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的作品《鼻子》,这鼻子代表着什么,有什么寓意?】
鼻子作为容貌义
法国哲学家Pascal在他的《随想集》(Pensées)里这麼说:「若Cleopatra的鼻子短一些,整个世界的面貌就会全然改变。」(Cleopatra'snose,haditbeenshorter,thewholefaceoftheworldwouldhavebeenchanged),此一看法广为後世所引用,高挺的鼻子似乎就代表著美丽的容貌,蒋介石夫人蒋宋美龄曾被美国人推崇为「十大美人之一」,也就是因为她特别优秀的鼻子。为何在五官中特别把鼻子的地位提高?盖鼻子为脸孔上最明显的特徵。RobertBurton在"AnatomyofMelancholy"中说「就好像人的鼻子在脸上那麼清楚」(Asclearandasmanifestasthenoseinaman'sface);FrancoisRabelais也说:"Plainasanoseinaman'sface"。
鼻子作为自我义
容貌变成了自我的同义词,是相当符合一般人心理的,所谓「以貌取人」是也。在中国文字的演变中,鼻子直接作为自我的同义词,则有著格外清楚的发展脉络。在甲骨文中,出现了「疾自」两字,代表鼻病的意思,「自」的最初意义指的正是「鼻」,因此《说文》曰:「自,鼻也,象鼻形。」然而,在先秦时代已少有用「自」表达「鼻」意的用法,因为「自」(鼻)很快地又引伸成「己」的意思,段玉裁注释道:「此以鼻训自,……而用为鼻者绝少也,今义从也、己也,自然也,皆引申之义。」
鼻子作为面具义
在瞭解了鼻子所象徵的容貌、自我的两个意涵下,我们也才能理解果戈里对「鼻子」开了什麼玩笑。他首先批判了「虚荣心」。人之所以自豪者,并非他後天努力所创造,而是先天遗传而来的。鼻子,作为肉体器官其实并非他的主人所创造的,但所有人类却以之为骄傲的凭藉,彷佛是一件「国王的新衣」,有了外貌便足以宣称自我的一切,在人群中享受优越感;又类似「狐假虎威」,在这「借来」的「面具」底下,作收一切因鼻子而来的好处。在古今皆然的「以貌取人」风潮下,我们成为寄居在鼻子底下的一群寄生虫,扮演著变装上阵的戏码,久而久之,自己彷佛也变得伟大。
果戈里的讽刺伎俩,就在於当场扯下那块鼻子。没有这种难堪的极端处境,便不足以凸显我们对它的病态依赖。果然,主人公因为失去了鼻子,而陷入有生以来最大的心理危机。他变得自卑、畏缩、恐惧,根本无法面对世界了。然而,这能称为是一个人吗,当他没有一块鼻子便无法生存?果戈里戳破了那个「人」的假象,使我们见到心灵最难堪的赤裸,就彷佛肚里的蛔虫赫然暴露在手术灯底下,或企图湮灭罪证的行动被揭穿了,原来,「你」不过是如此,「你」害怕著面对自我的真相。想必果戈里身边有个这般虚荣、令他讨厌的官员,因此他小小地恶作剧一番,让他瞭解,他所有的骄傲不过是一只鼻子——一副面具。
鼻子作为自省义
医生说,「把鼻子重新装上去会变得更糟」,指的就是继续生活这种扭曲的自我形象(distortedself-image)中;「不装回去对身体也无害」,鼻子不见时,他的所有恐惧与不安才是真实的自我,他必须诚实面对此一脆弱的事实并接受它,否则他便是受到无常造化摆弄的牺牲者——只消拿走他的鼻子,便已经丑态百出。《国语楚语》、《韩非子》所记载的郑袖故事,便是箇中悲剧之一:郑袖是楚荆王爱妾,她的嫉妒心很强,骗新来宫中的美女说,楚王喜欢美女掩鼻的姿势;结果,楚王见到美女掩鼻,以为是讥讽自己的体味很臭,便下令「劓美人」,把她的鼻子给割掉了。楚王正是一个无法面对自我的人,他活在权势的假象之中,美女不见了的鼻子,恰恰讥讽了他的空虚与自卑。
相反地,《庄子德充符》里,那些面貌其丑无比的人,却成为了受国君崇拜的圣人。庄子感叹「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愈是强调外形,就是对自己的心灵没有信心;为自己的心灵愈有信心,就愈会把外形这回事「忘」掉——「忘」字强调著它自然而然、毫无勉强的特质。打开我们这时代的电视,脸蛋、胸部、模特儿等语汇充斥耳边,那些脸蛋、胸部、模特儿本身并没有罪过,然而在他们受到挑选并夸大的过程中,反应了心灵空虚的社会病态。
「嗤之以鼻」,不过是鼻子与鼻子之间的战争罢了,人的「独特性」泯灭了。果戈里的「狂人」比喻,影响了中国的鲁迅,他也因此写下了一部「狂人日记」。藉著丑角般、人人不感到「防卫」之必要的角色,为社会所避讳的谏言得以倾巢而出。就如同莎士比亚藉Polonius之口,对佯疯的哈姆雷特赞叹道:
「他的回答多麼丰富!
一种疯狂才能命中的快乐....」
"Howpregnantsometimeshisrepliesare!
Ahappinessoftenmadnesshitson...."(Hamlet,II,ii,204)
鼻子暗示啥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