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名的引证解释令名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令名的引证解释是:⒈美好的声誉。引《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南朝宋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_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方正日_,__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章炳麟《五无论》:“令名既损,民所不与,攻难剽暴之徒,与社会既不相入,则无穷之希望自此而终,此所以惮於猝发也。”⒉美好的名称。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后汉书·王符传》:“贵戚愿其宅吉而制为令名,欲其门坚而造作铁枢。”宋苏轼《赠朱逊之》诗:“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令名的引证解释是:⒈美好的声誉。引《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南朝宋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_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方正日_,__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章炳麟《五无论》:“令名既损,民所不与,攻难剽暴之徒,与社会既不相入,则无穷之希望自此而终,此所以惮於猝发也。”⒉美好的名称。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后汉书·王符传》:“贵戚愿其宅吉而制为令名,欲其门坚而造作铁枢。”宋苏轼《赠朱逊之》诗:“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拼音是:lìngmíng注音是:ㄌ一ㄥ_ㄇ一ㄥ_结构是:令(上下结构)名(上下结构)。
令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令名lìngmíng。(1)好名声。
二、国语词典
美好的声誉。词语翻译英语goodname,reputation
三、网络解释
令名令名,汉语词汇。拼音;lìngmíng释义:指美好的声誉;好的名称。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关于令名的诗词
《挽王知县·东晋风流继令名》《子夏山·山因先师成令名》《上陈县尹·旧尹龚熊负令名》
关于令名的诗句
因向江湖得令名国忠自言无令名令名扬兮日月照
关于令名的成语
利令智昏令闻令望禁止令行猜枚行令令仪令色令行禁止令人神往令名不彰巧言令色目使颐令
关于令名的词语
令行禁止利令智昏逐客令禁止令行令人神往巧言令色军令状猜枚行令明法审令令名不终
关于令名的造句
1、春社留题,西泠感旧,拈花谈慧果,长作六月六日纪念,崇德报功,丰碑重树,垂令名千载后,使吾党眷怀风雨,当并伯荪诸烈,终古难忘。
2、不免授人以柄,予人口实,则天下以上公为何如人也?如若一些小民乘机妄议胡言,以致桀犬吠尧,实在有污令名,窃为上公惜之!
3、诸位若是不惜一生令名的话,贫尼便死在各位手下,亦复何憾?
4、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
5、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令名的详细信息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译文】
【#能力训练#导语】《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下面是分享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搂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韦□韦,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即聋从昧,与顽用嚚,*也大者也。弃德崇*,祸之大者也。郑有平、惠之勋,又有厉、宣之亲,弃嬖宠而用三良,于诸姬为近,四德具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具矣。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召穆公亦云。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周、召以从诸*,无乃不可乎?民未忘祸,王又兴之,其若文、武何?」王弗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夏,狄伐郑,取栎。
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狄固贪淋,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王又弗听。
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惠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齐,王复之,又通于隗氏。王替隗氏。颓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大叔,以狄师攻王。王御士将御之。王曰:「先后其谓我何?宁使诸。侯图之。璲出。及坎□,国人纳之。
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适郑,处于汜。大叔以隗氏居于温。
郑子华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鹬冠。郑伯闻而恶之,使盗诱之。八月,盗杀之于陈、宋之间。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服。』子臧之服,不称也夫。《诗》曰,『自诒伊戚』,其子臧之谓矣。《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问礼于皇武子。对曰:「宋,先代之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丰厚可也。」郑伯从之,享宋公有加,礼也。
冬,王使来告难曰:「不谷不德,得罪于母弟之宠子带,鄙在郑地汜,敢告叔父。」臧文仲对曰:「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王使简师父告于晋,使左鄢父告于秦。天子无出,书曰「天王出居于郑」,辟母弟之难也。天子凶服降名,礼也。郑伯与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视官具于汜,而后听其私政,礼也。
卫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
【译文】
二十四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秦穆公把公子重耳送回晋国。《春秋》没有记载这件事,因为晋国没有向鲁国报告重耳回晋国的事。到达黄河岸边,子犯把玉璧还给公子,说:“下臣背着马笼头马缰绳跟随您在天下巡行,下臣的罪过很多,下臣自己尚且知道,何况您呢?请您让我从这里走开吧。”公子说:“如果不和舅父同一条心,有河神作证。”把他的璧玉扔到了黄河里。
重耳等一行渡过黄河,包围了令狐,进入桑泉,占取了臼衰。二月的一天,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到晋国军队里去交涉。晋军退走,驻扎在郇地。又一天,狐偃和秦国、晋国的大夫在郇地结盟。又一天,公子重耳到达晋国军队里。又一天,重耳进入曲沃。又一天,重耳在晋武公的庙宇中朝见群臣。又一天,重耳派人在高梁杀死了晋怀公。《春秋》没有记载这件事,也是由于晋国没有来鲁国报告的缘故。
吕、郤两家害怕祸难逼近,准备焚烧宫室而杀死晋文公。寺人披请求进见。晋文公派人责备他,而且拒绝接见,说:“蒲城那一次战役,国君命令你一个晚上到达,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跟随狄君在渭水边上打猎,你为惠公来杀我,惠公命令你过三个晚上再来,你过两个晚上就来了。虽然有国君的命令,为什么那么快呢?那只被割断的袖子还在,你还是走开吧!”寺人披回答说:“小臣原来认为国君回国以后,已经了解情况了。如果还没有,就会又一次遇到祸难。执行国君的命令只有一心一意,这是古代的制度。除去国君所厌恶的人,只看自己有多大力量。蒲人、狄人,对我来说算什么呢?现在您即位做国君,也会同我心目中一样没有蒲、狄吧!齐桓公把射钩的事故在一边,而让管仲辅助他。君王如果改变这种做法,我会自己走的,哪里需要君王的命令呢?离开的人很多,岂独是我受过宫刑的小臣?”晋文公接见了寺人披,寺人披就把祸乱告诉了晋文公。三月,晋文公秘密地和秦穆公在王城会见。三十日,文公的宫殿起火。瑕甥、郤芮找不到晋文公,于是就到黄河边上去找,秦穆公把他们诱去杀死了。晋文公迎接夫人嬴氏回国。秦穆公赠送给晋国卫士三千人,都是一些得力的臣仆。
当初,晋文公有个侍臣名叫头须,是专门管理财物的。当晋文公在国外的时候,头须偷盗了财物潜逃,把这些财物都用来设法让晋文公回国。没有成功,只好留在国内。等到晋文公回来,头须请求进见。晋文公推托说正在洗头。头须对仆人说:“洗头的时候心就倒过来,心倒了意图就反过来,无怪我不能被接见了。留在国内的人是国家的守卫者,跟随在外的是背着马笼头马缰绳的仆人,这也都是可以的,何必要怪罪留在国内的人?身为国君而仇视普通人,害怕的人就多了。”仆人把这些话告诉晋文公,晋文公立即接见了他。
狄人把季隗送回到晋国,而请求留下她的两个儿子。晋文公把女儿嫁给赵衰,生了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求迎接盾和他的母亲。赵衰辞谢不肯。赵姬说:“得到新宠而忘记旧好,以后还怎样使用别人?一定要把他们接回来。”坚决请求,赵衰同意了。叔隗和赵盾回来以后,赵姬认为赵盾有才,坚决向赵衰请求,把赵盾作为嫡子,而让她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让叔隗作为正妻,而自己居于她之下。
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禄位,禄位也没有赐到他身上。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公子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都抛弃了他们。上天不使晋国绝后,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公子又会是谁?这实在是上天立他为君,而他们这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以为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贪功的罪过当成合理,上面的人对欺骗加以赏赐,上下相互欺骗,这就难和他们相处了。”介之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的死,又能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法,罪就更大了。而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吃他的俸禄。”他母亲说:“也让他知道一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说话,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用得着文饰?这只不过是去求显露罢了。”他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吗?我和你一起隐居起来。”于是就隐居而死。晋文公派人寻找介之推,找不到,就把绵上的田封给他,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来表扬好人。”
郑军进入滑国的时候,滑人听从命令。军队回去,滑国又亲附卫国。郑国的公子士、洩堵俞弥带兵进攻滑国。周襄王派伯服、游孙伯到郑国请求不要进攻滑国。郑文公怨恨周惠王回到成周而不给厉公饮酒礼器杯子,又怨恨周襄王偏袒卫、滑两国,所以不听周襄王的命令而逮捕了伯服和游孙伯。周襄王发怒,准备领着狄人进攻郑国。富辰劝谏说:“不行。下臣听说,的人用德行来安抚百姓,其次的亲近亲属,由近到远。从前周公叹息管叔、蔡叔不得善终,所以把土地分封给亲戚作为周朝的屏障。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各国,是文王的儿子。邢、晋、应、韩各国,是武王的儿子。凡、蒋、邢、茅、胙、祭各国,是周公的后代。召穆公忧虑周德衰微,所以集合了宗族在成周而做诗,说:‘小叶杨的花儿,花朵是那样漂亮艳丽,现在的人们,总不能亲近得像兄弟。’诗的第四章说:‘兄弟们在墙里争吵,一到墙外就共同对敌。’像这样,那么兄弟之间虽然有小不和睦,也不能废弃好亲属。现在您不忍耐小怨而丢弃郑国这门亲属,又能把它怎么办?酬答勋劳,亲近亲属,接近近臣,尊敬贤人,这是德行中的大德。靠拢耳背的人,跟从昏暗的人,赞成固陋的人,使用*诈的人,这是邪恶中的大恶,抛弃德行,崇尚邪恶,这是祸患中的大祸。郑国有过辅助平王、惠王的勋劳,又有厉王、宣王的亲属关系,郑国国君舍弃宠臣而任用三个好人,在姬姓诸姓中属于近亲,四种德行都具备了。耳朵不能听到五声的唱和是耳聋,眼睛不能辨别五色的文饰是昏暗,心里不学德义的准则是顽固,嘴里不说忠信的话是*诈。狄人效法这些,四种邪恶都具备了。周室具有美德的时候,尚且说‘总不能亲近得像兄弟’,所以分封建制。当它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有外界的侵犯;抵御外界侵犯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再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召穆公也是这样说的。现在周室的德行已经衰败,而这时又改变周公、召公的措施以跟从各种邪恶,恐怕不可以吧!百姓没有忘记祸乱,君王又把它挑起来,怎么来对待文王、武王呢?”周襄王不听,派遣颓叔、桃子出动狄军。
夏季,狄军进攻郑国,占领了栎地。
周襄王感谢狄人,准备把狄君的女儿做王后。富辰劝阻说:“不行。臣听说:‘报答的人已经厌倦了,施恩的人还没有满足。’狄人本来贪婪,而您又启发他们。女子的行为没有准则,妇人的怨恨没有终结,狄人必然成为祸患。”周襄王又不听。
当初,甘昭公受到惠后的宠爱,惠后打算立他为嗣君,没有来得及惠后就死去了。昭公逃亡到齐国,周天子让他回来,他又和隗氏私通。周天子废了隗氏。颓叔、桃子说:“狄人这样,是我们指使的,狄人可能会怨恨我们。”就奉戴大叔攻打周天子,周王的侍卫人员准备抵御,周王说:“如果杀死太
叔,先王后将会说我什么?宁可让诸侯来商量一下。”周王于是就离开成周,到达坎欿,都城里的人又把周王接回都城。秋季,颓叔、桃子奉事太叔领了狄人的军队进攻成周,把周军打得大败,俘虏了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周襄王离开成周去郑国,住在汜地。太叔和隗氏住在温地。
郑国子华的兄弟子臧逃亡到宋国,喜欢收集鹬毛帽子。郑文公听说后很讨厌他,指使杀手骗他出来。八月,杀手将子臧杀死在陈国和宋国交界的地方。君子说:“衣服的不合适,这是身体的灾祸。《诗》说:‘那一个人啊,和他的服饰不能相称。’子臧的服饰,就是不相称啊!《诗》说:‘自己给自己找来祸害。’子臧就是这样。《夏书》说:‘大地平静,上天成全。’这就是上下相称了。”
宋国和楚国讲和,宋成公到楚国。回国时,进入郑国。郑文公准备设宴招待他,向皇武子询问礼仪。皇武子回答说:“宋国是先朝的后代,在周朝来说是客人。周天子祭祀宗庙,要送给他祭肉;有了丧事,宋国国君来吊唁,周天子是要答拜的。丰盛地招待他是可以的。”郑文公听从皇武子的话,设享礼招待宋公,比常礼有所增加。这是合于礼的。
冬季,周襄王的使者前来报告发生的祸难,说:“不谷缺乏德行,得罪了母亲所宠爱的儿子带,现在僻处在郑国的汜地,谨敢将这件事情报告叔父。”臧文仲回答说:“天子在外边蒙受尘土,岂敢不赶紧去问候左右。”
周襄王派简师父向晋国报告,派左鄢父到秦国报告。天子无所谓出国,《春秋》记载说“天王出居于郑”,意思是由于躲避兄弟所造成的祸难。天子穿着素服,自称“不谷”,这是合于礼的。
郑文公和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到汜地问候天子的官员和检查供应天子的用品,然后听取关于郑国的政事,这是合于礼的。
卫国人准备攻打邢国,卫大夫礼至说:“不和他们的大官接近,是难以得到他们的国家的。我请求让我的兄弟去邢国做官。”他们就前去邢国,并做了官。
扩展阅读:扩展阅读:《左传》名言
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释义:世事难料,人生无常。越是在顺利优越的环境下,越是要提高警惕,考虑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只要思想和行为上有所准备,就不会出现太大的过患了。
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释义:形容位高权重者目光短浅,没有深谋远虑。
三、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释义:意思是执政的人不能以公徇私。不能因为个人功劳而奖励他,也不能因为个人私仇而惩罚他,要公事公办,公私分明。
四、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释义: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就要有一定的道德品行,为人民作出榜样。如果没有道德修养,却拿着国家的俸禄,那就要大祸临头了。
五、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一旦放走了敌人,就可能给后面几代人留下隐患。
【公羊传:《襄公十四年》原文译文】
【原文】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旬、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喷、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祀人、小邾娄人,会吴于向。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堰、齐人、宋人、卫北宫结、郑公孙喷、曹人、莒人、掷娄人、滕人、薛人、祀人、小邾娄人伐秦。
己未,卫侯衍出奔齐。
莒人侵我东鄙。
秋,楚公子贞帅师伐吴。
冬,季孙宿会晋士旬、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唔、莒人、朱马娄人于戚。
【译文】
鲁襄公十四年,春季,鲁国大夫季孙宿、叔老会合晋国大夫士旬、齐国人、宋国人、卫国人、郑国的公孙噬、曹国人、莒国人、朱肠娄国人、滕国人、薛国人、祀国人、小邾娄国人,在向这个地方会见吴国人。
襄公二月,乙未这天初一,发生日食。
夏季,四月,鲁国大夫叔孙豹会同晋国的荀堰、齐国人、宋国人、卫国的北宫结、郑国的公孙喷、曹国人、莒国人、邾娄人、滕国人、薛国人、祀国人、小邾娄国人出兵攻打秦国。这月己未这天,卫献公衍逃亡到齐国。
莒国人进犯鲁国东部边境。
秋季,楚国公子贞率领军队攻打吴国。
冬季,鲁国大夫季孙宿在戚这个地方会见晋国的士旬、宋国的华阅、卫国的孙林父、郑国的公孙喷、莒国人、邾娄国人。
扩展阅读:《公羊传》流传情况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学者认为,《春秋经》是孔子借春秋242年史事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这同古文学派认为《春秋经》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同。
《公羊传》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生);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胡母生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汉代的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汉初传《公羊》有三家,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说:“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在这三家中,尽管董仲舒是佼佼者,即他对《公羊》的阐发比胡毋生与公孙弘深刻,但始终只是《公羊学》中的一派,并非是《公羊》学的宗师。特别是,东汉《公羊》学的代表何休,在其名着《公羊解诂》中,明确胡毋生是《公羊》宗师,而一个字都未提及董仲舒。
西汉初期,时代需要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公羊春秋》就是齐学学者对孔子《春秋》改造的结果,因而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汉景帝时,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为博士。二人同业《公羊春秋》(也有学者认为,他是胡母生的弟子),董仲舒曾著书称其德。正是董仲舒、胡母生为代表的齐学学者将儒学理论改造成了符合大一统需要的新儒学,才取得汉武帝欣赏,获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统治地位。胡母生弟子众多,有名的除公孙弘外,还有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之吕步舒。后来,又有齐人任公、贡禹、管路、左咸、鲁眭孟、颜安乐、严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传》得显。
《公羊春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汉的何休、唐代的徐彦、清代中后期常州学派的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龚自珍、魏源,直到近代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公羊学派中有影响的人物。
1995年,蒋庆出版《公羊学引论》一书,为当代公羊学重兴之滥觞。
【左传名言】
左传名言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荆(《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3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精选阅读
名人传名人名言
1、丑恶穿行于充满欲望的路径,引诱许多人跟着它走。美德追求一条险峻陡峭的途径,对人类较少诱惑力。贝多芬《贝多芬传》
2、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3、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4、我绝不去树立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我憎恶那种卑怯的理想主义,它把人的目光从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脆弱中移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罗曼罗兰《米开朗琪罗传》
5、唯其痛苦,才能欢乐。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6、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7、他的王国不在这个世界。如同他在写给弗朗索瓦德布伦威克的信中所说:我的王国在天空。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左传语录《春秋左传》里的经典语录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藉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16、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7、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8、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2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2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吁的关系。
2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2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名言语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2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9、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左丘明名言
左丘明名言
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丘明
2、朋友: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左丘明
3、不以寡犯众。左丘明
4、修己而不责人。左丘明《左传》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6、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7、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一曲肝肠断,轻羽此去莫留连,更有南国花正好,莫向白苹洲上独叹秋水寒二曲肝肠断,深院梨花相谢早,五马罗堂久徘徊,油壁桐车载君去,去时盈盈红泪满红绡。三曲肝肠断,落花为雨侬为愁,秋千架上看笑靥,而今都随海棠瘦,唯自弄笛别院忆兰舟。四曲肝肠断,琵琶不语琴绝弦,鹦鹉架前说心事,垂画双立秉烛观,但得青鸟传信与香媛.五曲肝肠断,往事何堪忆从头,剪花笑谈灯影瘦,而今红螺渐蒙愁,明月华衫霓裳能记否?六曲肝肠断,欲倾心事无所藉,还自南园抚霜枝,云台黛色苍烟里,问君此去还谋定佳期?左丘明《左传》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丘明《左传曹刿论战》
9、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丘明《左传》
10、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丘明
11、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丘明《左传》
1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
13、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左丘明
14、松柏之下,其草不殖。左丘明
15、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左丘明名言名句黎里名言陆游名言雷诺兹名言左丘明名言名句
左丘明名言名句
1、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2、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3、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5、私仇不及公。
6、冬无愆一阳一,夏无伏一阴一,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7、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8、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9、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0、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11、贪天之功以为己功。
12、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13、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16、无德而禄,殃也。
17、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18、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19、不以一眚掩大德。
20、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2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2、朋友: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23、冬日可一爱一,夏日可畏。
24、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25、宽以济猛、盛以济宽,政是以和。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2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8、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2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30、风马牛不相及。
3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2、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33、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34、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35、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36、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37、骄奢一一婬一一逸,所自邪也。
38、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39、男一女同姓,其生不蕃。
40、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4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42、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43、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44、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45、不以寡犯众。
46、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
47、兄弟虽有小哭,不废雠亲。
4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49、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50、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5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52、弃德崇一奸一,祸之大者也。
53、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54、一爱一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一一婬一一,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
55、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5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7、吃一堑,长一智。
58、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59、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60、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6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6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
64、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罗懋登名言名句秦观名言名句诸葛亮名言名句分页:123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左宗棠名言名句朱淑真名言名句周敦颐名言名句郑成功名言名句赵翼名言名句章学诚名言名句张载名言名句张若虚名言名句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励志人生:李嘉诚的53条人生感...投资大师罗杰斯:没有人只靠“...怎样做一个优秀的高三家长考前考生应该订好的三种计划...坚持成就卓越——记高三最后一...家长“冷漠”可化解考生焦虑青春三宝:书籍、时间和健康写在考场:切莫给自己空留遗憾...本文标题:左丘明名言名句
左丘明名言名句
左丘明名言名句
1、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2、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3、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5、私仇不及公。
6、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7、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8、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9、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0、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11、贪天之功以为己功。
12、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13、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16、无德而禄,殃也。
17、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18、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19、不以一眚掩大德。
20、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2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2、朋友: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23、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24、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25、宽以济猛、盛以济宽,政是以和。
2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
2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8、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2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30、风马牛不相及。
3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2、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33、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34、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35、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36、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37、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38、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39、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40、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4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42、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43、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44、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45、不以寡犯众。
46、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
47、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
4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49、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50、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5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52、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
53、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54、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
55、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5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7、吃一堑,长一智。
58、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59、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60、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6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6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
64、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左传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名言名句专题。
【《元史》卷五十三志第五(2)】
姜氏云:?六月甲辰朔,不应食。?《大衍》云:?是年五月在交限,六月甲辰朔,交分已过食限,盖误。?今历推之,是岁五月乙亥朔,入食限。六月甲辰朔,泛交二日已过食限,《大衍》为是。
成公十六年丙戌岁,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岁六月丙寅朔,加时在昼,去交分二十六日九千八百三十五分入食限。
成公十七年丁亥岁,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十二月戊子朔,无丁巳,似失闰。?《大衍》推十一月丁巳朔,交分入食限。今历推之,是岁十一月丁巳朔,加时在昼,交分十四日二千八百九十七分入食限,与《大衍》同。
襄公十四年壬寅岁,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岁二月乙未朔,加时在昼,交分十四日一千三百九十三分入食限也。
襄公十五年癸卯岁,秋八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七月丁巳朔,食,失闰也。?《大衍》同。今历推之,是岁七月丁巳朔,加时在昼,去交分二十六日三千三百九十四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年戊申岁,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岁十月丙辰朔,加时在昼,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岁,秋七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庚戌朔,加时在昼,交分十四日三千六百八十二分入食限。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比月而食,宜在误条。?《大衍》亦以为然。今历推之,十月已过交限,不应频食,姜说为是。
襄公二十三年辛亥岁,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癸酉朔,加时在昼,交分二十六日五千七百三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四年壬子岁,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今历推之,是月甲子朔,加时在昼,日食九分六秒。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汉志》:?董仲舒以为比食又既。?《大衍》云:?不应频食,在误条。?今历推之,立分不叶,不应食,《大衍》说是。
襄公二十七年乙卯岁,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十一月乙亥朔,交分入限,应食。?《大衍》同。今历推之,是岁十一月乙亥朔,加时在昼,交分初日八百二十五分入食限。
昭公七年丙寅岁,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甲辰朔,加时在昼,交分二十七日二百九十八分入食限。
昭公十五年甲戌岁,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大衍》推五月丁巳朔,食,失一闰。今历推之,是岁五月丁巳朔,加时在昼,交分十三日九千五百六十七分入食限。
昭公十七年丙子岁,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六月乙巳朔,交分不叶,不应食,当误。?《大衍》云:?当在九月朔,六月不应食,姜氏是也。?今历推之,是岁九月甲戌朔,加时在昼,交分二十六日七千六百五十分入食限。
昭公二十一年庚辰岁,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壬午朔,加时在昼,交分二十六日八千七百九十四分入食限。
昭公二十二年辛巳岁,冬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癸酉朔,交分十四日一千八百入食限。杜预以长历推之,当为癸卯,非是。
昭公二十四年癸未岁,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乙未朔,加时在昼,交分二十六日三千八百三十九分入食限。
昭公三十一年庚寅岁,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辛亥朔,加时在昼,交分二十六日六千一百二十八分入食限。
定公五年丙申岁,春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三月辛卯朔,加时在昼,交分十四日三百三十四分入食限。
定公十二年癸卯岁,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岁十月丙寅朔,加时在昼,交分十四日二千六百二十二分入食限,盖失一闰。
定公十五年丙午岁,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庚辰朔,加时在昼,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八十五分入食限。
哀公十四年庚申岁,夏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月庚申朔,加时在昼,交分二十六日九千二百一分入食限。
右《诗》、《书》所载日食二事,《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凡三十有七事,以《授时历》推之,惟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及二十四年八月癸巳朔不入食限,盖自有历以来,无比月而食之理。其三十五食,食皆在朔,《经》或不书日,不书朔,《公羊》、《谷梁》以为食晦,二者非;《左氏》以为史官失之者,得之。其间或差一日二日者,盖由古历疏阔,置闰失当之弊,姜岌、一行已有定说。孔子作书,但因时历以书,非大义所关,故不必致详也。
三国以来日食
蜀章武元年辛丑,六月戊辰晦,时加未。
《授时历》,食甚未五刻。
《大明历》,食甚未五刻。
右皆亲。二历推戊辰皆七月朔。
魏黄初三年壬寅,十一月庚申晦食,时加西南维。
《授时历》,食甚申二刻。
《大明历》,食甚申三刻。
右《授时》亲,《大明》次亲。二历推庚申皆十二月朔。
梁中大通五年癸丑,四月己未朔食,在丙。
《授时历》,亏初午四刻。
《大明历》,亏初午四刻。
右皆亲。
太清元年丁卯,正月己亥朔食,时加申。
《授时历》,食甚申一刻。
《大明历》,食甚申三刻。
右《授时》次亲,《大明》亲。
陈太建八年丙申,六月戊申朔食,于卯甲间。
《授时历》,食甚卯二刻。
《大明历》,食甚卯四刻。
右《授时》次亲,《大明》疏远。
唐永隆元年庚辰,十一月壬申朔食,巳四刻甚。
《授时历》,食甚巳七刻。
《大明历》,食甚巳五刻。
右《授时》疏,《大明》亲。
开耀元年辛巳,十月丙寅朔食,巳初甚。
《授时历》,食甚辰正三刻。
《大明历》,食甚辰正一刻。
右《授时》亲,《大明》疏。
嗣圣八年辛卯,四月壬寅朔食,卯二刻甚。
《授时历》,食甚寅八刻。
《大明历》,食甚卯初刻。
右皆次亲。
十七年庚子,五月己酉朔食,申初甚。
《授时历》,食甚申初二刻。
《大明历》,食甚申正初刻。
右《授时》次亲,《大明》疏远。
十九年壬寅,九月乙丑朔食,申三刻甚。
《授时历》,食甚申一刻。
《大明历》,食甚申四刻。
右《授时》次亲,《大明》亲。
景龙元年丁未,六月丁卯朔食,午正甚。
《授时历》,食甚午正二刻。
《大明历》,食甚未初初刻。
右《授时》次亲,《大明》疏远。
开元九年辛酉,九月乙巳朔食,午正后三刻甚。
《授时历》,食甚午正一刻。
《大明历》,食甚午正二刻。
右《授时》次亲,《大明》亲。
宋庆历六年丙戌,三月辛巳朔食,申正三刻复满。
《授时历》,复满申正三刻。
《大明历》,复满申正一刻。
右《授时》密合,《大明》次亲。
皇祐元年己丑,正月甲午朔食,午正甚。
【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
【#能力训练#导语】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下面是无分享的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欢迎阅读参考!
1.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尽,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1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15、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2.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
1、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3、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6、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名言语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8、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1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11、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12、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13、骄奢*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1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1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3.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
1.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左传·昭公·昭公十年》
[译文]: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思。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摘自《左传·昭公·昭公四年》
解释:冬天没有过于温暖的阳光,夏天没有寒冷的气候,春天没有寒冷的风,秋天没有下个不停的雨。
2.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摘自《左传·成公·成公四年》
解释:不是我们同家族的人,他们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
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摘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解释: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4.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摘自《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解释:君子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而长远的事情,小人却只注意细小的、眼前的事情。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摘自《左传·襄公·襄公十一年》
解释: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6.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摘自《左传·僖公·僖公十四年》
解释:皮都不存在了,毛还在哪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存在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7.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摘自《左传·僖公·僖公十年》
解释:想要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
8.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摘自《左传·闵公·闵公二年》
解释:自己修身而不责备别人,就能够免于祸难。
9.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摘自《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三年》
解释:灾祸和幸福都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10.止戈为武。
摘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解释:“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能化干戈为玉帛,才是武术的境界。
4.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
1.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摘自《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
解释:遵守礼制,可使国家长久,使社稷安定,让人们尊卑有别,上下有序,对后代是有益处的。
2.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
摘自《左传·昭公·昭公二十五年》
解释:君子尊重他自己,然后能及于别人,因此有礼。
3.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摘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解释:看到可能就前进,遇到困难就后退,这是治军的好办法。兼并衰弱进攻昏暗,这是用兵的好规则。
4.不义不昵,厚将崩。
摘自《左传·隐公·隐公元年》
解释: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5.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摘自《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年》
解释:是由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刚柔、快慢、高低、出入、疏密互相调节的。
6.使能,国之利也。
摘自《左传·文公·文公六年》
解释:任用有才能的人,对国家大有好处。
7.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摘自《左传·成公·成公二年》
解释:礼用来推行道义,道义用来产生利益,利益用来使老百姓太平,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8.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摘自《左传·哀公·哀公六年》
解释:把腹心的疾病去掉,而放在大腿胳臂上,有什么益处?
9.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
摘自《左传·定公·定公五年》
解释:不谦让,就会不团结;不团结,就不可以出师远征。
10.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5.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与解释
1.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摘自《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
解释:衡量自己的德行来为人处世,计算自己的能力来办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摘自《左传·庄公·庄公十年》
解释: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3.骄奢*逸,所自邪也。
摘自《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解释:骄傲、奢侈、放荡、逸乐,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
4.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摘自《左传·襄公·襄公十一年》
解释: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5.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摘自《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五年》
解释:诚信,是国家的根基,人民(为人处事)的依据。
6.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
摘自《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解释: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非常少见。
7.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摘自《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八年》
解释:绝色的女子能移易人的情志。
8.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摘自《左传·昭公·昭公十八年》
解释:天道远离人间,人道则存在于身边的社会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对于人所难及的事物,如何能知道呢?
9.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摘自《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解释:语言是用来充分表达作者心志的,文采是用来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的。
10.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摘自《左传·成公·成公二年》
解释: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
襄公二十四年注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