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102)《咏贫士七首》(其五)】
文/书山花开
?原诗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90】
袁安曾被积雪阻困,兀然僵卧不肯给别人增添麻烦。
阮公看见有人送钱,当天就弃官不干。
铺上些干草禾秸也能保持温暖,采一点野生稻谷可充一顿早饭。
难道不真是艰辛困苦,所忧虑的却不在饥寒。
贫与富经常在心中交战,道义战胜就不会愁眉苦脸。
袁安的德行是乡里的表率,阮公的节操照耀着西关。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96】
袁安贫困阻积雪,不去乞求心地安。阮公见人来贿赂,当日弃官归家园。
干草当床可取暖,采芋足以充早餐。岂不实在太辛苦?忧虑变节非饥寒。
贫富二心常交战,道义得胜带笑颜。袁安德行成楷模,阮公廉洁映西关。
?解释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95】
这首诗咏赞贫士袁安与阮公,表彰清尚廉洁、安贫守道的节操。
【张彦《陶诗今说》,p138】
提示:诗人陶公咏赞了袁安与阮公两个人,他们德行高尚、节操非凡。这当然都是儒家思想“安贫守道”的直白。这种人和这种思想理念,今天到底应该怎么看?很值得探讨。能否用“二分法”看待:该贬该囊,能抑能扬,尽可畅所欲言。在学养功底的基础上,见仁见智。
【《中国诗苑精华陶渊明卷》,p152】
这首诗极赞东汉袁安固守穷困和阮公拒贿辞官的高风亮节。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217】
本诗赞场袁安和阮公的品质:一个是自己宁肯受困不求扰于人的高风亮节,一个是见到有人行贿官府,便马上弃官不做的高尚廉洁。接着阐发诗人所惧怕的并不是饥寒贫困,而担心自己修名不立的思想。苟得富贵荣华,则身败名辱,那是比饥寒更为可怕的了。因而这首诗所着重表达的,并不一定是袁安、阮公两人的“故实”,而是诗人自已在隐居中的体会,是诗人自己解决内心矛盾的经验。在贫富常交的思想斗争中,达到“道胜无戚颜”的崇高旨趣,那就是不为贫穷固苦而烦扰,坚持守道修名而自乐。本诗前四句写袁安和阮公的克己和廉洁,中四句写贫穷之状,虽苦不惧,为诗人之发论。后四句写诗人对他们的感叹和赞誉。其章法与上篇稍异。可见陶诗是不拘一格的。
【《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p153】
东汉汝阳(今河南上蔡)有一位高士袁安。冬季某日,大雪积地丈余,洛阳县令出来巡视,见各户人家都出来清扫积雪,还有人在要饭。县令到袁安门前,见积雪堆门,以为袁安已冻饿而死,命人除雪进门,却见他僵卧在内,又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要,袁安回答:“天下大雪,一般人都饿着,我不能再去求人家”。县令认为他是位贤士,就荐举他为孝廉。又传说古时有阮公其人,“见钱入”而当日就弃官归隐。本诗前四句并举二位先贤的故事,正上应“其二”末“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二句,可惜的是阮公的故事,久已供失,只在陶潜本诗中留下了一点踪迹,后人已难知其详。“见钱入”,有两种可能,一是有人无端送钱给阮公,他洁身自好,当即挂冠,二是阮公为生活所迫而勉强从仕以为给养,一旦生资稍有依傍(钱入),即弃官而去。从陶潜生平与诗的脉络来看,以后一种可能为大。
“刍菜”以下,即袁、阮二公事发论抒怀,刍菜是马草。莒,通稻,野禾。旧注均谓贫士藉马草以卧,采野禾而食,而知足长乐。而细探诗意,“刍菜有常温”,显然是上应“袁安困积雪”句而来,则“采莒足朝餐”,当应阮公事,谓弃官而去后常采野禾以为食。“常”、“足”则互文见义谓二贤虽饥寒交煎而知“足”常“乐”。唯以阮公事难详,则理解为合袁、阮二事以咏之亦未始不可,唯不当似旧注所说为泛说贫士。“岂不”二句打转,上句设问,二公生活难道不艰辛吗?下句作答,并非不苦,只是因为他们所忧惧的不在于饥寒。那么所忧为何呢?“贫富”二句伸足其意。原来人心中并不能无有物欲,安贫与求富二心常交战于胸,二公安贫乐道,以道义战胜了物欲,所以虽然枕刍食私而常乐知足,没有一点戚戚不欢之色。于是诗人不禁叹美,二人的至高无上的道德,他们的清风亮节,冠于同类而衣被一方,当然更为万世崇尚。“冠邦间”上应一、二句袁安僵卧陋巷,则“映西关”当应三、四句“阮公”去官,于是可知阮公为西关阮公。“至德”、“清节”互文见义,融二典为一,关合全篇。
全诗虽咏的是贫士,但读来骨气端翔,风力轩扬,这固然由于诗的立意从道胜着眼而非叹老嗟贫;也因为诗歌作法上的健劲。
自曹植等建安诗人起,就十分重视诗的起句,有“工于发端”之称。本诗继承了这一技法,试想,二典如果互易位置,以阮公弃官居前,气即不扬。今以袁安典居前,积雪映高士,又继以“邈然不可干”,一种穷且益坚,脾睨世俗的傲意态,即轩昂纸上,使起笔即有高扬之势。开合自如,顿挫简捷的结构,也增强了本诗的力度。首尾双起双结,遥相呼应是显而易见的,结末的“至德”、“清节”更将起首二典四句傲兀意象的内含剔抉,升华,达到了超远的精神境界;而这一升华的关换在中间四句。“刍菜”、“采莒”分承双起两典,而“常”、“足”二字互文,由叙启论,由分向合;再以“岂不”二句问答合二为一,并转折诗意,引出道胜之义,结末再散为二事,以“至德”、“清节”互文相照,更上一层楼。这一结构在陶诗一贯的顺畅之中见出开合擒纵之力。使盘礴意气,在分合中得到充分的抒发,在顿挫中显出天矫之力。意气天矫盘礴也是同时代谢灵运诗的主要特色,但陶诗完全不落痕迹,一任自然,是较胜于谢诗处。
用典自然贴切也增强了本诗的浑厚之感。袁、阮二典分启寒饥二端,本已甚精,更妙在切合诗人本身行事。陶潜晚年饥卧数日,江州刺史檀道济使人以酒肉馈之,诗人磨而去之,此事虽与作诗之时间先后难以确定,但可以看出陶潜晚年虽病而不轻易求人,特别是请名利场中人援手的品格。由此亦可推见阮公一典之深意。《归去来辞》序曾自述仕隐经过:因家贫,耕植不足自给,而屈己从仕小邑,在官八十余日,即去仕归隐。按东汉高士毛义,以家贫亲老,不择仕而官,一旦母去即不仕,张奉赞之,谓其为亲而屈己。阮公之事当与之相类,陶潜用之,正切自己当初出仕之心曲。所以二曲虽饥寒并举,却是由今及昔,尤见感情的深沉。诗的后半部分,字面意思甚明,而其实亦用二典,“所惧非饥寒”用《庄子》中事:原宪居蓬蒿中,二日一炊,子贡结驷连骑以访之,曰“甚矣,子之病也!”原宪答曰“予贫也,非病也。”原宪不以贫为病,后人称之为“忧道不忧贫”。“所惧非饥寒”正其意。“贫富”二句用《韩非子》事:子夏曰“吾人见先王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故耀(瘦);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道胜无戚颜”,正是战胜而肥,心广体舒之状。二典由不忧病到道胜,层层推进,含义极浑厚,却以浅语出之,有绎之无穷之感。
这些就是本诗所以风骨凛凛的作法上的因素。
《咏贫士》七首在诗史上的意义极可注意,从诗体来看,它合阮籍《咏怀》与左思《咏史》于一体,钟嵘谓陶诗“其源出于应球,又协左思风力”,合《咏贫士》观之,正可见建安正始之风由晋而宋之传承。再以反观陶潜他作,可见洵如朱熹所云,陶诗之平淡之下实有豪放,“但豪放得不觉来耳。”(《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因此这一类诗,正是解开陶诗与建安风骨关系的钥匙。
从诗章组织看,组诗虽不起于陶,但如阮籍《咏怀》、左史《咏史》等,均各诗并列,是相近题材之组合。而《咏贫士》七首,有总有分,首尾呼应,脉络贯通,将组诗形式推进到新的高度,启后来杜甫《秋兴八首》等先声。(赵昌平)
【金融鼎《陶渊明集注新修》,p114】
说明:本首是赞咏袁安身处贫困而不求于人的高尚品德,阮公见钱而辞官的清廉节操;并指出有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就能克服求富念头。
辑评: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四:亦是代他设想,推出此一段至理,岂必袁、阮有此故实。
沈德潜《古诗源》卷九:“所惧非饥寒”,“所乐非穷通”二语,可书座右。
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道胜无戚颜”一语,是陶公真实本领,千古圣贤身处穷困而泰然自得者,皆以道胜也。颜子算瓢陋巷,不改其乐,孔子以贤称之,论者谓厕陶公于孔门,当可与屡空之回同此真乐,信哉!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101)《咏贫士七首》(其四)
【为什么俗语说“贫富看体型,十个瘦子九个贫”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大多属于农业文明。
在古代时候农民的比例就占大多数,就是在现代农民也多于市民。
农民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衍生出了通俗易懂的俗语。
这些俗语都包含了农民的文化。
为什么有俗语说“贫富看体型,十个瘦子九个贫”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在古代的时候不像在现代有很多的机械化,来代替人力生产实现大丰收。
现在的我们基本没有吃不饱饭的,甚至还有剩余。
但是在古时候人一靠勤劳的双手,二靠天来收成。
一旦遇到大旱天气就会颗粒无收。
只有当时的地主或者用钱有权的这一类的人才能够吃饱饭。
所以在当时有很多的人都是食不果腹,就会枯瘦如柴。
在当时都是根据个人的体态胖瘦,来断定这个人的家庭生活情况。
所以当时的农,当时的人们就喜欢体态丰腴一点,胖胖的会让人感觉有福气。
所以就会说贫富看体型,十个瘦子九个贫的说法。
而放在当今社会呢,这句谚语就不太实用了,因为我们现在呢大多都是在减肥。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越来越胖呢?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党的领导下也越来越好。
我们大力发展工业,在科技上发展也是神速的。
短短的时间里面我们就有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的加入。
对于农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的农民呢,一个人一天收不了一亩麦子。
现在呢,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收十几亩,几十亩麦子,这可以说是鸟枪换炮啊。
粮食的大丰收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农民再也不用为吃饭而发愁,现在的我们多半是发愁,我们应该把面做成饼呢,还是做成包子还是做成其他。
科技这针强心剂,让农业的发展更加的现代化。
科技不仅让我们可以应季种出许多蔬菜瓜果,在反季节我们也可以种出自己喜欢的蔬菜瓜果,我们的餐桌上一年四季的菜都不再是单一的。
食材的多样化,怎么能让我们还像以前一样瘦骨嶙峋呢,现在有的人还会因为营养过剩还会出现肥胖的现象。
想想如果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唐代,那一定个顶个都是大美女吧。
可能是我们出生的年代不对,赶在了现代以瘦为美的时代,那我们就要想一想应该怎么减肥啦。
要减肥、要健康
老话说管住嘴,迈开腿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但是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各种美食应有尽有要管住自己的嘴,真的比登天还难。
有的人看到那么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怎么可以管得住嘴呢?让美食放在那里不吃真的是太暴殄天物了。
而科技的发展又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怎么可能迈得开腿呢?但是肥胖又会引发许多疾病,所以减肥就势在必行了。
肥胖对于现在的人伤害也是很严重的,肥胖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好多人会因为自己的体现不好看,不愿意跟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甚至还会产生抑郁、自卑等不好的情绪。
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负担。
有的人会因为身体肥胖稍微一活动就会出现,心慌、气急等呼吸困难的现象。
还有的人因为肥胖还得了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
现在好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肥胖带来的危害,所以现在的人都开始加入到减肥的运动当中去了。
只要有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强。
贫富看体型,十个瘦子九个贫
这句俗语在如的社会已经行不通了,以前的人们是因为没有吃的才会变的很瘦,如今的人肥胖现在的人们想要变瘦可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现在的人们不仅想要瘦,还想要好吃的,还想要健康。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现代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健康也有了更加科学的定义。
就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状态都要好,不像以前的人们认为的只要身体不生病就是健康。
总结:
我们做运动要循序渐进,不管做什么运动一定要坚持。
所以很多的俗语都是用在当今社会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俗语,对现下的生活就是有点儿实不相符了。
十瘦九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