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哪里?】
感知可分为外部感知和内部感知两种。“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当然是说君子与小人内部感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内部感知又可分为甲类内部感知和乙类内部感知两种。甲类内部感知是体内(包括大脑)固有物质运动造成的;乙类内部感知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中产生的,可分为环境型内部感知、行为型内部感知和思想型内部感知三种,主要和人的观念密切相关。君子之所以坦荡荡,小人之所以常戚戚,这既体现在君子与小人甲类内部感知的差异上,也体现在君子与小人乙类内部感知的差异上。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实际上是从观念的角度来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的。这一问题,上面其实已经涉及。现在只强调两点:其一,君子之所以更容易接受好的道德观念,离不开他体内(包括大脑)良好的固有物质运动。因为,这种良好的体内(包括大脑)固有物质运动,将导致他在接受好的道德观念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他乐于接受的内心感受。小人之所以更容易接受不好的道德观念,同样离不开他体内(包括大脑)不好的固有物质运动。因为,这种不好的体内(包括大脑)固有物质运动,将导致他在接受不好的道德观念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他乐于接受的内心感受。其二,任何人要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君子与小人当然也是如此。在一个盛行良好道德观念的社会环境中,君子更容易成为君子;在一个盛行不好道德观念的社会环境中,小人更容易成为小人。如果只强调体内(包括大脑)固有的物质运动,不强调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那么为什么好的社会环境中好人更易产生、坏的社会环境中坏人更易出现,我们就很难理解其中的真正原因。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反映的其实是君子的行为特征。这种行为特征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自强不息”,也就是兢兢业业、奋发图强;一个是“天行健”,也就是以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相吻合的方式去自强不息。由于君子是按照客观规律自强不息,其结果将是心与身的和谐统一,内部世界物质运动与外部世界物质运动的和谐统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小人是无法或很难以“天行健”的方式去“自强不息”的。原因无非有两个:首先,他难以承受人生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之所以难以承受,当然和他体内(包括大脑)固有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密切相关;其次,他也很难认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之所以难以认识,恐怕和他的内心感受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所接受的各种观念密切相关。上面,从三个方面粗略地分析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当然,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高谈阔论”什么君子与小人,好象有点滑稽可笑,甚至还会有人反感。我们也只是想借用这两个概念,观察一下当今的社会现实而已。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当然也存在着好人、坏人以及不好不坏的人等,——其实,任何社会现实都是如此。理解古人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对于认识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好人、坏人以及不好不坏的人等,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补充: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认真看完《论语》,就知道得差不多了。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意思是君子有高明的、超脱的远见,而小人只注重现实的、浅近的实际利益。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意思是君子不可以从小事上去理解,却可以在大事上承受;小人不可以从大事上承受,只可以从小事上去理解。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的思想中心在道德方面,讲究行使仁义之道;小人则不是这样,往往认为有钱就是好的,想念的都是财富、利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正义与德行,小人则利欲熏心,一味钻营取利而已。孔子还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思是君子度量宽宏,心胸开阔,光明爽朗,神色舒泰而不骄傲;小人度量狭窄,挟怨抱恨,得志时往往骄傲自大、盛气凌人,难以作到心境泰然。他还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自立自强,靠自己发奋努力成功;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总是设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索求好处。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意思是小人对待自己的错误总是文过饰非,千方百计掩饰,把责任和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在《论语》中,类似这样的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言论很多,大都能发人深醒,足可作为个人修养和处世观人的龟鉴。在对待这“名利”两个字的问题上,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君子并非不看重名利,而是“见得思义”。他反对的只是小人那样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以及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去谋取私利等对待利益的态度。在孔子看来,“名利”二字中,君子更看重“名”,而小人则更偏重“利”,当二者如“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君子舍“鱼”而取“熊掌”(即“名”),小人则选择“利”,不顾道义。所以古人认为,判别君子与小人,只要从“利”、“义”的选择上就可以见出.补充:自古以来,做小人易,而做君子难。做君子难,难在何处?难在言行一致,难在安贫乐道,难在修养之高。诸如“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可以忍受住穷困和不得志,小人则不能够忍受这些,为了谋取富贵,就会不择手段,什么事都会干出来的,因而也会常常得手。而君子由于德行所在,耻于钻营富贵,又率多刚直之言,加上世俗大众中有远见、有胸怀者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不为当权者所喜,故而难以进身,难以重用,又说:“君子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君子要做伟大的事业,却担心吃的不好穿得差,这种人是不值得谈论、提起的。而小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对吃穿非常注重和计较。西方也有句通俗谚语: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二者道理是一样的。诸葛亮则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欧阳修则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古君子达人,都知道澹泊、简朴可以增进智慧、修养,最终才会有作为的道理。在孔子看来,君子对物质上的个人需求是达观而坦然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能达到君子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在他的思想里,君子的境界,实在是一个极其高远的境界。从这一点上看,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要达到这种境界,即使付出毕生努力也不一定成功。孔子还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是某一个定型的人,要非常博学,古今上下天地中外无所不知。君子是具有多样才能的通才,能够胜任各种角色,干哪一行都行,而不仅是某一方面的专才、专家。他的这个标准是相当高的。然而世俗毕竟是世俗,世俗中君子不多,庸人多,平常人多,小人不少。故而孔子之道不被时人理解和看重。他对君子和小人的这种区分、他的这种严格的标准是多么有益于改善世道人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是伟大的。他说出的的确是真理。在他那里,君子是属于未来的、近乎完美的、具有高度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完美的人;而小人则是德行上修养欠缺的一类。他没有否认小人的智慧。事实上,小人与君子之区别,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智慧的区别,而在于德行的区别。在孔子那里,君子是既有德行,也有学识的,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小人则不是这样。自古小人,主要是德行欠缺。如赵高、蔡京、秦桧、严嵩、袁世凯之流,何尝没有才能?只是德行不修,落得个遗臭万年。至于那些既没有才能、又没有德行的等而下之的世俗小人,则更不值一提了。
【君子与小人有何分别?】
君子和小人是一对矛盾,正好是相互存在的关系。这就象阴阳八卦一样,相互对峙。要问什么是君子和小人,我们今天脑中浮现出的君子是光明磊落、正义的好人;小人是暗中算计,陷害于人。
孔子曰: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道家的太极图(略)
左边的白色图是阳鱼,我们假如把它象征为“善”,右边的黑色图是阴鱼,我们假如把他象征为“恶”。左边白色中虽然有一点黑,但是左边的还是叫阳鱼;右边的黑色中有一点白,但是右边的还是叫阴鱼。也就是说阴阳不会是完全的阴和阳,这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只要白色的阳多于阴就可以称为阳,只有黑色的阴多余阳就称为阴。那么善恶一样,好人和坏人也一样。
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相互转换。阳鱼尾部的白色渐渐变少时,就是黑色占据位置,这个时候就会变成黑色的阴鱼。阴鱼尾部的黑色渐渐变少时,就是白色占据位置,这个时候就会变成白色的阳鱼。善恶亦然。好人与坏人,亦然。
那么“君子”的标准必然包括这三点:
一是:内心修养已然超脱功名利禄,凡事能够从容淡定。
二是:志向高远,不是为个人的利益,而是为天下人的利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是:处事以中庸之道为之,恰到好处。
这些都将“君子”的概念标准化了。那么“小人”自然是不具备的,不仅不具备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
也就是说真正的“君子”必然是个好人,而“小人”也可以是好人。“君子”和“小人”的真正含义不是用简单的社会道德来标版的。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大文豪余秋雨先生说:君子好定义,而小人不太好定义。小人就是,小人难养”很容易理解,“小人”就是《农夫和蛇》里面的“蛇”,他们一般卑鄙无耻、龌龊下流、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是一伙没有原则、正义、是非之分,只讲利益得失,“有奶便是娘”,内心“常戚戚”的蝇营狗苟、势利之徒!
其实最初的君子和小人指的是贵族和平民,“君子”一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的是崇高的地位。到了后来附带上了道德的标准,而以“德行”区分君子与小人。
从胸襟来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能仰不愧天地,俯不怍于地。而小人则与之相反。
从交友来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不拉帮结派且能以公正之心待人处事。而小人是排斥异己,不合于大众。
从标准来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对待问题是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而小人想的首先是怎么能从中获利。
从是非来说:君子爱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对于符合道义之事,君子有仁爱之心,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促成别人进步或成功。如果有违道义,君子一定不与之同谋。
从言行来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容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同时能表述自己的想法,能做到与人赤诚相待、肝胆相照。而小人阳奉阴违,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表面上迎合别人而内心却心怀鬼胎。
从气质来谈: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而小人自大、傲慢、充斥着骄矜气息。
从志向来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所谓“上达”则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志存高远。而“下达”则是不思悔改不修其身,而日见其颓废。
从追求来看: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唯利是图。
从人品来谈: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总能反省自己,寻找不足加以改之。而小人从不检讨自己,总是把错误和责任推给他人。
从抉择来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走投无路时仍能坚持原则,小人穷时胡作非为。
君子常在思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古汉语中,君子和小人是什么意思】
君子在古汉语中是品行高尚,贤德的人.
小人在古汉语当中是品行卑劣的人.与现在基本相同.
比如《论语》中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其中“君子”和“小人”的含义与现在是基本是一样的.
君子和小人的概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