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是现代的几点钟?古代午时有哪些讲究?】
我们现代所使用的二十四小时制是从古代的民国时期开始的,在清朝末期的时候,虽然也有使用西方的钟表,但是那时候人们计时还是采用的十二小时制,十二小时制是从西周的时候开始的,但是西周时期的时间叫法跟现在的叫法相差很多。
古时计算时间的工具有很多,有沙漏、日晷、漏刻等,其中日晷是用的最多的,日晷就是在一个石碑上刻上十二个时辰,然后正中间放一根指针,那时候人们看时间是根据太阳的影子来判断的,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就是遇到阴雨天气时,没有太阳就无法判断时间了,于是后来人们又有了沙漏等计算工具。
古代的午时三刻,按照现在的时间算法,午时应该是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左右,一刻钟的时间是十五分钟,由此可以推算出午时三刻的时间就是现在的中午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此时的太阳是一天中的最高点,也就是影子最短的时候,古人通常都比较迷信,因此他们在此时也有一些讲究:
1,特别是古人行刑时,都要选择在午时三刻,为的就是此时的阳气最盛,能够压住阴气,让受刑者死后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
2,古人在此时是不能杀祭祀用的牲畜,他们认为这个时候杀生,会导致牲畜的灵魂灰飞烟灭,不能超生,祭祀是讲究福报的,因此不适合午时三刻杀生献祭。
3,古人在午时三刻不进入隐晦的地方,他们认为此时进入到隐晦之地会引起各种疾病,以及会发生不吉利的事情,隐晦的地方就是指经常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或者是很少有人的地方。
【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关于午时三刻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3.关于午时三刻处斩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午时三刻是几点?】
午时三刻指的是中午的12点45分,古代计算时间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指的是11点到13点。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
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午时三刻的人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因此在这个时候处决犯人是处于一种人道的目的,可以减轻犯人的痛苦。
二更指当地时间晚上九点三十六分左右。又称二鼓。
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扩展资料:
夜晚五个时段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概念已不再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但在史籍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古计时名称仍然十分重要。
参考资料:-五更(汉语词语)?
-午时三刻
午时三刻是11点45还是12点45日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