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从商朝开始到晚清所有皇后的名字?】
汉时期:x0dx0ax0dx0a·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x0dx0a·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x0dx0a·窦猗房(汉文帝刘恒皇后)x0dx0a·薄阿渝、王娡(汉景帝刘启皇后)x0dx0a·陈阿娇、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皇后)x0dx0a*李妍、赵钩弋(汉武帝刘彻妃):赵钩弋并非真名,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钩弋为其外号x0dx0a·上官小妹(汉昭帝刘弗陵皇后)x0dx0a·许平君、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皇后)x0dx0a·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并最终导致其侄儿王莽篡汉建新x0dx0a·许夸、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原名赵宜主,因其舞姿轻如飞燕遂更名赵飞燕,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最擅长舞蹈的皇后x0dx0a*赵合德(汉成帝刘骜妃)x0dx0a·郭圣通、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皇后)x0dx0a·邓绥(汉和帝刘肇皇后)x0dx0a·阎姬(汉安帝刘祜皇后)x0dx0a·梁妠(汉顺帝刘保皇后)x0dx0a·梁女莹、邓猛女、窦妙(汉桓帝刘志皇后)x0dx0a·何莲(汉灵帝刘宏皇后)x0dx0a·伏寿、曹节(汉献帝刘协皇后)x0dx0ax0dx0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x0dx0a·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x0dx0a*甄洛(魏文帝曹丕妃)x0dx0a·吴苋(蜀昭烈帝刘备皇后)x0dx0a·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x0dx0a*左棻、胡芳、诸葛婉(晋武帝司马炎妃)x0dx0a·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x0dx0a*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妃)x0dx0a·梁兰璧(晋怀帝司马炽皇后)x0dx0a·虞孟母(晋元帝司马睿皇后)x0dx0a*郑阿春(晋元帝司马睿妃)x0dx0a·庾文君(晋明帝司马绍皇后)x0dx0a·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皇后)x0dx0a·褚蒜子(晋康帝司马岳皇后)x0dx0a·何法倪(晋穆帝司马聃皇后)x0dx0a·王穆之(晋哀帝司马丕皇后)x0dx0a·庾道怜(晋废帝司马奕皇后)x0dx0a·王简姬(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x0dx0a·王法慧(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x0dx0a·王神爱(晋安帝司马德宗皇后)x0dx0a·褚灵媛(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x0dx0a·张徽光、刘娥、靳月光、靳月华(汉王刘聪皇后)x0dx0a·羊献容、刘芳(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x0dx0a·郑樱桃、杜珠(后赵石虎皇后)x0dx0a·段元妃(后燕慕容垂皇后)x0dx0a·苻训英(后燕慕容熙皇后)x0dx0a*苻娀娥(后燕慕容熙妃)x0dx0a·段季妃(南燕慕容德皇后)x0dx0a·李敬受(北凉沮渠牧犍皇后)x0dx0a·臧爱亲(宋武帝刘裕皇后)x0dx0a·司马茂英(宋少帝刘义符皇后)x0dx0a·袁齐妫(宋文帝刘义隆皇后)x0dx0a*沈容姬、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妃)x0dx0a·殷玉英(宋废太子刘劭皇后)x0dx0a·王宪嫄(宋孝武帝刘骏皇后)x0dx0a·何令婉(宋前废帝刘子业皇后)x0dx0a·王贞风(宋明帝刘彧皇后)x0dx0a*陈妙登、陈法容(宋明帝刘彧妃)x0dx0a·江简珪(宋后废帝刘昱皇后)x0dx0a·谢梵境(宋顺帝刘准皇后)x0dx0a·刘智容(齐高帝萧道成皇后)x0dx0a·裴惠昭(齐武帝萧赜皇后)x0dx0a·何婧英(齐郁林王萧昭业皇后)x0dx0a·王韶明(齐海陵王萧昭文皇后)x0dx0a·刘惠瑞(齐明帝萧鸾皇后)x0dx0a·褚令璩(齐东昏侯萧宝卷皇后)x0dx0a*潘玉儿(齐东昏侯萧宝卷妃)x0dx0a·王蕣华(齐和帝萧宝融皇后)x0dx0a·郗徽(梁武帝萧衍皇后)x0dx0a*丁令光、阮令嬴(梁武帝萧衍妃)x0dx0a·王灵宾(梁简文帝萧纲皇后)x0dx0a·章要儿(陈武帝陈霸先皇后)x0dx0a·沈妙容、韩子高(陈文帝陈蒨皇后):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元代有戏剧《男皇后》即记述韩子高的故事,在江苏的陈文帝陵前立有两尊雄麒麟(其他南朝帝陵均为一雄一雌),可见韩子高的地位x0dx0a·柳敬言(陈宣帝陈顼皇后)x0dx0a·沈婺华(陈后主陈叔宝皇后)x0dx0a*张丽华(陈后主陈叔宝妃)x0dx0a·冯有(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x0dx0a·冯润、冯清(魏孝文帝元宏皇后):冯润小名冯妙莲,因私通假宦官高菩萨而被废x0dx0a*高照容(魏孝文帝元宏妃)x0dx0a·高英(魏宣武帝元恪皇后)x0dx0a*司马显姿、胡仙真(魏宣武帝元恪妃):胡仙真即史书上的胡充华,充华为妃嫔封号并非人名,胡仙真在魏宣武帝死后临朝称制,她荒淫无耻,宠爱男色郑俨,最终导致北魏六镇起义x0dx0a·尔朱英娥(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后)x0dx0a·宇文云英(西魏元钦皇后)x0dx0a·李祖娥(齐文宣帝高洋皇后)x0dx0a·李难胜(齐废帝高殷皇后)x0dx0a·穆黄花(齐后主高纬皇后)x0dx0a*冯小怜(齐后主高纬妃)x0dx0a·元胡摩(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x0dx0a·李娥姿(周武帝宇文邕皇后)x0dx0a·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繁炽(周宣帝宇文赟皇后)x0dx0a·司马令姬(周静帝宇文衍皇后)x0dx0ax0dx0a隋唐时期:x0dx0a·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x0dx0a·萧后(隋炀帝杨广皇后):萧后虽无名字记载,但萧后历经五主而不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皇后,《隋唐演义》中为萧后取名萧美娘x0dx0a·长孙无垢(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清代一学者考证其名为长孙无垢x0dx0a·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小名武媚娘,武则天也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x0dx0a·韦香儿(唐中宗李显皇后):韦香儿曾经在唐中宗落难时与其同甘共苦,但后来她权力欲膨胀,并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她杀死x0dx0a*杨玉环(唐明皇李隆基妃)x0dx0ax0dx0a五代辽宋夏金时期:x0dx0a·张惠(后梁太祖朱温皇后)x0dx0a·刘玉娘(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x0dx0a*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妃):花见羞本姓王,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x0dx0a·李三娘(后汉刘知远皇后)x0dx0a·黄惠姑(闽国王审知皇后)x0dx0a·陈金凤(闽国王延钧皇后)x0dx0a·李春燕(闽国王昶皇后)x0dx0a·宋福金(南唐李昪皇后)x0dx0a·周娥皇、周女英(南唐李煜皇后):周女英即小周后,南唐灭亡后她被宋太宗奸污而忧愤死,最近史学家新考证周娥皇大名叫周宪、周女英大名叫周嘉敏x0dx0a·金飞山(前蜀王宗衍皇后)x0dx0a·刘娥(宋真宗赵恒皇后)x0dx0a·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x0dx0a·孟婵、刘清菁(宋哲宗赵煦皇后):孟婵在北宋灭亡后,号召天下反金,并在杭州再造大宋王朝x0dx0a·邢秉懿、吴芍芬(宋高宗赵构皇后)x0dx0a·李凤娘(宋光宗赵敦皇后)x0dx0a·杨桂枝(宋宁宗赵扩皇后)x0dx0a·谢道清(宋理宗赵昀皇后)x0dx0a·全玖(宋度宗赵禥皇后)x0dx0a·述律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x0dx0a·萧温(辽太宗耶律德光皇后)x0dx0a·萧撒葛只(辽世宗耶律阮皇后)x0dx0a·萧绰(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小名萧燕燕,她就是辽国著名的萧太后x0dx0a·萧菩萨哥(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x0dx0a·萧挞里(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x0dx0a·萧观音、萧坦思(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x0dx0a·萧夺里懒(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后)x0dx0a·塔不烟(西辽耶律大石皇后)x0dx0a·野利都兰、没藏黑云(夏景宗李元昊皇后)x0dx0a·耶律南仙(夏崇宗李乾顺皇后)x0dx0a*唐括定哥、唐括石哥、蒲察阿里虎、耶律弥勒(金海陵王完颜亮妃)x0dx0a*李师儿(金章宗完颜璟妃)x0dx0a·王霓(金宣宗完颜珣皇后)x0dx0a·孛儿帖(蒙古成吉思汗皇后)x0dx0a·脱列哥那(蒙古窝阔台皇后)x0dx0a·海迷失(蒙古贵由皇后)x0dx0a·忽都台(蒙古蒙哥皇后)x0dx0a*也速儿(蒙古蒙哥妃)x0dx0ax0dx0a元明清时期:x0dx0a·察必、南必(元世祖忽必烈皇后)x0dx0a·失怜答里、卜鲁罕(元成宗铁穆耳皇后)x0dx0a·真哥(元武宗海山皇后)x0dx0a·阿纳失失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后)x0dx0a·速哥八剌(元英宗硕德八剌皇后)x0dx0a·八不罕(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皇后)x0dx0a·卜答失里(元文宗图帖睦耳皇后)x0dx0a·答纳失里、伯颜忽都、完者忽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皇后)x0dx0a·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后)x0dx0a·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皇后)x0dx0a·钱锦鸾(明英宗朱祁镇皇后)x0dx0a*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妃)x0dx0a·张宝珠(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张宝珠的大名叫张嫣,宝珠是她的字,史书和文学作品上为区别她与汉代的皇后张嫣故用张宝珠一名较多x0dx0a·周玉凤(明崇祯帝朱由检皇后)x0dx0a·阿巴亥(后金努尔哈赤皇后)x0dx0a·哲哲(后金皇太极皇后)x0dx0a*海兰珠、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后金皇太极妃):孝庄太后是大清王朝幕后的开创者x0dx0a·娜木钟(清顺治帝福临皇后)x0dx0a*慈禧太后(清咸丰帝奕詝妃):据考证慈禧太后叫叶赫那拉·杏贞,而不是曾经流传的叶赫那拉·玉兰x0dx0a·婉容(清宣统帝溥仪皇后):婉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满洲国建立后,她与侍卫李体育和祁继忠私通并怀孕(影视上将李祁二人合成虚构的李忠一人),遭到溥仪软禁,最终患精神失常而死x0dx0a*文绣(清宣统帝溥仪妃)
【有谁知道中国各朝皇后的封号及名字】
历代中有很多皇后,有谥号的皇后(不论是追封还是後来被褫夺)有如下:(没有谥号的皇后不计在内)
西汉:
汉惠帝皇后,孝惠皇后张嫣
汉文帝皇后,孝文皇后窦漪房
汉景帝皇后,孝景皇后王娡
汉武帝皇后,思皇后卫子夫
汉武帝皇后,孝武皇后李妍
汉昭帝皇后,孝昭皇后上官氏
汉宣帝皇后,恭哀皇后许平君
汉元帝皇后,孝元皇后王政君
汉成帝皇后,孝成皇后赵氏
汉哀帝皇后,孝哀皇后傅氏
汉平帝皇后,孝平皇后王氏
东汉:
汉光武帝皇后,光烈皇后阴丽华
汉和帝皇后,和熹皇后邓绥
汉安帝皇后,安思皇后阎姬
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梁妠
汉恒帝皇后,懿献皇后梁女莹(後被废为贵人)
汉恒帝皇后,桓思皇后窦妙
汉灵帝皇后,灵思皇后何氏
汉灵帝皇后,灵怀皇后王荣
汉献帝皇后,献穆皇后曹节
蜀汉刘备皇后,昭烈皇后甘氏
蜀汉刘禅皇后,敬哀皇后张氏
东吴孙权皇后,大懿皇后王氏
东吴孙权皇后,敬怀皇后王氏
魏曹操皇后,武宣皇后卞氏
魏曹丕皇后,文昭皇后甄氏
魏曹丕皇后,文德皇后郭氏
魏曹叡皇后,明悼皇后毛氏
魏曹叡皇后,明元皇后郭氏
魏曹芳皇后,怀皇后甄氏
西晋:
晋宣帝司马懿皇后,宣穆皇后张春华
晋景帝司马师皇后,景怀皇后夏侯徽
晋景帝司马师皇后,景献皇后羊徽瑜
晋文帝司马昭皇后,文明皇后王元姬
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武元皇后杨艳
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武悼皇后杨芷
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怀皇后王媛姬
晋惠帝司马衷皇后,惠皇后贾南风
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皇后,元敬皇后虞孟母
晋元帝司马睿皇后,简文皇后郑阿春
晋成帝司马衍皇后,成恭皇后杜陵阳
晋康帝司马岳皇后,康献皇后禇蒜子
晋穆帝司马聃皇后,永安皇后何法倪
晋哀帝司马丕皇后,哀靖皇后王穆之
晋废帝司马奕皇后,孝皇后庾道怜
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顺皇后王简姬
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文皇后李陵容
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定皇后王法慧
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德皇后陈归女
晋安帝司马德宗皇后,安僖皇后王神爱
晋安帝司马德文皇后,恭思皇后禇灵媛
五胡十六国:
汉光文帝刘渊皇后,光献皇后呼张氏
汉昭武帝刘聪皇后,武元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刘聪皇后,武孝皇后张徽光
汉昭武帝刘聪皇后,武宣皇后刘娥
汉昭武帝刘聪皇后,弘孝皇后王氏
汉昭武帝刘聪皇后,武德皇后刘英
汉昭武帝刘聪皇后,弘德皇后武氏
汉末帝刘曜皇后,献文皇后羊献容
汉末帝刘曜皇后,元悼皇后亡卜氏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皇后,神元皇后窦氏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皇后,文明皇后段氏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皇后,文昭皇后兰氏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皇后,景昭皇后可足浑氏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皇后,景德皇后段氏
前秦惠武帝符苻洪皇后,明德皇后强氏
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成昭皇后段氏
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成哀皇后段氏
後燕惠愍帝慕容宝皇后,惠惠皇后段氏
後燕昭文帝慕容熙皇后,昭文皇后苻训英
後燕昭文帝慕容熙皇后,愍皇后苻娀娥
南朝:
宋追尊孝穆帝刘翘皇后,孝穆皇后穆氏
宋武帝刘裕皇后,敬皇后臧爱亲
宋文帝刘义隆皇后,元皇后袁齐妫
宋文帝刘义隆皇后,宣皇后沈容姬
宋文帝刘义隆皇后,昭皇后路惠男
宋武帝刘骏皇后,文穆皇后王宪嫄
宋前废帝刘子业皇后,献皇后何令婉
宋明帝刘彧皇后,恭皇后王贞风
齐宣帝萧承之皇后,孝皇后陈道正
齐高帝萧道成皇后,昭皇后刘智容
齐文帝萧长懋皇后,安皇后王宝明
齐明帝萧鸾皇后,敬皇后刘惠端
梁文帝萧顺之皇后,献皇后张尚柔
梁武帝萧衍皇后,武德皇后郗徽
梁武帝萧衍皇后,德皇后丁令光
梁武帝萧衍皇后,宣皇后
梁简文帝萧纲皇后,简皇后王灵宾
梁昭明帝萧统皇后,敬皇后蔡氏
陈武帝陈霸先皇后,武宣皇后章要儿
陈武帝陈霸先皇后,武昭皇后钱氏
陈文帝陈蒨皇后,安德皇后沈妙容
北魏献明帝拓跋寔皇后,献明皇后贺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皇后,道武皇后慕容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皇后,宣穆皇后刘氏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皇后,昭哀皇后姚氏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皇后,密皇后杜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皇后,太武皇后赫连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皇后,敬哀皇后贺氏
北魏景穆帝拓跋晃皇后,恭皇后郁久闾氏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文明皇后冯有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元皇后李氏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后,思皇后李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皇后,贞皇后林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皇后,幽皇后冯氏
北魏孝文帝元宏皇后,文昭皇后高照容
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顺皇后于氏
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灵皇后胡仙真
北魏文穆帝元勰皇后,文穆皇后李媛华
北魏武穆帝元怀皇后,武穆皇后冯氏
北魏出帝元修皇后,永熙皇后高氏
西魏文景帝元愉皇后,文景皇后李氏
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文皇后乙弗氏
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悼皇后郁久闾氏
北齐神武帝高欢皇后,武明皇后娄昭君
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昭信皇后李祖娥
北齐文襄帝高澄皇后,靖德皇后元仲华
北齐孝昭帝高演皇后,顺成皇后步六孤氏
北周文帝宇文泰皇后,文皇后元氏
北周文帝宇文泰皇后,宣皇后叱奴氏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崇义皇后元胡摩
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明皇后独孤氏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武皇后阿史那氏
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天元大皇后杨丽华
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天大皇后朱满月
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天中大皇后陈月仪
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
隋朝:
隋文帝杨坚皇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隋炀帝杨广皇后,愍皇后萧氏
唐朝:
唐高祖李渊皇后,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唐太宗李世民皇后,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唐高宗李治皇后,则天顺圣皇后武曌
唐中宗李显皇后,和思顺圣皇后赵氏
唐睿宗李旦皇后,肃明顺圣皇后刘氏
唐睿宗李旦皇后,昭明顺圣皇后窦氏
唐玄宗李隆基皇后,贞顺皇后武氏
唐玄宗李隆基皇后,元献皇后杨氏
唐肃宗李亨皇后,章敬皇后吴氏
唐代宗李豫皇后,睿贞皇后沈氏
唐代宗李豫皇后,贞懿皇后独孤氏
唐德宗李适皇后,昭德皇后王氏
唐顺宗李诵皇后,庄宪皇后王氏
唐宪宗李纯皇后,懿安皇后郭氏
唐宪宗李纯皇后,孝明皇后郑氏
唐穆宗李恒皇后,恭僖皇后王氏
唐穆宗李恒皇后,宣懿皇后韦氏
唐宣宗李忱皇后,元昭皇后晁氏
唐懿宗李漼皇后,惠安皇后王氏
唐懿宗李漼皇后,恭宪皇后王氏
唐昭宗李晔皇后,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
後梁烈祖朱诚皇后,文惠皇后王氏
後梁太祖朱温皇后,元贞皇后张惠
後唐太祖李克用皇后,贞简皇后曹氏
後唐明宗李嗣源皇后,武宪皇后曹氏
後唐明宗李嗣源皇后,昭懿皇后夏氏
後唐明宗李嗣源皇后,宣宪皇后魏氏
後唐闵帝李从厚皇后,哀皇后孔氏
後周太祖郭威皇后,圣穆皇后柴氏
後周世宗柴荣皇后,贞惠皇后刘氏
後周世宗柴荣皇后,宣懿皇后符氏
十国:
南唐烈祖李昪皇后,元敬皇后宋福金
南唐元宗皇后,光穆顺圣皇后锺氏
前蜀高祖王建皇后,顺圣皇后周氏
宋朝(北宋):
宋宣祖赵弘殷皇后,昭宪皇后杜氏
宋太祖赵匡胤皇后,孝惠皇后贺氏
宋太祖赵匡胤皇后,孝明皇后王氏
宋太祖赵匡胤皇后,孝章皇后宋氏
宋太宗赵匡义皇后,淑德皇后尹氏
宋太宗赵匡义皇后,懿德皇后符氏
宋太宗赵匡义皇后,明德皇后李氏
宋太宗赵匡义皇后,元德皇后尹氏
宋真宗赵恒皇后,章怀皇后潘氏
宋真宗赵恒皇后,章穆皇后郭氏
宋真宗赵恒皇后,章献明肃皇后刘氏
宋真宗赵恒皇后,章懿皇后李氏
宋真宗赵恒皇后,章惠皇后杨氏
宋仁宗赵祯皇后,慈圣光献皇后曹氏
宋仁宗赵祯皇后,温成皇后张氏
宋英宗赵曙皇后,宣仁圣烈皇后高氏
宋神宗赵顼皇后,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宋神宗赵顼皇后,钦成皇后朱氏
宋神宗赵顼皇后,钦慈皇后陈氏
宋哲宗赵煦皇后,昭慈圣献皇后孟氏
宋哲宗赵煦皇后,昭怀皇后刘氏
宋徽宗赵佶皇后,显恭皇后王氏
宋徽宗赵佶皇后,显肃皇后郑氏
宋徽宗赵佶皇后,明节皇后刹刘氏
宋徽宗赵佶皇后,显仁皇后韦氏
宋钦宗赵恒皇后,仁怀皇后朱琏
宋朝(南宋):
宋高宗赵构皇后,宪节皇后邢氏
宋高宗赵构皇后,宪圣慈烈皇后吴氏
宋孝宗赵昚皇后,成穆皇后郭氏
宋孝宗赵昚皇后,成恭皇后夏氏
宋孝宗赵昚皇后,成肃皇后谢氏
宋光宗赵惇皇后,慈懿皇后李凤娘
宋宁宗赵扩皇后,恭淑皇后韩氏
宋宁宗赵扩皇后,恭圣仁烈皇后杨氏
辽代:
辽肃祖耶律耨里思皇后,昭烈皇后萧卓真
辽懿祖耶律萨刺德皇后,庄敬皇后萧牙里辛
辽玄祖耶律匀德寔皇后,简献皇后萧月里朵
辽德祖耶律的鲁皇后,宣简皇后萧巖母斤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淳钦皇后述律平
辽太宗耶律德光皇后,靖安皇后萧温
辽世宗耶律阮皇后,怀节皇后萧撒葛只
辽景宗耶律贤皇后,睿智皇后萧绰
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仁德皇后萧菩萨哥
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钦哀皇后萧耨斤
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仁懿皇后萧挞里
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宣懿皇后萧观音
金代: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皇后,圣穆皇后唐括氏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皇后,光懿皇后裴满氏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皇后,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皇后,宣献皇后仆散氏
金太宗完颜晟皇后,钦仁皇后唐括氏
金熙宗完颜亶皇后,悼平皇后裴满氏
金德宗完颜宗干皇后,哀皇后徒单氏
金德宗完颜宗干皇后,慈宪皇后,姓氏不详
金睿宗完颜宗尧皇后,钦慈皇后蒲察氏
金睿宗完颜宗尧皇后,贞懿皇后李氏
金世宗完颜雍皇后,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金世宗完颜雍皇后,光献皇后乌李氏
金显宗完颜允恭皇后,孝懿皇后徒单氏
金显宗完颜允恭皇后,昭圣皇后刘氏
金章宗完颜璟皇后,钦怀皇后蒲察氏
金宣宗完颜珣皇后,仁圣皇后王霓
金宣宗完颜珣皇后,明惠皇后王云
西夏:
西夏太宗李德明皇后,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后,宪成皇后野利都兰
元朝:
元太祖铁木真皇后,光献翼圣皇后孛儿帖
元太宗窝阔台皇后,昭慈皇后脱列哥那
元定宗贵由皇后,钦淑皇后海迷失
元睿宗拖雷皇后,显懿庄圣皇后唆鲁和帖尼
元宪宗蒙哥皇后,贞节皇后忽都台
元世祖忽必烈皇后,昭睿顺圣皇后察必
元裕宗真金皇后,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
元成宗铁穆耳皇后,贞慈静懿皇后失怜答里
元顺宗答刺麻八刺皇后,昭献元圣皇后答己
元武宗海山皇后,宣慈惠圣皇后真哥
元武宗海山皇后,文献昭圣皇后,姓名不详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后,庄懿慈圣皇后阿纳失失里
元英宗硕德八刺皇后,庄静懿圣皇后速哥八刺
元显宗甘麻刺皇后,宣懿淑圣皇后普颜怯里迷失
明朝:
明仁祖朱世珍皇后,淳皇后,姓不详
明太祖朱元璋皇后,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秀英
明兴宗朱标皇后,孝康皇后,姓不详
明惠宗朱允炆皇后,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马恩慧
明成祖朱棣皇后,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明仁宗朱高炽皇后,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昭圣皇后张氏
明宣宗朱瞻基皇后,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胡善祥
明宣宗朱瞻基皇后,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孙氏
明英宗朱祁镇皇后,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钱氏
明英宗朱祁镇皇后,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皇后周氏
明代宗朱祁钰皇后,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汪氏
明宪宗朱见深皇后,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后纪氏
明宪宗朱见深皇后,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王氏
明孝宗朱祐樘皇后,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皇后张氏
明武宗朱厚照皇后,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夏氏
明睿宗朱祐杬皇后,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蒋氏
明世宗朱厚熜皇后,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陈氏
明世宗朱厚熜皇后,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衞圣皇后方氏
明世宗朱厚熜皇后,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杜氏
明穆宗朱载垕皇后,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李氏
明穆宗朱载垕皇后,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陈氏
明穆宗朱载垕皇后,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李氏
明神宗朱翊钧皇后,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后,姓不详
明神宗朱翊钧皇后,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皇后,姓不详
明神宗朱翊钧皇后,孝敬恭顺荣庄瑞靖敬天光圣皇后李氏
明光宗朱常洛皇后,孝元昭懿哲惠庄仁合天弼圣贞皇后郭氏
明光宗朱常洛皇后,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后王氏
明光宗朱常洛皇后,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毘天毓圣皇太后刘氏
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张嫣
明思宗朱由检皇后,清追諡为庄烈愍皇后,南明追諡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周氏
明恭宗朱常洵皇后,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恭皇后姚氏
明绍宗朱聿键皇后,孝毅贞烈慈肃贤明承天昌圣襄曾氏
明礼宗朱常瀛皇后,孝钦静淑慈敬天昭豫保康圣端皇后吕氏
明礼宗朱常瀛皇后,孝正庄翼敦仁端惠天圣皇后王氏
明礼宗朱常瀛皇后,昭圣慈惠仁寿皇后,姓不详
明昭宗朱由榔皇后,孝刚敏肃哲慎正和应天顺圣匡皇后王氏
清朝:
清显祖塔克世皇后,显祖宣皇后喜塔腊氏
清太祖努尔哈赤皇后,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显庆承天辅圣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
清太祖努尔哈赤皇后,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乌喇那拉阿巴亥(后被褫夺)
清太宗皇太极皇后,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
清太宗皇太极皇后,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清世祖福临皇后,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世祖福临皇后,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佟佳氏
清世祖福临皇后,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董鄂氏
清圣祖玄烨皇后,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赫舍里氏
清圣祖玄烨皇后,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钮祜禄氏
清圣祖玄烨皇后,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佟佳氏
清圣祖玄烨皇后,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乌雅氏
清世宗胤禛皇后,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乌喇那拉氏
清世宗胤禛皇后,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清高宗弘历皇后,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富察氏
清高宗弘历皇后,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魏佳氏
清仁宗顒琰皇后,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喜塔腊氏
清仁宗顒琰皇后,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钮祜禄氏
清宣宗绵宁皇后,孝穆温厚庄肃端诚恪惠宽钦孚天裕圣成皇后,钮祜禄氏
清宣宗绵宁皇后,孝慎敏肃哲顺和懿诚惠敦恪熙天诒圣成皇后,佟佳氏
清宣宗绵宁皇后,孝全慈敬宽仁端悫安惠诚敏符天笃圣成皇后,钮祜禄氏
清宣宗绵宁皇后,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文宗奕詝皇后,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萨克达氏
清文宗奕詝皇后,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钮祜禄氏
清文宗奕詝皇后,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叶赫那拉杏贞
清穆宗载淳皇后,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阿鲁特氏
清德宗载湉皇后,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
清恭宗溥仪皇后,孝恪愍皇后,郭布罗婉容
清恭宗溥仪皇后,孝睿愍皇后,李淑贤
(溥仪的庙号及两位皇后的谥号,都是清皇室居於台湾的後人追谥的)
【古代所有皇上,皇后的名字和封号】
秦朝
始皇帝政
二世皇帝胡亥
三世皇帝子婴
西汉
太祖高皇帝刘邦
孝惠皇帝刘盈
前少帝刘恭
后少帝刘弘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孝景皇帝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刘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高宗孝元皇帝刘奭
统宗孝成皇帝刘骜
孝哀皇帝刘欣
元宗孝平皇帝刘衎
孺子婴刘婴
新朝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东汉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刘肇
孝殇皇帝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李祜
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敬宗孝顺皇帝刘保
孝冲皇帝刘炳
孝质皇帝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刘志
孝灵皇帝刘宏
后少帝(弘农王)刘辩
孝献皇帝刘协
三国魏
太祖武皇帝曹操*
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
烈祖明皇帝曹睿
齐王曹芳
高贵乡公曹髦
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三国蜀
烈祖昭烈皇帝刘备
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三国吴
太祖大皇帝孙权
废皇帝(会稽王)孙亮
景皇帝孙休
乌程侯孙晧
西晋
世祖武皇帝司马炎
孝惠皇帝司马衷
孝怀皇帝司马炽
孝愍皇帝司马邺
东晋
中宗元皇帝司马睿
肃宗明皇帝司马绍
显宗成皇帝司马衍
康皇帝司马岳
孝宗穆皇帝司马聃
哀皇帝司马丕
废帝(海西公)司马奕
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
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
安皇帝司马德宗
恭皇帝司马德文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太祖文皇帝刘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太宗明皇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皇帝刘准
南朝齐
太祖高皇帝萧道成
世祖武皇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高宗明皇帝萧鸾
东昏侯(炀皇帝)萧宝卷
和皇帝萧宝融
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太宗简文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世祖孝元皇帝萧绎
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
敬皇帝萧方智
废帝萧庄
南朝陈
高祖武皇帝陈霸先
世祖文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陈顼
后主(炀皇帝)陈叔宝
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
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世宗宣武皇帝元恪
肃宗孝明皇帝元诩
殇皇帝元姑娘(真名不详,为元诩之女)
幼主元钊
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烈宗节闵皇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脩
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元善见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皇帝元廓
北朝北齐
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皇帝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北朝北周
孝闵皇帝宇文觉
世宗明皇帝宇文毓
高祖武皇帝宇文邕
宣皇帝宇文赟
静皇帝宇文阐
隋朝
高祖文皇帝杨坚
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
恭皇帝杨侑
皇泰帝杨侗
秦王杨浩
隋王杨政道
唐朝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殇皇帝李重茂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李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李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一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唐哀帝)李柷[chù]
五代后梁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
郢王朱友圭
末帝朱友贞(朱友锽、朱友瑱、朱瑱)
五代后唐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
闵皇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五代后晋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五代后汉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
隐皇帝刘承佑
五代后周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
恭皇帝柴宗训
辽朝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
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
恭宗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北辽
宣宗孝康皇帝耶律淳
耶律定(萧普贤女(德妃)为皇太后,称制)
耶律雅里(梁王)
英宗耶律术烈[5]
西辽
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皇后萧塔不烟
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皇后耶律普速完
末主耶律直鲁古
屈出律[6]
宋朝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炅(赵匡义、赵光义)
真宗赝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赵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赵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赵桓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赵昚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惇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赵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禥
恭宗孝恭懿圣皇帝赵显
端宗裕文昭武湣孝皇帝赵昰
末帝赵昺
西夏
太祖神武皇帝李继迁*
太宗光圣皇帝李德明*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
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
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
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顺
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
桓宗昭简皇帝李纯佑
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金朝
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完颜晟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帝完颜亶
海陵炀王完颜亮
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帝完颜雍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帝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允济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帝完颜珣
哀宗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完颜守绪
昭宗定文匡武闵怀皇帝完颜承麟习称金末帝、金后主
元朝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太宗英文皇帝孛儿只斤·窝阔台
定宗简平皇帝孛儿只斤·贵由
宪宗桓肃皇帝孛儿只斤·蒙哥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晋宗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兴宗德孝皇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孛儿只斤·和世琜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惠宗宣仁普孝皇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即元顺帝)
明朝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
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恭闵惠皇帝)朱允炆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朱高炽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朱祁镇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钰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朱见深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朱翊钧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朱常洛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
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检
南明
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
绍宗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
昭宗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清朝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追尊)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爱新觉罗·绵宁
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
废帝(私谥:恭宗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
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皇后自己对应找吧
末帝李睍
【古代那个帝王的皇后最善良,心最好。留有千古美名。】
大业九年,年仅十二岁的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婚后长孙氏回永兴坊省亲,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张氏在长孙氏居住的地方看见了一匹高头大马,而且鞍勒等物准备得一应俱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于是高士廉令人占卜了一番,占卜的人说:“此女贵不可言。”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后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元武德,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册封其妻长孙氏为秦王妃。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与李世民的长子诞生于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不过承乾有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所以此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为这个孙子亲赐。
武德三年,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第二子,取名李泰。同年六月,李承乾与李泰分别被册封为恒山郡王与宜都郡王。
武德四年,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丽质——天生丽质难自弃,单从这名字中就可想见李世民对这个宝贝女儿的喜爱之情。同年,唐高祖又将宜都郡王李泰进封为卫王,加授上柱国,以继李元霸之后。原本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并授予上柱国的勋官,这对李世民一家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这一年的七月十日,唐高祖废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唐高祖特别准许李世民可以自己铸三炉的钱,据唐玄宗时的大臣郑虔所说,欧阳询奉上蜡样时,王妃长孙氏曾不小心在蜡样上留下了一点指甲的痕迹,于是开元通宝铸造完成后上面便有了一缕“掏文”。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长子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唐高祖将恒山郡王李承乾徙封为中山郡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氏的另一个侄子,也就是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又因为妻子长孙氏的身体不太好,李世民在经过太原的时候想到妻子曾经在玄中寺聆听钟声并修葺寺庙一事,便特意到玄中寺拜会寺中的高僧道绰大士,供奉了大量珠宝,以此为妻子祈福。
随着大唐江山的统一,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京城,又因为功高震主,秦王府与太子李建成的摩擦积怨也日渐加深。长孙氏便充分发挥了自己身为女眷的优势,时常进宫侍奉高祖与他的后宫嫔妃,尽力弥补彼此之间的嫌隙。
武德九年,秦王府与东宫的局势越来越紧张,长孙氏与房玄龄“同心影助”,共同辅佐李世民。最后,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不率先带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门埋伏,长孙亲自为将士们分发盔甲,勉励众人,将士们都感激万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成功诛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后,被唐高祖立为皇太子,而长孙氏也被册拜为皇太子妃。
八月二十一日,唐太宗登基后的第13天,就将自己的妻子长孙氏册立为皇后,并追赠自己的岳父长孙晟为司空、齐国公,谥曰献。十月癸亥,又立嫡长子中山郡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玄武门之变中功勋第一的长孙无忌袭爵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又因为长孙无忌与自己年少时就是好朋友,如今又是外戚与功臣的双重身份,唐太宗对他格外重视,经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居室之中,又授予了尚书右仆射的要职。三月癸巳,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
同年,长孙皇后的叔父长孙敞因为受贿被免官,唐太宗却因为长孙敞是妻子叔父的缘故,经常命人送绢给他,供他开销,不久又让他以宗政卿的官衔退休,又加授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
十二月,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薛国公长孙安业与李孝常、刘德裕、元弘善等人谋反事泄,按罪当死,但长孙皇后却流着泪向丈夫求情:“安业之罪,万死无赦。但他早年将我和母亲赶出家门,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杀了长孙安业,世人必然会认为我是仗着陛下的宠爱报复兄长。”于是别的主犯全部被诛,甚至李孝常的几个儿子也因连坐全部被杀,惟独长孙安业得以免于一死。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反对哥哥长孙无忌担任要职,常常对丈夫说:“我身为一朝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汉朝的吕家和霍家外戚正是前车之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任命我的哥哥为宰相。”唐太宗一开始并没有听从妻子的意见,坚持给了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于是长孙皇后私下让哥哥主动辞去这些职位,直到唐太宗最终不得不答应,只加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长孙皇后这才喜笑颜开。
五月,卫王李泰改封越王。李泰因为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缘故而宠冠诸王,唐太宗令其遥领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竟然有22州之多!比同时受封的亲王封地多了近两倍。
六月庚寅,长孙皇后在丽正殿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李治,唐太宗欣喜异常,不仅大宴五品以上的官员,赐帛有差,还下令只要是在这一天出生的人都可以领取粮食。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朱红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同年,长孙皇后的长女,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册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贞观五年正月庚戌,唐太宗封长孙皇后之子李治为晋王。同年,唐太宗召法师元琬于苑内德业寺为长孙皇后写藏经。
贞观六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特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自己的爱女准备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还要多许多,此举自然而然招徕了魏征的严厉制止。
魏征认为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三月,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到九成宫避暑。四月癸卯,夫妻二人在散步时,发现丹霄殿西面有片土地略感湿润,于是用手杖通导,即刻便有泉水涌出,随即用石槛围住,将之引伸为一个水渠。又因泉水出自丹霄殿之西,唐太宗便在丹霄殿置酒宴请诸位大臣,并赐帛各有差。而由魏征撰稿、欧阳询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记叙的正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散步时发现醴泉的这件趣事。
几个月后,长孙皇后所生的小公主满月,唐太宗十分欣喜,大宴群臣于丹霄殿。九月丙申,太子李承乾来九成宫朝见,唐太宗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十月乙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自九成宫回到长安,唐太宗亲自侍奉太上皇李渊,与长孙皇后一起献上饮食服饰等,直到夜深了才离开。唐太宗想要亲自送太上皇回去,太上皇不肯答应,让太子李承乾代为相送。
贞观七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爱女长乐公主出嫁,而驸马不是别人,正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未来的赵国公,现在的宗政少卿长孙冲。同年,长孙皇后的幼子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一职,那么并州又是什么地方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但凡对唐朝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唐太宗却轻描淡写地将晋王这个封号给了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唐太宗对妻子所生的这个小儿子的宠爱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同年,越王李泰也在遥领鄜州大都督及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的同时,又被授予了左武侯大将军、雍州牧等职位,而在别的同龄皇子已经远赴封地上任的时候,李泰不仅仍旧留在父母的身边没去封地上任,唐太宗甚至还下令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太上皇李渊在两仪殿大宴西突厥使者,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亲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异宝,长孙皇后又亲自为唐高祖梳头,为他戴上冠冕,并感慨道:“至尊年事已高,头发都全白了。”众人无不伤感流涕,一家人如同寻常百姓一样。
庚辰,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一起驾幸九成宫,一天夜里柴绍匆忙前来上报说有急变,唐太宗不得不穿上盔甲离去,而同床共眠的长孙皇后虽然正抱病在身,但也坚持要一同前往,宫人纷纷劝止,长孙皇后却说:“陛下如此震惊,我又如何能够安心养病?”
贞观九年三月,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同年长孙皇后身体不适,唐太宗担忧之下接连请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等诸位得道高僧进宫为妻子受戒祈福。后来昙藏法师逝世于会昌寺,长孙皇后与太子李承乾皆派人前往为其吊丧,唐太宗又下诏安葬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也因为为皇后受戒的缘故,得到唐太宗的旨意有幸成为了空观寺上座。
贞观十年,随着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为母亲的病情十分忧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为母亲祈福,但长孙皇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说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何况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崇尚佛教又是陛下所不为之事,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介妇人而乱了天下的法度呢?”承乾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房玄龄,唐太宗与朝中大臣十分感慨,大臣们纷纷请求大赦天下,但是长孙皇后坚决拒绝了大赦一事。
唐太宗虽然不忍违逆妻子的意思,没有大赦天下,但是却另辟蹊径,想到了用别的方法来为爱妻祈福。
四月,唐太宗下诏说:“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唐太宗下令大修天下392所废弃寺庙,希望佛祖能够保佑妻子早日康复。相州的修定寺,益州的善寂寺,皆是因此得到修复的寺庙,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此亲自撰写了《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一文并流传至今。而明明崇尚佛教本是自己所不为之事,但是为了从死神手里抢回妻子的生命,唐太宗还是为了。
然而,尽管唐太宗想方设法想要从死神手里将爱妻的生命夺回来,却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六月己卯,长孙皇后抛下了少年时代相伴至今的丈夫,抛下了刚刚弱冠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抛下了出降不久的爱女长乐公主以及更为年幼的4个儿女,崩于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盛年而逝,留给丈夫、儿女的是无尽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对妻子的离世悲恸万分,诸位皇子公主也悲伤异常,尤其是晋王李治,哀慕感动了周围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于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
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过多少位皇子,有过多少位公主,又有几个能有这份殊荣被皇帝父亲亲自抚养?而长孙皇后的儿女并没有因为母亲人走茶凉,反而享受到了这等殊荣,这实在是唐太宗这个性情中人情之所至下的惊世举动!
九月丁酉,长孙皇后将要安葬昭陵,虞世南为此撰写了一篇《文德皇后哀册文》,而提到长孙皇后的谥号“文德”二字,又是说来话长。
皇后有谥号是从东汉开始的,但直到隋朝,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单谥而不是复谥,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区分,才将她们的谥号和皇帝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逝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复谥“文德”。
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纵观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之前,也就只有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而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唐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只有“德”这个单谥并不足以表现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唐人最为尊崇的“文”这个谥号,才能表现出长孙皇后的盛德。
十一月庚寅,长孙皇后安葬昭陵,唐太宗亲自为妻子撰写碑文,特别提及了长孙皇后临终前曾百般嘱咐过要“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的心愿,所以唐太宗亲自选定了九嵕山为帝陵墓址,因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馀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以完成妻子的愿望。
长孙皇后下葬时,唐太宗又特意挑选了名声嘉美、英俊可爱、博通诸艺、富于才情的于尚范、袁公瑜、齐世武、独孤士餮、宋思真、陆绍、崔玄籍、郭敬宗等少年为挽郎。
就在这段百官为皇后服丧的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中书舍人许敬宗看到欧阳询的相貌丑陋怪异,大笑出声,唐太宗知道后十分生气,立马将许敬宗贬为了洪州司马。许敬宗不仅一下子官职连降3级,而且还从京官被贬为了地方官员,罚得极重。
而唐太宗对妻子的追念远远不止于此。长孙皇后逝世后,唐太宗度人在宗圣观出家,为皇后追福。
又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安葬进昭陵的玄宫后,唐太宗下令让人在五重石门外修建栈道,令宫人起居供养一如皇后生前。而这条栈道直到唐太宗驾崩后合葬昭陵玄宫,这才拆除。
唐太宗又因为十分思念妻子,在上苑中建了层观以登高眺望昭陵。一次,唐太宗和魏征一起登上层观,唐太宗指着昭陵让魏征看,魏征则回答说:“臣老眼昏花,看不清,臣以为陛下是在让臣看献陵(唐高祖帝陵),如果是在看昭陵,那么臣看到了。”唐太宗闻言潸然泪下,不得不流着泪毁掉了层观。
事实上在这个百善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唐太宗如此张扬地思念妻子被魏征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唐太宗对爱妻的思念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汹涌难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给魏征的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说起了自己丧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如此一字一血泪,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为祭祀长孙皇后时用的庙乐。
按照惯例,只有当皇帝驾崩后,皇后才能跟随丈夫一同配享太庙,但唐太宗却早早将长孙皇后配享太庙,并且连指定的庙乐也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这需要唐太宗何等的深情与重视,才会让妻子与自己的祖先们一起享受同等级别的祭祀?
贞观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令律宗南山宗初祖释道宣为妻子写了《大般涅盘经卷》作为供养经,以此为长孙氏追福,这部经书后来由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李盛铎所收藏。
同年十一月辛卯,魏王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三龛落成,唐太宗驾幸伊阙,亲自检阅佛龛。而伊阙佛龛之碑上的《三龛记》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是龙门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字画奇伟,名垂千古,其工程之浩大,装饰之宏伟壮丽,乃至“有金银之语”,足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对此佛龛之重视。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建造了一尊元始天尊像,为已逝世的爱妻追福。
同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将年仅8岁的小女儿封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户。衡山郡即是衡山所在之地,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则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太宗却大方地将衡山作为封邑,封给了这个嫡出的小女儿。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意欲谋反的事情败露,而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
承乾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感到失望,为了将爱子栽培成为合格的储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只是李承乾逼宫谋反固然是大错特错,但唐太宗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更不想让逝去的妻子伤心,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法律规定,这该如何是好呢?于是唐太宗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拿到了朝上,扔给了诸位大臣——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承乾?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
因为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可现在唐太宗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询问要怎么处理李承乾之事,很明显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杀了李承乾。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儿子的一条性命。而来济也因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纵然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因为夺嫡而双双被贬,唐太宗也因此伤透了心,但为了同时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果断立了年幼但性格温和的幼子李治为太子,并说了这样一段话:“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而意欲夺嫡的魏王李泰所得到的最大处罚,也不过是降了一级爵位,只被贬为了东莱郡王,后又改封顺阳郡王。
李承乾作为谋反案的主谋保全了性命,只被废为庶人,但身为从犯的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却依旧难逃一死。杜荷死后,唐太宗心疼女儿,于是亲自为她挑选了薛瓘作驸马,而为了让城阳这一次的婚事再无缺憾,唐太宗特意令人占卜了一番,卜文则显示:“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
按照当时的惯例,婚礼应于傍晚时分举行,不过根据占卜的结果,婚礼需要白天举行才会吉利。于是唐太宗决定破例将城阳的婚礼改在白天举行,但此举却遭到了马周的强烈反对,唐太宗不得不作罢。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城阳与薛瓘的婚事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他们的儿子薛绍正是日后唐高宗爱女太平公主的驸马。
八月,正值青春少艾的长乐公主病逝,唐太宗对爱女的早逝悲痛异常,下令让长乐公主的墓使用了三道石门的规格——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
然而皇家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唐太宗一直亲自抚养在膝下的晋阳公主也因病逝世,年仅十二岁。唐太宗悲伤不能自己,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呢?只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伤,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于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不幸夭折的爱女的往生祈祷,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给予自己一丝丝的安慰。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李承乾逝世于黔州,唐太宗为此辍朝,并以国公礼安葬了他。
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唐太宗亲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他,提及往事时不禁潸然泪下。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于长安崇仁里,唐太宗带着病体执意要亲临宅邸吊丧,并对前来阻拦的房玄龄说:“我这次前往,不只是为了君臣之义,更是为了当年允婚的情谊,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义重,你不用再劝我了。”于是唐太宗带着数百骑士兵从兴安门出发,一直到了延喜门,长孙无忌上前说道:“陛下圣体抱恙,此时前去吊丧是大忌,陛下念及亡舅的旧情,臣很感激,但亡舅临终前曾说过:‘陛下对我恩情甚重,我死了以后也许会亲自前来吊丧,而我只不过是朝堂上很普通的一员,活着时对陛下没什么帮助,怎么可以死后还要让陛下如此劳烦,如果我泉下有知,一定会十分愧疚的。’”长孙无忌跪在唐太宗的马前流着泪极力劝止,唐太宗这才答应回宫。
同年十一月,唐太宗将顺阳郡王李泰重新进封为濮王,食邑一万户。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太子李治为了纪念母亲长孙皇后,修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如此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和允许,即使是太子,也没有这个能力与胆量这么做,而《诏建大慈恩寺》这封诏书也证明了这座规模宏伟的寺庙得以修建,正是出自唐太宗本人的旨意。
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下诏令太常卿李道宗带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等人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务必要让大慈恩寺显得庄严肃穆,并下旨度了三百名僧人,请了五十名得道高僧。随后,唐太宗又带领太子李治与百官在安福门楼执香炉,目送高僧与各种佛像、经卷、舍利等依次奉进大慈恩寺,各种奇珍异宝“眩日浮空,震耀都邑”,甚至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就在长孙皇后的生辰这一天,唐太宗将妻子所生的小女儿衡山公主下嫁长孙诠,唐太宗还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唐朝将州县分为八个等级,岐州位列第二,仅次于雍州、洛州、并州,中晚唐时更是一度被定为了西京,所以长孙操身为一介臣子,只因儿子尚主便被提拔为了岐州刺史,唐太宗对衡山有多重视可想而知。但是公主出降的仪式极为繁琐,所以遗憾的是直到唐太宗驾崩,婚礼仍未完成。
五月己巳,唐太宗崩于九成宫含风殿。八月庚寅,唐太宗下葬昭陵玄宫,与长孙皇后同穴而葬。
随着唐太宗的逝世,一代贞观帝后的故事似乎就此落幕。其实不然,从古至今各种关于贞观帝后的传说一直屡出不穷,至今未歇,比如长孙皇后怀孕患重病,孙思邈引线诊脉传颂千古;又比如唐太宗为产后体虚的爱妻访求一种名为蜜碗的美食;再比如唐太宗亲自酿了葡萄酒与长孙皇后共饮等等。
而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事迹,也历来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如长孙皇后所作《春游曲》,唐太宗对妻子的这首诗是“见而诵之,啧啧称美”,但偏要有老学究认为长孙皇后作为一代贤后却“作情艳,恐伤盛德”;又如长孙皇后一双保存至宋时的岐头履,“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为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中有两系,首缀二珠”——这双岐头履由鲜艳光灿的羽毛织成,黄金珍珠点缀其中,后来传到宋代秘库中。此履制作精细绝伦,宋朝画家米芾奉命为文德皇后履作画题字,后又流传到明代,亦被时人当做国粹来保存,有人欲出数万钱只为看一眼,主人仍不许。
而这只遗履的出现,也使长孙皇后“布衣补丁”求贤德的说法不攻自破。一双鞋子尚且如此华丽,那么衣饰的华丽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事实上史书记载的也是长孙皇后对这些衣饰物品的态度是够用即可,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而不是说她苛求自己,只穿破旧或打着补丁的衣服。而这双饰金缀珠、丹羽织成的遗履也恰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长孙皇后灿若丹羽,金裹珠耀的华丽一生,而长孙皇后能成就一场惊世华丽,成为千古传颂的一代贤后,唐太宗居功至伟。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唐太宗的后宫那么风平浪静,是长孙皇后的宽容慈悲感动了这些嫔妃吗?不,当然不是!宽容慈悲并不能阻挡争宠出头之心,史书中不乏善良的皇后被得宠的妃子踩下去的例子,能让后宫风平浪静真正平息了争宠之心的只有皇帝本人。也正因为唐太宗只爱长孙皇后一人,后宫中这些除了生育皇子外再无记载的无宠嫔妃们并不会蠢笨到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只能安分守己,后宫中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为什么不妒忌后宫,为什么会善待后宫?原因很简单,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并非唐太宗才有,何况历数唐太宗后宫的嫔妃,基本上除了因为生育皇子而被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的记录——对于早已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长孙皇后而言,这些无宠后宫又有什么值得她妒忌呢?这个世上锦上添花者也许不多,但更多人也还不屑于落井下石,面对已无力还击的这些弱者,长孙皇后照顾她们,善待她们一些又何妨呢?
很多人奇怪,魏征明明阻挠皇帝给长乐公主加嫁妆,长孙皇后却重赏魏征,这是在假装贤德吗?她难道就不想亲生女儿嫁得风光些?答案很简单,因为她的女儿一直很风光,“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公主”,这句话已经胜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奇珍异宝,这句话就是长乐公主最为珍贵的嫁妆。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临终前为什么要说“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难道她不想家族荣耀吗?理由很简单,当一个皇后不用去担忧人走茶凉,反而担心皇帝莫要赏赐太多时,必然是因为皇帝已经对自己的家族实在太好了。
【雍正皇帝的皇后叫什么名字?】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孝敬宪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于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乌拉纳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后,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步军统领云骑尉费扬古之女。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时期: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乌喇那拉氏出生,大约比雍正帝小三岁。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奉康熙皇帝命令与皇四子胤禛成婚,封为嫡福晋。(当时皇后只有十岁,雍正只有十三岁)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内城东北修建府邸、赐雍和宫(当时称四爷府)。
扩展资料: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康熙)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时上病初愈,欲亲临含敛,诸大臣谏止。上谕曰:“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康熙)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馀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朕调理经年,今始全愈,若亲临丧次,触景增悲,非摄养所宜。
乌喇那拉氏为人温和恭敬,在藩邸和宫廷生活近四十年,虽经历宫廷斗争,但得善终,实属不易也。乌拉那拉氏,是步军统领费扬古的女儿。被康熙帝册封为雍亲王嫡福晋。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二十年,亲历了康熙年间宫廷斗争的多事之秋。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那拉氏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雍正元年(1723),她被册封为皇后。
--孝敬宪皇后
从古至今皇后的名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