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了,你从“发小”成了我仰慕的女神(上)】
今天,我决定带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我的发小,一个曾经与我亲密无间、如今远嫁异国的女子,一个汉语、英语、法语可以随机切换的才女。因为我们之间的回忆有点多,她的人生有一些传奇色彩,所以我预感这篇文章会很长……
她叫琦,是我小学一到三年级形影不离的玩伴。相识20多年,我们一直在彼此的知己名单里。2010年,她随法国男友peter去了巴黎,然后在那里结婚定居。
因为距离和时差的关系,我们的直线联络越来越少,但一直都是彼此朋友圈最忠实的点赞评论员。
前两天,我说我想写她的故事,她答应了,然后我们通了两小时电话。
放下电话后,我当晚失眠了,往事一点一滴涌上心头……
她去法国的第一年说,亲爱的,这里太美了,你有机会一定要来玩。我说,好啊,哈哈哈。
她去法国的第二年说,亲爱的,我的法语学得差不多了,你有时间一定要来玩。我说,好啊,哈哈哈。
她去法国的第三年说,亲爱的,我觉得有点孤独,有机会你来玩哦。我说,好啊,孤独了随时找我聊,哈哈哈。
第四年,她随peter迁居瑞士,她说,亲爱的,我在瑞士上班了,你来玩啊,包吃包住包玩,你攒个路费就行。我说,好啊,哈哈哈。
第五年,她说,亲爱的,我8月回国办婚礼,你当伴娘可以吗,服装我给准备。我说,好啊,哈哈哈。可是,婚礼时我失约了,赶上单位一个月不休假。我们只在婚礼前夜短暂相聚,像小时候一样,我陪她睡了一晚。
第六年,她没有再提让我去玩的事,她说,亲爱的,看到你有那么多好朋友,很替你高兴,要幸福哦。我说,谢谢,你也是,哈哈哈。
第七年,她说,亲爱的,这里挺好,就是离家远。你有时间了,我给你买机票来玩啊。我沉默了……
第八年的今天,我TM才意识到自己是个世纪大混蛋!
这么多年,她爱我如初,我却从来没有主动关心过她。因为我变态地认为,她飞得太高,而我像站在坑里望她,不愿刻意企及。我欠她一句对不起,更欠她一次漂洋过海!
怀着歉疚的心情,我真的没办法调侃了,只想深情地把我们的故事说给大家。
你如天使走进我的生命
我和琦同岁,我长她两个月。2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我们是在小学一年级报名时认识的。当时爸爸牵着我走到一个眼睛好漂亮的小女孩身边说,这是咱家一个亲戚,你们以后就是同班同学,要多照应她。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和琦的亲戚关系怎么论,只知道我们的姥爷是亲兄弟,但因为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两个家族往来很少。也许是血缘关系作用,我与琦一见如故。
她家在市里,我们的小学在郊区,她寄居在奶奶家里。三年的童年时光,我们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那个年代,上小学是一件让人特别兴奋的事,除了上课就是变成花样的玩耍。我俩都很贪玩,常常课间跑到操场荡秋千,放学到附近的小花园里抓蚯蚓。每次下雨就跑到路灯下傻呵呵看影子,下雪就一个蹲一个拉在大街上玩滑雪,常常你追我赶写作业,为得是赶紧跑回她奶奶家撸猫。
因为她奶奶家离学校近一些,我们每天放学都会先回那里,不知不觉中,她奶奶也成了我的奶奶,天天任我蹭吃蹭喝蹭玩,连奶奶做的玫瑰酱藏在哪里我都知道。我照顾她,最后变成她把我照顾到奶奶家里去了。
三年里,我们就像谈了一场恋爱,笑过闹过也红过脸,成了刻在彼此灵魂里的玩伴。眨眼到了四年级,琦被父母转学回市里,我们被拆散了。她走时说,到了放假,你到我家住好吗?
生活就是这么顺理成章,之后的每个寒暑假,如果她不来奶奶家,我都会被接到市里住半个假期。她兴奋地带着我参观她的新学校,还拉着我到名师家里陪她学画画。
还记得,有几天我们迷上了摸奖,奖品是大小、花色各异的弹力球,我们把她爸妈给的午饭钱全摸了奖,两人没钱吃午饭,就饿着肚子比谁忍得时间久,还把一袋子弹力球藏在了她家一个隐蔽的角落。
后来渐渐地,我们进入了懵懂的青春期。每次相聚,都会在她贴满梁咏琪海报的卧室聊到凌晨,彼此把心里所有的小秘密倒个干净,就这样,我们从玩伴变成了最贴心的知己。
琦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还有深深的酒窝,加上极有艺术天赋,在同龄女孩中很出众。初中时,她越来越频繁收到男生的情书,可是,她对此表现出惊人的淡定,从没陷入过这个充满诱惑的早恋漩涡。
我越长大越发现,琦像个天使一样,身上散发着太多闪光点。
她很善良,遇到流浪猫狗都会努力找吃的喂它们;逛街时看到行乞的小孩,也会掏出零花钱施舍,我说那都是骗子,她说万一这个不是呢。
我们在她姥爷家吃饭,姥爷笑着问味道怎么样,琦说,姥爷做的饭太好吃了!我悄悄告诉她,为什么我觉得不好吃呢。她说,嘘,我们就假装很好吃的样子,让老人家高兴一下嘛。
琦特别重感情,也特别细腻。我们的关系也许本该像鲁迅和闰土一样渐渐疏远,可是,我每年过生日,都会从学校传达室收到她寄来的祝福信,还会为我作画。中学时,她常常坐一个小时公车来郊区找我,如果周末我补课,会把她偷偷藏到学校的播音室等我,然后每个课间都会溜进去看一眼。
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年月,那样的情结,她是我生命中多么重要的一个人。
艰辛求学之路,圆梦大连
高三那年,她作为特长生想要考取北京的大学,为了高考,她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北京慕名学画,一年换了四位名师指导。小小年纪的她,在北京艰苦地漂了一年。
那年冬天,他们一群学生合租在一间没有暖气的平房里,女生住左卧室,男生住右卧室。晚上冷得受不了,就会把所有棉衣棉裤揪出来,然后通通搭在被子上面。为了省电费,他们规定晚上回来只开一小时电。
因为辗转于不同的地方学画,他们好几次需要搬到临时居所。一群学生背上扛着画板,手里拉着巨大的行李箱,从北京三环到五环,又从五环到偏远郊区。
因为行李箱要放画画用的各种工具,还有自己的换洗衣物,箱子沉得根本抬不动。琦说,有一次,她的皮箱轱辘被压掉了,就一直拉着没有轱辘的箱子在北京大街走了二十分钟,箱子刺耳的噪音成了焦点,引来无数路上的目光,搞得她一路很害羞。
对于从小学画的她,在北京一年的深造,她从没有一天懈怠过,遇到好的老师,常常一画就是凌晨两三点,因此她的绘画技艺也越来越精湛。她曾骄傲地告诉我,画着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后面竟然会站着很多围观的人。
那一年,我们18岁。离开父母在北京的日子,琦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学会了省钱,也学会了独立和自强。
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她没有去到北京上大学,但命运般的,读了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大连,或者说是大连的海,一直也是她所向往的地方。记得小时候,她总说,如果将来我们能住在海边该有多好。
就这样,她去了大连读书,而我,依然在离家不远的师范学院上大学。后来我们有了手机,常常也会煲电话粥,还注册了当时风靡大学的校内网,两人天天互踩,留言板的悄悄话都可以连着写三页。
大学期间,我们一直通过网络和电话保持着密切联系,一直到她毕业出国。
我变成最好的自己,只为遇见你
也许,一个女子的成长,与她爱情的成长有关。
我清晰的知道,进入大学之前,琦只有过一次纯真的初恋,后来随着男孩的迁居和变心结束。作为知己的我,亲眼见证了她失恋的惨状,看到那个茶饭不思、满脸忧伤的她,当时的我心疼极了。
经历了情感风波之后,琦明显更加成熟且睿智了。上了大学,她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清朗、阳光,很快就融入了这所人文气息浓郁的学校。也是在这个最美的年纪,她邂逅了自己的真爱。
大一生活快结束的时候,琦在学校的英语社团认识了留学生peter,当时peter刚加入社团,做自我介绍时,琦听到这个名字立马来精神了。因为她那会儿正迷一部美剧《英雄》,超级喜欢里面的那个叫peter的男主角,所以对眼前这个高大帅气的留学生多了几分好感。
后来,社团里经常组织活动,他们偶尔会用英语简单交流一下。peter是个话很少的外国人,却主动和琦要了电话号码,然后每天只发两句话:早安。晚安。
琦在电话里告诉我,她很明显感觉到peter想追求她,但是太不现实了,他是外国人,她不可能和他在一起。我笑着说,国际友人也不错啊,只要对你真心。
后来,peter坚持早安、晚安了一个月,就开始主动出击。经常约她吃饭,她虽然有点好感,但还是不能接受外国人做男朋友,于是每次都带个女同学去。
有个爱情圣地,叫法国
半年后,peter的留学生涯结束了。临走前一周,他向琦正式表白,想让她做自己女朋友。此时,琦才发现自己也舍不得他离开,半年的时光,peter好像已经悄悄住进自己心里了。
就这样,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大学生相爱了。
Peter回国的的日子,他们一直进行着甜蜜的异地恋。每到放假,peter都会用自己圣诞节攒下的钱跑回大连。琦说,peter的出现让她每天都变得很幸福,也让她发现法国男孩原来这么绅士、暖心。
不久后,peter带着父母和弟弟来到中国游玩,琦很自然地成了这个家庭的小导游,陪着他们一家人去了杭州、上海、大理等多所城市。Peter一家人的友好,也更坚定了她的爱。
一个中国女孩和法国人恋爱,难免也会遭受非议。琦说,有同学背后说她攀高枝、不正经,她委屈地哭了。曾经,他和peter牵着手在街上走时,一个陌生男人凑到她耳边说,你就是中国男人不要的才找外国人,她又一次伤心地哭了。
在这段感情里,她承受了很多压力。可是她爱这个男孩,她越来越想和他在一起,只能不去理会那些流言蜚语。
大四时,琦一边忙着做毕业设计,一边忙着学法语、办签证。因为,她打算毕业去一趟法国,他们不想再继续隔着大洋恋爱。虽然每天学法语要来回四小时车程,虽然办签证的材料足有小板凳那么厚,可是,为了心爱的人,她不觉得辛苦。
毕业那年,琦第一次出国了。在法国,她见到了静谧的塞纳河,参观了浪漫的埃菲尔铁塔,领略了充满时尚风情的步行街。这里的一切,与她身上特有的文艺气质浑然一体。
那一年,她24岁,仿佛为爱情而生。
谢谢每一位能读到这里的朋友。后来,琦在法国的生活,我一直没有参与,那天从电话知道一切,让我感触很深。后面的故事,我将留在下期精彩呈现。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猜猜,给我留言哦~
20多年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