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
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相关介绍
中国农历是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结合太阳运行规律(二十四节气)制定的历法,农历月的定义规则就是中国农历历法的关键,因此要了解中国农历的历法规则,就必须知道如何定义月,如何设置闰月。
中国农历的一年有十二个月或十三个月,但是正统的叫法只有十二个月,分别是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和腊月(注意,正统的中国农历是没有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如果你用的历法软件有显示农历十一月和农历十二月,就说明非常不专业)。
中国民间常用“十冬腊月天”来形容寒冷的天气,其实指的就是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这三个最冷的月份。一年有十三个月的情况是因为有闰月,多出来的这个闰月没有月名,只是跟在某个月后面,称为闰某月。比如公历2009年对应的农历乙丑年,就是闰五月,于是这一年可以过两个端午节。
阴历从何时开始算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