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汉朝皇帝的名字是什么?】
西汉
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字季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长子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
景帝刘启(西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
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
昭帝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汉武帝幼子
宣帝刘询(前92—前49),,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
元帝刘奭(前75—前33),汉宣帝长子
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汉元帝长子
哀帝刘欣(前27年~前1年),汉元帝庶孙
平帝刘讳衎(前9年-6年)汉元帝的孙
更始帝刘玄(?—25年刘秀的族兄
东汉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刘邦九世孙
明帝刘庄(28—75刘秀第四子
章帝刘炟(58年—88年),明帝的五儿
和帝刘肇(79年—106年章帝次子
殇帝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
安帝刘祜(94年—125年),章帝的孙子
顺帝刘保(115年—144年),安帝之子
冲帝刘炳143年—145年顺帝之子
质帝刘缵138年—146章帝的曾孙,孝王刘鸿儿
桓帝刘志(132~167)章帝曾孙
灵帝刘宏(156~189年)章帝玄孙
献帝刘协189年-220年汉灵帝的儿子
【汉朝人名一般都是两个字吗?(苏武、萧何、卫青……)】
分类:文化/艺术>>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汉朝三个字的人名我就知道两个:霍去病,董仲舒。
这是当时起名的习惯还是规定?什么时候开始有三个字的人名的?
解析:
三国人为啥都是单字名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了幅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
“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以后。
【汉武帝原名是什么?】
汉武帝原来名叫“刘彘(音zhi去声)”,七岁时他的父亲汉景帝把他的名字改为“刘彻”。他的取名和改名经过《汉武故事》有记载:
根据上述记载,初生时取名“彘”,是汉高祖托梦给景帝要景帝取的。七岁时,汉景帝废掉原来太子刘荣,改立刘彘时,认为“彘”有“彻”(“通”和“聪明”)的意义,乃改名为刘彻。
按:“彘”字就是古代也只有“猪”的意思,按照现代中国人的观念,猪不但脏而且笨,但汉朝时却取为皇家子弟的名字,而且认为猪很“通”很“聪明”,由此可见古今中国人习俗观念之差异。
当时许多贵族子弟由于养尊处优,导致身体羸弱,不到成年就死去了。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身体强壮,故意给他们取一些老百姓用的低微下贱的名字。
等到汉武帝成年,做了皇帝后,就改为刘彻了。
扩展资料: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阳历)7月30日-前87年3月29日),乳名刘彘,汉朝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于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于16岁登基,在位达54年,是满清康熙以前在位最长的中国皇帝。
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功积显赫,和秦始皇被后世并称为“秦皇汉武”,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具为有前瞻性,为朝廷以至社会带了新思维,实得权力后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深远地影响着后世。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参考资料:-汉武帝
【汉朝个个皇帝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前180年)。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孺子(刘婴)(公元5--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西汉完》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少帝刘懿,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公元前6--57年)。高祖九世孙,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公元28--75年)。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章帝(刘炟)(公元56--88年)。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和帝(刘肇)(公元79--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邓太后(邓绥)(公元81--121年)。和帝皇后,和帝死后,执政16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和帝慎陵之侧。殇帝(刘隆)(公元105--106年)。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安帝(刘祜)(公元94--125年)。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少帝(刘懿)(公元?--125年)。章帝孙,安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葬处不明。顺帝(刘保)(公元115--144年)。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在洛阳市西)。*梁太后(梁纳)(公元106--150年)。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执政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顺帝宪陵之侧。冲帝(刘炳)(公元143--145年)。顺帝子,顺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病死,终年3岁,葬于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为洛阳市西北)。质帝(刘缵)(公元138--146年)。章帝玄孙,冲帝死后,被梁太后和梁翼迎立为帝,在位不足1年,被梁翼毒死,终年9岁,葬于静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桓帝(刘志)(公元132--167年)。章帝曾孙,质帝被毒死后,由梁翼迎立为帝,在位21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灵帝(刘宏)(公元166--189年)。章帝玄孙,刘苌子,桓帝死后,窦后立他为帝,在位22年,病死,终年34岁,葬于文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少帝(刘辩)(公元175--189年)。灵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被董卓废黜,后被毒杀,终年15岁,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献帝(刘协)字伯和(公元181--234年)。灵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废后继位,在位31年,被曹丕废黜,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小风村)
【汉朝名字为什么多两字】
汉朝人的名字大多都是两个字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汉朝名讳制度的影响,以及受到了汉朝皇帝以单名作为榜样的影响。
首先,汉朝的名讳制度要求人们不能与皇帝的名字相同,因此很多人会选择改用两个字的名字来避免与皇帝的名字相同。此外,在汉朝时期,以单名为美,双名为丑,因此很多人也会为了追求美感而选择使用两个字的名称。
其次,汉朝的皇帝大多都使用单名,如刘秀、刘启、刘恒、刘彻等。这些皇帝的行为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很多人也会效仿皇帝使用单名。
总之,汉朝人使用两个字的名称是受到名讳制度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以及受到皇帝行为的影响。
【汉朝的皇帝叫什么名字?】
帝王世系表</B>汉朝皇帝世系表
西汉(前206——公元8)附玄汉(公元23——公元25)
⑴(1)汉高帝刘邦
│
————————————————
││
⑵(2)汉惠帝刘盈(5)汉文帝刘恒
││
————————│
│││
⑶(3)汉少帝刘恭(4)汉少帝刘弘(6)汉景帝刘启
│
—————————————————————————
││
⑷(7)汉武大帝刘彻长沙定王刘发
││
——————————————————│
││││
⑸戾太子刘据昌邑哀王刘髆(8)汉昭帝刘弗陵舂陵节侯刘买
│││
⑹史皇孙刘进(9)昌邑王刘贺舂陵戴侯刘熊渠
││
⑺(10)汉宣帝刘询苍梧太守刘利
││
————————————————————————│
│││
⑻(11)汉元帝刘奭楚孝王刘嚣刘子张
│││
—————————————————││
│││││
⑼(12)汉成帝刘骜定陶王刘康中山王刘兴广成侯刘勋(16)更始帝刘玄
│││
⑽(13)汉哀帝刘欣(14)汉平帝刘衎广成侯刘显
│
⑾(15)汉儒子刘婴
东汉(25——220)
西汉景帝┄┄┄长沙王刘发┄┄┄(1)汉光武大帝刘秀───(2)汉明帝刘庄───(3)汉章帝刘炟┐
25─5758─7576─88│
│
┌───────────────────────────────────────────────────────┘
│
├─(4)汉和帝刘肇───(5)汉殇帝刘隆
│89─105106
│
├─清河王刘庆───(6)汉安帝刘祜───(8)汉顺帝刘保───(9)汉冲帝刘炳
│107─125126─144145
│
├─济北惠王刘寿───(7)汉少帝刘懿
│125
│
├─千乘贞王刘抗───乐安夷王刘宠───渤海孝王刘鸿───(10)汉质帝刘缵
│146
│
└─河间孝王刘开─┬─蠡吾侯刘翼───(11)汉桓帝刘志
│147─167
│
└─解渎亭侯刘淑───解渎亭侯刘苌───(12)汉灵帝刘宏─┬─(13)汉少帝刘辩
168─189│189
│
└─(14)汉献帝刘协
189─220[编辑本段]11、汉朝纪元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帝王庙号年号元年的干支公元纪年
高帝(太祖)(刘邦)(12)乙未前206
惠帝(刘盈)(7)丁未前194
高后(吕雉)(8)甲寅前187
文帝(太宗)(刘恒)(16)壬戌前179
(后元)(7)戊寅前163
景帝(刘启)无(7)乙酉前156
(中元)(6)壬辰前149
(后元)(3)戊戌前143
武帝(世宗)(刘彻)建元(6)辛丑前140
元光(6)丁未前134
元朔(6)癸丑前128
元狩(6)己未前122
元鼎(6)甲子前117
元封(6)辛未前110
太初(4)丁丑前104
天汉(4)辛巳前100
太始(4)乙酉前96
征和(4)已丑前92
后元(2)癸巳前88
昭帝(刘弗陵)始元(7)乙未前86
元凤(6)辛丑八前80
元平(1)丁未前74
宣帝(中宗)(刘询)本始(4)戊申前73
地节(4)壬子前69
元康(5)丙辰前65
神爵(4)庚申三前61
五凤(4)甲子前57
甘露(4)戊辰前53
黄龙(1)壬申前49
元帝(高宗)(刘奭)初元(5)癸酉前48
永光(5)戊寅前43
建昭(5)癸未前38
竟宁(1)戊子前33
成帝(同宗)(刘骜)建始(4)己丑前32
河平(4)癸巳三前28
阳朔(4)丁酉前24
鸿嘉(4)辛丑前20
永始(4)乙巳前16
元延(4)己酉前12
绥和(2)癸丑前8
哀帝(仁宗)(刘欣)建平(4)乙卯前6
元寿(2)己未前2
平帝(元宗)(刘衎)元始(5)辛酉公元1
孺子婴(王莽摄政)居摄(3)丙寅公元6
初始(1)戊辰十一公元8
[新]王莽始建国(5)己巳公元9
天凤(6)甲戌公元14
地皇(4)庚辰公元20
更始帝(刘玄)更始(3)癸未二公元23
东汉(公元25-公元220)
帝王庙号年号元年的干支公元纪年
光武帝(世祖)(刘秀)建武(32)乙酉六公元25
建武中元(2)丙辰四公元56
明帝(显宗)(刘庄)永平(18)戊午公元58
章帝(肃宗)(刘炟)建初(9)丙子公元76
元和(4)甲申八公元84
章和(2)丁亥七公元87
和帝(穆宗)(刘肇)永元(17)己丑公元89
元兴(1)乙巳四公元105
殇帝(刘隆)延平(1)丙午公元106
安帝(恭宗)(刘祜)永初(7)丁未公元107
元初(7)甲寅公元114
永宁(2)庚申四公元120
建光(2)辛酉七公元121
延光(4)壬戌三公元122
顺帝(敬宗)(刘保)永建(7)丙寅公元126
阳嘉(4)壬申三公元132
永和(6)丙子公元136
汉安(3)壬午公元142
建康(1)甲申四公元144
冲帝(刘炳)永憙(1)乙酉公元145
质帝(刘缵)本初(1)丙戌公元146
桓帝(威宗)(刘志)建和(3)丁亥公元147
和平(1)庚寅公元150
元嘉(3)辛卯公元151
永兴(2)癸巳五公元153
永寿(4)乙未公元155
延熹(10)戊戌六公元158
永康(1)丁未六公元167
灵帝(刘宏)建宁(5)戊申公元168
熹平(7)壬子五公元172
光和(7)戊午三公元178
中平(6)甲子十二公元184
少帝(刘辨)光熹(1)己巳四公元189
昭宁(1)己巳八公元189
献帝(刘协)初平(4)庚午公元190
兴平(2)甲戌公元194
建安(25)丙子公元196
延康(1)庚子三公元220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朝名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