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及时摆脱尴尬境地?】
1.装作不知道
“装作不知道”,就是指对别人的话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以便避实就虚、猛然出击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它的特点是:说辩的锋芒主要不在于传递何种信息,而是通过打击、转移对方的说辩兴致使之无法继续设置窘迫局面,化干戈为玉帛,能够寓辩于无形,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惟有具有深阅历的人方能达到这种效果。在人际交往中,这种方式的使用场合很多。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场合都可以使用“装作不知道”
的办法,躲开别人说话的锋芒,然后避实就虚、猛然出击。其技巧关键在于躲闪避让的机智,虽是“装作”,正如实施“苦肉计”一样,却一定要表演得自然。
2.自我解嘲
在一次盛大招待宴会上,服务生倒酒时,不慎将酒洒到了坐在边上的一位宾客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生吓得不知所措,在场人目瞪口呆。而这位宾客却微笑着说:
“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
会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场面即刻打破了。
借助“自嘲”,这位宾客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消除了挫折感。
社交中,当你陷入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从中体面地脱身。
我们常说“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嘲讽自己,它也是一个人心境太平的表现,往往是非常机智和豁达的人才能偶然为之。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赞美,不喜欢被人嘲讽。但是社交高手懂得,“自嘲”能体现一种潇洒的情态和人生的智慧。它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从而改变对你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适时适度地“自嘲”往往会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
3.适时使用幽默
据说,钢琴家波奇一次在美国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很失望。演出完毕,他还是大步走到台前,向听众表示谢意,并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的票。”
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使劲鼓掌。
波奇极其幽默的话语,使他反败为胜,摆脱了尴尬,赢得了听众的尊重。
阿芳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和同学们回忆着大学时代的美好生活。不料主人在招呼客人时,一不小心将一盆水打翻,全洒在了阿芳的脚上,把她那双新皮鞋泼湿了。主人不知所措,显得十分尴尬。阿芳却不慌不忙幽默地说:“通常正常情况是洗脚之前先脱鞋。”
一句话,使满屋的人都笑了起来,难堪的气氛也一扫而空,大家更加佩服阿芳姑娘。
在社交场合。说话带些风趣和幽默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礼仪,也能表现出其人格魅力。
4.设身处地进行角色认同
设身处地,角色认同,实际上是交际中经常运用的攻心战术,即把对方与自己的距离拉近,使对方进入角色。有人说,世界上最难走的路,是心与心之间的路,其间布满坑坑洼洼,甚至诸多的陷阱。然而,只要用真诚来铺设,这条路将会与柏油路一样,平坦光滑,畅通无阻。
在窘境中,应不卑不亢,设身处地,与对方取得“角色认同”,从而摆脱窘境。运用此类攻心战术,往往能赢得温情款款,暖意融融。
5.以柔克刚,曲径通幽
“锣不打不响,理不辩不明”,这是一句流行甚广的俗语,但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时,无谓的辩解和争吵,不仅不能解决矛盾,而且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样,倒不如以软制硬,以柔克刚,从而达到友好相处的目的。
但是,身处逆境,以柔制刚也要注意对某些情况有所估计:看对方的要求是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能牺牲太多去博取对方欢心。
如何脱离尴尬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