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稽之谈”到见机行事】
从“无稽之谈”到见机行事
从前有个地主,向佃户收租时制定了一个规矩,凡是给他交租的佃户每家必须奉上一只鸡,若是佃户忘了带鸡或不交,第二年就休想种他的地,所以佃户们每次交租时都要带上一只鸡去,长此以往已成惯例。
有一位张三也是地主的佃户,某一年,交租时故意将那只额外的鸡藏了起来,交租之后,地主未见到鸡很是不高兴说道:“此地不与张三种”,张三急忙拿出鸡来,地主一见到鸡笑逐颜开改口道:“更与何人”。之后,张三问地主为什么前后言辞相差甚远,地主回答说:起初,我是无稽(鸡)之谈,后来不过是见机(鸡)行事罢了!”
以上是一个民间流传很广的笑话,在这个笑话里,地主从“此地不与张三种”到“更与何人”显然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地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显然还是地主自己附加给佃户们的额外收入“鸡”的功能,地主由“无稽之谈”到“见机行事”是一个改变的过程,由此揭示出地主狡诈、虚伪的本性,其前后判若两人正是其剥削阶级共性的突出表现,此恰如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中“制台见洋人”一节中的制台,曹雪芹《红楼梦》中善于“迎合权贵、乱判葫芦案”的贾雨村,契诃夫《变色龙》中善变的奥楚蔑洛夫、、、、、、、、
这些都是同地主一样善于巧言令色的行家里手。地主更是一个索贿的高手,借交租之时,榨取佃户们的“油水”。在地主与佃户之间本已不平等的土地交易中多设一道“交鸡”的关卡。无鸡便无地,佃户们的生活没了着落只好舍小利(鸡)去要大利(土地)了,这正是地主压榨佃户的手段。《西游记》中唐僧舍不得紫金钵盂,恐怕如来的真经也不会给他,这也正是索贿者索贿得以“成功”的原因所在。
我辈芸芸众生中,普通小百姓一个,生活中亦不免会遇到张三“无稽之谈”的困惑,本以为有几篇众人口诛、笔伐的小作见于报端足以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无名小辈涉世不深的经验告诉自己,幼稚的认为“秀才人情半张纸”的淡泊人生者多是不合时宜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高洁之士更是凤毛麟角为数不多,人类社会中,打着“收租”的幌子要“鸡”者不乏其人,单位中,上下级沟通非厚礼不能有情,“非礼务实”的现象更是要不得的,只是天真的“读书人”不会理解深奥的人情事故中,某些掌握一定权力的市侩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索贿行径。本单位中,有重要大员办喜事,所送之礼自然是不可轻的,若平时关系“淡泊”这时不突出表现礼金的,或者平时关系“紧张”这时更不在“礼品”上突出表现得,更有甚者,该大员明索,你竟然置若罔闻、分文不送,往后在单位中的日子里,工资、奖金会被人家卡到你的最低底线,以后有什么下岗、分流、息工之类的“荣幸”都会落到你的头上,并且人家会有很多说道,什么业务水平不高、技术能力差都会是你被“下课“的理由,要是你的专业能力上太强,没被人家抓住“小尾巴”,该大员又会在“工作态度、组织纪律”上做文章,这些只有其掌握的“软指标”看不见,摸不着仅仅是部分掌握“生杀大权”官儿的印象分,人情分。在人家索贿的时候你已经丢失了这份“成绩”此事自然少不了你。“吃一堑、长一智”笔者数年身受亲历的不争事实足以说明这一点,自古就有“贫不与富斗、民不与官争”的史例!(石崇斗富、曹操宰杨修)借古讽今、鉴古评今之际,我辈小生逸士、平民百姓还是唯心的学“聪明”一点,合时宜一点的好。
综上所述,生活中此类事件多如牛毛,不胜枚举,笔者仅就耳闻目睹现状之困惑及自身与“佃户”同病相怜的经历作文以记之,高呼:“但愿世间多清风,天下廉士俱欢颜!”。
?i?^?]^
见鸡行事地主是一个怎样的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