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对别人依赖】
依赖心理
(一)依赖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了决定。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时时处处被动、依赖、消极、等待,难于以一个独立的人立足于社会。需要独立时,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时间一长或稍遇挫折,易出现焦虑症、恐怖症等情绪障碍或身心疾患。
(二)依赖的成因
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对子女过度保护的家长,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三)对策
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
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书摘)
【为什么人会对别人产生依赖心理】
很多人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有依赖的行为,如果我们身边有第二个人存在的时候,我们永远仰仗他去做事,而我们则成为那个享受成果的人,我们盲目地以为身边的人应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亲力亲为。很多时候,这种依赖性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体现,如果过于强烈的话,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这种疾病,更多的是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体现出来。此类人格障碍患者在生活的很多重大领域里都放弃了自己对他人的义务,并且让被依赖者的需求取代了自己的需求。依赖型人格形成原因依赖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格障碍,它是一切人格障碍的基础和雏形。依赖性人格障碍的主要成因是,童年早期的依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成年期的心理固著在“口欲期”,以至于使一个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断延长,有的人甚至处于“终生心理哺乳”状态。依赖性的人常常被别人称之为“长不大”、“幼稚”等。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依赖性的行为动机首先,他们中的有些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家长包办的环境中,父母把本该由孩子决定的事揽过来自己承担,待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具备“知觉型”特点,也就是更善于认知和学习,而不是做决定和判断,这样的人往往优柔寡断、依赖性强,虽然聪明却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情况是,那些做不了决定的人往往有一种不现实的完美主义渴望,企图把握所有的因素。这让他们变得“前怕狼,后怕虎”,担心在某一个环节上出了差错,或是让身边的人不够满意。而一旦他们做出了计划,也总会把能想到的所有情况都包括进去,最终却由于缺乏创造性,反而失败。法国心理治疗师皮纳认为:“那些不做决断的人是在等别人替他们做决断。他们因此不用承担任何因选择失误而导致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种情况,有的人本来完全可以做决定的,但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放弃了这一权利。他们把决定权交给别人的方式好像在说:“你帮帮我吧,我倒乐得悠闲。”依赖型人格特征依赖性人格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对于别人情感和物质资源的饥饿和贪婪。存在著依赖性人格障碍的人,以“吞噬”别人的情感、判断、决定为生。所以,他们的情感、自尊、自信是完全受制于人的,别人的情感和判断,决定著这些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常常乞求别人为自己做决定,但是,又不愿意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所以,他们对于自己所依赖的人,抱著一种既感恩、又不满的矛盾态度。由于依赖性人格者的心理资源有限,所以只能一味地为自己著想,表现得就特别自私,他们很难表现出对别人的感激和爱。依赖性人格者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大都比较幼稚,最明显特征,是与别人缺少“界限”感。显得似乎是一见如故,实际上是本能地通过“套近乎”,来获得新的更多的“依赖源”。这种类型的男人,很容易激发起母性较足的女人的感动。反过来也如此。但是,随著关系的发展,就越来越象一家人甚至达到彼此不分的程度。这时候,很多人把这样的感情视为“伟大的爱情”。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共生依赖”状态。潜藏著很多危机。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从而使他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爱好。心理学家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依)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知砂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友姑娘。(贰)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已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三)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自我矫正依、首先要矫正日常行为习惯。要认真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那些是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去做,那些是自己做决定的。可以每天做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贰、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自己最依赖的人作为自己的监督者。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道:(依)形成童年不良印痕。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印痕有关。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消极影响的话,把它们仔细整理出来,进行认知重构。(贰)重建勇气。可以选择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游,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勇气,改变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为什么会对周围熟悉的人产生莫名的依赖感?】
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还好,但是如果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内心就会有异常的恐惧思想,就会非常容易依赖身边熟悉的人。依赖别人,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好比出生的时候就会非常依赖自己的父母,上学之后依赖身边的同学,工作之后依赖周围的同事。有人让你依赖,其实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都不会怕,因为有熟悉的人为你撑腰,你会感到异常的有安全感。
但是如果过分依赖熟悉的人,事事都靠他们,那么说明你内心非常的不自信甚至自卑。有一种循规蹈矩,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思想,没有独立处理问题和事情的能力。尤其是我们在职场生涯或者恋爱关系中,一味的听别人靠别人,会让你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一个没有自己想法或者独立人格魅力的人,又怎么能让别人喜欢你,待见你呢?一个经常依赖别人的人肯定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他们固守常规,不敢尝试新的挑战,就好比有的人在小城市呆一辈子,却没有勇气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大城市走走看看丰富自己的视野。明明有很多的创业思想,却不敢辞掉安逸的工作,给自己一次努力尝试的机会。这些都是太依赖熟悉的人,安于现状的表现。
再就是过分的依赖别人,是因为你的太懒了。懒得自己动脑动手,认为别人替你解决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成果。要改掉这个毛病,那么就需要我们努力培养自信心,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害怕失败,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成长成熟起来。
【特别容易对男朋友产生情感依赖怎么办?】
可以尝试着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事情做。把之前放在男朋友身上的时间放到别的事情上,多提升自己上,忙起来慢慢就好了
当男朋友不在身边时,不要抗拒想他的念头,但要克制住给他打电话的冲动。用笔写出你现在的感受,越详细越好,同时看看这种类似的感觉是否在你成长的岁月中出现过,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当时多大,你就有可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结,你深埋的情感可能会得到有效释放。总之,找喜欢的事情做和回忆往事、类似的情感。
容易对别人产生依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