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多路痴:特定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生活中,常常遇到路痴的女孩子,在她们眼里:同一条路,走过去和走回来不一样;白天走和晚上走不一样;晴天走和雨天走不一样;夏天走和冬天走不一样......如果没有手机导航,基本不敢一个人出门,因为走出去容易,走回来就要看运气了。
相反的,很多男性的脑子里却像是天生就具备GPS系统,东南西北只要给他一个方向,就可以穿街走巷自由行走,完全不用担心会走丢,当“导航男友”遇上“路痴女友”,约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演员闫妮曾在节目中被曝是路痴,鲁豫调侃“朋友说,只要你指西走东一定是对的”;被粉丝称为“戚哥”的女汉子戚薇,也曾自曝自己因为路痴没有考驾照,说有了驾照以后一脚油门下去就不知道几天才能见了!
为什么很多女人的方向感比男人差呢?难道女人真的天生是路痴吗?
路痴其实分两种,一种是“伪路痴”,因为懒得认路,比如身边有同伴可以指路,所以对所经过的路不会注意观察,也就记不住方向,当然,也有明星有意打造的呆萌人设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这些都算不上是真正的“路痴”;另一种则的确是方向感很差,对东南西北永远摸不着头脑,同一条路即便是去过很多次还是不认识,这种“真路痴”找路所经历的的伤痛,是常人所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许多研究结果都证实,人类的空间能力确实存在性别差异,男女两性由于适应生存的需要而进化出两种不同的空间适应器,一个有利于狩猎,而另一个则便于采集,这被称为“狩猎者-采集者”理论。
女性在涉及方位记忆和物体排列的空间任务上表现得更为出色,也就是说能迅速习得和记住各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比如,在一片广阔而杂乱的植物丛林中,女性能比男性更快地辨认和确定某一棵树,这种能力会给觅食和采集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听到女性抱怨她们的伴侣“乱翻东西”,男性似乎天性里就对这些空间中静止陈列的物品缺乏敏感度和辨识力。
与之相对的,男性在辨别方向、看地图和心理旋转等能力上更强,因为这有助于我们的男性祖先跟踪猎物,在狩猎时掷出去的长矛可以更准确地射中猎物。因为狩猎活动通常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所以进化选择肯定会倾向于那些能够更好找到回家之路的狩猎者,而淘汰那些容易迷路的男性。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带领被试穿过一片树木茂盛的区域,途中要经过一条蜿蜒曲折的路程,研究者时不时会停下来,让被试说出他们目前的所在地,指出他们的出发点是哪里。最后,要求被试将研究者带回出发点,并且必须走那条他们认为是最直接的路线。通常来说,男性在这些任务中的表现普遍比女性好。
所以,是适应性的进化让女性大概率成为“路痴”,在指明方位的时候,女性倾向于使用更加具体的标志物,比如“一棵树”,而男性则倾向于使用更为抽象的方位词,比如“南北”,是由于进化导致我们各自擅长不同的领域,这是古老的社会分工留给现代生活的印记。
虽然从生物进化和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女性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弱于男性,但若因此说女性天生路痴就过于夸张了。对于男女两性的差异,我们常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比如:男性是刚强的,女性是温柔的;男性重逻辑,女性重感情;男性是“路精”,女性是“路痴”......性别的刻板印象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无疑都过分夸大了性别间的不同,忽略了个人特质和个体能力的不同,过分简化的将男女分割成绝对的两类,以至于我们对那些女性中的“路精”也下意识地视而不见。
研究表明,当性别信息被强调时,女性在数学测验中的表现比起没有强调性别信息时更差(女性=数学差),而在被强调“亚洲人”身份时,女性则表现出很好的数学成绩(亚洲人=数学好)。可见,负面的刻板印象会降低表现水平,而正面的期待则有助于我们获得自信和自我实现的动力。
总之,同性之间个体差异要远大于异性间的平均差异。虽然统计概率上女性多“路痴”,但单个男女在方向感上的比较却可能是各有输赢。“路痴”与否并非取决于天生,空间能力与数学、语言、记忆和逻辑等其他能力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一个受过更高教育的人更可能具有更好的空间能力。此外,后天的经验和训练,比如学习看地图,独立思考,尝试复杂的认知任务等等,也有助于增强方向感。况且在导航功能和人际关系网络如此强大的今天,借助科技的力量,想要彻底走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为什么女的都是路痴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