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最容易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因此,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世界各界的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这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本文根据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从家庭要素入手,分析了残缺家庭、家庭教育失当等不同类型家庭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当前家庭问题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从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家庭教育职能、加强两法宣传力度、优化家庭教育、加强对外来家庭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基本对策。
家庭问题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格、人格培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未成年人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未成年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消极影响。
一、问题家庭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和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犯罪的未成年人80%以上是没有就学的未成年人,这些人中有的属于父母离异或死亡的家庭,无人管教,有的虽有父母,但整天四处浪荡,与同龄人结伙,父母放任不管;据相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龄与70年代相比提前了2至3岁。调查表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与家庭存在问题的关系相当紧密。有30.5%的家庭结构不全;19%的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嗜好;近50%的外来家庭居住条件较差。这些家庭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
(一)残缺家庭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组织,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夫妻的一方或双方时,便意味着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残缺破裂。残缺家庭表现形式有:(l)由离婚、配偶一方死亡而造成的单亲家庭。(2)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等问题形成的“隐性”的残缺家庭。(3)由父母外出打工后,老人、孩子留在家中的“留守家庭”。
破裂和残缺家庭的显著特点是缺乏父爱或母爱。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由父亲抚养的孩子,还是单由母亲抚养的孩子,都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性格扭曲或个性畸形。心理学家陈会昌等人认为: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离异家庭子女与同伴关系、与父母关系较差,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残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诸多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问题未成年人中单亲家庭占30%,其中14岁以下年龄组的高达近40%。在学生当中这种个例更不少见。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照顾,这些残缺家庭的子女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偏激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二)家庭教育失当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当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家庭教育不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城里部分经商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主要是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差,受“拜金主义”影响,只注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思想教育,或只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或干脆让孩子弃学经商,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疏远、互不关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易产生偏激行为而导致违法犯罪。
(2)娇纵溺爱型。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让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越地位,视如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任何需求,造成“亲情过剩”。久而久之,则养成子女的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至上等不良习性,这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尤为突出。骄纵溺爱所形成的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的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如少年犯徐某是个独生子,父亲是一个包工头,家财万贯,父母从小视其为掌上明珠,要什么给什么,他在外面打架,父亲不仅不批评教育,反而鼓励说:“好样的,这才是我的仔”。在父亲的娇宠、纵容下,徐某变成了专横自私、胡作非为、目空一切的亡命徒,终因结伙打架致伤人命,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3)粗暴生硬型。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方法对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才”。有些则表现为家长平时放任子女,一经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便打骂、体罚,这些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到创伤,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增大了与父母的隔阂,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情绪自卑、行为自私,极易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如少年犯张某,是家庭的独生子,父母对其期望很高,为了把他培养成为“音乐奇才”,拿出所有的积蓄,遍请名师,给他加压加码。张某在父母的强制之下,对音乐失去兴趣,但又不敢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因此滋生离家出走的念头。他出走后,意志消沉,并染上了毒瘾。
根据未成年人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进行的调查:其中家长放任自流,养而不教或失去管教能力,放弃教育的占15%;对子女溺爱、娇宠、纵容的占20%;发现子女有问题,采取吊打、捆绑、禁闭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的,占17%;对子女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包庇、赞许的占7%。在另“一项校园调查中,子女因做错事惧怕父母打骂而经常不回家的有30%;偶尔不回家的占54%。这些数据说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是与他们在儿童时代的恶劣家庭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的。
(三)家庭教育不当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表现
(1)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这类孩子有的是父母离婚、或者死亡、或者两地分居、或者是母亲未婚先孕所生,由于缺乏长辈的引导,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消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某厂职工夫妻离异,母亲担心儿子缺少父爱便再婚,谁知再婚丈夫是酒鬼又患癌症,儿子深感倒霉就不能安心读书,辍学后和同样是父母离异被养母赶出家门的小陈混在一起,在社会盗窃度日,这位母亲深感内疚,为弥补孩子心灵上的缺憾,还时不时为这帮小混混提供食、住。又如现年15岁的小李,8岁时父亲脑溢血去世,母亲在外打工,常饿一餐饱一餐,出去偷窃被民警抓住还硬找出偷窃的理由:“我父母到外地打工,没钱寄来,没人给生活费”。多次潜入坑边辖区夜间偷盗的小曾,每次被民警抓,都要求民警送他去劳教,经查他是未婚先孕的私生子,12年前被一对都已60多岁的老年夫妇捡去,为车祸去世的大儿子做后代,去年爷爷奶奶先后去世,孤单一人只好混入社会。
(2)监护人品行不端的孩子犯罪。有的父母有性放纵、赌博、盗窃等恶习,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善于模仿,但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常常把父母作为自己模仿对象。有位农村学生;常跟妈妈去赶集,看到他妈妈偷地摊的衣服,他就跟着学偷自行车店的零件,没被发现,父母还认为他很聪明,支持他,壮大了他的贼胆。到后来发展到拦车抢劫。一名13岁的少年不听父亲管教,将书包和书都扔到厕所里,准备出去“混社会”,家长只好报警。经民警调查,这位孩子厌学的根子在父母,母亲夜里叫孩子去跟踪父亲,结果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荒废了学业,孩子学习跟不上,所以厌学。
【什么样的人容易犯罪?】
这。。。。要一眼就看出人家容不容易犯罪的话,要研究研究中国的相术,人犯罪是有很多因素影响的,例如主客观方面、所处的环境、性格、家庭环境、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等等。我觉得看出坏人最好的最快的方法,还是相术,虽然有些不是很准,但是都有一个大概,要注意身边的人犯罪的话,那还得研究心理学,而且要很细心观察他跟平时有没有区别。。唉。。要争的很复杂呀,要是那么容易的话,就会有法律啦。
什么样长相的人容易犯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