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破40亿,戳中了现代家庭的哪些痛点?】
前几天看了《哪吒》,期间让我泪崩了好几次……
1.小哪吒没有朋友,只能在院子里待着,只能母亲陪他玩踢球……看到这里我就有些流泪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束缚了他,他肯定会难过的。
2.哪吒天性力量强大,父母不让他出门,出门老百姓都躲着他……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如果在集体或者工作中被孤立了,那么他肯定是难过的。
3.出门找小朋友玩,大家都躲着他,只有一个小女孩不怕他,小哪吒在那个时候开心的小了……在集体中,如果别人都躲着你,这个时候站出来体谅你的,理解你的一定是你的朋友。
4.哪吒在海边结识了朋友,救了人却被村民冤枉……这个时候哪吒内心应该是委屈的,做了好事却被别人误解,的确让人很伤心。
5.哪吒的父母准备给她过一个生日,请来了好多人,哪吒请来了他唯一的朋友,没想到确实自己的敌人……这个时候我也哭了,有的时候谁都可以伤害我们,唯独最好的朋友不可以
6.父亲为了让哪吒平安无事,用自己的生命换哪吒的生命,哪吒知道了,坚决不肯,最后自己去面对灾难……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即使在任何时候,父母永远都会保护自己的子女的,这就是亲情的伟大。
当然,我觉得大家都为那句话感动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陪伴,很多父母,我把孩子交给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顾,一回到家只是工作,或者说就是根本不回家,一天到晚都看不到孩子,孩子也看不到爸妈,对于哪吒这部剧,他的父母并没有给他相应的关怀,他们都是捉妖的,就会没有人管哪吒,哪吒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少了父母的陪伴。
我们虽然没有像哪吒那样短短的三年时间,但是谁又能保证我不需要父母的陪伴呢?
逼孩子优秀却从不关心孩子内心的家长相信看过影片的人,除了被哪吒扭转命局的超燃剧情所感染,还会被李靖对儿子的深沉之爱所动容。
要知道,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李靖都是父权的代表,威严、冷酷、不近人情,甚至跟陈塘关百姓一样把到处犯事的哪吒当成妖邪,拿他不知如何是好。但在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李靖一直在试图消除别人对哪吒的偏见。在哪吒的成长道路上,他扮演着慈父,导师,明灯的角色,不断用浓浓的爱感化着哪吒。尤其当得知哪吒3岁时会受天雷惩罚而死,李靖赶紧求太乙真人带他上天庭求情,二话不说选择用自己的命来替儿子受死。
而在哪吒3岁生日到来之际,李靖更是表示“就算一个一个跪着求,也要把陈塘关的百姓全部请过来给儿子庆生”。父爱之心,真是堪比日月。
对比“隔壁家”的东海龙王,他对敖丙的爱,则显得略显粗暴和生硬。
东海龙王从来不关心敖丙内心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自私地把所有的宏愿都压在他身上,给了他灵珠,为他披上了万龙甲,一心只想让他光复龙族威望,摆脱妖魔名号。敖丙身负全族人的希望,被逼无奈地走上“活埋陈塘关”之路。直到与哪吒决斗之时,才被哪吒的呐喊声唤醒,跟随自己真实的内心,不再为父亲而活。现在看来,那个把孩子苦苦培养成为强者的东海龙王,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那些把自己梦想强加在子女身上的父母啊?为了延续自己的理想和荣光,很多父母不顾孩子内心所想所爱,把他们送到不喜欢的培训机构,帮他们选一个不钟意的专业,给他们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甚至连终身大事都给安排好了…
孩子变得再听话、再优秀又怎样?但那不是他自己喜欢的样子,他过得并不快乐,他或许活在痛苦压抑之中,你有关心过吗?…
为什么会出现北大高材生弑母、15岁多才多艺少女坠楼自杀、10岁小孩不堪重压患抑郁症等令人心痛的悲剧事件?
还不是因为家长或学校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寄予了太多的厚望!
他们不敢落后,不敢不优秀,不敢说出自己的心声。那些不能承受之重,只能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独自硬扛!
所以,生为父母,在“育儿”路上,能不能试着柔和一点,理性一点?
能不能先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施教于他?
能不能让孩子从心所向,做自己喜欢的事,主宰自己的人生?
不知道做父母的有没有过这种感受
下班回家,筋疲力尽,看到家里孩子在客厅玩足球,跑来跑去,脱掉鞋子,穿上拖鞋,走到沙发旁边,舒舒服服的躺下,拿出手机,就想安静的看会电视,或者静静地休息一下。这时,孩子突然跑到你的身边,拿起足球砸到你的身上,第一次,你耐心说
“宝宝乖!爸爸累了,想休息一会,自己先去玩吧,哈!”
孩子“哦”一声走了。
刚静下来,一个足球“啪”的一声,不偏不倚砸到了你的头上。
然后,你就发火了,从没有见过这么不听话的孩子,怎么自己家的孩子就这么顽劣,我辛辛苦苦挣钱养你,你就不能让我休息一会?
或许你打他一顿,或许你吼他几句,或许他会哭,或许他直接离家出走。
教育真的就这么难吗?
孩子只是想让你陪他玩一会,这么简单的要求你也做不到吗?
在《哪吒》中,哪吒的母亲赔上自己的老命,也要陪哪吒踢毽子,她不知道疼吗?她不知道自己孩子力气大吗?她当然知道,但她更知道,孩子需要她的陪伴,她多待一会,孩子就多一会快乐。
与母亲形成对比的是李靖,当然他也深深的爱着哪吒,他可以拿自己的命换哪吒的命,但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陪伴。正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忽略,在故事的最后,哪吒差点被申公豹成功挑拨而黑化,也正是这个忽略,在最后的生命关头,也差点成了最大的遗憾。
可能你想给予孩子很多很多的东西,你拼命的挣钱,给他买最好的衣服,给他吃最好吃的东西,给他报很多很多的才艺班,让他不光赢在起跑线上,还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跑的比别人快很多很多。你拼命的往他身上塞很多东西,但你却不知道,其实他最想要的,是父母,是父母的陪伴,是父母的理解,他们是孩子,他们最想要的是最简单的东西。
所以,当你抱怨孩子不听话,不受管教的时候,不防想想,自己有没有把孩子教育好,自己有没有花时间和耐心。如果你平时没有去细心的教育与说教,他凭什么听你的一言堂,仅仅是因为你生了他养了他?教育孩子很简单,却也没那么简单。
该片票房破亿仅用时1小时29分,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首次单日票房破亿最快纪录。豆瓣评分高达8.7分,猫眼和淘票票分别拿下9.7分和9.6的高分。
电影开篇,讲述了元始天尊将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降生,谁知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被掉包。
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成了名副其实的混世魔王,影片也正式开启了哪吒的改造之路。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因为“魔丸”,百姓都知道天生神力的哪吒会危害人间,他们害怕他,歧视他,拿石头砸他,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李靖夫妻担心哪吒闯祸,把他关在家里不让出门。哪吒的妈妈殷夫人为了消除百姓对哪吒的偏见,每天忙着除妖抚民,连抽时间陪哪吒踢毽子都在分心处理公事。
面对哪吒的不满,她总说“下次一定陪你玩到尽兴”,而哪吒一直没等到那个尽兴的下一次。
这是不是像极了平时忙碌的我们,每天被房贷车贷和孩子的补习班等各项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
面对孩子提出“妈妈,你可以陪我玩一会吗”的简单要求,我们望着堆积如山的工作,只能满脸愧疚地一次次拒绝孩子,告诉他等我们有空了再陪他。
父亲李靖为了改变哪吒三年后被天雷摧毁的咒语,用了一年的时间寻求解救的方法,甚至不惜代替儿子牺牲。
父爱无言,李靖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但也是让人遗憾的。因为哪吒不愿父亲以命换命,撕掉了换命符,只身对抗天雷。
影片中,哪吒那句“我这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和您一起踢毽子”让无数人泪目。
是啊,我们每天像个陀螺忙忙碌碌,竭尽所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结果孩子最渴望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亲密关系》中有段描述:
当孩童的心理需求不被满足时,他会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不重要,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这些小创伤会不断累积在潜意识里。
长大后,会变的敏感自卑,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否定,害怕被抛弃。
家庭的温暖,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该保有的底色,它会温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成长为健康幸福的人。
哈佛心理学家吉尔博特有句名言: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钱没了可以再赚,而孩子的成长过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哪吒调皮捣蛋,整天闯祸惹是非,李靖夫妻俩虽然头疼,但从未说过伤害孩子的话。
殷夫人知道哪吒看似顽劣不堪,实则心地善良。他故意对百姓恶作剧,吓唬他们,只是心里有气,怪他们对自己心存偏见。
为了宽慰儿子,李靖夫妻俩谎称他是灵珠转世,他投胎的目的就是帮助百姓斩妖除魔。哪吒信以为真,认真修炼法术。后来真的救民于水火,成了大家眼中的英雄。
正在热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飞从小反应比别人慢半拍,被老师和同学取绰号“缺根弦”。马飞的妈妈也认为他天生就比别人笨。
连最亲近的人都这样定义自己,马飞心里仅存的希望之火被扑灭,慢慢变得厌学、自卑、破罐子破摔、还伴有轻生的念头。
而离家多年的爸爸马皓文却坚信马飞很聪明。他对质疑儿子的人回应:“我儿子一点也不笨!”“他会是这个学校最出色的孩子。”
马飞从倒数第一考到倒数第五,马皓文看到了儿子微小的进步,夸他是个天才。在爸爸的鼓励下,马飞重拾自信,从倒数第一逆袭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马飞说:“能有今天,是爸爸的爱和信任改变了我的一生。”
奥运冠军傅园慧,因身患哮喘误打误撞进入游泳圈。当她在游泳比赛中展露天赋时,傅园慧的爸爸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自豪的夸赞女儿“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
傅园慧也坦言,正是爸爸无条件的信任和鼓励,才让她有勇气突破各种艰难险阻。
教育家陈鹤琴说:随便什么事,你要小孩怎么做,做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事,求什么样的知识,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你要有一个法宝,鼓励,就是激发和勉励。
家长的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想让孩子往好的方向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夸奖。
当孩子遇到了挫折,甚至遭遇轻视、敌对,父母无条件的的信任与鼓励就是他内心成长的动力,能点燃他内心的火种,帮助他驱散阴霾,重拾自信,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孩子成为自己,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露易丝·海说:生命就是寻找自我,你的唯一任务就是深入内心,学习自己是谁。
“魔丸”哪吒,在世人的眼里注定是恶的化身。但李靖对哪吒说“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只需要做你自己!“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李靖的这段话是影响哪吒逆天改命,成为救世英雄的的重要原因。
“灵珠”太子敖丙原本代表着善良和正义的化身,但是他一出生就注定是妖,还肩负着让龙族全族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希望,无奈走上邪路水淹陈塘江。
是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让敖丙明白世俗的眼光就是禁锢自己的天命,只要你不认命,就能打破世俗的观念做自己。
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是一位智力低下,腿上穿有矫正器的低能儿。同学嘲笑他是傻子,排挤他,侮辱他。
阿甘的妈妈虽然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女性,但是她从不用自己和别人眼光束缚阿甘。她眼神坚定地对阿甘说“你和其他人一样”,“你不是傻子,做傻事的才是傻子”。
母亲临死前,躺在病床上说“我注定要做你的妈妈,我就要尽力做好,我相信你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位伟大的母亲,用自由和爱成就了阿甘非凡的一生,所以阿甘才能笃定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过:真正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孩子做自己,成为自由的人,做一个他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欢的样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帮助撕掉孩子身上的标签,把孩子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引导,给予孩子信心,鼓励他们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坚守初心,勇敢做自己。
愿每位父母都可以用爱和信任滋养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自由独立且健康的人格,开拓更广阔的人生。
Beyourself
“
如果说成见是一座大山,
那就努力做个强者,
去征服它吧!
”
电影主题曲
毫无疑问,今夏被一部国产动漫给燃爆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其恢弘的巨制,超燃的画面,爆笑的段子,和令人泪目的那些痛点,红遍全网,口碑爆表,上映仅5天就破了12个亿的票房纪录。
我们重新认识了在叛逆中倔强成长的哪吒,我们也重新定义了在威严中变得柔软的李靖。
我们从中看到了那个不被世界善待的自己,也从中寻见了那个不认命、与世界对抗的自己。
我们被“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所刺痛,我们也被“我命由我不由天”所感动。
观影过程中,多少人都是没心没肺地笑着笑着,然后又情难自已地燃了哭了。
我总结了下,《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引全网泪目,只因它恰到好处地戳中了3类人的痛点!
01
一直被误解却总想要赢一次的成年人
影片中的哪吒,一出生就背着“魔童”之名,被囚禁、被鄙视、被误解,是所有人眼中的小妖怪。
在现实的残酷中,他不得已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假装不在乎、假装很洒脱、假装很冷漠,开口闭口哼唱着: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同时,在他内心深处,依然燃起一团火焰,那就是要向世人证明一次,他不是怪物!也不是妖魔!
他在师父太乙真人那里修行养性,学习仙术,为的就是出来能像像父母一样,斩妖除魔,撕毁别人给自己贴下的固有标签。
谁知,他出来后从海夜叉那里英勇救出小女孩,却反被村民咬定他才是抢走小女孩的妖怪。
人心的成见果然是一座大山,不是你想搬就可以搬动的。
但是哪吒生性狂傲,他并不屈服于这座大山,他想改写自己的命运,不认命,才是哪吒的命!
于是就有了最后的陈塘关大战中冲破天雷殊死对抗的英雄般的哪吒。
当龙王之子敖丙已经屈从于命运时,半魔化的哪吒长出六臂,化身红莲,与自己的命运展开了惊天动地的较量。
最终,他用一句“你这颗灵珠怎么了,我一个魔丸都活成了人样”感化了敖丙,让原本善良的敖丙找回了自己的初心,二人一起挽救了陈塘关苍生。
那一刻,所有人都大步大步靠近他,用点头和跪谢收回了曾经对哪吒的种种成见和蔑视。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曾像哪吒一样,被成见所伤,被有色眼镜所扰呢?
你长得很漂亮但升职好快,会被同事说“有什么了不起的,花瓶一个”;
你爱上了一个同性的恋人,会被别人说“有毛病吧,这么帅的人竟然是个GAY”;
你明明有份体面的工作却偏要去摆地摊,会被周围的人说“书都白读了,干些没出息的事”…
种种不被理解的声音,或不怀好意的指点,就像一把带刺的刀一样,直入你的内心。
某个瞬间,或许你也想过妥协,想过放弃,想过顺了别人的意。
但更多的时候,你觉得:
人这一生,总要为自己活一回啊,总要赢一次给别人看啊!
只要你努力,只要你狠心,只要你敢说不,一切都会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不如就做一个强者,去征服一切偏见吧!
你可以一路开挂越变越强大,用实力碾碎那些流言蜚语;
你可以和同性的他走过一辈子,告诉别人爱从来与性别无关;
你可以从地摊主做到遍地开店的小老板,让不懂你的人看见你发的光…
世界是自己的。在非议和质疑声中,依然可以杀出一条通透又明朗的路。
这条路,对与不对,顺与不顺,自己说了算。
02
生而不完美却无比想得到肯定的熊孩子
如果我们生而不完美,该怎么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
在哪吒身上,我看到了人与外界之间太多的不对等,不善意,不和谐。
他一生下来,就是一个“魔丸”。差点被父母忍痛杀掉。
命是保住了,却被关在大院里,不得出户。好不容易想办法逃出来了,又被村民当成怪物一样避而远之。
当他找到一个小妹妹一起踢毽子时,脸上的笑容不知道多灿烂。谁知,没多久小妹妹就被家人抱走了。在他们看来,哪吒就是个魔娃,怎么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跟他玩耍!
这些来自世界的满满恶意,让他孤独而狂躁,自卑又自负。他用武力和魔性所进行的反抗,更加深了村民对他的恐惧和厌恶。
直到与海夜叉大战那一次,他终于认识了一个愿意真心靠近他,还愿意陪他踢毽子的人——敖丙。他们俩成为彼此生命中唯一的朋友。
从此,哪吒开始变得俏皮,可爱,柔软一些了。
曾经暴戾得不可一世的他,竟也会跑去海边,扮个鬼脸,亲自邀请敖丙参加他的3岁生日宴。并且撒娇般地要求对方必须过来。
可见,这个朋友对他有多重要。
可见,他其实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可见,他冷漠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脆弱又热烈的心。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就差点流出来了。再看看坐在一旁的小侄女,她也开始热泪盈眶。
我能感知,十岁的小女孩,她一定是从哪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她是早产儿,一出生就在医院吃了很多苦头。到了读书时期,由于身材矮小,性格内向,一直没什么朋友,甚至经常被同学欺负。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无心学习,考试成绩经常不及格。父母觉得,她是不听话的熊孩子;同学认为,她是不合群份子;老师评价,她上课不认真。
其实,她比任何人都想当“三好学生”,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观影完后,我试探性地问她:宝贝,我看到你哭了,你一定从小哪吒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吧?
没想到,她却偷偷擦去泪痕,反驳我:哪有,我才没有哭呢!我就觉得电影特好看!
她这假装淡定的样子,真是像极了故作坚强的哪吒。
更相似的是,她也有一个唯一的好朋友,逗她笑,听她的心事,陪她嬉戏在放学路上。
走出电影院,我们看到一个路边摊,她兴奋地嚷嚷:阿姨,我要买这套闺蜜项链,我跟我最好的朋友一人一副,戴着肯定很漂亮。
我二话不说给她买了。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她,但至少还有一束光,能照亮她,也是希望啊。
只愿,她的这份心思,能温暖更多的人。
也愿,她会找见更好的自己,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03
逼孩子优秀却从不关心孩子内心的家长
相信看过影片的人,除了被哪吒扭转命局的超燃剧情所感染,还会被李靖对儿子的深沉之爱所动容。
要知道,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李靖都是父权的代表,威严、冷酷、不近人情,甚至跟陈塘关百姓一样把到处犯事的哪吒当成妖邪,拿他不知如何是好。
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李靖一直在试图消除别人对哪吒的偏见。在哪吒的成长道路上,他扮演着慈父,导师,明灯的角色,不断用父爱感化着哪吒。
尤其当得知哪吒3岁时会受天雷惩罚而死,李靖赶紧求太乙真人带他上天庭求情,二话不说选择用自己的命来替儿子受死。
而在哪吒3岁生日到来之际,李靖更是表示“就算一个一个跪着求,也要把陈塘关的百姓全部请过来给儿子庆生”。爱子之心,真是堪比日月。
对比“隔壁家”的东海龙王,他对敖丙的爱,则显得略显粗暴和生硬。
东海龙王从来不关心敖丙内心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自私地把所有的宏愿都压在他身上,给了他灵珠,为他披上了万龙甲,一心只想让他光复龙族威望,摆脱妖魔名号。
敖丙身负全族人的希望,被逼无奈地走上“活埋陈塘关”之路。直到与哪吒决斗之时,才被哪吒的呐喊声唤醒,跟随自己真实的内心,不再为父亲而活。
现在看来,那个把孩子苦苦培养成为强者的东海龙王,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那些把自己梦想强加在子女身上的父母啊?
为了延续自己的理想和荣光,很多父母不顾孩子内心所想所爱,把他们送到不喜欢的培训机构,帮他们选一个不钟意的专业,给他们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甚至连终身大事都给安排好了……
孩子变得再听话、再优秀又怎样?但那不是他自己喜欢的样子,他过得并不快乐,他或许活在痛苦压抑之中,你有关心过吗?
为什么会出现北大高材生弑母、15岁多才多艺少女坠楼自杀、8岁小孩不堪重压患抑郁症等令人心痛的悲剧事件?
还不是因为家长或学校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寄予了太多的厚望!
他们不敢落后,不敢不优秀,不敢说出自己的心声。
那些不能承受之重,只能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独自硬扛!
所以,生为父母,在“育儿”路上,
能不能试着柔和一点,理性一点?
能不能先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施教于他?
能不能让孩子从心所向,做自己喜欢的事,主宰自己的人生?
就像电影里的李靖夫妇那样,即使知道孩子是“魔”,也要把最好的爱赐予他。
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让他学会担当并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让他一个“魔丸”也活成了“人模人样”…
最后我想说:
你的孩子虽然是魔娃“哪吒”,但你可以努力成为慈父“李靖”啊!
遇见更好的,
自己。
泽小哲&邱美律
没有情感,心似荒地
没有理智,软弱无力
没有自己,了无生气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家人的支持与陪伴
1、沟通交流。影片中哪吒打跑了海夜叉,就回了小女孩,却被村民误解围殴,但李靖夫妇、太乙真人赶到只是将哪吒用混天绫捆绑起来,思考没有给哪吒辩解的机会,而且回去后也没有与哪吒进行沟通交流,导致哪吒被冤枉,叛逆性越来越强,这就好比我们现代家庭教育中自家孩子在学校中和别人打架,家长没有正常与孩子沟通交流而是一味地承担错误,指责孩子,导致孩子和家长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2、陪伴。影片中时时能看到哪吒孤独的身影,周围人把他当怪物,不愿意和他玩,通过和殷夫人、敖丙简单的踢毽子游戏都能使哪吒感到快乐,可见陪伴是哪吒最需要的,也是现代家庭中小孩与老人最需要的,小孩没了家长的陪伴导致性格缺陷,老人没了子女的陪伴失落感十足,所以说陪伴是家庭中最缺失的。
3、纯真。影片的两位主角虽说命运已被注定为正义与邪恶,但他们的纯真让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最终改变了命运。现代家庭的教育早早的让孩子被社会所影响,互相攀比不说,孩子的自卑、世俗感感越来越严重,所以说纯真在现在家庭中越来越不可缺失。
【“坏爸爸”比“没爸爸”更让孩子受伤!原来爸爸对孩子影响那么深】
萨姐出品
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你会嫁给像爸爸这样的人吗?
帖子底下意见不一,大致被分为两派。
愿意的,大多倾慕父亲对母亲的温柔以待;而坚决不愿意的,大多归因于父亲脾气不好,从小生活在父亲暴力的阴影中。
国际权威期刊《DevelopmentalPsychology》曾发表论文指出:父亲的行为影响女儿择偶观。
研究曾经招募了233对年龄分布于18~36岁的亲姐妹,她们的童年遭受过来自父亲抽烟、酗酒、暴力等不端行为,在未成年之前,父母或离婚或分居状态。
实验结果显示:与从小与父亲相处时间更长的姐姐,长大后对男性伴侣的期待值更低,她们更容易陷入短暂的恋爱关系。
这就意味着,相比缺少陪伴,父亲行为不端对女儿婚姻观影响更大。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坏爸爸”不如“没爸爸”,行为不端的父亲更容易让孩子受伤!
01
我们总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父亲是女儿择偶的标准。”
然一个行为不端的父亲,却会成为女孩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原生宿命。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堂姐。
小时候叔叔酗酒,一端酒杯就停不下来,喝醉就闹酒疯,一闹酒疯,要么摔东西,要么在母女俩身上找茬出气,最后上演一幕幕家暴。
家里鸡犬不宁,堂姐学会了小心翼翼长大,她曾不止一次跟我吐露心声:未来她一定要寻找一个能真心爱她的男人。
然事与愿违,恋爱中的堂姐,无力抵挡男人的甜言蜜语,义无反顾轻易把自己嫁了一个连生活保障都给不了的男人。结婚后,即便堂姐在婚姻里无比忍让,无私付出,可到花光了积蓄,好吃懒做的男人也终向堂姐挥起了拳头。
童年的伤疤再次被无情揭开,堂姐依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一个行为不端的父亲,会令女儿在婚恋路上碰壁不断。
或抗拒异性,在交往中对方身上任何一个小缺点,都会被无限放大,联想到父亲,导致婚恋态度消极;或讨好异性,因为一直缺爱,于是自卑,总费尽心思用付出讨好对方,却结果常常受伤。我的堂姐,就属于后一种。
但是,一个好爸爸,却也成为女儿寻找伴侣的偶像。
《我家那闺女》节目中,有一次主持人问到傅园慧婚恋观问题:傅园慧会不会按爸爸型来找她的男朋友?
风趣的傅爸爸故作深沉表示:这正是我担心的问题(哈哈哈~)
原来,可爱的傅爸爸觉得自己太优秀了,觉得傅园慧要找到像他这样的“绝世好男人”难度很大。
不过,傅爸爸非常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女儿一定会找到懂得照顾她的男人,因为傅园慧本身就是一个善良的女孩,时时处处都为别人考虑。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决定着女儿一生的幸福。
作为女孩生命当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父亲,也是女孩接触时间最长的一位异性,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将潜移默化成为她塑造伴侣的印象模板。如果女孩从小在爸爸身上得到的是温暖和友爱,那么,她就会顺着记忆去寻找属于她的幸福蓝图。
02
爸爸的行为,除了影响女儿择偶观,还影响女儿的性格养成,以及她在婚姻里的处事态度。港台综艺姐妹花大小S身上,就是最好体现。
在一次节目中,大S透露自己的父亲有酗酒家暴母亲的恶习,父亲每次酒醉回家闹事时,她总会第一个冲出去,斥责父亲,对抗父亲,以此保护母亲。并且,为了摆脱父亲影响,大S从中学开始就拍广告赚钱,担当起赚钱养家的责任。
而相反,这种情况下,小S却只躲在房间里。
小S打趣辩解:“我也有出来,只是没有出声而已。”
小S当年是否有过出声不再重要,而影响深远的却是当年面对父亲家暴,姐妹俩截然不同的态度,如今复制到了自己的婚姻家庭中。
长相甜美的大S,素有侠女性格之称,做事干脆利落,认识汪小菲仅见面4次,就决定了终身,闪恋闪婚。如今一路走来,一路幸福,那个曾经与张雨绮互扇耳光的暴脾气男人,在她的调教下,成为一个宠妻狂魔。
然表面看上去疯疯癫癫、语出惊人的小S,在她生活的蛛丝马迹里,却让人看到了她在婚姻里的隐忍和不易,丈夫出轨、家暴,每每消息传出,都是小S挺身出面澄清。
但父母的相处却瞒不过孩子的眼睛,在一次与女儿一起直播中,小S问女儿:妈妈漂亮吗?
女儿回应漂亮,然又心疼妈妈,指着妈妈的脸问:疼吗?被爸爸打坏了……
小S顿时语塞,直播匆匆暂停。虽然她从未亲口承认家暴,但源于童年时期性格中的隐忍,影响着她在成年以后婚姻里的态度。
小S的强颜欢笑令人心疼,然更心疼的是父母的相处对孩子一代又一代影响。
在后来的又一次直播中,小S为小女儿庆生,当她问询孩子许了什么生日愿望?6岁的女儿竟然说:“我希望我们三姐妹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结婚。”
孩子是用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爸爸对妈妈好不好,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特别是小女孩,在她敏感的内心里面,爸爸与妈妈的相处方式,是她未来对自己生活的幻想,或期望、或破灭。
事实上,比起缺少爸爸的陪伴,一个行为不端的父亲,带给孩子的伤害更深重,孩子缺爱比爸爸缺席更受伤!
03
有人说,幸福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女孩一生幸不幸福,父亲就是那个最重要的影响人。
知乎上其实也早有这样一个关于父亲的讨论,其中有个高赞回答,令人无比羡慕。
答主@郑秋分说:她的爸爸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不是他有多成功的事业,而是女儿想嫁给像爸爸一样的人!
在长文里,满满都是童年美好记忆:
答主说:这些生命最深处的美好,成为她一生的底色,让她能够充满乐观地去生活。
童年拥有温暖的父爱,是女孩一生幸福的底色。
犹记得《朗读者》第二季中,马伊琍在谈及父亲的时候,她也充满无比感激。
马伊琍说,父亲从来没有把她当做柔弱的女孩来养育,时时处处告诉她并不比男孩差,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去争取。
知道女儿喜欢演艺,父亲天天研究报纸中缝的才艺招生启事,一有消息就带上女儿骑着自行车到处去考试。特别是在她高一那年被班主任老师冤枉早恋,做父亲的没有当场责备孩子,而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女儿:
“我的女儿我最了解,我不跟你说了,还是去找校长吧!”
就是父亲这句多年前说的话,令当时的马伊琍瞬间流泪,她说:
的确,如今的马伊琍,活成了众人眼里独立、自信、坚强的女性,她在婚姻生活里的态度,也足见她的运筹帷幄的气场。这样的女人,令人仰慕。
童年拥有如山般的父爱,亦是女孩无畏生活的底气!
04
知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奇特的存在,对造就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爸爸行为好不好,不仅影响女儿未来生活是否幸福,爸爸的行为同样影响着儿子的性格养成,一个男孩,未来是否有担当,很大程度都来源于父亲的教养。
对于男孩而言,特别是在他6岁以后进入模仿成为男人的敏感期,爸爸的一言一行,男孩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作为男孩心里的榜样人物,他在与父亲的日常相处中,他通过观察模仿,在父亲身上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父亲行为好不好,对男孩影响深远。
其实,无论女儿还是儿子,父亲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那个重要人!
为人父母,我们总想努力奋斗为孩子争取更好的生活。可到底,什么才是父母给予孩子一生受益的东西呢?
不是物质,而是情感上的富足!
想起台湾东海大学彭怀真教授说的那句话:“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
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全家,这是一个家最幸福的模样。
女儿看到被爱的幸福,儿子学到去爱的能力。
父母恩爱的程度,就是一个家的温度。
在孩子眼中,爸爸爱妈妈的样子,是照进他们生命里的那束亮光,成为未来追求幸福的方向!
【天津医科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作为一名天医的学生,我一直都为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感到自豪,一下只是一部分的杰出校友,还有许许多多的校友我没有提及。
首先是朱宪彝老校长。他是中国临床内分泌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当代钙磷代谢知识之父”。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创始人。老校长于84年因心脏病突发而辞世。但他生前早已立好了四献遗嘱:捐献遗产,捐献藏书,捐献遗体,捐献住宅。朱老校长一直都是我们天医人的骄傲,也是天医新生踏上医学道路的领路人。
然后是郝希山。郝希山院士在肿瘤治疗方面功勋卓著,首创“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治疗胃癌,被认为是国际外科消化道重建领域的巨大突破。哪怕在国际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王鹏志。擅长胃肠和肝胆胰疾病的诊治和腹腔脏器移植。他是天津市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天津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头衔也是一长串。发表论文120余篇,参编医学专著6部,主编1部。
颜华。现任天津医科大学的校长,是眼科方面的专家,发表论文100余篇,SCI14篇。颜校长不仅学术方面是大牛,而且人特别好,我们发在校长信箱的建议颜校长基本都会采纳。这是天医之福啊。
还有一位不是医学界的人,当初我第一次得知我还不敢相信我居然有这样的校友。她就是傅园慧!你敢信吗?这位洪荒少女竟然是天医的!图我就不放了,反正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她的样子。
傅园慧家里是干什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