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姓的来源介绍】
钟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关于出处,主要有源于子姓、嬴姓、嬴姓、少数民族改姓等。无论是复姓钟离氏、还是单姓钟氏,大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钟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钟姓源出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微子就是子姓钟姓的始祖。然而,经过后人的考证最终得出子姓钟姓的始祖应为微子之弟?微仲衍?。
2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源于芈姓,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国,其后为钟吾氏,后简写为钟氏。东周时钟吾子爵封地,建立?钟吾国?,在今江苏新沂市。宿迁为钟吾子国,后归附楚国。公元前512年钟吾国被并入吴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国夺回。
4源于羌族和吐谷浑部落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甘肃临洮的钟羌,以族名汉字音译为姓。
5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少数民族中钟氏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后裔伯夷的后代。
6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9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0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钟姓姓氏文化
郡望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后为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竟陵郡:秦、汉时期的竟陵县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竟陵郡始建于西晋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是由江夏郡分置的,治所在石城(今湖北钟祥),其时辖地在今钟祥、天门、京山、潜山、沔阳等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齐国以后,其辖境渐小,治所屡更,北魏时期改名为石城。东晋时期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位于今湖北潜江西南。梁末撤销。北周时期再置竟陵县,在今糊北天门旧县东北。竟陵郡,隋朝时期称郢州,今湖北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唐朝时期为复州竟陵郡。五代后晋时期,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清朝时期改为天门,直至今天。竟陵地处江汉平原,一马平川,北倚大洪山,南挽汉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这里名人辈出,有明朝的文学流派?竟陵派?,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群体?竟陵八友?等。
堂号
颍川堂:以望立堂。
竟陵堂:以望立堂。
四德堂:春秋楚国、郑国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国公(景公)在军府见到了他,便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晋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晋景公命令手下的人给钟离松了绑,叫他弹琴,他便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晋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楚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它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晋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姓名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侯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钟姓分布
当代钟姓的人口440余万,排在全国第五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钟姓人口由37万激增到440多万,增长了12倍,钟姓人口的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广西四省区,大约占钟姓总人口的65%。其次在湖南、福建、重庆、浙江,这四省市的钟姓又占了19%。广东居住了钟姓总人口的26%,为钟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两广、湘赣闽、川渝三个钟姓聚集中心区。在600年间,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南、四川迁移成为主流。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桂琼、赣闽、浙江南端、湖南大部、贵州东南、湖北东南端、四川东南、黑龙江与内蒙古北段交界地区,钟姓一般占当地人国韵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2.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瓣13%,居住了大约64%的钟姓人群。在云南东部、川贵大部、重庆、湖南北部、湖北中i部;蜜徽南部、浙江大部、江苏南端、上海、台湾,钟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3%一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22%的钟姓人群。
钟姓家族名人
钟烈:宋国未代君主宋康王之子,宋微仲衍二十七世孙,生于战国周显王(姬扁)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18年,宋康王自立为王后封烈公为?锺邑大夫?(锺邑为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掉曹国之城邑)。公元前286年,宋国亡,宋王偃出逃,后死于魏国温邑(今河南省温县);烈公奔豫州锺离山(河南许州宗昌县安邑乡店前里)定居,因曾封?锺邑大夫?,遂以封地?锺?为姓,成为锺氏烈系受姓太始祖。
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大书法家。颍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
钟明亮:元代前期农民起义领袖。至元二十四年(1287)冬﹐在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起义,至元二十七年﹐钟明亮病逝﹐起义趋于失败。
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弹了一次琴后就不复鼓琴。
钟嵘: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
钟若玉清:(1737-1802)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女,字文贞,号元圃。工写墨梅。画临崔白,字学钟、王,诗宗韩、柳。以鬻字自给,腕力苍老,不类闺阁人书。晚依婿家藩氏,以训女生为业。卒年66。
钟芳礼:清代广西人,一说广东花县人。一说原名芳球。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为御林侍卫。咸丰三年,在天京被封为丞相。
【钟氏家族的来;1、钟姓的渊源?~2、历史有哪些有名人物姓钟!】
远祖钟烈,黄帝五十九世孙,黄帝十七世孙商汤的後裔,武王伐纣,微子启持宗庙祭器跪于军前请罪,武王扶起安慰说:“都是纣的罪过,与你们兄弟没有责任”。微子启、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东海(今江苏沛县);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丘,以继殷祀;并封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武庚周围,史称“三监”。三监之乱后,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发兵平叛杀武庚,废“三监”,派人到东海迎来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国号宋,位公爵,为周王室分封的五大公爵之一,从此有了宋国,宋国于宋偃公时分封宗室为大夫,食采钟邑。宋国虽有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却不过是昙花一现,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国破之后,烈公前往许州襄城(始皇设为颍川郡)隐居,以封邑为姓,是为钟姓,堂号颍川堂,祖山为中岳嵩山。发祥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钟姓诞生了钟繇,钟子期等一批历史名人。
钟姓的起源
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君王偃的三弟公子烈,属于避祸改姓为氏,之后公子烈称钟烈,为钟姓始祖。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攻灭,公子烈奔至许州(今河南许昌)。为避祸,他以自己曾被封为“钟邑大夫”改子姓为钟氏世代繁衍至今。戴偃为宋戴公之后裔,戴公往上溯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微子启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分别是帝乙的长子和次子。从微子启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即帝喾的儿子。帝喾的父亲是娇极,娇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轩辕皇帝。
起源二
源于赢姓,为复姓钟离所改。出自周王朝时期伯益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发将远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后人封在钟离邑,后建有钟离国,亦称童鹿国,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子爵,国君称钟离子。钟离国最初的国址在山东地区,后来在东周初期迁到淮河中游流域(今安徽蚌埠)。到了春秋中期,钟离国被强大的楚国在周景王姬贵七年(楚灵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占,钟离国灭,楚灵王分改钟离国故地为濠州、舒城,钟离子被迫成为楚国的下臣。后楚灵王又允许其复国,但成为了楚国的附庸小国,钟离国君的爵号降为“君”,国境限于钟离城一带(今安徽蚌埠小蚌埠镇双墩村)。
另一种说法认为,钟离姓出自子姓。如《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锺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犂仕楚,食采于锺离,因以为姓楚。汉时有锺离昧为项羽将,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子接,居颍川,长社为锺氏。"该记载存在比较多疑点。比如,为何大多史料认为伯州犂为郤氏旁支(姬姓);还有锺离昧二子为何不一齐改姓。它更像是在揉和子姓钟氏(颍川钟氏)和赢姓钟离氏(九江钟氏)以寻求一个共同的起源。
起源三
源于芈姓,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国,其后为钟吾氏,后简写为钟氏。东周时钟吾子爵封地,建立“钟吾国”,在今江苏新沂市。宿迁为钟吾子国,后归附楚国。公元前512年钟吾国被并入吴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国夺回。
起源四
源于羌族和吐谷浑部落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甘肃临洮的钟羌,以族名汉字音译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期,有羌族人内附,北魏孝文帝特赐其姓钟氏,全名为钟岂。其后裔子孙世代为钟氏至今。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浑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钟姓
起源五
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少数民族中钟氏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后裔伯夷的后代。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氏(盘庚)、蓝氏(蓝光辉)、雷氏,一女名叫龙郎公主。后来,有一个叫钟志深的汉族青年入赘,与龙郎公主结婚,因而由汉族改为畲族,并将汉姓钟氏带入畲族,钟志深遂成为畲族钟氏的始祖。隋朝岭南临贺的俚人有钟姓,临贺大概在今广西钟山和贺州地区。畲族钟姓的先民,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汉化程度较高。
畲族钟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桂数省之地。
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钟吉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抚顺(今辽宁抚顺)、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nggi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钟吉氏所冠汉姓即为钟氏。
起源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宗佳氏,亦称周佳氏,或音译作钟吉氏,满语拼音为Jonggiya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河(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钟氏、周氏等。
⑵.满族觉罗氏,满语为GioroHala,后有冠汉姓为钟氏者。
起源八
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钟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钟里氏、钟拉氏。后在名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省改为单字汉姓钟氏,世代相传至今。
起源九
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裕固族,起源于唐朝时期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丁零、公元四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该民族曾称自称为“撒里维吾尔”。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确定以同明朝时期的称谓“尧呼尔”谐音相近的“裕固”(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民族称谓。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肃省建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钟氏,源出贺郎格家部落钟鄂勒氏族,世居甘肃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汉姓为钟氏。
起源十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钟姓名人
钟烈
钟烈,钟姓受姓始祖,生于公元前33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君主宋康王之子,公元前318年,宋康王自立为王后封烈公为“钟邑大夫”。公元前286年,宋国灭亡,烈公逃到豫州钟离山(定居,因宋康王曾封烈公“钟邑大夫”,所以烈公就以封地“钟”为姓,成为钟氏烈系受姓太始祖。
钟明亮
钟明亮,元代前期农民起义领袖。至元二十四年(1287)冬﹐在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起义,至元二十七年﹐钟明亮病逝﹐起义趋于失败。
13世纪80年代,相继起事的有广东陈良臣、黎德、欧南喜和福建黄华等。至元二十四年(1287)冬,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钟明亮起义,把斗争推向高潮。汀州一带,山深林密,广东、江西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千百成群,移居到此,开荒种地,称为畲民。钟明亮就是畲民之一。他发动起义后,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万人,活跃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边界地区。在他的影响下,广东董贤举、江西丘元、谢主簿、刘六十、卢大老、福建泉州陈七师、兴化朱三十五等,纷纷起义,互相呼应,对元朝统治形成很大的威胁。元朝政府集中大批军队围攻,钟明亮采用流动作战的方法,出没无常,东击则西走,西击则东逸,使元军疲于奔命。为了在军事上取得主动,他曾两次假降,但一当形势有利,便重新举事。元军围剿数年,始终未能取胜。至元二十六年(1289),丘应祥被月的迷失俘获。月的迷失请以其人等为元官吏。不允,诏押往京师。至元二十七年,钟明亮病逝,起义趋于失败。
钟繇
(151-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大书法家。颍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子期
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弹了一次琴后就不复鼓琴。
钟会
(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魏国谋士、将领,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
钟嵘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钟若玉清
(1737-1802)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女,字文贞,号元圃。工写墨梅。画临崔白,字学钟、王,诗宗韩、柳。以鬻字自给,腕力苍老,不类闺阁人书。晚依婿家藩氏,以训女生为业。卒年66。《墨香居画识、明斋小识、墨林今话》
钟天纬
江苏华亭人,清代著名翻译家,译书数十种,著有《则足集》。
钟荣光
广东香山人,清光绪22年加入兴中会,并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纸。1928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任第一校长。次年改任岭南大学荣誉校长。
钟世铭
直隶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绪进士。光绪三十二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充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英语教员、教务主任。1921至1925年间,先后任北洋政府盐务署署长、财务处长及总代长。后调任奉天交涉员,未几辞职。
钟芳礼
清代广西人,一说广东花县人。一说原名芳球。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为御林侍卫。咸丰三年,在天京被封为丞相。
钟颖
清代满州正黄旗人,爱额觉罗氏。曾充四川陆军小学工程处提调〉光绪三十三年继任四川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统,兼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辛亥革命后奉调入藏,为办事长官。数年后回川。
钟离春
战国时期齐国人,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才取胜的皇后。本来就是齐国人,相貌奇丑无比,40岁了还没有嫁人。于是她自己去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的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被齐宣王采纳,并立为王后。
钟绍京
钟嵘之弟钟屿的玄孙,唐代宰相、书法家、藏书家,善书直凤阁,时号小钟。
钟离钟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