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有甚么神秘,为什么会被九大行星中删除?】
行星地位的争论冥王星由于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轨道扁长,许多人对它能不能算一颗真正的行星表示质疑: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还有着7个比冥王星更大的卫星。在海王星外有一沿轨道运行的天体带——柯伊伯带。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这一轨道带上最大的天体之一,并相信海王星是最后一颗「真正的」行星。有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查龙),因此它该作行星论,但天文学家及后相继发现小行星243(爱达)等部份小行星同样皆有卫星,所以拥有卫星被认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标准。1998年曾有建议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当年国际天文联盟(IAU)否决。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通过第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2006年9月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将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赋与编号,冥王星现编号为小行星134340号。
参考:zh.***/w/index?title=%E5%86%A5%E7%8E%8B%E6%98%9F&variant=zh-#.E8.A1.8C.E6.98.9F.E5.9C.B0.E4.BD.8D.E7.9A.84.E4.BA.89.E8.AE.BA
冥王星由于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轨道扁长,许多人对它能不能算一颗真正的行星表示质疑:1.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2.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还有着7个比冥王星更大的卫星。3.在海王星外有一沿轨道运行的天体带——柯伊伯带。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这一轨道带上最大的天体之一,并相信海王星是最后一颗「真正的」行星。有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查龙),因此它该作行星论,但天文学家及后相继发现小行星243(爱达)等部份小行星同样皆有卫星,所以拥有卫星被认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标准。1998年曾有建议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当年国际天文联盟(IAU)否决。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通过第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2006年9月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将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赋与编号,冥王星现编号为小行星134340号。
参考:***
2006年行星重定义***,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寻2006年行星重新定义,太阳系包含八大行星与三个矮行星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后,人们就一直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21世纪初期,先后发现了至少三颗类似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物体,其体积也与冥王星相近。这导致激烈争议,或者将新发现的物体列入正式认可的行星列表,或者将某些旧有行星从列表中移除,如此才能确保行星定义的前后一致性。2006年,有关2003UB313的归类及命名问题引发更多争议,使行星定义问题愈发白热化。国际天文联会内对行星定义的分岐促使不同方案产生,意图消弭行星定义的分歧。这些方案均旨在于原有的九大行星中加入其他太阳系内的天体。这项决议案被命名为Resolutions5A
5B
6Aand6BforGA-XXVI。国际天文联会的成员在2006年8月24日于捷克布拉格投票决议。最后的决定令到一向被视为九大行星中的异类——细小、偏远、轨迹古怪的冥王星被剔除大行星之列,和其余几个天体被列入矮行星。在最初的方案中,行星重定义会使九大行星之列中增加三个成员:谷神星、卡戎和2003UB313。原来以为这个使行星数目增多方案在会议中经过更多观察和讨论会被天文学家接受,但是此方案在8月22日的两个公开会议中受到很大的打击。当中的主要原因,相信是有不少天文学家表明:若把行星的定义放宽,那符合新定义的行星数量将不止是12个,而很可能会超过35个,当中大部份会是位于柯伊柏带的矮行星。威廉学院的JayPasachoff在两个会议中均有出席,会后他表示可在史上记载当日为「冥王星丢失日」。最后决议时的投票亦因为时间过于仓卒而受广泛争议。整个会议为期十日,而投票则在最后一日举行,当时有许多参加会议的天文学家均已离开或准备离开布拉格。整个会议有超过2700人参加,但只有424人留到最后参与投票。参与投票的424人中,6a号决议以237票赞成、153票反对与30票弃权获通过,正式将冥王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划为矮行星。但决议通过后美国有300位天文学家及学者以新标准不严格为由反对这决议,并展开「冥王星***」运动,表示将在2007年IAU例会上进行动议辩论。[编辑]最后决定在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行星重定义方案中,行星需要完全符合下列的三项原则:围绕一个恒星或者恒星遗迹公转。质量足够去产生一定的引力,能克服刚体力使自己保持接近球体的形状。能清除轨道附近的天体(使它们变成卫星,或者围绕拉格朗日点公转。)符合以上原则的指定天体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共八个。(5a决议)如果不符合第三项原则,但不属于卫星的天体,则列入矮行星之列。目前有谷神星、冥王星、及厄里斯。目前还未通过卡戎为矮行星。卡戎仍被称为冥卫一,但是它和冥王星的共同质心是在冥王星表面以外。因此有人认为卡戎和冥王星成一双行星系统。而其他所有天体则列入「太阳系内小天体」内,包括小行星带内绝大部分之小行星、彗星与海王星外天体(包括其环绕着它们旋转的卫星)与各行星之天然卫星。
在捷克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确定太阳系行星的定义
并决定将冥王星剔除在九大行星外
降格为矮行星;亦确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
令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概念要改写。“行星”的新定义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同时其运行轨道与周围卫星轨道范围清楚区分,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卫星。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符合要求,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大会又否决将冥王星以外的八大行星
冠名为「经典行星」
也放弃将太阳系的行星数目
增加至十二颗.新定义中亦有其他列明:同样具有足够品质、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dwarfpla)。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冥王星被降格为二等行星
而包括齐娜
查隆及谷神星在内的三伙星体亦与冥王星一起归类为''矮行星''
并升级为二等行星.QUESTION:为什么冥王星不再被列为行星?有何理据?合理吗?其实冥王星不再被列为行星
是相当合理的:(一)完全是一个天文学上的错误
才把它当作大行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无论直径及质量都比月球还要小(质量只是月球5份之一.如果它可以算是行星
那么月球也可算是行星(月球也可算行星因而在近日也引起争辩).但当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真正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深入民心
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二)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三)新的行星定义中的一句:‘同时其运行轨道与周围卫星轨道范围清楚区分’。冥王星主要就是因为部分轨道与海王星重叠
不合符新的定义而遭除名.因冥王星所处的轨道正正在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周边的柯伊伯带,而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诞生的地方。但它附合新定义中其他两黠:‘围绕太阳运转’、‘以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应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
即符合了‘矮行星’而非‘行星’定义.(四)在冥王星发现后
天文学家又陆续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即齐娜),就是一个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天体.它的出现就引起部份天文学家争议:如果要把冥王星叫作行星
那么在其附近的库柏带也至少有42个星体符合资格
就连星体齐娜(直径2400~2500公里)也比它更大
更有资格当行星.布朗等人的发因而使传统行星定义遭遇巨大挑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希望透过新行星定义,意在弥合传统的行星概念与新发现的差距。(五)其实冥王星也只是库柏带中一个较大的星体
周间还有为数不少与它相似或者更大的星体;如果要把她们全部当作行星
这就使行星的定义很含糊
故这是不可能的.第一位是齐娜
第二位是冥王星
可见齐娜比较大(六)冥王星的轨道也与其他8行星很不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轨道大多接近圆形,但是冥王星的轨道是细长
偏离率很大的椭圆形
其轨道亦是最扁。环绕太阳一周需要247.9地球年.表示椭圆形与正圆形之差异程度的数值是离心率。离心率越大则椭圆越细长。地球公转轨道的离心率是0.02,冥王星离心率是0.25。冥王星最接近太阳时,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最远离太阳时,距离太阳约50天文单位。冥王星的轨道也偏斜黄道面达17度,为太阳系中偏斜最厉害的行星。它在上世纪80年代曾进入海王星轨道
使海王星变成最远的行星!!(七)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八)有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Charon
即新的矮行星之一),因此它该作行星论,但天文学家及后相继发现小行星243(爱达)等部份小行星同样皆有卫星,所以拥有卫星被认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标准冥王星轨道与其他行星不同
呈椭圆形
亦有倾斜(B)以下是一篇参考文章: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75国2500名天文学家在布拉格经过一周的热烈讨论,24日为天文学界数十年来关于行星定义做出回应,投票通过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资格,这让1930年被发现以来就被列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正式被踢出太阳系行星群之列。IAU的决议声明,「(太阳系)8大行星为:水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会中通过将太阳系内的星体分成三大类别:1.行星:必须是环绕恒星运行的圆球形星体,本身有足够的质量使其重力能与应力平衡而维持近似圆球状,同时其运行轨道与周围卫星轨道范围清楚区分。2.矮行星:环绕恒星运行的圆球形星体,本身有足够质量能与应力平衡而维持近似圆球状,其运行轨道与周围卫星未清楚区分,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卫星。3.其他围绕太阳运行的星体,如陨石,彗星,卫星等统称为「太阳系小星体」。根据新订出的定义,冥王星因为部分轨道与海王星重叠而遭除名,被降级为矮行星﹔太阳系从今亦只有8大行星。这样的结果与一周前行星定义委员会提出的新定义草案截然不同,该份草案除了建议保留冥王星的资格,同时纳入另外三颗新发现的类行星星体,让太阳系增加为12大行星,不过这份草案引起更激烈的争辩。如今,原本有希望加入行星之列的赛瑞斯星(又称:榖神星),以及编号2003UB313、暂名为齐娜的星体与冥王星同列为矮行星。发现齐娜的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布朗对这样的结果感到满意,他过去就主张,冥王星和类似冥王星的星体资格称不上行星,上周新定义草案提出后,他也质疑,依照草案标准,库柏带至少有42个星体符合资格,就连地球的月亮质量都比冥王星大,而齐娜将成为矮行星中的最大星体冥王星发现史发现者克莱德·汤博发现时间1930年轨道参数平均半径5.91352×109km偏心率0.24901公转周期248年197天5.5小时会合周期366.74天平均轨道速度4.7490km/s轨道倾角17.1449°卫星数量3近日点4
436
824
613km(29.65834067AU)远日点7
375
927
931km(49.30503287AU)物理特性赤道直径2344km表面积17million平方千米质量1.290×1022千克平均密度1.1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0.6米/秒2自转周期6天9小时17.6分轴倾角119.61°星体反照率0.30逃逸速度1.22km/s表面温度最低一般最高33K44K55K大气参数气压0-0.01kPa氮90%甲烷10%冥王星是太阳系天体。它于1930年1月被发现,并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Pluto)命名,中文意译为冥王星。发现后至今长期以来一直与地球、土星等并列为九大行星。自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第五号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dwarfpla)在行星之列中除名,并赋与成为小行星134340号。目录[隐藏]1发现2漫长的公转3小小世界4行星地位的争论5卫星6对冥王星的探索7东亚各国对冥王星的命名8参见9外部连结
冥王星没有什么神秘
只系佢比科学家发现
佢o既体积比月球仲细
又离太阳好远
所以比人系九大行星中删除
冥王星被九大行星中删除不是因为甚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不符合行星的定义。
【冥王星有几颗卫星】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矮行星。到2019年目前为止发现其卫星共有五颗,分别为卡戎、尼克斯、许德拉、科波若斯和斯提克斯。
冥卫一又称卡戎,是在1978年发现的。卡戎是罗马神话中冥王普路托的役卒,向亡魂索取金钱为他们划船渡过冥河。2005年,又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卫星:冥卫二(尼克斯)和冥卫三(许德拉)。依现行的定义,冥卫一可能是冥王星最大的卫星,也可能与冥王星组成双矮行星。
冥卫二于2005年5月首次被冥王星伴侣搜索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其照片于2005年5月15日和2005年5月18日被哈勃望远镜拍摄到。
冥卫三于2005年5月首次被冥王星伴侣搜索团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冥卫四于2013年7月2日被美国科研组织“搜寻外星文明研究所”正式命名为“科波若斯”
冥天文学家于2012年7月7日,通过哈勃望远镜广角行星相机3号,发现了冥王星的第五颗卫星S/2012(134340)1,又称为P5,2013年美国科学研究组织“搜寻外星文明研究所”命名为"斯提克斯"。
扩展资料:
卡戎的直径约为1,212千米(750英里),正好约为冥王星的一半,表面积约为|4,580,000平方千米,表面布满了冰冻的氮和甲烷。与冥王星不同的是,卡戎的表面看起来可能是被冻结的不易挥发的水。
卡戎表面温度约为-230℃,密度为1.63克/立方厘米,显示组成成分中,岩石占了一半多,冰则比一半少一点。其表面大气仅约为0.1毫巴左右,是地球表面大气浓度的万分之一,稀薄到几近于无,现时科学家正努力研究冥卫一的表面,以确定该卫星有没有大气层。
冥卫一的自转周期、绕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及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均为6.3867天。
冥卫二其与冥卫一(卡戎)类似,轨道半径50,000公里,以25天周期绕冥王星运转;估计其直径在32-145公里之间(依反照率判定将可研判出更精确的数据)。冥卫二比冥卫三暗25%,所以可能也比较小。
——冥王星卫星
秒懂百科冥王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