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猪肉还会不会涨价】
今年猪肉还会涨价,但是涨幅不大
1月9日发改委表示,据监测1月3日~6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93∶1,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此前发改委还曾明确表示,针对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情况,正研究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去年12月以来,猪肉价格没有出现市场预估的翘尾行情,反而不断走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去年12月3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的25.96元/公斤相比,比一个月前下降近三成。1月6日,这一数字为25.13元/公斤,又比上周下降3.2%。1月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44元/公斤,比1月6日又下降2.7%。
从行业角度,当前的局面和生猪养殖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出栏量逐年增长有关。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预计2022年前20名的龙头猪企已经占据出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的25%—30%之间。而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量达到新高峰。另外,疫情因素可能影响到居民的购买力,最终多重因素之下,导致这一波从6月开始的猪肉涨价潮未能延续到年末。
笔者认为,虽然猪价下行会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空间构成挑战,但当前的局面反而对今年的货币政策空间有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和我国CPI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87.猪肉价格同比上升30%,拉动CPI提升约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稳步下降必然会带动CPI同步下调。这意味着,即便参照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放开后6-12个月CPI同比大多抬升的经验,我国在结构性通胀上面临的压力也会相对可控。
1月7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要高度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但综合来看,郭树清对通胀压力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输入性的而非内生性的。11月16日,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曾表达了对今年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特别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带来结构性通胀压力的担忧。但从近期各方面对猪肉价格的监控来看,目前内生性的通胀压力无疑要低于有关方面此前的预期,整体是趋于温和的。
考虑到猪肉价格存在进一步下探的可能,笔者认为短期而言通胀主要的威胁仍然是输入性压力,而非内生性压力。未来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仍在于美联储加息进程的变数对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带来的扰动。而值得一提的是,开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反弹,输入性通胀压力目前也有条件得到比较好的遏制。整体而言,当前政策的运作空间要比去年下半年更大,更有条件让“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是否有资本力量在推动。】
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基本不存在资本力量的推动。
第一,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产能快速出清。
从2018年8月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病例以来,全国累计有28个省份先后发生114起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捕杀生猪接近100万头。
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持续发酵,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母猪和生猪的补栏预期,加速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下降。
今年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较疫情爆发前下跌了13.5%,同比增速更是创下了2009年以来新低(-19.8%)。
能繁母猪淘汰进程加快,导致仔猪数量严重不足,2月以来仔猪价格大幅上涨100%,与此同时,2月末生猪存栏量同比也大幅下滑17%,创下近年来新低(参见下图)。
根据慧通数据研究部的预测,非洲猪瘟的影响,将使得2019年全国生猪养殖能力下滑15%-20%。
虽然非洲猪瘟是短期因素,但其对春节后猪肉价格的助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3月1日,农业农村部在非洲猪瘟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预计到三季度以后,尤其是到四季度猪价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但事实上,疫情对猪价的影响比预期来得更快,也更加激烈。
第二,中期内猪肉供需失衡趋势越来越突出。
从猪肉需求看,国民对猪肉的需求一直比较平稳,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预测,未来10年我国猪肉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将保持1.3%和0.8%的平稳增长,2015年猪肉人均消费量为42千克,2024年将小幅上升到45千克。
与猪肉需求平稳形成对比的是,猪肉供给和产量却波动激烈,并成为影响猪肉价格的主导性因素。
2018年,全国猪肉产量再度跌入负增长的区间,较上年下滑了0.9%,今年一季度下滑的幅度预计将更大,这是后期助涨猪价的主要因素。
3、猪价上涨短期不会缓解
当然,3月份以来猪价持续上涨,还与国家提前启动猪肉收储行动有关。同时,养殖户压栏惜售,各地猪源供应持续偏紧,养殖户话语权及议价能力提升等现象,也是猪价上涨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猪肉和牛肉、鸡肉和羊肉等其他肉类产品之间尽管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数据显示,过去二十年内,猪肉占所有肉类消费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1%-74%区间范围内,可见这种替代性十分有限。相反,猪肉价格的上涨,往往还会带动牛肉、羊肉、鸡肉等其他肉类价格的上涨。因此,指望其他肉类对猪肉的替代,来缓解猪肉价格上涨压力是不现实的。
4、通胀水平会否显著上升?
当前的猪肉价格上涨,虽然有非洲猪瘟短期冲击的原因,但其实猪肉供需失衡才是主导因素。以下这张图或许能够揭示这个答案。
从历史数据看,生猪出栏滞后于母猪存栏的变化,大约12个月左右。由此,201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大幅下滑,将对2019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农业部指出“今年三季度猪肉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然而,实际情况则是这一影响比预期来得更快、更迅猛。
这要看猪肉价格上涨的空间。考虑到猪瘟使当前能繁母猪和生猪的存栏加速下跌,本轮猪周期上升节奏和幅度将超出预期。
按照历史经验,猪肉上涨周期将持续15-20个月左右,其中包含养殖户3-5个月的观望期和12-15个月的母猪补栏、育仔和生猪出栏时间,以此推算,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高点将出现在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其中2020年春节前后突破前期高点的可能性不低。
据此,海通证券预测认为,猪肉价格将于明年一季度达到33元/公斤左右,未来一年平均涨幅将达40%左右,对CPI同比拉动效应也将在0.7个百分点左右,其中2020年一季度甚至可能达到1个百分点。
一言以蔽之,猪价上涨带动通胀水平的显著上升,将给2019年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增长目标形成重要掣肘。
2024年猪肉价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