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中文翻译】
大悲咒中文大意为:
皈依三宝,皈依渡世渡人的观音菩萨,感受世间痛苦的众生,都在宣誓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都要看破这世间的烦恼,让自己真正的悟透,看到光明,并皈依观音菩萨。祈愿所有事情都能圆满,不受侵害,还能看到光明的光辉,能消除无明的烦恼,并修到无上的功德,让自己不再执着于苦海当中。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经常幻化为不一样的化身,游走在世间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菩萨会随缘的去渡人,就好像菩萨化为狮子王的样子,它会引导众生要远离罪恶,要把生死烦恼都忘掉,要看到真实的光明。当观音菩萨化为莲花的法身时,它会教导众生顺时顺教,让众生能够参悟透佛,而且菩萨对于贪、嗔、痴等,会用很严峻的法力对解决它们,帮助众生能够修的清净,所以菩萨会用清净的莲花花神,帮助众生脱离困难。只是在婆娑的世间众生,它们不肯脱离,常常沉迷于十恶之苦,并忍受更多的怨愤烦恼等。但是观音菩萨是以慈悲为怀的,它为了拯救这些众,会用自己无上智慧去解决这些烦恼及业障,让它们远离这些苦海和危难。所以说菩萨常常会在众生中以各种样子出现,帮助众生迷途知返。
为了能让众生能够早日皈依法门,不再执着虚空的涅槃世界,菩萨会一直大放光明,渡化众生,让众生早日到达成佛境界,或是极乐世界,让众生能够得到无上的成就。菩萨是的法是无量的佛法,它能让诸多天神都能闪现自身的欢喜影相,也能使众生在听了这些法以后,能够把罪障消除。所以不管是猪面、善面,还是恶面,只要能受到指引的,都能取得成就。
扩展资料: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其经本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是一个变化差异较大的晚期增改本,并非“伽梵达摩”译本的原始面貌。除此类藏经外,还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确的可参考文献。如与译经年代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经,以及与汉译本多有一致的西藏大藏经等。
《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功课。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寄於虔心持诵《大悲咒》以自利利他、护持佛法。
参考资料:-大悲咒(佛教术语)
【如何才能做到心无挂碍?】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
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痛苦的众生
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
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
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于为观世音菩萨
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
能得清静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挂碍的烦恼
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沉沦在无边执着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于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
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静无诟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于流布毒害众生的贪、嗔、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
使修持众生得能清静,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
只是婆娑众生,常习于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
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疾烦恼
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华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原理一切恐怖危难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槃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
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
拓展: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其经本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是一个变化差异较大的晚期增改本,并非“伽梵达摩”译本的原始面貌。除此类藏经外,还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确的可参考文献。如与译经年代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经,以及与汉译本多有一致的西藏大藏经等。
《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功课。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寄於虔心持诵《大悲咒》以自利利他、护持佛法。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后面几句是什么?】
1、出自《楞严经》。
2、《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由于《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人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
3、本经梗概
本经的基本架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也就是说,一开始时楞严经佛说法图,佛以阿难示堕因缘,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闻慧,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把持不住,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
基于阿难之请,于是佛方便示导,历经七处徽心(实即七处破妄),破妄之后[显见],即十番显见(显示能见之性):[见性]显示之后,再开示五阴、六入、七大、十二处、十八界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信解契入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如来再教敕与会圣众、开示大众此如来藏妙真如性之用,亦即令知依体起用,这就是[二十五圣自证境界],令众生闻如来藏之妙果,而欢喜发心依此修行。开示依如来藏修行,当得种种妙果后,即回头开示因位的修行,详细陈示从初发心直至菩提的真修之路。(由于如来说法,常是由果溯因,如四圣谛:由[苦]谛之果而回溯[集]地之因,次由[灭]谛之果而回溯[道]谛之因。)
为了实践真修行路,阿难即请佛重说大咒、开示如何建坛、结界、严道场、及修楞严大定之法。本经的法门(楞严法门)之精髓,即在首楞严神咒,因为如来救度阿难免于堕落,乃至十方一切如来破魔、证三藐三菩提、于十方世界度脱无量有情,都是依楞严咒威神之力,这是佛在经中所开示的。关于楞严咒其它种种功德之力,请详见本经经文,兹不赘述。又,佛说: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若不持楞严咒,能远离魔事者,无有是处!修行不能离魔事,而能有所修证、有所成就者,亦无有是处。
威神全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