的倾向性行进,音乐就变得流畅了。在古典音乐中,C/G-G7-C的进行是最经典的终止式。
2,二级六和弦
二级六和弦是二级和弦的第一转位,在C大调中是Dm/F。它的构成音是FA,LA,RE。大家会发现它与F和弦(四级和弦)只差一个音,前者是FA,LA,RE,后者是FA,LA,DO。所以,二级六和弦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四级和弦的一个替代品,也就是说某些地方本来用的是四级和弦,现在就可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C大调中就是用Dm/F代替F和弦。二级六和弦保持了二级和弦柔和的特性,不象四级和弦那么硬,也没有强烈的"飞"起来的感觉,所以如果你想要使1-4级的进行不要那么强硬,但又要保证有1-4级进行的和声效果,你就可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四级和弦。如果大家听过电影《红河谷》的主题曲,它的第二个和弦就是二级六和弦,而这个地方的和弦功能和听上去的感觉实际上是四级的,这就对了!这就是二级六和弦要达到的效果。
3,大二级和弦
这实际上是一个离调和弦,不过在这里我不从这个角度去说明问题。大二级和弦就是升高三音的二级和弦,在C大调里是2,#4,6和弦。它的特点就是强烈倾向于属和弦(五级和弦),也就是在C大调里构成D-G的进行。在前面介绍二级和弦时我曾提到二级和弦最重要的用途是置于5级和弦前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大二级和弦是增强了小二级和弦向属和弦的倾向性。在C大调中就是用D-G7代替Dm-G7。在歌曲的适当位置使用这种代替手段效果是十分好的。但是要注意,歌曲的旋律音如果是FA(首调)则不能这样代替,因为这会构成与和弦#4的小二度冲突,十分尖锐刺耳。邓丽君的许多歌曲及那个年代的许多歌曲(如《今宵多珍重》)都会在属和弦前使用大二级和弦,大家可以去仔细地分辨一下。另外,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二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七和弦,C大调里是D7和弦,2,#4,6,1。它的和弦性质和D和弦是一样的,只不过音响更丰富些。
4,大三级和弦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在C大调里是E和弦,3-#5-7。是由三级和弦Em升高三音形成。它倾向于六级和弦Am.也就是在C大调里构成E-Am的进行。它实际上也是Em到Am进行的强化。和前面一样,我们可以用E-Am代替Em到Am,但仍要注意,如果旋律音是SOL,就不能这样代替,因为SOL会与和弦里的#5冲突。有一首老歌叫《我家在那里》就使用了大三级和弦。有首圣诞歌曲<WeWishyouaMerryChristmas>就连续使用了大二级和弦和大三级和弦。另外,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三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七和弦,C大调里是E7和弦,3-#5-7-2。它的和弦性质和E和弦是一样的。
5,大六级和弦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而且这是一个很常用的和弦,它的"离调感"十分远,所以能制造出很动听的效果。在C大调中是A或A7和弦(和其他离调和弦一样,它可以扩展成七和弦)它强烈倾向于二级Dm和弦,这样就在C大调中形成A(A7)-Dm的进行。这可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进行,它不仅可以代替Am到Dm的进行,还可以代替其他和弦到Dm的进行。只要你的旋律中带有6,#1,3,5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音,你就可以使用这个进行。它是用来强调和声在音乐中作用的最好例子。看一下:3-4|2--|这个例子,如果你想在第二小节配置Dm和弦,那么前一小节用什么好呢?Am可以,Em也可以,但它们都不是最好的,试过用A(A7)吗?那将会是一种新鲜的感觉。这种和弦手法在流行音乐中被广泛应用,邓丽君的歌曲《爱的箴言》就使用了该和弦,著名的圣诞歌曲<Hark!theheraldangelssing>全曲多次使用该和弦。这个和弦十分有色彩,恰当的使用肯定可以使你配置的歌曲和弦及伴奏比原来丰富得多。当然仍旧要注意,不要在旋律音为DO时使用该和弦,因为它会与和弦的#1音冲突。
6,一级七和弦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一级七和弦在C大调里就是C7和弦,1-3-5-b7,看清楚了,这是一个大小七和弦,是降SI而不是还原SI,在其他调里可不要搞错了。它的用处就是置于四级和弦前面,一级七和弦有强烈的倾向于四级和弦的特性,又由于它本身属于主和弦系列,所以如果我们使用了一级到四级的和弦进行,就可以在这两个和弦当中插入一个一级七和弦,形成C-C7-F的自然进行。有一首英文老歌<ChangingPartner>就使用了该和弦。
7,小四级和弦
大调中,四级和弦应当是大三和弦,但有时侯我们也会使用它的降三音形式,就形成了小四级。它的最有效作用是置于四级和主和弦之间,也就是在C大调形成F-Fm-C的进行,小四级当然是一个小三和弦,它的加入会使音乐突然变得忧伤,所以它不但可以置于四级和主和弦之间,而且可以直接加在乐曲中的某个部分。著名的<Edelweiss>(雪绒花)在最后结尾时,就使用了小四级和弦。很多港台流行歌曲也使用小四级来表现忧伤与失落。
8,五级增三和弦
这个和弦不算很常用。它升高原来五级和弦的五音,变成增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Gaug(G+),这个和弦的用处是当一个乐句结束在属和弦上时,可以用五级增三和弦来代替五级和弦,增加意尤未尽的气氛,然后音乐稍作停留便又从主和弦开始,这种手段在爵士音乐中有着较多的应用。
9,降六级和弦
是一个常用的变化和弦,是大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bA和弦,b6-1-b3,降LA-DO-降MI。这个和弦看上去离C大调很远,确实如此,因为它只有一个音DO属于C大调自然音阶,嘻嘻,就是这个DO成为降六级最大的应用之处。因为绝大多数大调的歌曲都会结束在主音DO上(首调),我们可以利用降六级含有DO音,把降六级置于主和弦的前面,达到一种特殊的音响。在C大调中,如果本来是G7-C的终止,现在可以用G7-bA-C来替代,这样就能得到这样一种效果:旋律虽然保持是DO,但和弦是降六级-主和弦,非常有色彩。它可以烘托出那种宏伟,壮观的终止,不是属到主简单了事。
10,降七级和弦
相比降六级而言,降七级离原调好象近一点。在C大调中,降七级是bB和弦,b7-2-4,降SI-RE-FA,也是大三和弦。它含有RE,FA两个调内音,它可以被较自由地运用在歌曲中间部分,如果旋律中出现了这两个音就有可能使用降七级。在歌曲中如果在本来使用一般和弦的地方改用降七级,会有一种突然转调的感觉,降七级后面可以接1,4,5级和弦,C大调中,C-bB-C,C-bB-F等都是常见的。邓丽君的《千言万语》,TheBeatles乐队的<Hey,Jude>,<HelloGoodbye>,都使用了降七级和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七级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对降六级作进一步扩展,把bA-C扩展为bA-bB-C,也就是在降六级与主和弦之间再插入一个降七级,得到一个连续上行大三和弦的效果,更适合于那些气魄很大,雄壮而有震撼力的终止。
11,降三级和弦
这也是一个用得不算太多的变化和弦,在C大调里是bE和弦,b3-5-b7,降MI-SOL-降SI,也是大三和弦。它离C大调也比较远,只有SOL是调内音,因此只有旋律出现SOL时,它才有考虑的可能。它适合在乐曲中起丰富色彩的作用,使用一下以后马上又回原调。这种和弦就一定要用得好,用得到位而不能滥用。有一首著名的英文老?lt;UnchainedMelody>(《奔放的旋律》--"人鬼情未了"的插曲)后半段就用了一个降三级。
第五章和弦使用手段
1,保留根音
这种手法在很多流行音乐中有应用.它的意思是在一段和弦连接里,根音不按照正常和弦根音走动而是一直持续在一个音上保持不动,最常见的是保留主音.
具体点就是类似这样的连接:C---F/C---G/C---C,和弦原来的意思是1级到4级到5级,但根音却一直保持在C上,这种手法也削弱了原来和弦间强烈的对比,使它们能"粘合在一起",所以能给人以稳定,温馨的感觉,用在前奏,歌曲的A段比较合适.
BryanAdams的成名曲<EverythingIdoIdoitforyou>一开始就用了这个手法,你可以仔细去听一下.在经典和声学中称这种手法为"主持续音".和声就是这样奇怪,也许你会说G/C的和弦,用C作G和弦的根音,难道就不会发生小二度冲突?所以说理论既是我们前进的领航员也是最大的束缚,当我们把一串和弦连起来后,你就会发现根本体会不到小二度的冲突,试一下吧!
2,延留音,先现音
我一直感觉到,和声的最大魅力在于"期待感",也就是当一个和弦出现时,我们就等着它应该走向的那个和弦的出现,做到与我的"心理听觉"相一致.延留音和先现音可以满足我的这种"僻好".
我们先说延留音,它的意思就是把甲和弦中的某个音延续到接下来的乙和弦中,并且这个音不是乙和弦中的音.
例如这样的进行:F---Gsus4---G7---C,其中Gsus4和弦的构成是5,1,2三个音,而DO音是从F和弦延续下来的,它并不属于G和弦,由于它加入了G和弦中,使G和弦原来的属功能被削弱,DO音代替了原来SI应有的位置,但抢了别人的位置是一定要还给人家的,所以"期待感"在这里产生,听觉上我们等待着DO进行到SI去,于是后面一个G7的出现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并且最终解决到主和弦上,得到完满的终止.
这是最常见的延留音形式.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把某个和弦的某个音延续到后一和弦上,造成一种"迟到的解决",很诱人的.
再来看一下先现音,它和延留音正好相反,就是在甲和弦中先出现了后一个乙和弦的某个音,而这个音并不属于甲和弦.当音乐进行到乙和弦的位置时,这个先现音成为了和弦音,音乐得到了解决.
比较有效果的办法是先现根音.如这样:F/G---G7---C,它原本的意思是4级--5级--1级的简单进行,不过在4级和弦上它先出现了后一个5级和弦的根音--G,结果造成了一种很奇特的效果,使4级和弦也有了属功能,三个和弦的连接变得紧密了.
先现音和延留音是调动听众胃口的极好手段,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也可以一起使用,如:F/G---G7---Csus4---C,连续使用了延留音和先现音,非常不错.
【如何在听完一首歌曲以后马上就能写出乐谱来?】
“边听歌曲边写这个歌曲的乐谱来”,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要掌握这个本领没有秘诀,要学好这套本事惟有专心学。步逐是:1、学会唱谱,做到会唱歌就会唱谱;2、学会记谱,在会唱谱的基础上学记谱,这就比唱谱难得多,既要记音高又要记节奏,你最好找一首有歌谱又会唱的歌,边唱边按自己的理解来记谱,然后对照原谱,看错在哪里,改错。隔一段时间再来记这个谱,直到完全掌握,再换一首歌谱;3、边听边记,找一首带歌谱和录音的简单短小的歌曲,如幼儿歌曲,但要是你不熟的,边听边记,然后对照原谱,看错在哪里,改错。通过训练,你就能像你老师那样了。
【现在还会唱的一首儿歌是什么?】
经典裂迹流行中英文儿歌大合集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5bzTrkcBCLQUVzUulVZHQ
?pwd=2D72提取码:2D72?
简介:原创和收集高清儿歌视频大全,陆源山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鲜儿歌出炉,包含有儿歌串烧、儿童早中歌曲大全、少儿故事、经典儿歌、胎教歌曲、英文儿歌…..
马上又谁简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