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花小钱很计较,花大钱不计较,这是什么心理?】
首先说,这种现象真的存在。
比方说,有的人去香港旅游,奢侈品一买就是十几万,但是他口渴了却舍不得花10块钱买一瓶水,非要回到宾馆喝免费的水。再比如,有的人开着上百万的豪车,偶尔因未到一小时,省了5块钱的停车费而高兴半天。
其实,他们有这个钱,也不在乎那几块钱,但是,他们还是愿意省这些小钱,并因为省的这点小钱而高兴。让人不解的是,他们在花大钱的地方,好像又不怎么计较了,多花十万八万的也无所谓。
这种现象可以用行为心理学的“心理账户”来解释。
我们的钱,总是不够花的。因此,我们就要把手中的钱算计着花,对未来可能的开支提前做规划。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账户,把钱分门别类地存在里面。比如,有的钱属于生活必需账户,有的钱属于学习成长账户,有的钱属于情感维系账户,有的钱属于事业发展账户,还有的钱属于享乐休闲账户。
茅台酒,一瓶一千多,但仍然供不应求。它如此的贵,以致“喝的不买”,因为这个钱不在人们的生活必需账户里。它如此的有面子,以致于“买的不喝”,用来送人,因为这个钱在人们的情感维系或事业发展帐户里。
说回到花大钱与花小钱。买十几万的奢侈品,这笔钱存在他的炫耀性消费账户里,不心疼。花十元钱买瓶水,这笔钱存在他的生活消费账户里。一瓶水按常理不应该那么贵,所以他不愿意买。同时,奢侈品难以替代,必须购买。而水却可以有多种渠道获得,不花钱也有,所以他愿意省下来这10块钱。
这也与我们对钱与实物的对应关系的感知有关。这些人,在成长阶段,在心理形成期,花的钱都是小钱,对它们有“感觉”。但是,当他们有钱之后,对那些贵的物品,比如汽车、奢侈品,却没有感知,不知道它们究竟值多少钱,因而花起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的东西,花起钱来就不心疼;有“感觉”的东西,哪怕挺小的钱,花起来也难受。
花大钱是自愿的,有消费的欲望,人属于开心的,花小钱是被人坑的,被人占便宜了,还被当傻逼。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了,是一种尊严被践踏
我老公就是这种人,该省的不省,不该省的斤斤计较,包括教育孩子,我整天说要抓大放小,而他却整天盯着小孩的一点小毛病大发雷霆,遇上原则问题又说:我不多说了。真是气死人。
首次,如果是对于自己来说,他们在花大钱的时候可以毫不顾忌大手大脚的花钱,而花小钱的时候在外人看来很小气的样子,实际上他是深谋远虑,并且会生活,会为自己未来而考虑的人。他们认为在自己的事业上,到了一定的时机,需要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就会很愿意拿平时自己节俭出来的钱用在这上面,而小钱上面小气正是他为了自己今后长远发展而考虑,这是很好的。
其次,相当于一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行为。在社会上,都会存在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喜欢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并且时刻不忘传递正能量。他们在一些小事情上会很小气,不舍得花钱。但是他们往往会把大钱用在该用的人身上,他们会捐款救济苦难的人,会给困难中的他们奉上一缕阳光,温暖人心。
最后,在对于朋友或者异性之时,在一些小钱上面很小气说明她们真的不舍得为朋友和异性花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小气、对人很吝啬的做法。他们大多数会想着自己,知道自己钱财来之不易,而且还会想着今后可能急需用钱时,会救济自己,却很不喜欢花一点点钱在别人身上。
我感觉好像在说我,我经常会这样,有段时间感觉想攒钱,打定主意后鸡毛蒜皮的各种计较,买菜也要讲价的那种,然后坚持上两个月吧,突然有一天看到闺蜜或者同事穿的特别好看,然后聊到了护肤穿搭,我突然会想我为什么非要攒钱??我为什么要难为自己?买!!两个月攒下的钱一天就造干净了如此循环
1、你逛商场的时候,看中了一套衣服,标价1500元。你准备付钱的时候,同行的朋友告诉你,她在另外一家店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品牌和款式,只要1000元。
此时,你会选择去便宜500元的那家店里购买吗?
2、你去4S店买车,你看中的车型标价18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销售人员表示已经是最优惠的价格了。这时,你想起了昨天在另一家4S店,谈到最后,同款配置的价格其实也差不多,反而比现在这家店还要便宜500元。
此时,你会选择改去另外一家4S店买这款车吗?
我们假设两家服装店之间,两个4S店之间都相距了20分钟的路程,可以想象一下,第一种情况下,应该大多数人都会改去便宜的那一家店里买衣服,因为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钱。
但是第二种情况下,就未必了。因为车子本身的总价要18万,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便宜500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他们可能会因为嫌麻烦,懒得去计较了。
那么问题来了,都是500元的差距,为什么会导致人们不同的选择呢?明明金额是相同的,为什么感觉上价值却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相同金额的钱,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下,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在大多数人心里,买衣服节省的500元和买汽车节省的500元,显然不可能划上等号。
原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金钱的价值并非是绝对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购物时的环境、心情等各种因素,灵活赋予金钱相对的价值。
比如,人们常常在买菜的时候,为了八毛一块而精打细算,但是换一个环境,区区零钱,可能又根本不会在意。
又比如,一个人一天下来辛辛苦苦赚了300块,他可能攥在手里舍不得用;但是如果是他在整理房间的时候,意外在某个抽屉的角落找到了被遗忘的300块,可能就会觉得这个所得纯属意外;都是300元,但由于在他心里的价值不一样,花费的方式和心情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常常会下意识地在脑海里对金钱进行分类,我手里的钱是怎么来的,要怎么使用,每个人的脑子里都会形成一套独特的计算方式,在挣钱、存钱和花钱的时候,这套计算方式就会自动运行,然后驱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花小钱时斤斤计较,花大钱时候又显得很大方”。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错觉罢了。
总而言之,金钱的价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情境下被我们赋予不一样的价值份量。
主要是看把钱花在什么地方。
我们生活中花小钱的地方很多,比如喝杯奶茶啊买件衣服啊都是花小钱,但如果每次对花小钱不在意,数量多了,也是一笔不算少的数字。
而买房买车,旅游,教育投资等,这些都属于花大钱,这些“大钱”该花,但如果是买一些与经济能力不符的奢侈品,就属于乱花钱了。
一个“拎得清”的人,从花钱的方式上可以培养起来。
先赞一个,个人觉得这是个有关大众日常心理的好问题,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回答一下。
小钱天天花,大钱不常花。生活就是这样,每天面对的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我们去花小钱经营生活,小钱虽小,但是架不住常花,而且,很多小钱,真的是可花可不花,计较主要担心攒不住钱,到花大钱的时候钱不够花;而大钱,人生能有几回花,一般到花大钱的时候,都是非花不可吧,如买房一类的事情,想计较,能计较么。
大多数人都有占便宜的心思,花大钱不一定不计较,这比较来说,计较的少。占便宜的心思,在花钱这件事上,花大钱小钱都会想着去占,但是我们花小钱的时候多,所以明显,便是花小钱的时候计较。而大钱,还是人生能有机会花,花的时候,想着占便宜,去计较,能有几次,显不出“计较”的。
不存在小钱计较和大钱不计较这个概念,会过生活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能花得起大钱的人在穷人眼里估计有这个区分,因为穷人永远不明白富人有多抠门,他们的第一桶金都是在牙缝里抠出来的,富人的精打细算。
有一穷亲戚陪一富人走路去市场买了3000块的菜当晚要请一位客人吃饭,路程是4公里,坐车的话大概也就10多块钱,富人就这么提着很多菜一步一步的走,穷人就想3000快一顿饭菜你都买,10多块钱的车你不坐,这么累。穷人不懂富人曾经穷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富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累。客人很重要,付出有回报。
你说错了,并不是花小钱计较,花大钱就不计较。其实,他们都很计较,奈何是不懂而已。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没有人可能样样皆通,只能是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内有了解而已。而不了解的,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的,就只能秉承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去理解它。所以,但凡不懂就买贵的,也算是真理了。就像小孩子学电脑,父母不懂电脑的话,总是以为电脑越贵教学质量越好,直接买成了超高档游戏机。更不用说傻瓜买苹果手机了,能用上的有多少功能?贵就好了,最起码这样买法不懂买回来也不会被嘲笑不懂买不是?
【觉得自己很小气,舍不得花多钱请客,但又想要面子,完事心理总是很难过,很心疼】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金刚经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金刚经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金刚经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金刚经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金刚经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金刚经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金刚经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金刚经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金刚经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金刚经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金刚经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花钱小气的男人表现-6点女生须知】
一个花钱很小气的男人,他在生活之中,连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自己都不舍得花钱买,而且也不愿意为女人花钱,连在外吃饭都特别的不舍得,请看花钱小气的男人表现。
在真爱的路上,在真情的海洋;在每一个女人的心中,在跟着男人在一起的时候,都希望男人会做人;如果男人花钱的时候,总是很小气,一般来说,这样的男人,做人都很差劲;但是在一个女人的心中,一个大手大脚的男人,其实女人也不喜欢;因为一个大手大脚的女人,就很难存得到钱;那么一个花钱小气的男人,在生活之中,会有着什么样的一个行为表现呢?
一、自己都不舍得买东西
一个花钱小气的男人,自己需要买什么样的东西,他都不舍得买一下;总是能省就省,省了再省;不要说对待别人,就是对待自己,都是那么的苛刻;这样的男人,一般来说,都是特别小气的;在他的心中,跟什么都不亲,跟钱是最亲的;他可以什么都不要,连命都可以不要,但是他就一定会要钱;也就是说,这一种人,用他的钱,那就是要他的命;他宁愿不要全世界,但是决对不能不要自己的钱。
二、不愿意为女人花钱
一个花钱小气的男人,一般来说,都不愿意为自己的女人花钱;不仅如此,如果女人花钱买东西,买衣服,他的心中就会特别的难过,就会无比的痛苦;在他的心里,女人多买一件衣服,那就是在浪费;在他看来,女人的衣服够穿就行,太多了没有任何的用处;所以在他的心中,为女人花一分钱,他的心里,都会特别的心疼,都会特别的痛苦和绝望;这就是一个小气的男人,才会不舍得为自己的女人付出。
三、从来不去外面吃饭
一个花钱小气的男人,在他的心中,在外面吃饭,那就是在乱花钱;因为在外面吃饭的钱,在家里可以吃好几餐了;所以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他也不会想着要在外面吃饭,而是饿着肚子,也要回到家里吃;跟女人外出的时候,女人饿得头昏眼花了,他依然不舍得在外吃饭;他会找很多的理由,说在外吃饭,特别的不干净;其实他就是不想,在外浪费一分钱,把钱看得太重要的行为表现。
四、不舍得送女人礼物
一个花钱小气的男人,在一般的情况下,他都不舍得送女人的礼物,因为送礼物那是要花钱的;所以你不要想着,男人会给你买衣服,买裤子;或者看着好看的衣服,就给你买回来;你想都不要想,因为他的心中,从来就不舍得,为你花一分钱;在男人的心中,对于给女人送礼物,如果不花钱的情况下,那还是可以的;可是只要涉及到要花钱,那么男人的心里,就一定会不舍得。
五、出门只带车费钱
一个花钱小气的男人,那么他为了不让自己乱花钱,每一次出门的时候,他都会算得好好的,把车费钱带上就行了;或者需要买什么的时候,他会算得刚刚好;把所有的一切,都精打细算着;所以你想从他的身上;看到他带着很多的钱,一般来说,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跟着这样的男人在一起,你会过得很累很累;可是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根本就无所谓,也不在乎。
六、跟女人实行AA制
一个花钱小气的男人,那么他在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或者跟你约会的时候;他就不会主动的掏钱,而是跟你AA制;他的心中,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总觉得两个人花钱,两个人都付钱,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AA制,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会有不好意思的行为表现;这就是因为他的心中,太小气,所以不舍得为别人多付出一点;这样的男人,一般来说,过得都很累;女人跟着这种男人,也会活得不自在。
花钱很小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