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和下西洋用的宝船在当时究竟有多强?】
“宝船”是郑和船队的统称,但同时又是郑和座舰的特称。
古代中国的船舶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福船、广船和沙船。远洋水深浪大,按其适航性、浮性、抗沉性、快速性、耐波性的要求,长宽比小的尖底船优于平底船,船队最多的是福船和广船,而最主要的还是常见于闽、浙一带的福船类型。而郑和座舰应该是其中最大的、最雄伟、最华丽的一艘福船。
福船的特点是“上页如衡,下侧如刀”,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强,破浪而行。福船艏尖艉宽,船尾以马蹄型结构封尾,两舷四层,廊柱挺立,雕花隔扇,阶梯起伏,布局协调。船身侧绘有半月水波纹,船尾有龙凤呈祥饰物。华丽而壮观,俨然如一座小型的帅府。
郑和的宝船到底有多大?
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44仗4尺那么长的大宝船?
从郑和下西洋编队人员总数分析,说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主要船型为二千料海船(20仗长左右的福船),郑和七下西洋船队的舰船总数和人员总数有多重记载,虽不完全一致,但大体相当,即舰船总数在48-208艘之间,人员总数在27000-27800人之间。
四川张箭先生认为:“从人数,船数,吨位之间的比例来看,郑和远航经常是2.7万多人,两百余艘船只,就按200艘算,每船才承载130余人,可在208艘船中,排水量数万吨的大宝船就有几十艘,而这么大的船每艘可乘载数千人,可见其人数、船数、吨位三者之间不太成比例。”
而一艘超过30仗的大海船,据史料介绍,需要水手600人,一橹15-30人操作。如果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是200艘,显然2.7万人的是无法操作几十艘两大号宝船,外加其他各种船只。(按一艘2大号宝船600水手,400士兵计算)
人数规模和船只吨位之间不成比例,说明了下西洋的宝船可以没有44仗那么大,但是这并不代表当时的造船水平达不到。
从古代造船史来分析,唐、宋、元以来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经过唐代的十八仗海船,到宋代的三世来仗神舟,到元末时有12帆,水手600人记录。那么,明朝存在40多仗的巨船,以当时的明朝国力和技术水平来看,是可以实现的。
技术上虽然能够实现,但并不代表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就真的存在44仗长的大宝船。四十四仗长,阔一十八仗,合138米长,56米宽,大大超过奉天殿和棱思殿(明成祖陵墓)的体量,从封建宗法礼仪上讲,如果郑和的座舰有这么多,已经是僭越之罪了。因为开头我们说了,福船是一艘一体成型的建筑,作为宦官的郑和,如能享用,显然有违法统。
从明代史籍插图分析,天妃经卷首插图现实郑和下西洋船队雄姿,图中的船型和《武备志》“郑和航海图”中记载船型,当是下西洋的主要船型,却均不是九桅的大号宝船,而是六桅二千料海船型宝船或更小的海船,总之,这两幅下西洋文献插图可以证明二千料海船型是当时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型。
那么大号宝船也就是长44仗4尺的那艘巨舰存在么?
答案是,存在的,只是并不是郑和下西洋中郑和的座舰,而是停在南京江域供皇帝视察的御用宝船,并不随郑和下西洋。
手有船宝纹会怎么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