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人的单字姓氏怎么来的?】
(一)蒙古族的姓氏?
蒙古族的姓氏大体有四种:?
1、以本部落的名称为姓。《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上十一世祖学端察掳一女俘名“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氏”。兀良合为部落名称,阿当罕是自己的本名,札儿赤兀惕是氏族的名称。故这个女俘姓兀良合真(真表示女性,若为男性则称为兀良合歹),名字叫阿当罕,是札儿赤兀惕氏族人。姓名称呼的顺序是:姓氏、名称、族属。东部区的喀喇沁各旗札萨克、台吉均姓乌,就是兀良合(也称乌梁海)人者勒篾(成吉思汗四杰之一)的七世孙和通始建喀喇沁的缘故。这就是取本部名称词首为姓。
《元史》第一卷第一页关于成吉思汗的记载中,也把姓氏直接记为:“铁木真,姓奇渥温氏。”奇渥温,也记作“乞彦”,也是成吉思汗所属部落的名称。今鄂尔多斯的奇姓,均由此而来。拉施特《史集》记述塔塔儿部落时就说:“凡是出自此部落的人,如果是男子便唤做秃秃黑里歹,若是女人就唤做秃秃黑里真。”?
2、以本氏族的名称为姓。合撒儿(成吉思汗仲弟)之后裔所建的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诸部的札萨克、台吉均姓包氏,就是源于合撒儿出世的孛儿只斤(也记作博尔济吉特氏族之故。这就是取氏族名称词首为姓;东土默特原居东部区卓索图盟)的宝氏,也出于此,因为包、宝谐兰所致。?
3、以祖先的名字为姓。在古代,如元丞相、主修宋辽金三史的脱脱,本是蔑儿吉骀氏。其后人却以脱脱为姓,元代有脱脱尼,明代有脱脱卜花。现代人以祖先的名字为姓的,如,出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民族英雄嗄达梅林,从他先祖莫勒特图以后,开始取“莫”字为姓,谐音记作孟,所以嗄达梅林汉名叫作孟青山。又如,郭尔罗斯前旗王爷驻京代办富格日特远祖兀良合人,本姓乌和吴,但富格日特的后代已取“富”为姓了。东部区蒙古族象这种转姓的情况也不少。?
4、既非以部落、氏族为姓,也不是以父名为姓,而是出于历史上一种特殊称呼。例如,古代蒙古人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称为“奥鲁”,于是这些家属便取姓“奥鲁”,后代改姓“奥”。元代时,凡降元编入蒙古军的,都在姓上加蒙古二字,于是后人有了以“蒙”为姓的。另外,明代常给蒙古人赐姓。如火你,于洪武九年(1376)内附,更其姓名为霍庄。观音保,于十六年(1383)附明,赐姓名为李观。丑驴,于二十一年(1388)附明,赐姓名为李贤。?
5、以汉族姓为姓。这主要指按蒙语意译成汉姓。如锡拉特蒙古语为黄,译成黄姓;查干,蒙古语意为白,译成白姓;呼和,意为蓝,译为蓝姓;阿拉坦意为金,译成金姓等。还有以谐音取姓,与音近的汉字为姓,如其父名为伯颜,则子取“伯颜”首字的谐音为白姓;又如火你赤,取字首“火”的谐音为霍等,或者直接使用汉姓。
古族人汉族姓氏由来
历史上,随着民族融合和文化相互渗透,蒙古族人开始起藏族名字和汉族名字,还有一些蒙古族人改用汉字单姓,特别是临近汉族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蒙古族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跨省民族,其中居住在辽宁、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等地的蒙古族现在一般用汉族姓氏,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蒙古族人也有汉字单姓。
历史上,蒙古族人改用汉姓的原因有多种,情况各不相同,其中之一就是“赐姓改姓”。如元朝末年,名叫伯颜帖木儿的蒙古将领作战英勇,曾率兵多次打败农民起义军。不过,有一次打了败仗,于是归附明朝。明太祖佩服他的武猛,就赐给他“张”姓。他的后代一直从军,传至玄孙张晟,官至都督事。
再比如,元朝末年,部分蒙古贵族在辗转逃难中改姓避祸。
蒙古族人汉姓的另一个由来就是把蒙古族多音节的族姓按语意译为汉姓。如:蒙语“锡拉特”意为黄,译为“黄”姓;“查干”意为白,译为“白”姓;“阿拉坦”意为金,译为“金”姓等。还有的取谐音汉字为姓,如:父名为布仁,则取“布仁”首字“布”为姓;父名为“呼德”,则取“呼德”首字的谐音“胡”为姓等。还有的蒙古族人直接使用汉姓。
斡孛格(蒙古姓)汉语姓
乞颜齐、祁、陈、秦
孛尔只斤鲍、包、宝、博、奇、罗、波
纳古斯那
肖德肖
客烈亦惕和、何
汪古惕汪、王
弘吉喇惕洪
帖良古惕铁、车
兀良哈乌、吴、于、魏
满楚古得满
杜尔伯特杜、司
和硕特和
郭尔罗斯郭、高、何
呼和淖如得和
伊斯得伊
夏日高勒夏、黄、何
梅日根哈拉梅
闫忽德闫门
泰亦赤兀惕戴
胡勒目斯胡
杜格庆杜
海那赫海、毕
周尔那德周
华努特华
敖勒高努德敖、赵、王
白如徳白
海勒图德海
赖哈图德赖、赵
李莫斯日李
都如德杜霍
亦日呼德伊
朱勒豁得朱、周、康
兀济叶惕武、吴
乌珠穆沁乌、武
巴尔虎巴胡
召蒙岱赵
克什克腾和、何
木斯臣穆
宝勒格沁暴
席热臣席
包日罕特包
台本邰、伍
通事纳尔佟
唐古特唐、夏、项
夏那日夏、项
朱理真朱
忽思慧忽、胡
泰亦什师
呼和绍布和、付
海拉苏海、俞
萨都喇萨
扎喇亦尔赵、季
毛忽来牟、何、李
蔑尔乞德穆
撒勒只兀惕蔡、马
塔塔尔戴、谭、白、王
巴雅兀惕白、富
席勒特德邢
永谢布云、荣、永
翁高德敖
瓜勒给亚关
楚勒呼德褚、邱、陈
森吉德沈
察哈尔常、张、白
努图格沁欧
强科勒乔
宫固如徳孔、宫
锡勒朱徳谢、邢
索很宋
达日呼德戴
楚兀日出德常
朝鲁图德乔、晁、曹、石
斡恩真温
速勒吉德孙
杭锦康、韩
昂沁安
宰桑翟
亦鲁特尹
扎兰努德张
哈日努特韩、哈
莫勒图特孟
布忽纳惕全
巴鲁喇斯胡
斡罗纳尔多
那牙勤关
土默特万
土尔扈特段
哈达努德冯
埃日德金
斡亦喇惕林、刘、张
朱嘎沁钱
准噶尔左、朱
温德日格庆高
达郎古德梁
俄格德格宁
呼勒都古德董、胡
都仍太本满
努克楚德姚
尼格斯尔伊
浩齐特陈
杭席古德贾
哈荣古德罗
纪勒格勒德藤
呼热特袁
陶日根席日段、黄
阿都沁马
兀和日沁牛
陶高沁郭
豁尼沁杨、霍
哈日玛赤谢
塔日阿沁田
兀纳嘎沁鞠
博斯沁卜、戴
特木日沁铁
陶格沁齐
珠勒沁邓
瑙木沁弓、宫
扎格斯沁于
萨日塔兀勒越、岳
明安千、钱
兀苏德徐
巴克西纳尔师
沙毕纳尔苗
席日努德黄、金
宝古鹿
阿拉图德金
辉特冷
嘎勒楚德霍
尼出古惕白、倪
兀亦桑周、魏、吴
忙忽惕何、贺、马鄂、乌
布里牙特甫、全
敖汉白
亦赫君孟
固兀日白、顾
朱日其德康
俄勒特德胡、白
嘎察古特李、甘
翁牛特高、包、敖
喀喇沁乌、韩
扎勒楚特陶、秦
斡鲁徳王、单
卧特日古斯金
毕德兀德狄
何勒楚德宦
格根托如勒刘
宁嘎德王、宁
哈吉古特柴
俄勒斯特梅
嘎树努德赵
哈布哈沁陈
失宝赤宫、龚
希日木德岳、铁
囊嘉王、南
塔布囊乌、吴
阿巴嘎纳尔安、岳
宝日努德吴
沙吉盖潘
巴亦拉葛赤边
敖陶格图林、丁
蒙古族姓氏
蒙古族姓氏
今翁牛特旗有蒙古族4.7万多人口,其中多数是原翁牛特左翼旗的蒙古人,其次是沿者哈河北岸居住的原敖汉旗的蒙古人,还有一部分是从土默特、喀喇沁以及奈曼、库伦、巴林等旗迁移来的蒙古人。
翁牛特、敖汉的蒙古人,都记着自己的蒙古姓氏,其中有些按姓氏的音或意采用了汉姓。来自南部各旗的蒙古人都采用了汉姓,其中不少人已不知道自己的蒙古姓氏。
以往,蒙汉通婚者,子随父民族。198O年以后有近50O0名汉父蒙母者改为蒙古族,他们仍沿用其父之汉姓。
翁旗内居住的蒙古族之姓氏如下:
1.孛尔只斤氏(汉姓鲍)——孛尔只斤在突厥语中意为蓝眼睛的人(《史集》)。翁旗孛尔只斤氏是成吉汗三弟哈赤温之后裔。2.不古纳歹氏——他们是阿兰豁阿五子之一,不古纳台的后裔(《蒙古秘史》)。
3.塔塔儿氏(汉姓戴、谭)——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蒙古史中经常出现。
4.奥矣?毛都氏(汉姓林、穆)———奥矣?毛都蒙古语为林木,该氏可能是早期的“林木中的百姓”(《蒙古秘史》)。
5.弘吉刺惕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元代常与孛尔只斤氏联姻,本旗人数不多。
6.宏豁惕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蒙古秘史》中记作“晃豁坛”,也有记为“晃豁摊”的。“宏豁”蒙古语有铃铛之意。
7.兀日罕氏(汉族于、吴)——有人说他们是兀良哈氏之一支。
8.术布姑真氏(汉姓龚)——术布姑真蒙古语为“养鹰人”。元、明时期的史书中常出现,也记作“朱保真”。“龚”可能取自“弓”的谐宜。
9.哈布格钦氏(汉姓陈)——明代蒙古有“哈麻真”,蒙文中“麻”、“布”二音有混用现象。“哈布格”蒙古语为狩猎用的枷。钦为人称,故有人释为“狩猎者”。
1O.唐兀惕氏(汉姓唐)——旗内人数较多,早有“五百唐兀惕”之说。唐兀惕氏为古代西夏人。
11.夏那日氏(汉姓夏、唐、白)——该氏人自己说是唐兀惕氏之一支。“那日”在蒙古语中是人称复数词尾,如汉语中的“们”。“夏那日”意为“夏的人们”。12.察哈尔氏
13.喀尔喀氏
14.杭盖勒氏
15.季如特氏(汉姓季)
16.海拉苏氏
17.萨日黑惕氏———“萨日黑”蒙古语为酒,故译为“酿酒的人们”。
18.色勒莫氏——色勒莫蒙古语为“剑”。
19‘特古如格?太本氏——一该氏人称自己是察哈尔氏之分支,与察哈尔氏不通婚。
20.召?额日氏——“召”为百,“额日”为男子汉。“召额日”可释为“百条勇士”。明代《北虏考》有“召阿儿氏”。
21.楚和日氏(汉姓褚)——其中分支称“乌合日?查干”(汉姓牛)。22.希日努特民(汉姓汪、黄)
23.希日?乞丹氏(汉姓黄)
24.呼克苏勒氏
25.乞丹斯氏(汉姓陈)
26.于聪氏
27.希汤古特氏
28.太本?萨坦氏
29.额登氏
3O.保青氏
31.赉肖尔氏
32.桑萨瓦氏
33.呼勒都氏——“呼勒都”蒙古语为“冻”。据说他们是奥矣?毛都氏的一个分支。
34.柴尔吉惕氏(汉姓柴)
35.海鸠特氏(汉姓柴)——“海鸠特”蒙古语有“偏坡”或“旁侧”之意。
36.阿拉他斯氏(汉姓金)
37.嘎拉他斯氏(汉姓霍)
38.嘎拉珠氏(汉姓冯)
39.道劳?道古森氏(汉姓祁)4O.蒙格惕氏(汉姓孟)
41.查达氏
42.兀鲁惕(汉姓吴)
【谁知道单县单姓的来历?】
单(Shà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又据《路史》记载,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
2、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
迁徙分布
单氏来源:三千零五十年前周成王姬诵封其少子姬臻于单邑,称单伯(封建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各自的封国里是世袭的国君),其子孙都以单为姓。爵位三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秦在山东省的西南部设立单县,即为我族发祥之地。随着历代封建王朝的更迭和变迁,单县有支族向南方扩展,建立南安郡。并且在苏州阊门大兴土木建造气势雄伟的大堂,号称“南安堂”。后来南安堂和盐城西乡单家庄祠堂在在1943年被日寇烧毁,列祖列宗木祖、牌位、插屏等陈列品荡然无存。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沉痛的民族灾难。
公元1368年,大明朝洪湖赶散,南安堂苏州阊门人氏单西川和陆氏太君为了生存,带领四个儿子离开姑苏大城市。大房在苏北兴化南边单家堡(自命庄名——单家堡)落脚后,建有祠堂;二房在苏北盐城南乡北任庄(北龙港)落脚后建有祠堂;三房在苏北盐城北边北沙羊寨单家码头(自命庄名——单家码头)落脚后,建有祠堂;四房大海公在苏北盐城西乡单家庄、单家湾(自命庄名——单家庄)落脚后,建有祠堂。
单家庄一脉又分三房,且数十年后三房才分居生活。大房仍居单家庄、单家湾;二房分居小官庄,后来到沿河镇祁陆庄定居;三房分居马鹿垛。始祖大海公所生三子非常团结。祖辈们除了注重耕种之外,读书也不放松,世代书香,学文习武求艺,颇有人才。
因族大生支,于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三房开始单独分祭,祠堂1864年(同治三年)建在马鹿垛老墩子东南角上,以光宗耀祖。在天下单氏是一家的封建社会里,全国各地的单氏祠堂虽然用字都不相同,但世次完全相同。
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小儿子臻到单地(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一说现河南省孟津县一带)做伯,称为单伯。臻的家族昌盛,在周朝的二十几代君主中,都有单姓人在朝廷作大官。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单姓的来源。在古代,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南。浙江省永康单氏,据《永康姓氏志·单氏》和方山脚《单氏宗谱》载,唐乾符年间(874-879年)有工部尚书单琰发族于云南。至五世祖文林郎单宗化,登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任金华正堂(县令),任满,约于宋政和年间卜居永康丛桂坊。至十七世祖单辅靖任建康学录,不久转任判官,生昂、昱、昴。单昴由明经任宁安通判,居何州。单昂任婺州医官,单昱则于元末卜居永康城北三十里的方山南麓,为方山单氏之祖。单昂之后,廿八世祖单育又因大水为患,卜居城南长水,为水碓头单氏之祖。永康单氏祖居地丛桂坊,属古丽镇。在“县西北四十步”。始祖为单宗化,约在宋政和年间(1111-1117年)与子单昴卜居永康县城丛桂坊。永康单氏聚居地方山脚,属清溪镇。始祖为单昱,约于元至正末年(1365-1368年)从县城丛桂坊迁居方山之阳(方山脚)。上水碓,属古丽镇。始祖为单昴后裔单育,约在清雍正末年(1731-1735年)从县城丛桂坊迁此(余略)。
历史名人
单超:后汉河南省人。桓帝初为中常侍,帮助桓帝铲除异己,稳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为新丰侯。常侍预谋获封者有五,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宫,朝政日乱。后拜车骑将军卒。
单煦:字孟阳。宋朝平原人。中进士后,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煦友爱,他15岁时,兄单熙殴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死刑。
单父:宋代人。字仲儒。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呼为“花师”。
单雄信:唐代济阴郡人,为李密将,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
单仲升:元代广东省增城人,奉母至孝。母卒,蔬时水饮,不事家业,庐墓三年,人称孝子。
单毓华:字枚叔。江苏省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南安郡:南朝梁天监(502-519)中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县。
2、堂号
南安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镛氏字单,封单叔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长治久安之意,单叔之后以字号赐封地为姓,后代遂成为单姓。
仁孝堂:待完善(单氏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统辛亥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孝友堂:待完善(有单氏宗谱十卷,(民国)单宗朴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忠孝堂:祖居山东单县及周边地区。单县为单氏发祥地(有山东单县古单朱氏族谱六卷附忠烈公节录一卷,(民国)朱五信、朱五岭等续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忠孝堂铅印本七册。人民大学。)
燕诒堂:待完善(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清)单轮等修,清朝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明)单金初撰,清乾隆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单姓由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