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在古代是做什么的?】
也叫“御医”,是我国古代一种医生的职称。在古代,御医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家眷治病的宫廷医师,专门服务皇族,也直接听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娘娘等,间接听命于其他后妃、皇子等。
【太医的等级,太医院的作用?官服是什么样的?属于几品官衔?】
御品:御太医
正一品:太医
从一品:饮膳太医
正二品:正奉上太医
从二品:院使
正三品:副院使
从三品:左院判
正四品:右院判
从四品:内医正
正五品:御医
从五品:主簿
正六品:医官
从六品:吏目
正七品:医师
从七品:医员
正八品:医女
从八品:医生
正九品:实习医女
从九品:使唤医女
太医院官署名。掌医药,主要为宫廷服务。
至于官服,您可以参考一些影视作品来看看
【为什么宫廷的医生叫太医?】
这里的"太"字,是指与皇帝相关的.比如太傅太庙太上皇太子等
御医院在清代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极少的。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
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叫“御医”,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也就是说,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看来只能当助手。“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是见习大夫。
太医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