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拔”这两个字怎么读?最好是把它们的拼音写出来!!】
tuòbáㄊㄨㄛˋㄅㄚˊ
拓拔
见“拓跋”。
tuòbáㄊㄨㄛˋㄅㄚˊ
拓跋
--------------------------------------------------------------------------------
亦作“拓拔”。北魏皇族的姓。后改姓元。《金史·元德明传》:“元德明系出拓跋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臣祖宗本后魏,帝赫连之旧国,拓拔之遗业也。”
【现在还有姓耶律、完颜、拓跋、孛儿只斤的吗】
截至2020年5月,我国已经没有耶律、完颜这两个姓氏,这两个姓氏多转为汉姓,而孛儿只斤和拓跋姓还依然存在。
一、耶律氏
耶律氏在辽、金、宋时期发展到巅峰,元朝以后开始逐渐衰落,耶律氏族人为避祸乱,纷纷转改为其他汉姓。在古代,耶律姓氏是契丹族,如今后人多为汉族。
二、完颜姓
完颜,满族、锡伯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是部落名,来源肃慎汪谷截氏。凡姓完颜者,皆来自古老的完颜部,或为金朝皇族或赐姓家族,灭国后多改为苏、颜、符、汪、王、院、完、顾、苑、银、金等汉姓。
三、孛儿只斤
孛儿只斤由孛端察儿的祖先包尔炽君代墨尔根(又译孛儿只吉歹篾尔干)后裔形成。后演变成包尔炽君姓氏名称,系成吉思汗家族之姓氏。孛儿只斤氏后又有改姓鲍、包、奇、宝等,亦有沿用此姓者。
四、拓跋姓
拓跋氏复姓或是古老的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五十四位门阀,得姓历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拓跋氏望出颍川郡、雁门郡。拓跋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扩展资料
拓跋姓的姓氏来源:
出自鲜卑拓跋部落。鲜卑族拓跋部,原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者“后魏”(三国魏之后的魏)拓跋魏(拓跋氏所建的魏);在拓跋宏493年迁都洛阳并改姓“元”后,也称元魏。
-耶律氏
-完颜
-孛儿只斤
-拓跋姓
【拓跋焘怎么读?】
拓跋焘的读音为:tuòbáguī,声母为t、b、g,韵母为uò、á、uī,声调为第四声、第二声、第一声。
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在代国灭亡后,苻坚将年幼的拓跋珪安置在家乡,后随母亲贺兰氏寄居匈奴独孤部首领刘库仁部落。登国元年(386年),趁乱复立代国,即位于牛川,后改称魏王,此时的拓跋珪年仅十五岁。
相关如下
代国建国三十四年(371年)七月初七生于参合陂北。代国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灭代国,六岁的拓跋珪将要被迁至秦都长安,但代国旧臣燕凤以拓跋珪年幼,力劝前秦天王苻坚让拓跋珪留在部中,称待拓跋珪长大后为首领,会念及苻坚施恩给代国。
当时,原代国领地由刘库仁及刘卫辰分掌,拓跋珪母贺氏带拓跋珪、拓跋仪及拓跋觚从贺兰部迁至独孤部,与南部大人长孙嵩等人同属刘库仁统领。刘库仁原本也是南部大人,拓跋珪等人到后仍尽忠侍奉他们,并没有因代国灭亡、自己改受前秦官位而变节,又招抚接纳离散的部人,甚有恩信。
拓跋作为姓读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