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鉴赏备考指导,要有指导意义的。要有例子。】
中考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鉴赏要点一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式: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②指出运用的手法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鉴赏要点二: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答题方式:①描写了……生活(景物)②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的情感(感叹)③表达了……感情。???——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
【典型例题】2006年全国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案及分析】(1)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2)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鉴赏要点三: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
答题方式:①指出用了什么技巧。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典型例题】2006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①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典型例题】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从“怎么样”写的角度命题:
常见的描写角度:
①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②空间方位。如上下、远近等。
③时间的变化。例如华清宫前后的变化。
④情感角度的变化,以他人思念自己,来写自己对他人的思念。例如,“遥知兄弟登山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⑤各种修辞方法(是从句子而言)。
⑥抒情的方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
⑦其他描写的技巧。例如虚实、抑扬、动静等。
【典型例题】
东郊?(唐)韦应物
吏舍①局终年,出郊②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③。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释: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还复去,徘徊。
(2)“微雨霭芳草,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
【答案及分析】(2)“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具体谈角度)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表现的情感)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请以词的上片为例作具体分析。
鉴赏要点四: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方式:
①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②概括特点。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典型例题】2006年湖北卷14、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关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及分析】(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①施舍?刘长卿
摇落②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余干:地名,今属江西?②摇落:草木凋零。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鉴赏要点五: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要明确可比点,看出思维的轨迹,可比点要对应。考查思辨性。
命题特点:1、辨析同与异;2、评价优与劣。
答题方式:方式一:直接回答
方法:针对问题,直截了当回答,不需要做分析。
主要题型:相比较,有何异同?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典型例题】200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及分析】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方式二:简要分析
【原则】答题必引文,观点材料要结合。
【步骤】①摘选的重点词语②分析字面意思③剖析内涵(表现了……情感)
【典型例题】2006年1月北京海淀区期末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诗中“苦雨终风也解晴”与苏轼《定风波》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它们都使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简要分析这两句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及分析】一问:使用了“比”的艺术手法(或:象征手法)。(1分)
二问:“苦雨终风也解晴”句写历经“苦雨终风”的仕途坎坷之后,终于盼来“解晴”的一天,(①②)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③)“也无风雨也无晴”句是说人生旅途上的坎坷就像大自然的风雨阴晴一样总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的,因此不必太耿耿于怀,要从容面对,(①②)这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宠辱不惊”的淡泊之情。(③)(意思答对即可,3分)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迁移练习】参考答案
1.“闹”用得好。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注意:解题要全面。不要只答“花开的热烈”或“春天的生机勃勃”,而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做答,即正面描写花开的热烈,侧面衬托春天的生机勃勃。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3.这首词的上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用了什么技巧)。将人的眉眼直接化为旅程山水,将人的感情直接赋予其中,让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目光一样来送别友人,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将要离去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对归途中风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关注与牵挂(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作者把水比作人的眼泪横流,把山比作人的愁眉紧锁,既以此新奇的比喻描绘山水之貌,又一语双关地暗示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可谓一举两得。接下来两句把离别友人欲去的地方比作是“眉眼盈盈处”,这既实指明丽的江南山水,又隐喻了双方含泪之态。
4.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写对6个,得2分,写对3个得1分)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泻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里。
5.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中考古诗词赏析关键词:古诗词赏析
内容摘要:1.提炼诗歌主题??2.融入诗歌意境
3.赏析诗歌手法??4.品评诗歌语言
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词、元曲、清诗等,其中又以唐诗、宋词为重点。
分析考标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要求,结合对近几年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考点精析
一、赏析古诗词中的形象
诗歌形象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它包括人物形象(它又可以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也可以是诗人塑造的客观形象)与物象。赏析古典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二、体味古诗词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言志的外壳,也是诗歌塑造形象,反映思想内容的唯一媒介。因此,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层的判断、鉴赏和评价。对古典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方面来进行。
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四、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命题特点???
一、命题材料
总体来说,主要是以唐宋诗词为素材进行考查,尤以唐诗为最。从内容上来说,
山水田园题材最多,忧国忧民题材逐步增加;从思想感情上来说,表现愁思的内容最多;从作者方面来说,则多为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的诗人词客;从体裁来说,以近体诗为主,尤以绝句为最。
二、题型设计
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为辅。
三、考查角度
中考命题的考查角度,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
?学习策略
鉴于中考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在应试策略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诗词积淀,厚积薄发。
只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二、明确考标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只有熟悉考试要求,才能学有方向,提高鉴赏训练的针对性。
三、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模式,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
只有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才能提高解题能力。中考试题的题型设置通常有:
问答型,要认真审题,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综述型,在明确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一分一总”式。先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再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最后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对比型,通过研读,区分类型,比照两首诗之间的异同点;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等。
?解题技巧????????
一?聚焦诗眼
?????????????????????????????????——提炼诗歌主题
主题是诗歌的灵魂,因此,阅读诗歌必须把握诗歌的主题。不同时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题材,诗歌的主题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可以从诗眼或词眼窥见诗歌的主题。所谓诗眼或词眼,就是诗词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词或关键语句。
究竟诗歌有哪些常用的题材?诗人会抒发怎样的人生感慨呢?
1.感知题材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江、自然风景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质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雄浑,笔势豪放。
2.提炼主题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包括送别惜别、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诗人的感情一般包括惜别情、思乡情、恋友情、怀古情、、讽谏情、报国情、伤世情、热爱情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反映人民离乱的痛苦。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建功报国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豪迈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抒发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如:“可怜白发生!”
表达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叹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边关思乡。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子团聚,渴望过安宁平静的生活。如:“将军白发征夫泪”。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仕途失意的苦闷、惜时伤春和青春易逝的伤感。前者如自居易的《琵琶行》,后者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
????????
二?推理想象
?????????????????????????——融入诗歌意境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情感是诗的基础,即使是叙事诗或哲理诗,也都饱含诗情,显示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阅读诗歌,要善于从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人手,领悟诗歌所言之“志”。而诗歌的情感又是通过特定意象营造特定的意境氛围表现出来的。
1.捕捉意象
试看这样一道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理解何为“意象”?“柳”这一意象有什么内涵?下面就做简单的介绍。???
简单的说,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经作者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用康德的话说,即“灌注了生气的形象”,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
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根本。
所以从意象人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2.列举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上述考题,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此题迎刃而解。
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抓取“象”的摹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下面列举一些传统意象: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手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另外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等诗句,大体也是这样的感情。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散出无尽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人王冕《墨梅》)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美好的象征。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永在《雨霖铃》中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离别的伤感之情。李白的“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由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扬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作者叹别的感情。
:刚直气节,积极向上,虚心的象征。在韩愈笔下,笔“高标凌铁严,负色夺春媚。”高洁风姿比秋寒之色严肃、坚贞神态压倒了春天的柔媚。“竹”在清人郑板桥的《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就更是刚直气节的形象写照了。
?3.融入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说法是:“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描写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的“方塘”,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还包孕着作者读书的心得,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既给读者美的享受,又给读者哲理的启迪。
【以乐字开头的优美诗句】
1.关于乐字开头的诗句
关于乐字开头的诗句1.以“乐”字开头的诗句,
1、以某某字开头诗词,应该属于藏头或嵌字诗。自古来不论是名著水浒等文学作品、还是其他优秀作品常用之,并被大家认可。
2、以“乐”开头的诗,古诗虽不常见,但也可以找到在诗里开头的诗句。如: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忆秦娥李白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东郊韦应物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采菽诗经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鹤鸣诗经
乐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气出唱曹操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箜篌引曹植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奉和山池庾信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经乱离后天恩李白
3、乐,应为多音多意字,一般为快乐的乐,但也有音乐的乐。
如以快乐的乐作诗——
《愿景》
乐业安居享人生,
诗情画意沐春风。
珍惜潇洒时光短,
愿将真心寄赤诚。
以音乐的乐作诗——
《合唱》
乐章演奏曲激昂,
诗意歌声响四方。
你我豪情抒胸臆,
好多故事久传扬。
2.“乐”字开头的词语
乐不极盘乐不可极乐不可言乐不可支乐不思蜀
乐此不倦乐此不疲乐昌分镜乐昌破镜
乐成人美乐昌之镜乐道安命乐道安贫乐道好古
乐道忘饥乐道遗荣乐而不荒乐而不淫乐而不厌
乐而忘返乐而忘死乐祸幸灾乐极哀来
乐尽哀生乐极悲来乐尽悲来乐极悲生乐嗟苦咄
乐极生哀乐极生悲乐极则悲乐极则忧乐山爱水
乐善不倦乐善好施乐善好义乐事劝功乐天安命
乐退安贫乐天任命乐天知命乐往哀来乐新厌旧
乐行忧违乐业安居乐以忘忧乐在其中
3.关于乐字开头的成语
乐不可极享乐不可过分。
乐不可支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
形容欣喜到极点。乐不思蜀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道安贫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乐而忘返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乐极生悲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乐善好施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乐天知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乐业安居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乐不极盘盘:乐。
指享乐不能过分。乐不可言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乐昌分镜比喻夫妻分离。乐昌破镜比喻夫妻分离。
同“乐昌分镜”乐昌之镜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乐成人美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乐此不倦此:这。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道安命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乐道好古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乐道忘饥指醉心于圣道。乐道遗荣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
乐而不荒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同“乐而不淫”。
乐而不厌喜爱而不厌倦。乐而忘死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
乐祸幸灾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
乐极哀来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来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生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乐极生哀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同“乐极则悲”。乐极则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乐极则忧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乐嗟苦咄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
形容对人态度恶劣。乐尽哀生犹言乐极生悲。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乐尽悲来犹言乐极生悲。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乐山爱水爱好山水风光。
乐善不倦乐于坚持做好事。乐善好义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乐事劝功指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乐天安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同“乐天知命”乐天任命犹言听天由命。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乐退安贫指乐于逊退,安于贫穷。乐往哀来欢乐逝去,悲哀到来。
乐新厌旧喜新厌旧。指感情不专一。
乐行忧违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4.乐字开头的词语
乐行忧违乐新厌旧乐往哀来乐不极盘乐退安贫乐天任命乐天安命乐事劝功
乐善好义乐善不倦乐山爱水乐尽悲来乐尽哀生乐嗟苦咄乐极则忧乐极则悲
乐极生哀乐极悲生乐极悲来乐极哀来乐祸幸灾乐而忘死乐而不厌乐而不荒
乐道遗荣乐道忘饥乐道好古乐道安命乐此不倦乐成人美乐昌之镜乐昌破镜
乐极生悲乐业安居乐不可极乐天知命乐道安贫乐善好施乐不可支乐而忘返
乐此不疲乐山乐水乐在其中乐不思蜀乐以忘忧乐而不淫乐昌分镜乐不可言
乐事乐岁乐天乐土乐业乐园乐子
乐池乐府乐感乐歌乐官乐工乐户
乐迷乐律乐谱乐器乐曲乐沙乐师
乐坛乐团乐舞乐章乐正
5.“乐”字开头的成语
乐不极盘谓享乐不能过分。
盘,乐乐不可极享乐不可过分。《礼记·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郑玄注:“乐,音洛。”一说指音乐。
孔颖达疏:“乐者,天子宫县以下皆得有乐,但主欢心,人情所不能已,当自抑止,不可极为……靡靡之乐,是极乐也。”乐不可言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极点乐不思蜀《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禅(刘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后因以“乐不思蜀”谓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乐昌分镜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估计不能相保,因破铜镜各执其半,约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镜,俾取联系。陈亡,妻没入杨素家。
及期,徐辗转依约至京,果访得售半镜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后因以“乐昌分镜”比喻夫妻分离乐昌破镜见“乐昌分镜”乐昌之镜见“乐昌分镜”乐成人美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乐此不倦见“乐此不疲”乐此不疲《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扞光武呴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后以“乐此不疲”谓耽乐某事,不觉疲倦乐道安命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乐道安贫①乐守正道,安于贫贱。②唐代取士科目之一。
参阅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乐道好古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乐道忘饥谓醉心于圣道乐道遗荣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乐而不荒同“乐而不淫”乐而不厌喜爱而不厌倦乐而不淫快乐而不放荡。指有节制,不过分乐而忘返快乐得忘记返回。
极言留恋之意乐而忘死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乐祸幸灾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乐极哀来同“乐极则悲”乐极悲来同“乐极则悲”乐极悲生同“乐极则悲”乐极生哀同“乐极则悲”乐极生悲同“乐极则悲”乐极则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乐极则忧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乐嗟苦咄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
形容对人态度恶劣乐尽哀生犹言乐极生悲乐尽悲来犹言乐极生悲乐山爱水爱好山水风光乐山乐水比喻各自爱好不同。语本《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善不倦乐于坚持做好事乐善好施谓乐于行善,喜好施舍乐善好义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乐事劝功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乐天安命见“乐天知命”乐天任命犹言听天由命乐天知命①旧谓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②现引申为安于现状,乐守本分乐退安贫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乐往哀来欢乐逝去,悲哀到来乐新厌旧喜新厌旧。
谓感情不专一乐行忧违谓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语本《易·乾》:“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乐业安居乐于所业,安于所居。谓生活愉快安定乐以忘忧①谓因乐于道而忘记忧愁。
②指因眼前的快乐而忘记了忧愁乐在其中谓其中自有乐趣。语本《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6.乐字开头的成语
1、乐在其中
【读音】:lèzàiqízhō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解释】:乐在其中的意思是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2、乐以忘忧
【读音】:lèyǐwàngyōu
【类型】:4字成语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解释】:乐以忘忧的意思是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3、乐业安居
【读音】:lèyèānjū
【类型】:4字成语
【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解释】:乐业安居的意思是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4、乐行忧违
【读音】:lèxíngyōuwéi
【类型】:4字成语
【出处】:语出《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解释】:乐行忧违的意思是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5、乐新厌旧
【读音】:lèxīnyànjiù
【类型】:4字成语
【解释】:乐新厌旧的意思是喜新厌旧。指感情不专一。
6、乐往哀来
【读音】:lèwǎngāilái
【类型】:4字成语
【解释】:乐往哀来的意思是欢乐逝去,悲哀到来。
7、乐退安贫
【读音】:lètuìānpín
【类型】:4字成语
【解释】:乐退安贫的意思是指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8、乐天知命
【读音】:lètiānzhīmì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解释】:乐天知命的意思是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9、乐天任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3626538命
【读音】:lètiānrènmì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郑振铎《止水的下层》:“像这样乐天任命的民族,我们将如之何呢?”
【解释】:乐天任命的意思是犹言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10、乐天安命
【读音】:lètiānānmìng
【类型】:4字成语
【解释】:乐天安命的意思是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同“乐天知命”
7.乐字开头的词语
乐理、
乐手、
乐队、
乐观、
乐园、
乐器、
乐曲、
乐谱、
乐土、
乐子、
乐于、
乐府、
乐团、
乐得、
乐舞、
乐池、
乐师、
乐歌、
乐律、
乐坛、
乐意、
乐事、
乐音、
乐戏、
乐态、
乐政、
乐冰、
乐户、
乐湛、
乐调、
乐部、
乐员、
乐死、
乐语、
乐讬、
乐玩、
乐乡、
乐丧、
乐心、
乐境
遵事迹犹遽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