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姓戈的皇后???如果有请告诉我她的详细资料】
篆盖:鲁王妃圹志
志文:鲁王妃圹志
妃戈氏,以良家子入侍亲藩,洪武二十三年封为鲁荒王妃,子一人肇煇,嗣封鲁王。正统五年十月初九日以疾薨,享年七十二。讣闻,辍视朝一日,遣官致祭,命有司营葬如制。太皇太后、皇太后皆赐祭。以薨之次年四月十九日葬于九龙山之原。呜呼!妃以贤淑之行作配亲王,抚育贤子,嗣有封国,则妃之享荣养、臻高年,盖理宜然也。爰述其概,用纳诸圹,以垂永久云。
解读:
本志文见载于刘培桂先生所编著的《历代孟子林庙石刻集》(以下简称《石刻集》)第482页,收入本书时,又对照原石核实全文,并重新标点。据《石刻集》言:
原石出土于邹县城东北十二公里九龙山南麓明鲁荒王朱檀墓西侧。现存孟庙泰山气象门东侧北壁。由篆盖和志石两合组成。篆盖高0.63米,宽0.62米。篆书三行,五字。字径高0.23米,宽0.15米,周有阴线刻花朵纹饰。志石高0.625米,宽0.64米。志文楷书,共14行,每行13字,周有阴线刻花朵纹饰。两石均保存完好。
本志文所说鲁王即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朱檀生于洪武三年二月十七日(1370年3月15日),于同年四月初七日(5月2日)被册封为鲁王,洪武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1385年11月23日)之国兖州府,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390年1月12日)薨,时年二十岁。原于洪武年间册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之次女汤珍为鲁王朱檀妃,但朱檀死时,汤妃没有生育。在数位王妃及侍妾中,只有本志志主戈氏生有一子,赐名肇煇,先后于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1390年6月26日)被封为世子,于永乐元年三月初二日(1403年3月24日)袭封为鲁王,即鲁靖王。在母以子贵的时代,由于为鲁荒王生下了唯一的儿子,所以她也在朱檀死去的第二年被晋封为鲁王妃。
此志文的史料价值在于它可以修正《明史》关于朱肇煇生母不准确的记载。《明史·诸王传》载朱肇煇“母妃汤,信国公和女,抚育教诲有度”。此志之出足以证明汤氏不是朱肇煇的生母,仅是嫡母而已。且该志文与《明实录》的相关记载是一致的。《明宪宗实录》载,成化二年七月“甲申…鲁王肇辉薨。王,荒王之庶长子也,母妃戈氏…”无论是《明实录》的记载还是墓志的记载都比《明史》要早要更权威。
文中所说的太皇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张氏,永城人,洪武二十八年封为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封为皇太子妃。明仁宗继位后,她被册封为皇后。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明英宗朱祁钰即位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明英宗正统七年十月十八日(1442年11月20日)去世。
文中所说皇太后是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因有姿色而深受宣宗皇帝宠爱,先后被封为嫔、贵妃。当时的皇后胡氏因不能生育而被废。孙氏也不能生育,但是她把其他妃嫔的儿子抢来当作自己的儿子,即后来的英宗皇帝,她因此而被立为皇后。明英宗继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景泰年间,她被明景帝尊为上圣皇太后。明英宗复辟后,又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九月去世,又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葬景陵。
据山东省邹城市文物旅游局荒王陵管理所原所长韩善琦先生所编著的《画说荒王陵》一书载,戈妃墓在朱檀墓西侧约六十米处,该墓距地表较浅,1967年被村民耕地时发现。墓分前后两室,总长15.4米,其中前室长3.8米,后室长3.5米,宽4.3米,两室中共建有5个砖砌壁龛室,石门两道,无门钉,以自来石支顶,拱形起券,做工较朱檀墓粗糙。该墓出土有青花双龙纹罐、双凤大铜镜、龙泉窑三足炉等珍贵文物。
【戈姓的近现代名人】
(1890~1935),字公振;江苏东台人。著名现代新闻学家。
戈绍发是中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中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从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1930年,他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担任主编。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件”以后,国难日重,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当时,邹韬奋、杜重远、李公朴、毕云程等人筹办《生活日报》,约请他参加,后因国民党百般阻挠,报纸终未办成。从这时起,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中国东北和上海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真相,他以记者身份随代表团去东北,冒死深入沈阳北大营,了解日军侵华情况,向国内报告,发回大量通讯和文章,深得国人好评。1933年他随中国首任驻苏大使颜惠庆去莫斯科访问,后来他决定留在苏联。他勤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并到苏联各地参观考察,为国内报刊写了不少通讯,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对国内报刊起了一定的影响。1935年夏,接到邹韬奋两次电报,邀他回国重新筹办《生活日报》,他即启程回沪。不久因阑尾炎住院,不幸于10月22日病逝,终年四十五岁。
戈绍发去世后,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戈绍发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临终时曾对韬奋说:“在俄国有许多朋友劝我不要回来……国势垂危至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可惜,他壮志未酬就辞世。当时,沈钧儒写了《读韬奋悼戈公振先生文》四首五言诗,前两首要我们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双睛炯炯,怒视敌人”,第三首诗云:“哀哉稻奋作,壮哉戈先生,死犹断续说,我是中国人。”第四首先写一句“我是中国人”,第二句竟不能续,仍写这五个字,再写,还是这五个字,一连写了四句“我是中国人”,当时沈钧儒直写得“泪滴满纸”,激动得情不自禁了。
戈绍发是一位在新闻事业各个方面,都有过突出贡献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是一位杰出的编辑,优秀的记者,同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新闻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所著《新问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著作,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以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最为精深。他那部《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自1927年初版后,曾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是公认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至今还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所推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像戈绍发这样的在新闻战线的各个领域都八出过杰出贡献的全才,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
故居内,由吴志超雕塑的戈绍发汉白玉半身像在馆厅正中,陈列有《戈绍发生平业绩展览》,详细介绍了戈氏光辉的一生。展出了戈绍发学习、写作、出国考察以及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历史照片一百二十余张,还有戈绍发与孙中山、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郑振铎等人的往来书信和他办报时留下的遗物,以及戈绍发撰写《中国报学史》的手稿等。
为纪念戈绍发,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绍发新闻奖”,为省内新闻界最高奖,还拍制了《戈公振》电视剧,公映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并获奖。
如今,戈绍发故居已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年对外开放。戈绍发的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三进十二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二百五十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一百九十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绍发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1921~),湖北汉阳人。著名现代话剧编审。
民革成员,副编审。1939年毕业于原军委会教导剧团。
1949~1950年在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任教员。
1956年后,曾先后在《武汉戏剧》、《长江戏剧》任编辑。
1956年辅导并导演了《千个师傅一条心》获得多项奖,1954年创作的《一只手表》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6年发表《写总结》,1958年发表《铁匠之家》。(1940~),河北景县人。著名石油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专家。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曾任大港石油管理局科技处副处长、科委副秘书长。现任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是天津市科技情报协会理事,天津市工艺管理协会理事。
毕业后,在胜利油田从事采油工艺技术开发,取得多项成果。其中,200~300m3/d水力活塞泵成套装置,1980年获石油工业部一等奖。独自发明的平衡式单作用水力活塞泵获国家专利,并获山东省优秀专利奖。
1987~1990年,在油田产能建设会战中担任采油工艺组组长,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89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聘为“采油工艺专家组”成员。1991年调大港油田工作后,组织油田有关单位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并获部、省、局级奖励。
主要论文“水力活塞泵吸入压力和油层压力的计算”,1987年在《石油钻采工艺》杂志发表后,被美国塔尔萨大学出版的《石油文摘》收录。“谈油田怎样贯彻落实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经《石油科技论檀》发表后,被编入《现代管理文集》,并评为优秀论文。
与他人合著《采油技术手册》等著作。1995年由天津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称号。1993年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了“东部油田科技协作区”,对推动石油技术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996年荣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个人奖。(1943~),女;河北景县人。著名当代文艺工作者。
中共党员。毕业于邢台县戏校。曾任文化馆副馆长、豫剧团团长兼主演。现任市演出公司经理、书记,市政协委员,省演出经理家协会理事,全国剧协河北分会会员,邢台剧协理事等职。
从事艺术工作多年,曾主演《潘杨颂》、《海瑞罢官》、《辕门斩子》、《孙安动本》、《水牛阵》、《狸猫换太子》、《槐树庄》、《杜鹃山》、《海港》、《红色种子》、《红灯记》等戏。导演了《春草闯堂》、《桃李梅》等,《杨八姐智取金刀》、《舞台誓师》等被北京、石家庄、安阳等电视台、电台录像、录音。
1980年被选为河北省文代会代表,1982年出席河北省党代会,1986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省演出管理先进工作者,1989年、1992年、1993年获市政府记功奖,1992~1997年被评为省“双服务”先进工作者。
其业绩入编《河南省豫剧名典》、《河北当代文艺家名典》、《中国文房四宝专家与文学艺术家传集》等。戈瑄,字良玉,别号蓚溪,河间景州人(今河北景县)。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及第,授河南嵩县知县。成化十七年(1481年),迁广东道监察御史督通州仓。成化十九年(1483年)父丧孝满,再授广东道监察御史。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奉旨巡按南畿。弘治二年(1489年),奉旨查看南京文案。弘治六年(1493年)任推掌三司事。弘治七年(1494年)擢升四川按察司兵备副使。弘治十五年(1502年),授山东按察使。弘治十八年(1505年),升浙江右布政使。正德元年(1506年),转江西左布政使。正德二年(1507年),授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德三年(1508年),改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德五年(1510年),授南京刑部右侍郎。正德六年(1511年),改刑部左侍郎。正德七年(1512年),授南京都御史掌院事。正德九年(1514年),授南京刑部尚书。正德十年(1515年),上书致仕未被批准。朝廷下诏赐予戈瑄祖父母、父母、夫人诰命荣身。正德十四年(1519年),再次上书申请致仕,获准退休回家。并于当年病逝。享年八十五岁。
有姓戈的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