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是嬴姓赵氏,也即是说他既姓嬴又姓赵呢?】
根据唐代史料《元和姓篡》记载,秦朝灭亡之后,部分皇室遗族改以秦为氏。既然嬴姓秦氏始于秦亡而非秦初,那么秦始皇以及历代秦国君主就不可能以秦为氏,事实上确实也不是,因为他们是嬴姓赵氏。
秦国开国君主非子本为赵氏,无任何史料记载其受封秦亭后曾经改为秦氏,也未见任何史籍史迹以及文物有秦姓人物之名。这说明在秦国存世的700年间,秦国并没有秦氏的存在。而后世考证也均认为秦氏为秦亡之后才出现,并且近年来出土的相关秦氏文物也持此说,所以非子改氏之事在历史上并未发生,只是今人猜测想像而已。秦王室既然不是秦氏那就只能还是赵氏。
【先秦姓氏分开,秦赵同姓,赵国是赢姓赵氏,秦国是赢姓什么氏?】
公元前900左右,周孝王册封嬴族首领非子为附庸,领地在秦邑,号秦嬴,故秦国开国之君号秦非子。根据氏的命名原则,一般以封邑之名为氏,故秦国公族当是赢姓秦氏。公元前823年,周宣王册封秦人首领秦仲为大夫,领秦人伐西戎,秦仲战败而死。公元前821年,秦仲之子庄公被周室封为西垂大夫,借王室七千兵伐西戎,战而胜之。
古籍《通志》是这样论述姓氏之分的:先秦时期,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以别婚姻,故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因为天下同姓是一家。
秦国王室的姓现在一般记为嬴姓,不称之为赵氏或秦氏。公元前992年,赢族英雄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邑,从此造父一系改称赵氏,也就是后来赵国的祖先。赢族作为商朝望族,在周武革命时,坚定地站在商纣王一方,给周室联军重大打击,因此赢族被周王室迁至西部。造父受周王室恩惠自立后,嬴族也以赵为氏,以此改善自己的政治境况。因为这个原因,司马迁认为秦国王室的氏为赵氏。
先秦时代,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嬴族并非只有秦和赵两个氏,比赵更加古老的是徐氏。夏朝建立后,启帝封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在徐国,故嬴姓徐氏更加久远。周王室封秦仲的二儿子在梁国,故嬴姓梁氏诞生了,封伯益后人在江国,故有嬴姓江氏。大体而言,嬴姓有十四大氏,李氏也是嬴姓之一。
秦汉时代,姓氏合一,秦国王族自称嬴姓,赵国王族自称赵姓,两者虽同源,但七八百年后,两者已无血亲感情,彼此成为生死大敌!
【秦姓是怎么来的?】
先秦时期姓表示血缘所出,氏则是以封地和官职等所获家族称号,实际上是姓的分支,秦国是嬴姓固然不假,但是他们称赵氏,而“氏”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姓”。先秦时期女子“称姓不称氏”,且称姓时要放在名字之后。而氏仅供男子使用,男子“称氏不称姓”,并且称氏时要放在名字之前。查遍《左传》、《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未见有人叫“嬴某”或“嬴某某”者,在《汉书》中才出现了一个叫“嬴公”的人。至少在现今记载先秦时代(包括秦朝)的正史,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例直接称谓嬴XX的人物,但是秦国贵族当中出现的赵XX字眼较多,如赵高、赵佗、赵良、赵婴、赵亥……他们没有干出什么丰功伟绩,却能居庙堂之高,裂土封侯,有些甚至出将入相,这个与商鞅变法时所提倡的军功爵制度格格不入。可见,现在人们都把秦始皇叫“嬴政”,其实是开历史的玩笑。
⒈司马迁认为“秦为赵氏”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强调秦国和赵国王室同姓同氏。秦和赵源出于嬴姓同一祖先,远祖是女修(为嬴姓女祖先),近祖是蜚廉。“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赵世家》)。季胜的曾孙造父幸于周穆王,“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恶来的曾孙是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秦本纪》)
这就是秦赵同氏的原因。
《史记》中还有两处记载直接称秦始皇为“赵政”:
——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秦始皇本纪》)
——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楚世家》)
司马迁在《秦本纪》最后一段总结性地指出:“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特别强调秦朝并非以国为姓(氏)。
⒉“秦为赵氏”是汉代人的共识《淮南子》:“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接于郡县,复稽趋留,戍五岭以备越,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盗贼群居,事愈烦而乱愈生。”
《汉书》:“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昔秦据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轻弱骨肉,显重异族,废道任刑,无恩宗室。其后尉佗入南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赵氏无炊火矣。”
虽然史上传他是吕不韦的儿子,但按照正史他还是应该姓赵的
秦姓与赵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