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后,我们该教女儿什么?】
「房思琪」事件后,许多女性(包括我)回忆起成长历程遭遇的性骚扰事件,有的甚至被勾起不堪回忆,深埋的痛楚再次被挑起。滑着手机,刷著网路上告白的一则则故事,我讶异于此类事件比例之高,且情境似乎有一定的模式。无论曾亲身经历,或只是听闻案例,家有女儿的父母们都开始紧张起来:我们该怎么教女儿,不要成为下一个「
「房思琪」事件后,许多女性(包括我)回忆起成长历程遭遇的性骚扰事件,有的甚至被勾起不堪回忆,深埋的痛楚再次被挑起。滑着手机,刷著网路上告白的一则则故事,我讶异于此类事件比例之高,且情境似乎有一定的模式。无论曾亲身经历,或只是听闻案例,家有女儿的父母们都开始紧张起来:我们该怎么教女儿,不要成为下一个「房思琪」?
我花了一些时间再次跟女儿复习身体隐私的概念,也重新温习如何处理奇怪状况。在危机感的驱使下,我教她更多保护自己的方式,也跟她演练如何处理不当触摸。然而我还是感到不安:万一真有情况发生,孩子懂得处理吗?看到部分舆论检讨被害人:为何不跑开?为何不拒绝?都十六岁了怎么会不懂?这根本是崇拜哪是侵害?我才知道原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看事情的。
我陷入沉思。
这个社会好残忍。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或学校,何时教过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何时教过孩子勇敢面对欺凌?何时教过孩子大胆对抗权威?何时教过孩子分辨真情假意?我们一直教孩子要听话、要服从、要忍耐、要善体人意、要以和为贵、要好好念书别谈恋爱,孩子一一照办了。然而,当不幸发生,我们竟又反过来质疑她为何不拒绝、为何不反抗、那么大了怎么还不懂?
「不教而杀谓之虐」,这或许正是「房思琪」走向毁灭的原因。她不是毁灭自己,而是被社会毁灭。
那个晚上我失眠了。如果传统思维将导致孩子如此不幸,我更加坚定自己必须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教孩子。权利必须自己争取,每个人都要懂得保护自己,然而说归说,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如果欠缺某些心理素质,是无法在关键时刻发挥力量的。
女儿在我身旁安然熟睡着,我关掉新闻与书评,在手机上洋洋写下几个问题与方向:
如何教孩子拒绝?-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孩子感受
许多不幸的开始,是孩子未经思考,直接顺从了大人的要求。如何教孩子判断,而非一昧遵从,是教「拒绝」的基本功。
传统教养不鼓励孩子拥有自我意志,他们要求「听话」,而非理性沟通。记得孩子刚开始懂得表达自我时,最常说的就是「不要」,而当孩子说「不要」时,经常是被大人压抑的。大人总有许多理由要求孩子「做」或「不做」甚么,甚至要她接受不舒服的状况(例如给谁亲一下、穿上某件衣服、摆某某pose照相等),久而久之,孩子学会被摆弄,导致他们容易被利用。
如果不希望孩子听从不怀好意的指示,那么我们就不该教孩子「服从」。我们要教的是「独立思考」与「彼此尊重」。所谓「尊重」,并非指父母反过来「顺从」孩子,而是指就孩子自身相关事项,父母能放下权威,以讨论方式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与辩论。当孩子能独立思考,父母也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她说「不」的权利(例如不想被亲、不想被抱、不想穿某件衣服、不想被拍照等),她自然会知道别人应该尊重她,若有「不尊重」的情形发生时,她会知道对方不对,从而寻求合理对待或避开危险。
如何教孩子面对危险?-教孩子分辨危险,习惯与人对立
在各则故事中,经常看到心存不轨的大人用各种理由将孩子带到隐密空间,而公车、火车、捷运等公众交通工具、公共洗手间等也是性骚扰犯经常出现的场所,然而成长过程中,很少有大人教我们防范或处理,他们假装危险不存在,或天真的认为危险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可怕的是,孩子遭到性骚扰的比例远远高过想像。我们不应再假装世界美好或变态不存在,而是教孩子认识可能发生危险的场所与情状,预设各种情境,演练回应方式到她熟练的程度,当事情真的发生时,才不会慌张失措(孩子非常热衷于演戏,多演几次,演到能熟练回应为止)。不要担心孩子因此害怕与人相处,这是乡愿,世界上本来就有好人与坏人,懂得掌握危险,才能安心于世界。
此外,「习惯与人对立」也是保护自己的基本功。我们的文化不鼓励追求公平正义,而是息事宁人,当有事件发生,争取权利的被害人往往得不到支持,甚至被反向讥讽,久而久之便形成隐忍不发的习惯,成为加害人的隐形屏障。例如孩子的玩具被抢了,我们倾向安慰孩子没关系(甚至要求孩子别计较),而非鼓励孩子自己去把玩具要回来。当我们不鼓励孩子争取权利,孩子学到的是忍耐与姑息,带着这样的心态长大,他自然不敢与人对立,也看不惯别人站出来争取。
一事归一事。我们总把「维护人情」当成优先要务,却忽略了「彼此尊重」才是。
如何教女孩不被诱惑?-独立自主不依附,懂得爱与被爱
在许多事件中,可以看到男人用金钱、权力、知识或甜言蜜语来吸引年轻女性,利用女孩的崇拜心理或对爱情的渴望对之予取予求,此种状况最危险,因为法律无法保障这一块。
「崇拜」是危险的,它让人看不清是非真假。人们倾向简化世界,一旦认同某人,就跳过思考程序,统包式的认为此人说的话、做的事应该不会错。而之所以「崇拜」,通常是因为对方拥有自己所没有或达不到的,当有天自己也达到相同高度时,「崇拜」立刻破灭。
如何减少盲目崇拜的发生,我认为「加强自信」是很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女孩,如果文化经常暗示她必须依靠男人才能获得良好的生活条件,她便会习惯找个人依附,而不是靠自己争取。许多童话故事灌输女孩必须「靠男人」的观念,「娇弱公主-王子救援-幸福快乐的日子」的公式不知误导多少女孩,降低女孩对自我能力的想像(我从来不念公主故事给女儿听,女儿其实也没兴趣)。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再念此类公主故事。让女孩听听女英雄及成功女性的故事,教孩子做事不分性别(记得小时候,爸爸要求我学习换灯泡、修马桶、搬重物、骑机车,从不因为我是女孩而有差别待遇),不给女孩「你必须靠人帮忙」的观念,让她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让她在各种活动中克服自己。当她能自信于自己,她便能穿透外在的面纱,直视对方的本质与内心。
其实,典型的公主形象已经从被王子救援的白雪公主变成干掉王子的Elsa,<冰雪奇缘>甚至传递了「王子可能只是要利用你」的讯息。粉红色泡泡其实是暴风雪,对心存不轨的男人,Elsa没在客气的。
至于甜言蜜语,谁都想要被爱、被喜欢,但对于缺乏关爱的孩子来说,爱的匮乏感将使其过度渴望爱,因而轻易相信爱的说法,无法离开「爱」的陷阱。父母是孩子最初的爱人,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她在爱中长大,让她对爱无所匮乏,我们也要让孩子理解:爱与伤害是不能并存的,真正的爱,不会一边说爱你,却一边伤害你。
如何教孩子处理不幸?-理解世上无完美,接受自己的好与坏
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被害人痛苦于自己「不再完整」,被标记、被玷污、有瑕疵、不再完美,这些想法困住了被害人。
「做错事的人是他,不是你」,我们会这样开导,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已经发生的事是无法抹去的」。正是这些无法抹去的点,这永久的「瑕疵」,让追求完美的好孩子、好学生不放过自己。
其实我也有某种程度的完美主义。我经常因为某件事做得不够好而自责,因为某个问题无法解决而焦虑,有时还因此否定自己的全部。一路下来,我发现追求完美虽然是进步的动力,但若太过极端,终将困住自己。曾被完美主义困住的我,不再用「完美」来期待孩子,我带她认识自己的好与不好,也引导她同时看优点与缺点。她无须过分在意别人看法,也不用向别人证明什么,「输了」、「别人会,我不会」、「别人有,我没有」,那又怎么样?不服输?那就争取!努力了却还是失败?尽力了就很棒!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我要让孩子知道:重要的不是你达成了甚么,而是你知道自己是谁,不管你「好」或「不好」,妈妈永远爱你。
完美是假象,逼孩子追求完美,终将成就孩子的脆弱。他会执著于「瑕疵」,被已经不可能存在的「完美」逼下悬崖,就算后悔也枉然。
最后,谢谢作家写下房思琪。她让我们直视危险与残酷,也给予我们机会去面对与处理。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坚强的自我保护机制,我们一起努力,不要有下一个「房思琪」。
【你最近听说房思琪了吗?】
《LOLITA》被很文艺的翻译成了《一树梨花亚海棠》,少女灵动曼妙的身姿,化为作家笔下的醉人一笑,勾起了无数大叔的心怀。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也是灵动的少女,也是正当青春的年纪,不是少女朦胧的初恋,却是一番包裹人性丑恶的悲剧。
作者林奕含在写出这本根据亲身经历改变的小说之后,上吊自杀,年仅26岁。
是否美丽的姑娘都带有诱惑的原罪?在印度、马来西亚、非洲及南美的一些地区,因为宗教及长久的落后的文化统治,如花般的少女被任意采摘。这是整个社会习俗和风气的错乱。当地落后的文化理念,造成国家级的性别灾难。
在我国,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在改革开放的现在。政府官员诱奸少女,学校领导潜规则女学生等也频频发生。然而,如果不是社会的曝光,这样的事情我们很可能都只当成故事来看待。房思琪事件后,网上的评论揭露出很多人类似的遭遇。性侵是如此广泛而隐蔽地存在,而社会和个人却都没有足够重视。
是什么造成了大多数沉默的房思琪?
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
同样热闹的是最近的北影性侵事件,先不评论事情的真假虚实。单说网络上的大批恶毒留言就表现出社会的极大冷漠。不是追究事情的真伪,而是讨论女生是否在蹭热度,是否在炒作,是否在碰瓷。是要多大的原罪才能让我们把每个人都赋予“人性本恶”的本质。恶人可以威胁报复,执法单位可以草草了事,陌生的网络看客可以肆意诋毁。当事人要么选择隐忍沉默,独自面对孤独痛苦,要么就决绝的离世才能自证清白。
中国性教育的缺失现象异常严重。虽然很多家长和学校已经觉醒,但是对于性教育的方式和程度还不能很好掌握,社会发展速度太快了,孩子们所接收的信息远远超出了大人们的合理想象。同样,信息接收的不平衡以及对待事情的态度不同,造成孩子和大人在这方面沟通的欠缺。就算有沟通,大人们会考虑各种利弊从而以最小代价把事情私了,我们看到太多的结果就是小孩转学,坏人依旧重操恶行。社会在这当中也推波助澜,网络暴民不经思考的评论,相关单位所谓的执法困难以及不良信息的传播。种种因素盘根错节,终究把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推向深渊。
青春是美丽的,但是有太多双恶毒的眼睛注视着她。对于美的凋零,社会隐形的残暴,不亚于一场屠杀。
【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主人公塑造的怎么样?】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主人公房思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她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侵犯,持续五年之久。作者通过房思琪、房思琪的好友刘怡婷、李国华、被侵犯的其他女孩的心理活动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压迫与反抗。
小说中的房思琪形象复杂且矛盾,可以说既有脆弱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在林奕含笔下,房思琪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角色,她既渴望爱情,又害怕受到伤害;她既想要逃避现实,又无法摆脱过去的阴影。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房思琪这个角色更加真实和立体。
同时,房思琪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和坚韧,也使得她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她不仅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痛苦,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歧视。然而,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坚持和勇气使得房思琪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角色。
总的来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主人公房思琪塑造得非常成功,她的形象既有普遍性,又有个性化,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地产生共鸣和感同身受。
房思琪是谐音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