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9.5.1遥感解译
9.5.1.1遥感数据准备
为满足工作目标及工作比例尺的要求,选择TM数据为遥感解译的主要数据源。可选择工作区多个时相的TM数据,以满足遥感解译的多时相对比要求。
9.5.1.2数据处理
利用ENVI、ERMAPPER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TM和IRS数据进行几何纠正、辐射纠正和配准,以消除几何畸变和辐射畸变,进而为影像与影像、影像与地形图、其他专题图件的匹配和影像图的制作等创造条件,也为遥感信息自动提取、分类统计做好准备。
(1)几何校正多项式运算
为了消除遥感数据的几何畸变,确保分析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航空及航天遥感数据均需进行几何纠正。遥感图像几何校正一般采用间接法处理,即根据控制点解算出校正多项式系数,建立起控制点的地图空间和图像空间之间的坐标变换函数式。校正技术路线是在粗加工的遥感图像与地图上,对整个像幅,按控制点的选取规则选择控制点对,分别读出地图上或参考图像上的坐标(x,y)和被校正遥感图像上的行列号(u,v),则图像数据坐标(u,v)与地图坐标(x,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u=F(x,y)
v=G(x,y)
这个关系式通常用一个多项式来表示:
海南岛东北部生态环境地质
式中:ui,vi为第i点的图像坐标(行列号);xi,yi为第i点对应的地面坐标(可以是经纬度坐标,也可以是大地坐标);an,bn,n=1,2,3,…为多项式系数。
用上述控制点坐标,按最小二乘法求出多项式的系数,利用求得的系数和确定了的坐标换算函数式对全区进行坐标变换,即根据变换函数解算每个像元的空间位置,以达到校正的目的。
(2)选取地面控制点
选取地面控制点是几何校正中最重要的一步,它的精度将直接影响整个数据空间的校正精度,影响将来的点位精度和面积精度。我们采用如下原则:一是地面控制点均匀地分布在图像内,没有稀疏稠密之感;二是控制点在图像上有明显的、精确定位的识别标志,以保证空间配准精度;三是控制点有一定数量的保证。对于图像与地图的校正,有15对控制点就能满足校正精度,同时也能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遥感数据量很大,除了选择合适数量的控制点能保证运行速度外,如何提高坐标变换的速度和在微机上实现大幅面的几何校正,是几何校正的中心问题。卫星每次过境,有一定的偏移和旋转,即使地面站经过高斯-克吕格地图投影粗校正,粗加工的遥感图像还是偏离正北方向一个角度。相同的景位不同的过境时间有较大的偏移,目前,由于卫星本身的原因,这个偏离角和偏移程度愈来愈大,致使图像与图像之间的配准、图像与地图的校正均有较大的旋转和平移工作量。
(3)选取采样方法
几何校正的最后一步是重采样。经变换定位后的像元在图像中分布是不均匀的,需要建立起图像的新格网,对每个图像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灰度插值计算来重新赋值,构成新的图像矩阵,应当看到,重采样对分类精度和图像信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像元是一个复合信息,是一种综合亮度信息。虽然对像元亮度值重采样作为新的校正点的亮度值,像元是被校正了,但其复合信息或综合亮度系数也有所变化,信息也相应的有所变化。因此,问题是选取何种采样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变化。采样方法较多,但最常用的是最邻近法——将最邻近的光谱强度赋予新的各网点;双线性内插法—从邻近4个点进行内插;三次卷积内插法—从周围16个点进行3次卷积内插。
为了更好地保留原信息,尽量避免新混合像元的增加,从以上3个重采样的方法上看,后两种方法需要周围多个像元参与内插,得到新的亮度值,从而产生新的混合像元,而最邻近法只是将最邻近强度的光谱值赋予新点,没有运算而只是移动,没有产生新的混合像元,最邻近法对分类精度和图像信息产生最少的影响,是几何校正重采样的可靠方法。
9.5.1.3影像图制作
(1)彩色合成处理
TM图像数据共有7个波段,它们对各种地物信息的敏感度不尽相同,其中第6波段(TM6)属热红外波段,因其分辨率较低,没有特殊需要一般不参与彩色合成处理,通常是从其余6个波段中选出3个波段进行彩色合成,可以得到20种组合方案。为了满足遥感应用研究的需要,提供最丰富的有用信息,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波段组合。最佳波段选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验对比法,通过多种组合图像处理,根据目视解译效果确定最佳组合方案;二是统计分析法,从波段反映的信息域宽度、波段间相关性、波段组合数据子集熵值等几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其中覆盖波谱范围最宽、信息熵最好、彼此相关性最小的3个波段一般是最佳波段组合。实验表明TM5.4.3波段组合信息量最大,该波段组合图像对近红外强反射的植被呈绿色,对近红外波段强吸收的水体呈深蓝色和蓝黑色,岩石、土壤呈褐色或红褐色,白云呈白色,很近似于自然彩色的效果。因此,也被称为模拟天然彩色。选择TM5.4.3(R.G.B)波段组合进行彩色合成处理,该图像色调明快,反差适中,图像清晰,可提取的信息量丰富,解译效果很好。
(2)图像数字镶嵌处理
图像数字镶嵌处理方法:一幅高质量的遥感镶嵌图像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信息丰富;色调和谐,浑然一体;镶嵌几何精度高。为满足这些条件,理想的做法是选择那些几何畸变小、图像质量高(无噪声、无云)、成像时间相同或相近的图像。事实上通常这种理想选择是很难实现的。由于时间、季节不同,人为活动造成地物景观的变化,几景图像无论在色调、纹理乃至地物内容上都会有变化,由此给图像镶嵌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采用了自己研究的数字镶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具体措施如下:①最佳波段组合和彩色合成方案选择。根据前面所述,我们选择了TM5.4.3(R.G.B)波段组合,这里不再赘述。②采样间隔为全分辨率的1×1像元采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不丢失原始记录信息。③图像预处理。为保证图像质量,在镶嵌前对4景图像进行逐波段检查,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去条带、去噪声处理,并进行波段之间的几何配准。④一级色调匹配,为保证4景图像色调基本协调一致,首先在相邻图像之间进行直方图匹配,以一景图像像元灰度的均值和方差为参考标准,变换另一景图像像元灰度值,使它的均值、方差趋近,使色调接近于一致。⑤几何配准。传感器固有的扫描误差、平台飞行姿态变化和卫星轨道的偏移往往造成相邻轨道间图像的几何畸变,导致相邻图像重叠区的不配准。为此,在相邻图形重叠区内选择相同地物作为控制点,以所选控制点为基准进行追踪镶嵌,从而达到几何配准的目的。⑥最佳拼接点的选择。尽管各项处理都做得很好,由于相邻图像灰度值差异的存在很难消除接缝现象,为此,在拼接时要设法避开那些图像上灰度值差异比较大的部位,寻找灰度值最小的部位进行拼接,这样就有可能消除接缝现象。为此,采用一个滑动窗口在图像重叠区内逐线、逐像元地进行搜索,寻找灰度值差异最小的像元作为拼接点,从而使接缝现象得到最大改善。⑦二级色调匹配。通过进一步的圆滑处理,可以进一步消除经过一级色调匹配后拼接点两侧规定范围内残存的灰度差异,使接缝现象得到进一步改善。
镶嵌图像的生成和镶嵌几何精度评价:镶嵌图像几何精度取决于两景被镶嵌相邻图像重叠区上的控制点的选择精度。为了评价镶嵌图像的几何精度,我们随机选择几个子区,分别在原始图像和镶嵌图像上确定出相同的地物点,共选出40个同名地物点,根据它们的坐标值,计算出均方误差。
(3)图像编辑与输出
使用NEVI及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对图面进行色彩调整、反差调整、饱和度调整,并经过注记整饰过程,使整幅图像色调一致、协调美观。其后,使用高精度的数字图像输出设备—H.PDesignjet5500PS5000RS型激光数码成像仪输出图像,保证了输出图像的几何精度和质量。
9.5.1.4图像增强处理与信息提取
在进行图像解译过程中,为了提高图像的可解译性,达到提取某些有用信息的目的,我们做了以下图像增强处理。
(1)比值图像处理
利用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内光谱反射亮度值的差异,用一个波段的像元值除以另外一个波段的相应像元值,得到一幅新的图像。比值处理后灰度值最黑、最白的部分说明两个波段间光谱反射差别最大。处理后的图像,对于同一地物具有相同的比值,与日照无关,因此可以消除阴影影响。达到提取同类地物的目的。处理的TM5、4、3三个波段合成的假彩色图像,白色部分反映了沙化土地,绿色部分显示植被,蓝黑色为水体。
(2)阈值处理
对于经过线形拉伸、对数变换处理的图像或原始图像,利用直方图,选取与沙化土地有关的亮度信息,赋予一定的阈值,经处理后得到的图像更加突出了沙漠化土地类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9.5.1.5遥感解译
(1)遥感图像解译原则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生态地质研究,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图像解译和计算机图像处理,进行信息提取,并以线划、图形符号、文字注记等形式对各种生态地质问题的类型、性质、质量及其在空间的位置、分布规律加以描述,从而将遥感图像转化成各种类型的专业图件。
遥感影像特征识别:影像特征是识别区分各种地面物体的直接标志,主要有色调(或颜色)、形状、大小、影纹、图案、阴影、相关位置等在图像上可以直接观察测量的影像特征。某种地物解释标志的建立,往往需要根据影像波谱特征、成像季节、成像时间、各种直接标志的组合关系和野外实地验证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
遥感图像解译原则:①影像特征综合分析。从成像原理、波谱特征、成像季节、成像时间、影像标志组合及关键解译标志等方面综合加以分析,尽量排除多解性。②从已知到未知,以进一步提高解译的可信度。③室内解译与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影响分析与野外取样分析结果相结合,去伪存真,以揭示影像的含义。④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加强图像信息增强处理与信息提取,以体现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①直接解译法。根据不同资源类型在图像上的直观影像特征,抓住其主要解译标志,经对比分析,确定地物的具体类型。②逻辑推理法。根据影像标志及其周围相关的地物影像特征进行逻辑推理判断,从而达到识别具体地物的目的。③多元信息对比方法。通过多时相遥感图像对比,遥感图像与相关专业图件、相关文字资料对比,以达到对解译目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目的。
(2)遥感解译标志
由于热带地区植被茂密,植物的区域性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质地貌部位。可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诸多因素,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野外实地调查情况,针对多时相的TM遥感影像建立多种要素的遥感解译标志。
①生态地质背景单元的解译标志:
花岗岩中山雨林区:暗绿色,色彩均匀,呈环形、椭圆形沿山峰、山脊分布,冲沟稀疏。
花岗岩低山雨林区:深绿色,色彩较均匀,环绕山峰山脊分布,呈现稀疏的小斑块状,高程较低处小冲沟开始发育。
花岗岩—砂页岩低山丘陵稀疏灌丛区:浅绿色,时见有呈树枝状、不规则状的浅紫、浅白色斑块,树枝水系发育,小冲沟发育一般。
花岗岩—砂页岩低山丘陵草原区:绿色、深绿色,分布有较多浅紫色的细斑块,地形起伏较小,冲沟不发育。
砂砾层台地草原区:浅紫色、绿色、白色相杂,形成不规则的花斑状,平行树枝状水系。
花岗岩丘陵灌木草丛区:浅绿色,大量浅紫色、白色花斑,小冲沟发育。
花岗岩低山丘陵人工林区:绿色,其上多见暗绿色和浅紫色两种小斑块,冲沟稀疏且不规则。
花岗岩低丘经济林园区:绿、深绿色,多见暗色斑块,另有少量浅白色斑块,树枝状水系,冲沟不发育。
玄武岩—砂砾层台地经济林园区:深绿色,以极为规则的细小网格状为明显特征,多围绕水库四周分布。
花岗岩丘陵耕作区:绿色为主,杂有浅紫、浅白等色,细小的花斑状影纹,浅紫色,常呈蠕虫状沿小河沟展布,不规则的树枝状水系,小冲沟延伸较长。
玄武岩—砂砾层台地平原耕作区:以浅绿、绿色为主,杂有大量浅紫、浅白色斑块,时呈较为规则的细网格状或斑点状、斑块状等,水系差异较大。
河流冲积平原区:浅绿色和蓝色为主,在河流两侧或河口分布处。
②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
河流、湖泊:呈黑色,河流为曲线形,湖泊为不规则的斑块。
道路:白色的规则的直线或曲线。
村镇:浅紫红色,其周围多浅色斑点,呈极细小不清晰的网格状,与交通线相连。
农田及种植区:浅绿色,基本上有规则地分布在村镇周围。
水产养殖区:呈深黑色,被一些较规则的构筑物所间隔。
山区:被植物所覆盖,呈绿色,在其间可看到阴影。
沙滩(海滩、河滩):呈白色或黄白色,带状分布。
冲沟:黑白相间,呈树枝状、面状分布。
滨岸防护林带:深绿色,沿海岸带分布,杂有少量方形的浅色斑块。
红树林带:暗绿色,分布于滨岸港湾低处,表面色彩均匀,面积小,其内多蛇形小河道。
③重点问题的遥感解译标志:
水土流失区:浅绿色为主,其上分布有大量浅白色、浅紫红色斑块,呈花斑状图案,其中尤以白色斑块(无植被区)大且具不规则形状而区别于耕作地,白色斑块多在小冲沟处发育。
沙漠化区:由于沙地的反射率极高,沙化区呈十分特征的白色,仔细观察为大小不一的白色斑块聚集而成。呈斑点状图案分布于沿海。
林地退化区:绿色色调偏淡,且在绿色背景上出现较多浅紫色、紫色、白色斑块。
海岸侵蚀区:海岸线呈十分特征的向大陆方向凹进的弧形,岸线平滑,海水与陆地之间具白色细线(沿岸沙滩反射率高)分隔。
(3)野外调查与验证
野外调查与验证包括:初期野外踏勘、建立解译标志和后期实地验证两个阶段。
各个课题经过设计评审,明确调查研究内容后,在取得图像资料和进行室内初步解译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初步踏勘,目的是熟悉地理、地质环境,了解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概况及统一认识,建立解译标志,为室内图像解译和解译图的编制奠定基础。
野外检查验证工作,在室内图像解译草图编制的基础上,对重点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尚未明确的解译对象进行现场调查验证和采样工作,通过调查进一步明确各种解译标志,补充完善解译图件。
(4)专题图制作
图像比例尺:遥感解译所使用的卫星影像和野外使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是一致的,均为1∶10万。专题图件的编制一般以影像解译为依据,以地形图为载体,在微机上使用特定的软件将解译内容转绘到1∶10万的地理底图上。而对于局部地区所进行的稍大比例尺的内容解译则依照1∶5万的卫星影像图进行。
卫星影像图的制作:卫星遥感影像图以形象、直观、信息量丰富而作为各种研究内容的解译标志,同时也是了解掌握全区面貌宏观的资料。选用多个时相(至少二个)的多景TM数据,制作1∶10万卫星遥感影像图和重点地区1∶5万的卫星影像图。
计算机辅助编制解译图:为了使遥感解译成果图件规格化、系列化和信息化,建议采用Map-GIS系统,对遥感生态地质解译内容进行计算机成图,建立相应的图形文件,为上述成果图件的再利用提供方便。采用该系统成图的过程中分别对地理底图和各种生态地质问题的解译图件分层进行数字化。形成多层数据文件,并在此基础上编辑成工作区生态地质遥感图。
9.5.2区域生态环境地质野外调查
区域生态环境地质野外调查是生态环境地质各项内容的野外综合填图,其方法及技术要求可参考《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第一稿)、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宜在开展过同等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区域水工环地质调查的地区开展,在此基础上采用编测结合的方法,重点调查地貌形态、第四纪地质、环境地质、土壤地质环境、旅游地质、地质灾害等内容,将调查内容绘制在地形图上,为最终生态环境地质成果编制提供资料。
野外调查前应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开展遥感解译工作,了解测区的生态环境地质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开展重点突出、目的明确的野外填图。
9.5.2.1填图比例尺
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手图宜采用1∶5万地形图。在实际工作中曾采用1∶10万地形图作为野外手图,由于精度低一级,地形、地物与实地相对比存在偏差,也不利于野外路线调查。
9.5.2.2生态地质填图单位的划分
经过综合考虑,本次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采用地形地貌、岩性、植被种类三大要素组成一个生态环境地质单元,其中地形地貌为第一要素、岩性为第二要素、植被为第三要素,如某一单元,各要素组合起来命名为花岗岩低山雨林区。某一生态环境地质单元反映了自然气候、地质构造、人为活动等因素。
9.5.2.3调查点线精度的确定
调查点、线精度: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不搞平均布点,在遥感解译查明区域生态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在重点地区开展重点调查工作,以查明生态环境地质状况为目的。原则上,每一种生态环境地质单元必须有调查点控制,面上调查点精度平原区每100km2有1~2个、山地丘陵区每100km2有2~3个。调查路线一般以垂直地貌界线的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
9.5.2.4生态地质剖面的绘制
生态环境地质剖面应垂直于生态环境地质单元、地貌界线,并尽可能穿越测区的不同地貌、生态环境地质单元。剖面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长线与短线相结合。剖面反映了地质、地貌、植物、土壤、土地利用状况等。要求全测区至少有2~3条控制性生态环境地质剖面,重点区测绘大比例尺的生态环境地质剖面。
9.5.3土壤养分与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养分与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构成了土壤的农业基本特征,是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查内容与生态环境地质野外调查同步开展,其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第一稿)的相关要求进行。由于热带地区雨量充足,坡残积层、风化层较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环境的调查有别于其他地区。
9.5.3.1土壤养分调查
土壤养分调查是通过布点采样测试开展的。土壤养分分布于土壤的O层或A层,深度一般为0~30cm,也即土壤的第二环境层。热带地区由于淋溶强烈,养分的分布层比一般地区略深,取样深度可适当加深。
土壤养分分析项目: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S、有效Si、有效B、有效Mo、有效Cu、有效Fe、有效Zn、有效Mn、有效Ca、有效Na、有效Mg、有效Li。可根据实际调查的需要增减分析项目。
9.5.3.2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应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紧密结合,以为生态环境地质(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医学环境)基础研究提供某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为目的。土壤化探调查应分层取样,第二环境层代表现状,第一环境层代表背景。由于热带地区淋溶作用较强,取样深度可适当加深。
土壤地球化学分析项目:硅、铝、铁、钙、镁、钛、钾、钠、锰、磷、铜、铅、锌、铬、镍、钴、钒、锶、钡、钨、硼、钼、氟、镉、铍、砷、锑、铋、氯、汞、硫、氮、硒、锂、pH值。可根据实际调查的需要增减分析项目,选择对环境植物和环境有益和有害的元素,分析其有效态。
9.5.3.3土壤调查采样要求
土壤样可采取单点样或多点混合样。多点混合样的测定值相当于多个点分别测定的平均值,更具有代表性,建议采用该种方法取样。各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下层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样工具为洛阳铲或锄头。
每个混合样取1kg左右。如果采样点太多而使混合样太多时,可以把全部土样放在盘子或塑料布上,用手捏碎混匀,用四分法淘汰。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弄碎,混合均匀,铺成四方形,划分成如田字形的4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土样,混匀后留作样品,而把另外两份弃去。如果一次分取后仍嫌土样太多,可再次4分,直到重量1kg为止。土样可用布袋或广口塑料瓶盛装,在布袋或塑料瓶内、外各备一张标签,用铅笔注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深度、土壤名称、编号及采样人等。与此同时,根据土壤调查要求,做好采样点土壤剖面的相关描述。
9.5.3.4采样精度要求
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养分及化探样的采取以土壤单元(土壤亚类)为取样控制单位,取样点应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点相结合,如果土壤单元(土壤亚类)的面积较大,则采样点的精度要求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点的精度要求相一致,即每100km2的采样点控制在1~3个为宜,且每种土壤类型至少有1个土壤样。在土壤样中采取密码样5%,进行质量监测。
9.5.4岩矿测试
土壤有效态分析参见林业土壤分析、农业化学、农业地质、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和专著。各项评价参数和各种“浸提”办法、测试技术也有很多,针对不同的工作目的和工作对象。根据目标地球化学样品区域调查需要,参照国家标准和农业、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规程”及其他有关资料,选择了以林业土壤分析方法国家标准(现改为行业标准)和(农业)土壤化学分析专著为蓝本的土壤有效态基本分析方法。
土壤主要养分全量分析,除腐殖质外,都有现成的标准分析方法。常规元素的分析方法按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分析方法。
土壤有效态及主要养分全量分析方法,详见表9.4,方法检出限见表9.5。
表9.4土壤有效态及主要养分全量分析方法表
表9.5土壤有效态及主要养分全量分析方法检出限表
9.5.5其他调查方法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内容广泛,只有应用多种调查方法才能较全面地调查评估测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本次琼海幅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根据海南岛东北部的热带生态地质特点,在基本了解测区生态环境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了对测区影响较大的几种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土壤环境,采用的方法不够全面,可根据生态环境地质的调查内容,采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重要方法。此外,本次琼海幅调查根据自然生态特点、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分区调查,突出了各分区的重点问题,如划分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区、海岸带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区、热带雨林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区、热带农业(作物)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区。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区侧重于调查城市供水水文地质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与稳定性,环境地质条件与问题;地震与火山、地面变形,海洋动力灾害等地质灾害;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废水、废气、垃圾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海岸带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区位于多年平均高潮线往内陆10~20km的范围内,该区侧重于调查第四纪地质特征、河道变迁、海岸变迁、环境地质问题;滨海旅游地质资源、潮间带地貌、红树林生态环境地质;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农业地质问题。
热带雨林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区侧重于调查热带雨林物种、分布范围;雨林生长区地质背景;热带雨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水土流失、崩塌与环境地质灾害。
热带农业(作物)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区侧重于调查热带农业、作物资源;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土壤类型、地球化学背景及土壤养分状况;农业水文地质条件;农业地表水资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农业灌溉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作物养分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关系。
【(二)夹河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
1.夹河湿地公园的平面布局
根据烟台市夹河开发建设规划,结合烟台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基于夹河湿地已有工作成果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初步选定夹河陌堂橡胶坝至入海口的河道、东珠岩村南侧的沿河洼地、宫家岛西侧的绿岛区及夹河河口为湿地工程建设区,进行湿地修复和水质净化,构建以夹河为主干,以夹河沿线的东珠岩湿地区、绿岛湿地区和夹河河口湿地区为节点的“一廊、三区”河流湿地系统。工程建设总面积9799亩,其中,夹河河道走廊湿地系统长22.83km,占地面积约6845亩、东珠岩湿地区占地面积760亩、绿岛湿地区占地面积994亩、夹河河口湿地区1200亩。
湿地工程包括夹河河道走廊湿地区、东珠岩湿地区、绿岛湿地区和夹河河口湿地区等四部分(图9-4):
(1)夹河河道走廊湿地工程
采用堤岸生态修复+橡胶坝+生态滞留塘的工艺方案建设夹河河道走廊湿地。对陌堂橡胶坝(桩号22+830)至河口段的夹河河道进行改造,该段河道长22.83km,由于部分河段堤坝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进行固化,阻断河流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联系,需要结合夹河防洪规划和河道现状进行生态护坡改造。利用已建的珠岩拦河闸(桩号20+580)、诸嘉橡胶坝(桩号16+800)、玉树庄橡胶坝(桩号12+790)、大沙埠橡胶坝(桩号9+228)和宫家岛橡胶坝(桩号4+070)形成多级河道滞留塘,结合护坡改造对岸边浅水区进行土方调整和植物种植,对河槽与堤坝之间的滩地进行植物修复,进行水土保持,建设河道走廊湿地系统。本工程区占地面积约6845亩。
(2)东珠岩湿地工程
对东珠岩村东侧的夹河东岸滩地、荒地及部分农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通过土方调整、局部疏浚淤积、修复湿地植被等措施,实现东珠岩湿地和夹河水系的贯通,扩大夹河湿地面积,提高夹河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和河流的蓄洪补枯及涵养水源功能。该区占地面积约760亩。
图9-4夹河流域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图
(3)绿岛湿地区
绿岛湿地区位于夹河大桥上游,占地面积为994亩。包括夹河西侧的A区和东侧的B区,A区占地788亩,B区占地206亩。对绿岛A区局部进行水力疏浚,将零星分布的水塘打通,实现河道水系的贯通。根据水深和行洪要求配置水生植物,并对岸坡修复湿地植被,提高夹河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同时,在绿岛B区与夹河之间的堤坝建设引水涵洞,实现B区与夹河干流的贯通,对B区滩地进行植物修复和生态护坡建设。
(4)夹河河口湿地区
夹河河口湿地区位于夹河河口东侧,占地面积为1200亩。该区域主要为沼泽和湿洼地,苇草丛生,低潮时露出大片沼泽,沼泽与陆地交接地带较宽,生长着各种盐生与半盐生植物,在沙垅与沙丘上尚可见不少沙生植物。对现存的湿地进行保护,并对湿地东侧的煤灰场进行搬迁,进行湿地恢复。在保护好现有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局部疏浚淤积湿地,修复湿地植被,加强保护设施建设,提高夹河河口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
2.东珠岩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措施
东珠岩湿地区位于烟台市夹河滨水开发区的上游,东南侧紧邻莱山机场,西南为东珠岩地段,工程区有两条支流汇入夹河,分别为西侧的勤河和南侧的朱岩河。湿地工程规划范围具体如下:南侧以夹河为界,东、北侧均为新修的市政道路,西侧与机场高速相交,规划面积为760亩(不含夹河水面),呈三角形,东西最长为1260m,南北最宽为966m。工程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11.2~14.90m范围内,而珠岩拦河闸拦水水位为12.00m。
东珠岩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首先是对水域实施疏浚连通工程,将夹河水体引水湿地区,增加湿地水域面积和湿地蓄水量。其次,对水域土驳岸实施生态护坡和湿地植物栽种工程,主要为生态护坡、栽种湿地植物并兼顾景观开发。夹河东珠岩湿地修复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1)水域疏浚
遵循现有夹河防洪规划,在不扰动夹河防洪大堤的情况下,对工程区现有涝洼地、耕地进行开挖,在湿地区中心开挖滞洪库塘,兼具滞洪、拦蓄和景观综合功能,滞洪库塘占地面积约190亩,设计底部高程为10.00m,水面高程为12.00m。在勤河和朱岩河河口处靠近湿地区一侧分别建设引水涵洞,用于控制湿地区的引水和排水。设计建一贯通整片湿地外侧的水道,水道宽度10.0m,水深2.0m,将引水闸门与滞洪库塘连通,本项工程需贯通水道1500m。水系疏浚需开挖土方56.70万m3。同时,需要对部分台田及荒地进行土方调整,以还原湿地本来面貌,在水道沿线开挖引水沟渠,水系涵盖整个湿地区,设计塘、溪、池和湿地洲渚等景观类型。本项工程需调整面积约220亩,开挖土石方约30.0万m3,挖方可用于湿地围堰、步行道和栖息岛的建设。
新建涵洞垂直穿过现有堤坝,该闸单孔胸墙式涵洞,包括进口段、闸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等四部分。进口段顺水流长度10.0m,采用八字翼墙与底板形成整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顺水流向长度5.0m,闸门为潜孔式平板钢闸门,孔口尺寸为2.0m×2.0m,闸底板顶高程10.50m;洞身段为钢筋混凝土箱涵,横断面2.0m×2.0m,进口洞底高程10.50m,底坡i=0,洞身长14.0m;出口顺水流长度5.0m,采用八字翼墙连接,钢筋混凝土结构。出口消能采用浆砌石护底。
(2)植物修复工程
基于工程区内整治后的地形,根据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时对湿地外侧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种植芦竹、杞柳及耐湿林木;并对湿地区内的道路实施绿化工程,种植紫穗槐、白蜡、垂柳等植物,护坡栽植草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保护东珠岩湿地区的生态环境。
1)挺水、浮叶植物。对工程区内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种植芦竹、杞柳等经济植物;在滩地及浅水处(0~1.2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湿生植物(水葱、水芹和千屈菜等)、挺水植物(香蒲、芦苇、茭白);水深较深处(1.0~1.5m),选择具有净化能力和观赏能力的浮叶植物(莲、野菱、睡莲和芡实)。通过构建、修复滩地植被,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及生态稳定性。
种植面积:300亩。
2)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内的深水区(滞洪库塘内),选种常见的喜温、且具较强净化能力的金鱼藻、苦草、黑藻、红线草及喜凉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进行种植。
设计参数:覆盖率50%。
种植面积:230亩。
3)涝洼林地改造。在东珠岩湿地区现存部分涝洼地,现被当地农民种植速生杨,经济和景观效益不大;且外围农田面源污染容易进入湿地区,进而污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水质。基于以上现状,在涝洼林地开展生态林业,林地树种主要以湿生杨树、柳树、湿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构建库区滩地稳定生态系统,削减上游农田面源污染。在自然土坡种植草皮,草种选用当地常见草类。常见种类包括耐旱、耐湿灌木和草本:蔷薇、结缕草麦冬、狗牙根、苜蓿等。该区域占地面积230亩。
3.绿岛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措施
绿岛湿地区位于烟台市夹河滨水开发区的中下游,北侧紧邻同三高速路,西侧为永福园路,东至宫家岛村,南至红旗西路、夹河自南向北穿过该湿地,其中绿岛A区位于夹河西侧,B区位于夹河东侧。该区规划面积为994亩(不含夹河水面),A区占地788亩,B区占地206亩。
目前,拟建绿岛湿地区主要由台田、芦苇地、水系和林地组成。绿岛工程区土地布局如图9-4所示。其中A区(夹河西岸)中的水面与夹河干流只有一端相连,中间由半岛状堤坝隔开,水系流通不畅;B区(夹河东岸)主要由鱼塘、水塘、滩地构成,夹河东堤将之与夹河隔开,水体得不到交换,且沿河倾倒垃圾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夹河湿地资源,恶化了夹河湿地的水情,直接减少了对洪水的调蓄的容积。原有的排涝渠、河淤积较为严重,形成小区域死水,不利于湿地系统的稳定性,需对其进行整治。绿岛A区内水塘底部高程在0~1.5m范围内,高地的高程在1.5~4.50m范围内,原夹河大堤堤顶高程为8.0~8.5m;绿岛B的水塘底部高程再0~1.5m范围内。宫家岛橡胶坝的拦水水位为2.50m。
绿岛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首先是对水域实施疏浚连通工程,增加湿地水域面积,增加湿地蓄水量。其次,对水域土驳岸实施生态护坡和湿地植物栽种工程,主要为生态护坡、栽种湿地植物并兼顾景观开发。绿岛湿地修复工程具体内容如下:
(1)水域疏浚
1)绿岛A区。遵循现有夹河防洪规划,在不扰动夹河防洪大堤的情况下,对夹河西侧的绿岛A区内靠近同三高速路南侧的现有涝洼地、土埂进行开挖,疏通水道,将湿地A区水塘和夹河的水系连通,设计建设一贯通整片湿地外侧的水道,水道宽度12.0m,底高程0.50m,水深2.0m。本项工程需贯通水道950m,开挖土石方23000m3,挖方可用于生物岛及步行道的建设。
由于围垦圈圩等无序人类活动的干扰,部分自然湿地已被开发为台田和鱼塘,现存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生植物也发生了严重退化现象。需要对部分台田及荒地进行土方调整,以还原湿地本来面貌。在水道沿线开挖引水沟渠,水系涵盖整个湿地区,设计塘、溪、池和湿地洲渚等景观类型。本项工程需调整面积约500亩,开挖土石方约50.0万m3,挖方可用于湿地新建防洪大堤、步行道和栖息岛的建设。
在绿岛A区南侧和西侧新建防洪大堤,与现有夹河大堤连接。新建大堤长1338m,设计坝顶高程7.70m,宽6.0m,边坡系数1:3。靠近湿地一侧的迎水坡构建宽体斜坡护岸,堤岸坡角处采用了木桩+植物营养体束的护岸技术。
2)绿岛B区。遵循现有夹河防洪规划,在不扰动夹河防洪大堤的情况下,在夹河东堤靠近湿地B区南、北两端分别建设引水涵洞,将绿岛B区与夹河干流贯通,实现水体交换。绿岛湿地B区库塘兼具滞洪、拦蓄和景观综合功能。绿岛B区占地206亩,库塘水面占地面积约165亩,设计底部高程为0.00m,水面高程为2.50m,拦蓄水量为27.5万m3。
在B区库塘沿线开挖引水沟渠,水系涵盖整个湿地区,设计塘、溪、池和湿地洲渚等景观类型。本项工程需调整面积约41亩,开挖土石方约5.5万m3,挖方可用于湿地围堰、步行道和栖息岛的建设。
(2)植物修复工程
基于工程区内整治后的地形,根据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时对湿地区内的道路及岸坡实施绿化工程,种植紫穗槐、白蜡、垂柳等植物,护坡栽植草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保护夹河湿地的生态环境。
1)挺水、浮叶植物。在滩地及浅水处(0~1.2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湿生植物(菖蒲、黄花鸢尾、水芹和千屈菜)、挺水植物(水葱、香蒲、芦苇、茭白);水深较深处(1.0~2.0m),选择具有净化能力和观赏能力的浮叶植物(莲、野菱、睡莲和芡实)。通过构建、修复水生植被,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及生态稳定性。
种植面积:300亩。
2)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内的深水区,选种常见的喜温、且具较强净化能力的金鱼藻、苦草、黑藻、红线草及喜凉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进行种植。
设计参数:覆盖率50%。
种植面积:300亩。
3)绿化植物。在自然土坡种植草皮,草种选用当地常见草类。常见种类包括耐旱、耐湿灌木和草本:蔷薇、结缕草麦冬、狗牙根、苜蓿等。在生产路两侧栽植垂柳、紫穗槐、白蜡、水杉和池杉等植物。
种植面积:394亩。
4.夹河河口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措施
夹河河口湿地区位于夹河河口东侧、幸福南路以北,占地面积为1200亩,呈三角形,东西平均宽为520m,南北长为1540m。工程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0~2.0m范围内,夹河东堤自南向北贯穿该湿地区。
夹河河口湿地工程区土地布局如图9-4所示。该区域主要为沼泽和湿洼地,苇草丛生,低潮时露出大片沼泽,沼泽与陆地交接地带较宽,生长着各种盐生与半盐生植物,在沙垅与沙丘上尚可见不少沙生植物。
规划夹河湿地工程区内,在夹河东堤东侧、幸福南路以北590m处现有1处煤灰沉淀池,占地面积约205亩。长时间的煤灰堆放将区域内机周围的植被覆盖,对夹河河口湿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夹河河口湿地以生态保护为主,工程修复措施为:首先全面调查工程区内的湿地资源本底和环境状况,重点保护好现有湿地资源和湿地环境,局部疏浚淤积湿地,修复湿地植被,并对煤灰沉淀池进行搬迁,进行湿地恢复。加强保护设施建设,提高夹河河口湿地系统的生态稳定性。
(1)湿地植被调查结果
该湿地区属于潮间带湿地类型,受河水和潮汐影响,夹河口湿地区内的植被分布的植被种类组成多是温带滨海区盐生、沙生代表植物,很多是盐生指示植物和固沙良好的植被。今将夹河河口可见盐生植物和砂生植物列于下:
蓝雪科(白花丹)。二色补血草(Limonoumbicolor),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倒披针形,茎直立、有棱,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顶生,为碱土指示植物,适应土壤pH值8.0~9.5,广泛生长于河滩湿地。
柽柳科。柽柳(Tamarixchinensi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枝条密生而下垂,叶片互生,广布于沿海各地,生于盐碱土的草滩海滨沙地、路边等。
伞形科。珊瑚菜(Glehnillittoralis),又名北沙参。当年生草本,主要根细长,圆柱形,长达70cm,叶上生有长柄、茎部鞘状带有紫红色,叶为2~3回羽状深裂,复伞形花序顶立,花茎、花梗、花幅均被白色或灰褐色绒毛,野生的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沙滩上。
旋花科。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soldanalla),又名挟子苗、海地瓜,多年生匍匐草本,地下茎较粗长,地上茎匍匐。单叶肾状圆形、质厚,基部心形,有长柄,花单生于叶腋,花冠漏斗状。分布于沿海各地,沿海沙地上多见。
马鞭草科。单叶蔓荆(Xitextrifoaiavar.simplicifolia),又名沙荆。落叶灌木,全株被灰白色微柔毛,主茎伏卧面,不定根,单叶对生,叶片倒卵形至椭圆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喜生于滨海滩地及海水经常冲击的地方。
紫草科。砂引草(Messerschmidiasibirica),多年生草本,有细长的根状茎,茎高10~20cm,有白色长柔毛,叶无柄或近无柄,狭矩圆形至条形,两面密生白色紧贴的长柔毛,聚伞花序伞房装。分布于平原或丘陵碱性土壤的草地上。
豆科。海边香豌豆(Lathyrusmaritimus),多年生草本,羽状复生叶互生,顶端具卷须,托叶大,叶状,基部心状,总状花序腋生。沿海盐性砂土的指示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pallidiflora),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质,全体被片状黄色腺体,奇数羽状复生互生,小叶5~13个,托叶披针形,有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广布于山东省沿海各地,为盐碱土指示植物。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落叶乔木,树皮褐色,小枝灰褐色,平滑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成刺,总状花序腋生,根系发达,耐瘠薄,为固沙植物。紫穗槐(Amorohafruticosa),又名绵槐,丛生灌木,高1.5~4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25片,因耐寒耐碱,耐干旱瘠薄。多生河岸海滩及砂质的阳坡上。
蓼科。扁蓄(Polygoaumauicul),又名扁珠菜,一年生草本,高10~40cm,根红褐色,侧根发达,茎自基分枝匍匐或直立,绿色有沟,节明显,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灰绿色平滑无毛,花1~5多簇生叶腋。生于路旁、水边、沙滩及盐碱地上。
藜科。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sibirica),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枝条上具银灰色粉粒。叶互生,叶片延菱状卵生,边缘通常由波状钝锯齿,中部以上具有两个钝锐的裂片,基部楔形,表面绿色,背面银灰色,密被粉状物。花单性,黄绿色雌雄同株,簇生于叶腋。主要分布于盐碱地,田边、路旁亦有生长。地肤(Kochiascoparia),亦成扫帚草,一年生草本,高达1m以上,茎直立,叶稠密互生,叶片线形或披针形,通常具三条纵脉。花两性或雌性,单生或两朵生于叶脉,多分布于宅旁、田边及海滨荒地。盐角草(Salicorniaeuropaea),又称海篷子,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枝对生,肉质有节。叶延化为片状对生。花序穗状,顶生,有短柄,花小,两性,每三朵一簇陷入肉质的花序轴内。分布于沿海地区海滨潮湿地带。猪毛菜(Salsolaglauca),又称蓬子菜,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m,茎由基部分枝,小枝坚硬,绿色,有条纹。叶线形内质,基部扩张,下延至茎,先端有小硬刺。花两性,通常于枝端排列成细长穗状花序。分布普遍,耐盐碱。灰绿色碱蓬(Suaedaglauca),又称碱蓬,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茎直立,浅绿色,有条纹,上部多分枝,单叶互生,排列稠密,线形或半圆柱形,肉质,花单性,1至数朵生于短梗上。分布广泛,是盐碱土指示植物,常与翅碱蓬、柽柳混生。赤碱蓬(黄须菜)(Suaedheteroptera),一年生草本,高20~80cm,绿色,晚秋变红紫色。茎直立,有红紫色纹,单叶互生,线形、半圆柱形、肉质、绿色。花簇生,无梗,3~5朵生于枝上部叶腋,花单性。广布于山东省沿海地区,是盐碱土指示植物,常与柽柳、灰绿碱蓬、芦苇等混生于海滨潮湿地。
菊科。匍匐苦荬菜(Lxerisrepens),又称窝食,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及茎匍匐,苦菜荬为我国温和气候区沿海沙滩性砂土的指示植物,为好盐性的沙生植物,常与肾叶打碗花伴生。羊角菜(Seoezoneramongolicavar.putjatae),为蒙古鸦葱变种,多年生草本,灰褐色,无毛,根垂直,圆柱状,根衣状,褐色或乳黄色,内面有厚或薄的绵毛。茎多数直立或自基部铺散,叶肉质,灰褐色,粗涩,具有不明显的3~5脉;基生叶披针形,柄生叶无柄,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分枝顶端。羊角菜为我国温和气候区盐土的指示植物,碱土上不生长,山东省分布在含盐量较高的盐土上。
百合科。天门冬属(Aspsnagussp.),直立或攀缘草本,高20~70cm,根梢肉质,叶状枝每1~6枝成簇,与分枝交成锐角,常常雌雄异株。多分布在沙丘、多沙山坡或干燥土丘上。
禾本科。獐毛(Aeluropuslittoralisvar.sinensi),又称马牙头、马绊草、小叶芦。多年生草本,秆直立或斜升,高15~25cm,有时匍匐地面长达80cm,基部为鳞片状叶鞘所包,节处密生柔毛,叶片硬,披针形,常常折成针状。圆锥花序常成穗状,分布于山东省沿海各地,生于盐滩,为优良的固沙植物。白茅(Imperatecylindricalvar.major),亦称茅草,甜根。草本,地下具匍匐伸长根茎,其上生有须根及鳞片,秆直无毛,高50~80cm,也有高达1m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粗糙,主脉于背面明显突出。圆锥花序狭长圆柱形。白茅为常见杂草,能耐轻碱性土壤,在含盐较轻的盐荒地上生长。芦苇(Phragmitescommunia),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大3m,地下茎具有粗壮匍匐根茎,秆粗硬挺直,带上常有白粉,叶片线形,顶上大型圆锥花序。轻度盐碱的土壤上常有分布。
莎草科。砂钻苔草(Carexkobonugi),多年生草本,具长而横生的匍匐茎,全年粗壮,秆直立,三角形,具紫黑色的节,叶广线形,质强,表面具光泽,边缘有锐齿,花穗大而顶生。广布于山东省沿海滩上。
木贼科。节节带(Equisetumramosissimum),多年生草本,高18~100cm,茎中空,分枝多,有纵脊,表面粗糙,沟中气孔成单行,鞘筒疏松,鞘齿短三角形,先端渐尖,褐色,易脱落。
以上盐生植物与沙生植物组成不同群落,分布在夹河口含盐量不同的土壤。土壤含盐量由少到多逐渐递增依次可见的植物群落如下:
1)芦苇-白茅群落,分布在含盐量较轻(0.3%以下)的土壤上,芦苇生长背景下,白茅生长也多,此外还有肾叶打碗花相伴生。
2)肾叶打碗花-砂钻苔草群落,分布在土壤含盐量0.3%左右的轻盐土上,除肾叶打碗花与砂钻苔草分布较多外,还可见翅碱蓬(黄须菜)少量分布。
3)二色补血草-马绊草群落,分布在土壤含盐量1.1%以上的盐土上,二色补血草与马绊草的耐盐性高于上一群落。
4)翅碱蓬(黄须菜)群落,是最耐盐碱的群落,土壤含盐量在1.5%以上,群落中除黄须菜成纯丛外,有时亦可见到马绊草。
(2)水域疏浚
首先,对湿地工程区内的粉煤灰沉淀池实施搬迁、拆除,并将粉煤灰全部外运,工程量约68.3万m3。对工程区现有水塘、涝洼地进行地形调整,在湿地区原煤灰沉淀池处开挖景观湖,兼具滞洪、拦蓄和景观综合功能,景观湖占地面积约205亩,设计底部高程为-0.50~-1.00m,水面高程为0.00m,开挖土方约10.9万m3。同时,在景观湖沿线开挖引水沟渠,将工程区内的各个水塘串通,水系涵盖整个湿地区,设计塘、溪、池和湿地洲渚等景观类型。本项工程需调整面积约480亩,开挖土石方约32.0万m3,挖方可用于湿地围堰、步行道和栖息岛的建设。
遵循现有夹河防洪规划,在不扰动夹河防潮大堤的情况下,设计在幸福南路北侧、夹河防潮大堤处建设引水口门,开挖一条贯通整片湿地外侧的水道。水道宽度25.0m,水深1.5m,将引水口门与景观湖、海滨连通。本项工程需贯通水道2000m,水系疏浚需开挖土方10.0万m3。
同时,对现有夹河东岸的防潮大堤进行生态护坡改造,采用地理板框介质筛护坡技术堤岸坡角处采用了木桩+抛石的护岸技术,改造护坡段长1285m。
(3)植物修复工程
在保护现有植被资源的前提下,基于工程区内整治后的地形,根据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时对夹河防潮堤外侧的滩地和湿地区内的道路实施防护林工程,种植紫穗槐、白蜡、刺槐、柽柳等耐湿、耐盐林木;护坡栽植碱蓬、芦苇、白茅等耐盐生物种。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保护夹河河口湿地的生态环境。
1)挺水、浮叶植物。在滩地及浅水处(0~1.2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湿生植物(菖蒲、黄花鸢尾、水芹和千屈菜)、挺水植物(水葱、香蒲、芦苇、茭白);水深较深处(1.0~2.0m),选择具有净化能力和观赏能力的浮叶植物(莲、野菱、睡莲和芡实)。通过构建、修复水生植被,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及生态稳定性。
种植面积:400亩。
2)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内的深水区,选种常见的喜温、且具较强净化能力的金鱼藻、苦草、黑藻、红线草及喜凉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进行种植。
设计参数:覆盖率50%。
种植面积:150亩。
3)湿生、耐盐植物。在自然土坡种植草皮,草种选用当地常见草类。常见种类包括耐旱、耐湿灌木和草本:蔷薇、结缕草麦冬、狗牙根、苜蓿等,及碱蓬、芦苇、白茅等耐盐生物种。在生产路两侧栽植垂柳、紫穗槐、白蜡和池杉等植物。
种植面积:404亩。
4)防护林改造。对夹河河口湿地区的防护林地开展生态林业,林地树种主要以耐盐、耐湿苗木如赤松、刺槐、紫穗槐、柽柳、湿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构建河口滩地生态林。
种植面积:246亩。
夹河生态园规划区位于烟台市中部,芝罘区西南侧,南侧紧邻莱山机场,西侧与福山区及开发区隔河相望。范围包括外夹河、大沽夹河及其东岸地区,具体为:南起东珠岩夹河,北至入海口,东起铁路线、青年南路及芝罘区东界,西至夹河,占地约35.89km2。夹河下游生态湿地公园,是以夹河为主干,以夹河沿线的东珠岩湿地区、绿岛湿地区和夹河河口湿地区为节点,构建“一廊、三区”的夹河河道走廊湿地系统。建设规模11438亩。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和恢复夹河沿线湿地系统,恢复和保护夹河自然湿地,逐步恢复夹河湿地的生态功能,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的景观与生态服务效益,实现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修复和水质保障,达到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和涵养水源的目的。
【青少年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有哪些?】
一、成瘾行为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与社会的接触更广泛,也会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成瘾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临床医学中病人对药物的依赖现象。当前,在青少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的成瘾现象主要有吸烟和饮酒成瘾、游戏成瘾以及网络成瘾等。
(一)吸烟成瘾
吸烟行为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据统计,目前我国9~12岁小学生中约有10%~15%的人吸烟;12~15岁的初、高中生约有35%以上的人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吸烟者则占到了被调查者的75%。青少年初次吸烟的年龄也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在我国,当前青少年吸烟的状况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
(1)男生吸烟的比例较高。在男生中,初一学生吸烟比例约四分之一,高一学生吸烟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一些职业技术学校及工读学校这一比例能到达60%甚至更高。
(2)少数女学生也吸烟,而且目前女学生抽烟人数有发展的趋势。
(3)开始吸烟的年龄变小。在吸烟的青少年中,很多人小学期间就已经开始吸烟。
从我国情况来看,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四个方面。
(1)我国社会吸烟的风气很严重,各种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烟,对青少年吸烟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家庭中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吸烟行为和态度会起到强化和示范作用,家庭中父母的监控不适当和亲子关系不良与吸烟行为有关,家庭的社会生活背景也有一定影响作用。
(3)同伴群体在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成年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其所属群体对吸烟的态度和团体的性质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吸烟与否及吸烟的多少。
(4)心理上的自我满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有较大的变化,容易对吸烟产生好奇心,这种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需要,使中学生容易沾上吸烟行为。
(二)游戏成瘾
目前国际上将电子游戏分为单机电脑游戏、游戏机游戏以及电脑网络游戏。电子游戏本身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够训练人的手、眼、脑的配合能力,起到一定的开发大脑、提升智力的作用,有助于激发钻研、创造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可以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但是,网络和电子游戏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比较差,社会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更容易沉溺于游戏中,而且由于电子游戏的设计情节、内容、画面等良莠不齐,容易给他们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造成困扰和伤害。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暴力场景,对青少年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青少年本身心理抵御能力就弱,而随着这三类游戏越来越逼真,他们对游戏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网络游戏又因具有娱乐性、互动性、开放性和虚拟现实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沉迷其中。过度玩电子游戏会导致类似依赖综合征等一系列的问题(刘学军等,2002)。玩电子游戏成瘾者与那些精神活性物质成瘾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主要表现为持久地渴望或难以控制或减少玩电子游戏,为了满足强烈的玩电子游戏的冲动而放弃重要的社会角色和其他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停止电子游戏活动后则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杨彦春、祝卓宏,1999)。而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青少年更多地表现出较高的抑郁和焦虑,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交问题、行为问题以及家庭矛盾等。
对于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一致表明,接触电子游戏暴力与攻击行为存在正向联系。一项对八、九年级的青少年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低敌意特质却玩暴力游戏的青少年反而比那些具有强敌意特质但不玩暴力游戏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身体冲突。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玩电子游戏与攻击性认知、归因和行为有因果联系。
(三)网络成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成瘾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我国,青少年在网络活动的人群中占据主要位置,而网络成瘾的发病年龄为15~40岁,青少年为高发人群。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又称为网络性心理障碍或网络依赖等。目前对网络成瘾还没有一致的定义,有人将其定义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网络成瘾的人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行为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时间,并且随着网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使用者出现难以自拔的现象。在初期,患者会出现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如果不能如愿就会产生极度的不适应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随后就会发展为躯体的依赖,表现为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最终导致学习、生活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网络成瘾会造成青少年心理、生理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不良后果。它会占据成瘾者几乎所有的时间和注意力,使其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能力下降,出现严重的动机冲突和情绪困扰,如抑郁和焦虑,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参与集体活动的动力减弱。
研究者对于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本身特征。网络本身具有的匿名性、时间快、范围广、自由度高等特点,可以使人际交流具有很大的吸引性,而同时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交流方式的限制。
(2)人格特征。那些具有高焦虑、低自尊、抑郁倾向、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方面特征的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成瘾。
(3)家庭和学校环境。家庭和学习的压力会导致青少年产生情绪、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失调,因此他们就会借助网络来舒缓压力,逃避现实中遇到的困难。
二、内部失调
青春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青少年会产生困扰、绝望、悲观等消极的情绪,因此极易产生内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青春期精神分裂和自杀倾向等。
(一)焦虑和抑郁
抑郁常用来描述一种普遍的悲伤、痛苦或失望的情绪状态,是青少年较为普遍的心理困扰。抑郁一般会表现在情绪、认知和行为上,情绪上的主要症状有压抑、沮丧、对各类活动都不感兴趣,在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衰退、犹豫不决等,还会出现厌食、失眠和精力不旺盛等症状。
青少年由于面对的压力逐渐增大,抑郁症状也普遍增多。彼得森等(Petersen,etal.,1993)报告了青少年抑郁的不同发展范式:青少年在13~15岁抑郁心境急剧增加,在17~18岁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到成人水平。.青少年抑郁患病率远远高于儿童,其终生患病率与成年人接近,低者4%,高者达25%,这表明成年抑郁症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舒明跃,2004)。大多数研究认为,儿童期(13岁以前)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但在青少年时期,女性患病率明显上升,与男性之比大约为2∶1甚至3∶1,与成年人基本相当。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高于男性,这可能是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女孩更容易把感觉指向内部,而男孩则会将注意力转向外部表达。这样面对同等程度的压力时,女孩更有可能变得抑郁。
造成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遗传和生物学的因素外,主要有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创伤性应激事件和持续积累的不良体验,另一个就是个人的认知特征。对青少年来说,来自家庭中的家庭环境气氛、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以及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等都可能构成威胁青少年的生活应激事件,从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徐馨琦等,2005)。在对青少年人群的研究中,抑郁主要和学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两个领域相关。在学业领域中,教师、父母、同伴对学业能力的评价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有抑郁情绪的青少年具有较少的同双亲的亲密度、社会支持,并比他们的同伴表现出较低的自尊(邱炳武,2001)。而个人认知特征能够影响个体对消极事件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遭遇不幸的人有的就不会患上抑郁症。研究显示,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与抑郁有相关,自责和受别人责备后的自我认知方式与抑郁之间有显著相关,同时还发现,青少年抑郁和认知、自责、反思、积极的自我评价等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焦虑比抑郁在青少年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有研究显示(屈坚定,2003),在被调查的13~16岁学生中,有70%的人自称有很多忧虑,将近半数说他们的生活缺少乐趣并且使他们紧张,超过1/4的人说存在睡眠障碍。男孩与女孩有相似的焦虑倾向。焦虑的主要来源中,与学校有关的项目占到了2/3。将近半数学生对大量的家庭作业感到焦虑,一半左右焦虑与离校以后的就业有关。青少年的抑郁与持续的焦虑,若不加以治疗则会对成年后的工作、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但是,由于人们通常认为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年正处于情绪暴躁和忧郁并存的时期,许多人认为抑郁只是青少年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导致家长和教师很少注意到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有70%~80%患抑郁症的青少年没有得到任何的治疗。
(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从15岁开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增多,到青年期达到高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很明显,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扭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现出先兆,如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戒心过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调查表明,同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50%,异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12%,兄弟姐妹同时发病的概率就更低了。但这种遗传因素之所以到青春期方发生效应,还是由青春期个体所具有的特殊身心特点所决定的。这个年龄的个体最易感受压抑、挫折和焦虑,而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常有对性的妄想,这与青春期性机能的迅速发展有密切关系。
(三)自杀倾向
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以前极为少见,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在15~19岁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中,自杀是排在事故、癌症、其他疾病、被杀之后的第五个原因。《中国的自杀现状:1995~1999年》中的研究结论表明:估计中国平均年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我国目前已属于世界上的高自杀率国家之一。据调查显示,自杀已是我国全人群的第五位死因,是15~34岁青少年人群的第一位死因(王声涌,2003)。
13~14岁在校学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9%。我国小范围的调查(范存欣等,2005)显示,在校15~26岁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自杀已遂、自杀未遂、自杀意念的发生,与青少年的年龄及发育成熟与否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功自杀率越高。18~20岁是青年自杀的高峰年龄段,这主要是由于在学业和求职过程中遭受挫折而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且不能得到及时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而采取“一死了之”的手段。其中2/3的自杀者为20~24岁,30%为16~19岁,仅有8%的自杀者年龄小于15岁(赵静波、季建林,1997)。多数西方国家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男性多于女性,自杀青年男女之比为3∶1。男性自杀人数多的原因是因为男性一旦发生抑郁,所产生的挫折感、失败感和悲观情绪具有非常大的不可逆转和无可挽回的内在体验,同时男性往往不像女性那样去寻求帮助,而是倾向于走极端和采取危险的方式,这样大大限制了干预的机会。而在国内,无论是自杀行为还是自杀意念的发生,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梁军林等,2000)。
在自杀的倾向与方式上,存在着男女差异。女性多采用消极的自杀方式,如吃大剂量的药物或服毒;男性多采用主动的自杀方式,如用手枪自射或自缢等。男性所采用的方式比较彻底,多能完成自杀;女性一般只是表现出有自杀的倾向和举动,但许多时候不能完成。在男女两性青少年中有自杀企图和实际完成自杀行为的比例为100∶1。少年自杀的具体原因很多,如怀孕、学业失败、与父母发生冲突、被同伴拒绝、被社会排斥、违法犯罪后的恐惧,也有人是出于浪漫的想法。但不论具体情况如何,有一条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少年期需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最终导致采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
三、外部失调──反社会行为和青少年犯罪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对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的界定意见并不统一,但一致的观点是青少年的违法行为要比其他年龄阶段更普遍。根据近年来出版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统计资料,我国青少年犯罪似乎有愈加严重的趋势。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20%~30%上升到80年代的70%~80%。进入90年代,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比例虽有下降,但形势仍很严峻:1990年为57.31%,1991年为52.88%,1992年为50.78%,1993年为50.74%,1994年为49.12%,1995年为45.54%,1996年为40.53%,1997年为37.85%,1998年为39.39%,1999年为36.71%。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的趋势,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类型集中为抢劫、强奸和盗窃,在押未成年犯中上述犯罪类型人数比例分别为64.4%、11.3%、10.5%,占全部犯罪类型的八成以上,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孙云晓,2006)。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这几年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1)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案犯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青少年犯罪年增长率超过5%。
(2)犯罪年龄呈下降趋势,且团伙性犯罪居多。据有关数据分析,从1998年到2003年,青少年作案平均年龄下降2岁,由17.6周岁降为15.7岁。14~16岁青少年犯罪状况日益突出,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也明显增多。
(3)闲散青少年等群体违法犯罪凸显。团中央对2361名青少年罪犯调查后发现,闲散青少年为1445人,占61.2%,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
(4)家庭问题和失学、辍学问题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明显。近年来,失和、失教、失德、失才的家庭逐渐增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对全国18个少管所和监狱的调查中发现,有26.6%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破碎家庭,有近一半的青少年罪犯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于滨,2004)。
(5)因非法网吧、毒品等不良因素导致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最新统计,因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加了5倍多。
无论是官方记录还是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研究都表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从青少年早期就开始逐级增长,严重的暴力犯罪和财物犯罪在青春期都有所增长,到青少年中、晚期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到了青年早期有所下降,成年早期才有少许下降。在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中,男孩的比例要明显大于女孩。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更容易卷入到反社会的活动中。
有效防治青少年犯罪必须从控制和消除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入手。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徐爱东,2005)。
(1)家庭因素。导致孩子不良成长的家庭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家庭破裂,最新统计显示,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二是父母素质偏低,亲子沟通不足;三是家庭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对,犯罪青少年的父母更可能使用体罚式的管教方式。
(2)同伴因素。在青少年时期,同伴逐渐取代父母的影响,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许多青少年犯罪行为都是在群体压力的情景下产生的。另外,同伴团体等亚文化群体对青少年的交往也有重大影响,有些群体会鼓励攻击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他们中较多人会被同龄群体排斥。有调查显示(孙云晓,2006),对于那些仅仅是学习跟不上的同学,13%的同学希望他们离开班级;对于那些由于不良行为受到学校处分的同学,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他们应该离开班级;而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受到公安机关处理的同学,来自同龄群体的排斥更加强烈,只有25%的同学愿意他们留在原来的班级。
(3)青少年自身因素。青少年时期的个体集众多矛盾于一身,表现为:既渴望摆脱束缚,但又受到能力的限制;既想得到他人的认同,但自我中心意识太强;既想张扬个性,但又比较偏激。再加上这段时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强,自尊心强,分辨是非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都较弱,这些特点很容易激化矛盾,使青少年无所适从。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就会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
【各位前辈,我需要一份完整的水利工程招投标范本(或者实例),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提起“三峡工程”,人们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三峡”的名气和“三峡工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倍受关注;陌生的是三峡工程的运作和它的建设者们,因为他们行事低调,一直在默默地耕耘着,尤其是这些总处于敏感地带的“三峡招标人”。
度过近20年招标生涯的于滨,任三峡国际招标公司总经理也已七个年头,非常令她欣慰的是,在三峡国际招标公司完成的一系列招标工作中,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这在中国招标史上也将谱写下光辉的一章。作为与中国招标业共同成长的第一代招标人,于滨对能有幸参与三峡工程这样的世纪工程招标工作感到无比自豪,可以说三峡国际招标公司就像一所招标业的顶尖学校,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素质的当代招标人。
有人说招标是一个需要“较真”的行业,其中的甘苦无法细说。谈起招标人和招标事,于滨还是津津乐道,言语中总会流露出专家的风格和习惯。对招标事业的热爱和执著使她总是处于繁忙之中。
在中国的招投标行业,于滨的名气一点都不亚于同她一同成长的三峡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业内人士提起这位三峡招标的领军人物时,敬佩之心总会油然而生。
在复杂关系交织中成长
谈及三峡国际招标公司近十年来经历的国内工程招标业很多的首次,于滨感慨地说:我们是在复杂关系的交织中成长的。无论从工程背景,招标的国际化程度,还是从技术要求等来说,都是国内工程招标以前从没有碰见过的,三峡招标人从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作为三峡招标人,经常要站在多种决策因素的高度来考虑问题。
于滨将三峡工程的特点总结为一个“大”字和“环境”复杂。
说三峡工程“大”,所面临是规模大、投资大,技术复杂、技术指标要求高,各专业施工队伍较多。三峡工程土建项目一次性最大招标金额达到33亿元,机电项目一次性最大招标金额达到61.7亿元。金额本身就说明了项目的复杂程度。另外,三峡工程中很多设备国内没有相应的制造能力,世界上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也比较少,这就给设备招标增加了难度。
说三峡工程“环境”复杂,从三峡工程被论证四、五十年本身就能看出它的特殊性。技术、设备、施工、服务等所碰到的问题,都是当今国内水利工程所面临的极其罕见和复杂的问题。三峡总公司针对多种复杂的因素,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招标过程中,既要面对技术、设备上的难度,同时还要面对和处理技术之外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大环境因素。在微观环境方面,要面对众多的设备制造厂家和建设队伍,要保持竞争,又要面对他们不同的现状,如何才能使招标评标工作为将来的三峡工程顺利完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是三峡招标人所面临的难题。三峡招标人在这种条件下所积累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在复杂矛盾与关系交织中组织招标工作,其中需要很多的技巧和耐心。
于滨介绍说:在三峡总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处理了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事务,也就形成了我们与其他同类招标代理机构的差异化特点和优势。所以有了三峡工程招标中经历后,三峡招标人可以丰富的经验去应对社会上的各种工程招标。
不忘业主的需求是制胜法宝
当记者问于滨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交织中如何成功而且漂亮地完成每一次招标工作时,于滨微笑着说:了解和满足业主的需求是招标成功的法宝。她解释道:作招标其实也是在协调各种生产关系,不管关系多复杂,也不能忘记最终目的:满足委托方的需要和利益,这是我们要保证的第一大宗旨,各项工作都要以这点为核心展开。首先要了解这家业主(委托方)它的需要是什么?在进入工作之前就是搞清这一点。当然是工程的需要不是个人的需要。其实招标代理与其它软件设计等技术服务型企业性质相同,尽管服务形式不同,了解客户需求、分解客户需求,通过对客户需求目标的分解,不断地去满足客户不同项下的需要,如工期、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等都是一致的。这个工程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承包商来服务?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些问题都必须在编制招标文件开始时详细分析,并巧妙地编入招标文件,使问题在招标过程中得以解决。什么是招标技巧?强大的行业背景使我们知道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去了解投标人,如何去了解投标人?从哪些信息去对投标人作判断,希望他们提供哪些资料,提供的程度、宽度如何?对投标的信息掌握和判断是将来公正评标的基础。
于总介绍说,三峡国际招标公司所承接的大标一次标底能达几十个亿,小标只有几十万元,不论大标小标,核心内容都是保证业主的利益和需要。我们要求员工在所有的工作中,都能够保证品质,包括员工的工作作风,都要体现出三峡招标的品质来。
精细铸就三峡品牌
说起三峡招标人的严谨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于滨感叹这要感谢三峡工程的严格要求和精细管理,她举例说,三峡右岸12台机组招标,有国内和国际厂商参与,开标前用了半年的时间准备,仅各家做模型负荷试验就用了69天时间;组织评定时,商务项下就做了68套的分析文件,于总亲自带领大家一项项完成,为专家评定打下一个基础。他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供货能力、经济性,技术灵敏度分析等,这个项目共做了120多套表格。比如刚刚完成的溪洛渡的项目也做了110多套分析资料,这种复杂程度在一些市场项目的招标评定中是不可想象的。三峡项目的招标评定经常是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从深度数据分析比较,以求科学评定,这是三峡招标人的追求。
三峡国际招标的品牌也就在这精细管理中铸就。于总介绍,她和公司全体员工时刻谨记“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三峡无小事”等座右铭。公司早在2002年就开始实行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简称DMPC),在她的领导下,结合6西格玛的管理模式,并把它本地化,结合中国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公司先后制订了《招标工作管理规定》、《合同执行管理规定》、《保密管理规定》、《人事劳动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了部门目标责任制度、部门横向考核制度、过程控制细化管理、质量管理程式化处罚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员工的月度考核、年度考核、续聘考核等严格的考核制度。公司2004年获得了湖北省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健全的规章和先进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凭借在三峡项目的经验积累,三峡国际招标公司已经是行业内叫得响的专业招标机构。
通过实战经验的不断积累,三峡国际招标公司锻炼一支综合素质极强、非常能战斗的队伍。因为对于员工来说,在三峡工程招标过程中,要涉及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工程建筑、水电工程管理、施工管理、设备原理结构的了解、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经验、法律、金融知识、在这些综合知识的基础之上去进行招标采购,及后续的合同管理。面对各种问题都能够拿出相应的令业主或项目管理单位满意的解决方法。
立足三峡服务社会
三峡国际招标公司从2000年尝试性进入三峡外部市场以来,短短的几年内,公司规模也已由创立伊始的3个部门发展到11个部门。公司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单纯的大型机电设备招标发展到大型水利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道路交通、体育场馆、机电设备、园艺绿化、建筑安装、金属结构、物资材料、集中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各个领域的招标和合同执行工作。公司还先后获得了国际招标甲级资格、工程招标甲级资格、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招标甲级资格、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三峡国际招标公司在于滨的领导下,已经在业界树立起了自己良好的形象和地位。
于滨总经理充满热情地分析道:三峡国际招标在为三峡工程服务中积累了这么多经验,能够为社会服务,回馈社会,做好当代招标人,这是我们的最大心愿。
永远的学习精神
当记者问于总三峡招标的发展规划时,于滨沉思片刻,平静地说:三峡招标要力争做到行业最优,在保持我们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层次。要作精,不能把业务做得五花八门,要把招标代理工作作出层次、作出品位,当作一个永恒的事业来做。于滨认为,《招投标法》的颁布,招投标协会的成立,中国经济的上升,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与规范,预示着招标代理这个行业将不断得到强化。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人的管理思路和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招标不会回归到各个业主自己去招标,以招标服务机构的方式而存在的状态会长期存在,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峡招标公司应该做精作强,把我们在合同管理、合同执行的经验带给大家,在招标之外作一些延伸,发挥重大工程的前期咨询作用。作为招标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比如我们参与到北京的奥运工程建设招标中,我们也可以从北京奥运工程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在实践中学习,已经成为三峡招标人不变的精神。
于滨现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