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粤成名字意思?大家帮我解答!】
何粤成的含义:
〖诗曰〗:火仗神威群魔消灭灭了又须威神神威亦极力牢免致人后失跌
〖签释〗:签诗里再三提到的神,威力看来不小,而且对火有不止一次的帮助。那么,这是一尊什么样的神灵呢?古人云:风助火势,火仗风威。看来,这位给予何粤成帮助的,定是风神无疑了。在何粤成今后的岁月里,之这训因素要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群魔乱舞,一次又一次向何粤成袭来,给何粤成带来灾难。可是命中注定,这些灾祸都将化解,被火所烧化。何粤成自身的火很弱,要战胜魔星显然不够,风神适时地给予何粤成援助,每一次都能尽尽力,真够味的。希望何粤成能牢记这一点,不然的话,恐怕将来有一天会因为消炎忘而遭到挫折。而这挫折实在是可以避免的。有条件的话,何粤成要喂养一只雄鸡,好生侍奉,让它人微言轻风神的使者,何粤成与风神之间的联络官。没有条件的话,家中宜挂雄鸡图,或书有“巽”字的墨宝。危难处,面向东南,双手按股,口中吹哨。这是何粤成在向风神求援,人要心诚,有求必应。
【观音的三十三法相各有什么含义?】
1、杨柳观音含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龙头观音含义:子女平安,健康成长。
3、持经观音含义: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4、圆光观音含义:子女平安,健康成长。
5、游戏观音含义: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6、白衣观音含义:仙逝之人,西天极乐。
7、莲卧观音含义:睡梦香甜,宁静致远。
8、泷见观音含义:事事顺利,富寿安宁。
9、施药观音含义:身健无病,寿比南山。
10、鱼篮观音含义:婚姻美满,白头偕老。
11、德王观音含义:青云直上,仕途无量。
12、水月观音含义:有永保众生平安之意。
13、一叶观音含义:消灾解难,吉祥平安。
14、青颈观音含义:无讼冤屈,逢凶化吉。
15、威德观音含义:帅军统兵,攻坚克难。
16、延命观音含义:百毒不侵,益寿延年。
17、众宝观音含义:仙人赐富,家业兴旺。
18、岩户观音含义:四世同堂,祖业旺盛。
19、能静观音含义:家庭和睦,谐如鱼水。
20、阿耨观音含义:临危救难,化险为夷。
21、阿摩提观音含义:正气癝然、无畏无敌。
22、叶衣观音含义:种善结缘,禅定笃成。
23、琉璃观音含义:吉星高照,绝路逢生。
24、多罗尊观音含义:儿孙满堂,全家欢聚。
25、蛤蜊观音含义:一帆风顺,渔业兴旺。
26、六时观音含义:六时吉祥,事事如意。
27、普慈观音含义:上任之初,开局顺利。
28、马郎妇观音含义:手持法华经或双手叠放腹前而立的妇女身相。
29、合掌观音含义:至诚合作,事业腾达。
30、一如观音含义:苦尽甘来,功成名就。
31、不二观音含义:众生消灾消难,福寿无边。
32、持莲观音含义:清静、无染、光明、自在、解脱之义。
33、洒水观音含义:洒撤清澈,甘露人生。
扩展资料
观音的圣号释义:
1、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
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致受外境赞叹或诽谤等所动,生起贪、嗔、痴、爱、恶等烦恼,促成杀、盗、淫、妄恶业,再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若能观察分析世间音声之虚妄不实,而不受一切歪境干扰、影响,就能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
2、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过观世音菩萨,并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即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三十三观音
【佛家有四种佛:东方菩萨、西方菩萨、南方菩萨、北方菩萨,请问他们各代表什么意思?】
五方佛大义略说如下:毗卢遮那佛,为梵语VairOcana的音译,意为"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由于毗卢佛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能使三干大干世界永放光明,能开发众生之善根,成办世间和出世间之事业,因此又得"大日如来"的尊号。依《大日经疏》卷一记载,大日如来的名称有三种意义:1、去除黑暗、光明遍照义;2、一切众务皆能成办义;3、光明无生灭义。大日如来是法界智慧的代表,可去除各种烦恼、止息各种灾难,又可增长定力和智慧及种种福德,能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风调雨顺,并得诸佛菩萨之庇护。阿閦佛,又称不动如来,梵语为Aksokhya,音译阿閦,意为"不嗔恚"。是初期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的佛陀。阿閦佛在因地时,受大日如来的开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由于他的愿力所感,这一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依《大宝积经》所说,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缘多种,但是最根本的因缘则是"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释尊时代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从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此土的。因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故能使人们生活快乐,身体清净,内心安静祥和。宝生佛,梵语Ratnaketu的意译,在一些显教经典里又称作"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因其"从宝光幢笑之四金刚菩萨司一切之财宝"故名。他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代表一切诸佛的广大福德,能加持众生成就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大宝福德,圆满无上正觉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对象。密教经典《守护经》记载说,宝生佛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因此宝生佛不仅能生出一切菩提心宝,也能生出一切众宝,济助众生的贫苦,圆满世间与出世间的福德资粮。不空成就佛,梵语Amogha-sidhi的意译。在五方佛中,此佛的方位在北方,代表大日如来的成所作智,所以也象征能以大慈的方便,成就一切如来事业及众生事业。据密教所传,此佛的印契为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角,右手舒掌,竖起五指,掌心向外。这一印相象征这位佛拔济有情与所作成办的功德。依佛经所载,修行者在此佛的加持下,能成就诸佛事及有情事,也能成办自利利他之行,远离烦恼,成就事业。阿弥陀佛,梵语Amitaba,意译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中国汉地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观世音与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接引有情。阿弥陀佛悲愿广大,慈心深切,而其念佛法门,又简单易行,因此,归依者极为众多,故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阿弥陀佛成就光明无量之愿,其威神最为第一,能使一切众生愉悦欢喜,面貌庄严,身意柔软,而生善心,无复苦恼,延年益寿,命终之后皆得解脱
【《华严书院》无量寿经义疏会解指月】
无量寿经义疏会解指月
??净影慧远大师疏佛子顿瑜标科并会解
庚四、自下第四,约前所愿立誓自要。于中合有十一偈文。
辛一、前之十偈,立誓自要。
辛二、后一请证。
辛一、前之十偈,立誓自要。就前十中。
壬一、初三自要。
壬二、后七顺求。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闇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量智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花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解:此句结前生后。此以下正说偈诵,法藏比丘蒙佛听察自己用了五劫世间思惟发的愿之后,重复说此偈。有两重意义:
一、说明此愿不轻,重新说偈标显郑重其事。
二、希望得龙天护法现瑞证明,蒙诸佛授记。使自己更有信心如愿精进修行。
以下法藏菩萨说偈诵的内容,大分两个内容:
辛一、前之十偈,立誓自要(勉励)。辛二、后一请证。
壬一、前十偈中,初三偈自要。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第一偈)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第二偈)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第三偈)
解:法藏菩萨先立三誓自勉,内容总摄在三偈中,第一偈立誓一定要成佛,不求人天小果。第二偈誓行菩萨道,表明因中利益众生殊胜之事。又净影大师判此为“以法化他之德”。第三偈誓成佛果后以万德庄严的佛号利益众生之事,净影大师判为“名号普周化他之德”。
此三偈分别说明法藏菩萨发愿勉励自己一定要酬此四十八愿修行满足,而成佛道,复能乘此本愿利益众生,拔其苦难,有如是功勋必能名称普闻无量世界,受到无量众生恭敬称念。而令众生恭敬称念故,摄受持名念佛人往生。正显净土法门的殊胜善巧之处。如果不成就以上三事,终不成佛,表明了自己求成佛道的决心。
以下解释上三偈的句义。
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超世愿:《无量寿如来会》云:今对如来发宏誓,当证无上菩提。本疏云,前所发中,求法身愿,求净土愿。名超世愿。说明以上四十八愿即是超世愿。此愿超出世间一般常情众生的追求,又一切诸佛所未发,超出其他诸佛的愿力之外。所以名为超世愿。
建:净影大师云,兴心名建。心念口说之间,愿就在心中建成就了。如世间人建房子,大兴土木,殿宇就在土地上建成了,一样的意思。
必至无上道:净影大师云,得果决定,故云必至无上道矣。说明愿心坚固,果就一定能成,不会有丝毫的差谬,以上是从顺其愿之意来说的。(此言顺举)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如果此愿不满足就不成佛,正是期望满足此愿成佛之意。这是法藏菩萨从自勉自要的角度来说的。(是自要也)
构建此世及他世净土指月:
此第一偈,佛以自德自勉。以自己发的愿来满足成佛度化众生之事,正是这个愿的核心内容。如今世间,众生三观颠倒,蝇营狗苟,缺乏奋斗目标,你问他生命的意义跟价值,一辈子追求为了什么,便茫然不知所由。更有甚者,但为眼前名利,做伤天害理违背道德法纪之事。现遭王法诛戮,后堕地狱苦不可言。苟能发菩提之心,时时存求成佛道之愿,则能建立良好的人生观,所为必与善法相应,生命的内在人格就会发生改变。以此功德回向净土,必得往生,得一生补处之果云云。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无量劫:因中修行世间长远,所以称为无量,
大施主:以财救济贫穷无福之人,以法赒酬愚痴无智之辈,所以名为大施主。
构建此世及他世净土指月
此第二偈明法藏菩萨修行之因自勉,净影大师判为“法施化益”。说明法藏菩萨发愿在因中修行利益众生之事,因中利益众生则能满果上菩提,这也是菩萨悲心度化众生的体现,古德有言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因中结好众生善缘,将来成佛必有众生可度,如经中云:与此处众生最为有缘,即是此义。而今我等效法弥陀次愿,为众生大施主,积累无量往生资梁解无量众生善缘,将来必得往生,享诸善善人聚会一处之乐云云。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名声超十方:山谷中有声,必有回响,声响相应。功德如声,名声犹响,有如是功德,必有如是名闻,佛之因行功德历三世,果德之名就一定能超十方为众生所普闻。所以已生、今生当生的众生,一定都是因为此名闻功德之力。信愿持名这是阿弥陀佛摄化的根本,大悲誓愿由此才能满足,乃重中之重,所以在此特别拈出。
构建此世及他世净土指月:此一偈是佛的名号普周的果德。净影大师判为“名闻普周化德”。而今我等广行利生之事,清净持戒,必获善好名闻,又能随喜赞叹他人之好,以此功德回向净土,必得往生,享名声超十方之果云云
壬二、后七顺求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闇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量智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癸一、初偈是略说顺求之事。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道为诸天人师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此举出说自己修行的善因,欲是诸苦之,布施跟持戒能离之,此处隐含布施持戒二度。遗教经云,不忘念是善护助,譬如着铠入阵,不为所伤。不忘念即是不忘正念,修忍辱及禅定能得之。净慧即是般若,不入外道邪慧,及二乘偏慧,是名净慧。精进一度含摄在此五度中,故不别列。此名菩萨修六度能灭贪嗔痴等浊恶,以此因缘所以称此行为梵行。
志求无上道为诸天人师:无上道即是菩提道,净影大师判为“求佛自德”。为诸天人师者,净影大师判为“求利他德”悲智双运,福慧二严,圆满六度万行之因行,故能成就万德之佛果菩提道,乘此道利益众生,故能为天人之师范,为天人所归仰礼赞。
构建此世及他世净土指月:勤修六度,善灭三毒,回向净土必得往生云云
癸二、余六偈广誓
甲一、于中初有五偈半文:广举佛德。分六
甲二、末后半偈:发愿求同。
乙一、初有两偈。举佛化德。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闇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此初两偈,举佛化度众生之德。上二句说所化地方广大,下六句说所化度的众生的利益之相。
神力:威神干力,勇猛无敌之义。《法华玄义》云:妙用无妨曰神,威势能催曰力。此是佛所具的功德。为能发光明之本体。
演大光:大光即是无量光,是神力本体所表现出的力用。
普照无际土:大光是能照的光,无际土是光所照之国界无量,无所不照所以称为普照。
光明及名号为大悲度化众生之本,所以前面愿名声普闻,这里愿神力演大光。这段其余指的是光明德,独有下文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一句为寿命德。因为光明及寿命是弥陀名号之体,亦是佛果上之德,亦是四十八愿中第十二及十三摄法身德的内容。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净影大师判此二句是说佛的身业不思议化,光照众生,蒙光接引愿相应,此是身光化度众生之德。余下六句是口业不思化。
以下口业不思化有三对因果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此第一因果对。三垢冥即是贪嗔痴,能染污众生心性所以称垢,能令众生心盲如处暗室故称冥。此三垢能障众生心性盲冥不知正邪,以此烦恼驱使造下杀盗淫妄等无量恶业,是众生流转六道厄难之因,佛口宣说戒定慧之法普流清净欢喜智慧之德光故能消三冥之暗因,因灭故果灭。故曰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净影判此为说小乘教。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闇:此第二智愚对。智慧眼,即是智慧,昏盲暗即是愚痴。佛宣说智慧平等之法流无碍之光能破无明昏盲之暗,名曰开彼,这里的彼即是智慧眼之义。又此智慧眼众生本具,然因无明障蔽故不见。佛以慧光灭众生无始无明,开彼众生之智慧眼,此义亦可会通。净影判此为说大乘教。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此第三善恶对。此处恶道是指六道,因三善道是有漏之善果,无法超出流转生死轮回,何况三恶道,故六道对解脱道而言总名恶道。诸上善菩萨圣人所入之处,所以名叫善趣门。此佛说解脱妙法,流解脱光使众生改邪归正,成就解脱之圣果。故名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净影判此为说人天教。见人见智罢了,于此意并无冲突。
乙二、次有一偈,举佛自德。
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
功祚:菩萨修行六度万行,积功累德成就福智庄严佛果之位,名为功祚(音作)。
成满足:成是因行究竟之义,满足是果德无欠缺之义。因成果满故能成就无量威德,使见闻者信伏。下威曜朗十方即是此义。
威曜朗十方:此明福慧庄严之果地光明,超出一切世出世间光明,故说威曜朗十方,约从时间上说,可以含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日月戢重晖:人间之大光,无过日月。此光盖过日月,故言戢重辉,戢者,收敛之义。
天光隐不现:三界二十八天,越往上一重天光明越大,佛光一照,众光皆隐。此言佛光超过天光之义。光明是功德神力慈悲智慧的象征,说明佛之功德等超过人天。
此一偈明佛之自德。
构建此世及他世净土指月:勤修妙法,复以三乘教法教化众生,使令悉得佛法光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云云
乙三、次有一偈。复举化德。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为众开法藏:众是所化之众生,口宣妙法开佛宝藏,亦能开众生之宝藏。
广施功德宝:法藏菩萨愿成佛开显宣说诸三乘妙法,能赈济穷子满足福慧功德之宝,故曰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法花经》云:去来坐立,常为说法,曾无他事。此是常无间杂之义。狮子一吼,百兽皆惊。佛为人中师子,佛音一出,九界同觉。故言。
乙四、后一偈半,重举自德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量智通达靡不照
第一偈,《会疏》言通求佛果,为通途成佛的追求。下一偈别列出,求等同本师世自在王如来之愿。净影大师判此一偈半为“重举自德”,亦见仁见智分判不同罢了,对于佛法而言,是没有差谬的。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这是修行成佛之因。只有亲近供养无量诸佛,满足福慧及无量行愿功德之本,方能成就佛道。《法花经授记品》说的,供养无量诸佛,方成佛道,即是此义。净影大师言:供一切佛具众德本,福因成也。愿慧悉满,智因成也。此一句明因得果。
众德本:众德本是成佛之因,即是菩萨万行,菩萨因中修万行,方成佛果上之万德。如来万德之果从菩萨万行中生,如草木有根本才能生枝叶。故言万行为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此是求成佛果。愿是万行之先导,慧是万行之眼目,愿以导行,慧以照行,愿慧成满无亏,运至佛道,故能为三界中之大雄。
如佛无量智通达靡不照:如佛无量智,能照九界痴盲。照了分明,无有留碍,故曰通达靡不照。
甲二、末后半偈,发愿求同。
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会疏》言为法藏菩萨愿成佛时功德慧等同世自在王如来。净影大师云:功是福因,慧是智因。愿我以此福智之力,等佛如来最胜之尊。大师判此为“发愿同求”,谓等前一切佛之德,义亦相同。
构建此世及他世净土指月:为成佛道,勤修供养三宝之行,以此功德回向往生云云
辛二、斯愿一偈。请证要瑞。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花
净影大师言,若定克果。大千应动。空雨妙华。克果谓可成佛果,为果满之义,《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人心若果至诚,后事可以前知,有功德殊胜,未来亦可预见,此亦授记之义。约从世间法而言,会疏云:国家将兴,德星现天;仁德既至,瑞草生庭。国家将兴,有德星现,景星,岁星为德星,此言汉孝武帝时天出德星,以报建汉封禅之德,为国家将兴之征兆。仁德降临,瑞草生于庭院,这是说周武王治理天下,在朝歌数月,瑞草生,凤凰现,之瑞兆,乃知天地与人道通而体同。今菩萨住淳善地,发利众生之超世愿,乃至诚之极,为至德之所归。一一愿皆称合法性之理,就一定会感动龙天,自然有感应的,所以法藏菩萨求感应证明,并不是自己一腔情愿的。
构建此世及他世净土指月:发菩提之心,与天地及同心,与三宝同德,求三宝首肯,龙天应证,必蒙三宝加持,龙天护佑,处处皆有祥瑞。以此功德回向净土云云
庚五、第五如要相现。
辛一、法藏说已。应时地动。应前所要。
辛二、雨华散上。应后所要。
辛三、自然已下。出声记叹。
佛谓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庚六、第六总以结叹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疏]
第六总以结叹。初先结之。超出下叹。
上来明愿。
待续……
威神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