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的人物轶事】
毛泽东为“二乔”断名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第一次开始和谈期间,毛泽东亲到重庆参加谈判,胡乔木是随员之一,胡乔木的同乡、同学乔冠华也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老友相见甚欢,但乔冠华也是“笔杆子”,发表文章署笔名“乔木”,而胡乔木当时用名“乔木”——两个“乔木”聚在同一幢楼里,同在一家报纸《新华日报》上发文章,叫人分不清是哪一个“乔木”!不过,也曾闹过小小的笑话:正在白区工作的胡乔木妹妹方铭,看到香港报纸刊登“乔木”文章,于是以为哥哥在香港,写了信去,落到乔冠华手中。
眼下,“北乔”南下,跟“南乔”相聚于重庆,这就“麻烦”了!由于“乔木”出典于《诗经》,又寓意“高大、挺直”,两“乔”都喜欢这一名字,不愿改动:“南乔”以为,他本姓乔,用“乔木”笔名,顺理成章;“北乔”呢,他连妻子的名字谷羽都出自同一典故,岂肯再改用原名胡鼎新呢?
两位乔木聚在一块,许多人弄不清楚,尤其是发表一篇署名“乔木”的文章,更使人不知是出自那位乔木的手笔,朋友们都希望他们之间内有一人把名字改一改。由此,毛泽东出面,为“二乔”断名:有一天大家在毛泽东主席那儿谈起这件事,请毛主席作评判,后经毛主席问明是他(北乔)先用乔木这个名字,而南乔的真姓确是乔,他的真姓是胡,就盼望他在名字之上加个‘胡’字,南乔则仍用乔木原名。从此两乔之间有了区别,而‘胡乔木’的大名也随时局的发展,而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了。”至于“南乔”的乔冠华只是写文章时用“乔木”作笔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成为周恩来的外交副手,自然也就用他的本名乔冠华了。
1965年1月初,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宴请部分工农代表。席间,当毛泽东得知那位因下乡务农受到表彰的知青代表董加耕是盐城人时,便说:“你们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
一时间,董加耕不知所云,答曰:“西门登瀛桥,东门朝阳桥。”
毛泽东笑道:“我不是说桥,是说人。盐城‘二乔’,是胡乔木,乔冠华!”
战局预言
1940年6月9日,德军向法国马其诺防线发起全面进攻。在香港一家咖啡店嘈杂的地下室里,一大群中外记者对战局作各种猜测和设想。乔冠华大口吸烟,一言不发,倾听大家争论。忽然,他起身挥手打断众人话语,说:“6月9日是法军最黑暗的一日。刚才听了诸位的许多高见,似乎还抱着很大的希望,实在大局已定……我可以告诉大家,三天以后,巴黎将不战而降!”
一语惊四座!爱泼斯坦、根塞斯坦、罗吟圃等名记者摇摇头,不以为然,“决战正在进行,胜负未见分晓……”有的人则忿怒地质问:“你怎能这样说?!”
乔冠华掐灭烟头,自信地说:“这不是一句话可以回答的,诸位请看以后的报纸好了。”就在众人争论的第四天,法国投降,德军开入巴黎。战局的发展,证实了乔的预言。这位青年国际评论家受到了普遍的赞誉。
周恩来搭桥成人之美
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主持中共南方局工作,麾下乔冠华主持《新华日报》的《国际专栏》。1940年,龚澎奉中共中央之命来到重庆,担任《新华日报》记者、周恩来的外交秘书兼翻译以及对外新闻发言人。大家公认乔冠华和龚澎是一对才子才女,但他俩谁也没先开口。旁观者清,周围人早已看出端倪。好心人周恩来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急着想找个机会撮合这“天造地设”的一对。
有一天,周恩来问乔冠华、龚澎:“哎,你们俩到底准备拖到什么时候啊?”乔冠华尴尬地从口袋里掏香烟,一见周公桌上有一块“请勿吸烟”的牌子,随即将手缩了回来。龚澎立刻笑着为乔冠华解围:“我从小说里看到,西方人不抽烟情绪就不高。”周恩来望着乔冠华笑道:“噢,你们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龚澎连你抽烟都不反对,你还有啥子说嘛?”乔冠华、龚澎二人面面相觑不好意思微微笑了。周恩来则指着他们哈哈大笑:“哎,我这里是禁烟不禁婚呀,你们商量个时间吧!”于是,在周恩来的撮合下,1943年深秋,龚澍和乔冠华这对有情人在重庆终于喜结良缘,成为令人羡慕的恩爱伉俪。朋友们戏称“断肠人找到了心上人”,毛泽东赞誉他俩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1944年乔冠华、龚澎的儿子宗淮出生。他们把孩子放在周公馆,谁有时间谁就帮着照看,周恩来有时也抱抱孩子。
姓乔的古代名人是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