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由来简单介绍】
【#能力训练#导语】《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下面是分享的百家姓的由来简单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1.百家姓的由来简单介绍
只要一提起姓氏,就不得不提起《百家姓》这本书了。因为它与《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是古代孩童启蒙的读物。这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开头赵、钱、孙、李;赵姓在最开头。主要是这本书编于宋代,所以当时作为宋朝的皇帝赵氏,自然就是“天下第一姓”了。这是时代的原因,没有办法的。若不将赵姓排在首位,便是藐视君上,罪应当诛的。排在第一也是情理之中。
宋初吴越王钱俶纳土归降,宋朝不废一兵一卒,便得到了大片江南富庶领土,于是宋太祖赵匡胤很是看重钱氏家族,后人修百家姓,便将钱姓排在了第二位;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当时南唐后主为李氏之故。百家姓这前四大姓,便是由此而来。
但是大家都知道,姓氏其实自宋代之前就已经存在好几千年了。百家姓中568个姓氏,每个姓氏都是一个符号,一段历史,一份传承,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流传于世。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
2.秦汉以前,姓和氏的明显区别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虽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是明显不同的两个事物。姓其实是来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也就代表这些人是属于同一母系的血缘关系。而我国最早的姓,大多都是“女”字旁,如:姜,姚,姒,妫,嬴等,从这些姓氏的偏旁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的祖先其实是不同女性氏族人群。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在父权家长制确立下的产物。
例如,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便可以得知中华民族这两位共同始——祖炎黄二帝,他们原来是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母系社会的影响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而完全被父权社会所取代。直到后面,我们已经不再说氏,而只提姓了。那么在母系社会的影响下共产生出上古八大古老的姓氏。
3.其他姓氏的来源
除了这些母系社会影响下的姓氏,其他的姓氏是来源于哪里呢?我国姓氏来源于远古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例如:牛、熊、马、山、水、花、龙等,便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姓氏已经无据可考。
当今的“熊”“龙”“花”等姓氏,在史书传说中均可以查询到,但与图腾没有什么关联了。史书记载,上古时期,黄帝与蚩尤战于逐鹿,曾率领“熊”、“罴”、“貅”、“虎”等百兽作战。说明,这些“熊”、“罴”、“貅”、“虎”等动物很大可能就是不同图腾氏族的符号。但这些氏族的名号有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后裔的姓氏,目前已经很难找到蛛丝马迹了。
上古第一大姓便是——姬姓。《通志·氏族略》记载,“姬”为八大姓之首。西周甚至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王一大部分都是出自姬姓。后来有姬姓演变出来的姓氏在百家姓中也是最多的。
姬姓后来演化出多个分支姓氏,如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汉族姓氏的起源。
上古第二大姓——“姜”姓。
“姜”姓来源于炎帝神农氏。相传炎帝是少典之子,因生长在姜水之滨,得姓为“姜”。又因姜和羌同韵不同声,音特别近,且俩个字都有羊。一个从羊从女,一个从羊从人。“羌”字组成看,羌即“羊人”。
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发源于我国的西北部,如陕甘宁一代,那里人民最早是牧羊为生,所以羌部图腾很大可能是羊。而姜族又是姜族的一支,有可能在流传下来时,因为语音误差而化“羌”为“姜”,又有可能是受到母系氏族中的母权影响,加上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
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是古羌族支系部落首领。炎帝为首的原居于当今的甘、陕、晋、青、蒙一带,属古羌戎部族一支,在东近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华夏族的前身。
上古第三大姓——“妫”姓。
“妫”姓源自五帝之一的虞舜,相传舜帝生于姚墟而居于妫水,故以此为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春秋战国时代很多诸侯国,如陈国、齐国(田齐)和遂国等,他们的诸侯便是妫姓。
先秦以后,妫姓后人常以其氏自称,故现在少有保留妫姓者,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由其派生出的氏族有很多,比较典型的如陈、田、袁、陆、王、车、薛等。
上古第四大姓——"妘”姓。
'妘”姓相传源于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先秦周朝有几个小国家便是妘姓,如鄅国、夷国、逼阳国等。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由其衍生出来的姓氏分支朱阿姨有董、彭、秃、芈等,史书称其为“祝融八姓”。
上古第五大姓——“姒”姓。
“姒”姓的祖先相传是大禹,就是那个大禹治水的大禹。而大禹又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所以,姒姓便顺利应当地成为夏朝的国姓。春秋战国时代的姒姓诸侯国主要有蓼国、缯国、杞国、越国等。后来由其姓演化出许多其他分支姓氏,如廖氏、夏氏、曾氏、相氏、鲍氏、欧阳氏等。
上古第六大姓——“嬴”姓。
“嬴”姓起源于五帝之一的少昊,确立于舜帝时期。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和赵国便是嬴姓。后来由此姓衍生了多个姓氏分支,的便是嬴姓十四氏,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氏的汉族人,被合称为嬴姓十四氏。
上古第七大姓——“姞”姓。
“姞”姓是是黄帝姬轩辕的直系后裔,所以这个姓是由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中的一个。姞氏后人去女傍而改成简写吉氏,才成为今天的吉姓。该姓的分支姓氏有燕、须、雍、鄂、阚、光、杨、孔、尹、蔡、鲁等姓氏。
上古第八大姓——“妊”姓。
“妊”姓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据左丘明的《左传》记载,妊姓其实是伏羲氏风姓后代。二是:妊姓其实是“任姓”一脉,源于我国上古时期黄帝长子的后裔。三是:任姓来源于契族,任姓恰好是契族古老姓氏之一。
其实仔细观察这八个姓氏便可知,上古八大古老姓氏中,几乎每个字里面都有个‘女’字,由此可见,母系社会对中国姓氏起源之深。
4.姓氏的重要时期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比如姚姓,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有搬到妫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5.百家姓小知识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百家姓》很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
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关于图腾,目前学界有3种观点:图腾名称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名称;图腾是群体的祖先,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扩展资料:
姓氏的一些命名方法:
1、以姓为氏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为氏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常见姓。
3、以邑为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春秋晋国荀林父之弟采邑于智(今山西永济市),其后则为智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如尹、魏、韩等。
4、乡亭之氏
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居地为氏
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是以东门为氏。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文化
推测东门一姓来源于祖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