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君王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哪个使用的最早?】
谥号出现的最早,年号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庙号则是从唐太宗时期开始的。君王的称呼其实蛮多的,我们就拿李隆基举例子吧,我们都知道唐明皇和杨贵妃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我们也都知道唐玄宗拨乱反正,恢复李唐天下,并且开创开元盛世的壮举。但是偏偏有的人不知道唐玄宗就是唐明皇,而唐明皇就是李隆基。
他为何会有这样两个名字呢,这其实是跟他的庙号和谥号有关。唐玄宗是他的庙号,而他的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于是后人就会叫他?唐明皇?。乱么,这还不算乱的,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满清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谁,乾隆皇帝对吧。那么,清高宗是谁呢,大清纯皇帝又是谁呢,没错,都是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同样的,清高宗是他的庙号,而纯皇帝是他的谥号。至于他可以被叫做乾隆皇帝,乾隆是他的年号,而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是从明朝朱元璋开始的。皇帝的庙号是非常有讲究的,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可以被称为xx祖,这个祖字一般来说都是开国皇帝才能用的。而后面的皇帝最多只能用宗。明朝因为朱棣是从侄子手中夺来的权,而清朝则是因为雍正执意要将自己父亲尊为?祖?,所以才会出现不止一个?祖?的现象。
而谥号就不一样了,古时候的谥号并不仅仅都是好的,还有坏的。但是后来,坏的谥号渐渐的开始被弃用,只有好的谥号才被沿用下来。谥号这种东西,并不局限于一个字或者几个字,皇族很多人的谥号都是长长的一大段。而年号这种东西,就不太重要了,比如说唐朝的武则天和她的丈夫,两个人一共用了二十几个年号。
【什么叫君王】
嗯,君王一般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指的是古代的帝王,或者诸侯,《诗经.小雅.斯干》,“朱芾斯皇,斯家君王”,这里的君王指的就是天子。第二种指的是对诸侯王的称呼,在南朝以后,一般是对诸侯王的尊称,这在当时的文献中有些记载,如鲍照《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这里的君王指的是临川王刘义庆。随着时代的发展,君王多半指的是王国的国王,或者天子。
【古代称呼君王一般用谥号,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就改为用庙号?】
在古代的时候称呼君王一般用溢号,到了唐朝之后就改用为庙号,其实溢号是君王死了以后追封的,到了唐朝,武则天有自己的风格,他把溢号名字加的很长,庙号没有变。
在古代唐朝以前的皇帝是溢号,从唐朝以后就开始称庙号,中间有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溢号一般是君王,诸侯,还有大臣等死了以后,按照他们生前的功绩,他们追封的一个称号,谥号是从西周时期就开始形成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成了一个固定的制度,主要就是用来评价一些帝王将相他们生前的功绩的。
唐朝以前,溢号一般都是只有两个字,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以后,溢号的制度就被废除了,到西汉的时候又重新恢复了,从那以后一直用到了清朝灭亡。而庙号起源于商朝时期,他主要是用在皇帝死了以后,在宗庙里边被供奉的时候,称呼的一个名号。它与溢号不同,庙号是君王专用的一个称号,一般是以祖或者是宗来结尾的。
不管是溢号还是庙号,都是皇帝的一个称呼,在秦始皇的时期,这两个称号都被一块儿给废除了,因为这两个称号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到后来还是在西汉的时期,庙号也被恢复了使用。在唐朝时期,武则天经常是不按套路出牌,她把溢号加到了很长,比如她给她的丈夫追封溢号天皇大帝,他死的时候让他儿子给她追封溢号则天大圣皇后,而到了武则天的孙子辈儿,也是效仿武则天加谥号的做法,把溢号的名字都加的很长。
【在秦朝以前,人们如何称呼君王?君王如何自称?】
皇(太)后自称:哀家妃子自称:妾身追问:基本上是两种说法,例如你要对他汇报事情,第一种说法是启禀大(dai)王,第二种是启禀我王,君王自称有三种(刚我少记一种)用我明白来举例三种表达是第一种:寡人明白,第二种:孤王明白,第三种:本王明白补充:你要写小说嘛?如果是你直接写出你设计的这个君王的名字就行了
称呼君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