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潘安】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本应叫潘安仁。
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诗句求简,称潘安仁为潘安,后世也落得个方便的由头,自始称潘安。
掷果盈车
年少的时候,他喜欢拿着弹弓在洛阳大街上打鸟,却由于长得太美,每每都造成交通堵塞——无数女粉丝把他围在路中央,尖叫连连,不让他走。历史上的追星族,竟比现在蔡徐坤的粉丝还要狂热。
后来,他不敢再步行出门了,每次都是坐车代步,但依然被那些狂热的粉丝认了出来,她们纷纷用各种水果往他的车里扔,很快就装满了车子——“掷果盈车”的成语就来自于此。
潘安的明星待遇羡煞旁人,这其中就有日后成为才子的少年左思。左思东施效颦,学潘安驱车招摇过市,女人们见左思奇丑无比,却纷纷对他扔石头。
潘江陆海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潘安却偏偏要靠才华。
他学富五车,文采极为出色,时人评价他写的文章是:烂若披锦,无处不善——灿烂得像披挂的锦绣一样,没有一处不好。
因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上说:“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后人就把他和同时代的陆机并称为西晋文坛两大超级巨星,合称“潘陆”,所谓:陆才如海,潘才如江——陆机的才华像大海,潘安的才华像长江。
潘杨之好
明明可以夜夜新欢,潘安却偏偏一生只爱一个人。
十二岁的时候,他第一次见到了父亲的朋友——时任扬州刺史的杨肇,杨肇对他惊为天人,当即把自己的女儿杨容姬许配给了他。
婚后潘安和杨氏两情相悦,恩爱无比。
虽然喜欢他的女子不计其数,但他自始至终独爱杨氏一人。
后来杨氏不幸早死,潘安便终生没有再娶,还作了三首著名的《悼亡诗》以纪念自己的爱人,这几首诗写得情真意切,极为感人,从此,《悼亡诗》便成为了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名。
潘安小名唤作檀奴,檀郎。
李煜《一斛珠》中描写自己娇妻娥皇时写道:“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后世女子便以“檀郎”为自己夫婿或所爱男子的尊称。
弃官奉亲
更难得的是,潘安不仅对妻子用情至深,对母亲也孝顺至极。
他曾经在河阳(今洛阳市吉利区)担任县令,当时他父亲已经过世,他便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侍奉。
后来他得知母亲染病,思归故里,便当即决定辞职返乡。
回到家乡后,他又亲自种田养羊,在他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这个“弃官奉亲”的故事后来被载入唐宋时期开始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中,还配了这样一首诗来歌颂他这种行为: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籍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宦海沉浮
有才有貌有情有义的暖男潘安,在仕途上的经历却颇为坎坷。
他的祖父潘瑾曾任安平(今河北安平)太守,父亲潘芘官居琅琊(今山东临沂)内史,岳父杨肇更是官至刺史折冲将军。作为一个官二代,他很早就出仕了,在太尉贾充的幕府中供职。
就职不久,正好碰上晋武帝司马炎搞了一次亲自下田耕种的活动——当然,皇帝只是为了劝课农桑,做做样子而已。
初生牛犊不怕虎,潘安藉此写出了一篇被广为传颂的名作《藉田赋》。
文章写得相当的出彩,锋芒毕露的潘安成功地引起了广大官员们的一致嫉妒,导致他多年来没能得到任何升迁。
在冷板凳上坐了整整十年后,三十多岁的潘安才总算得到了一官半职——被任命为河阳县令。
河阳地区丘陵众多,他因地制宜,倡导百姓在山中广种桃李等果树,以增加百姓收入。
每到春天,全县漫山遍野都是桃花,煞是好看。
从此“河阳一县花”的名声不胫而走,潘安也得到了“花县令”这一美名——后世的帅哥被称为“花美男”就是由此而起的。
后世有诗为证,如庾信的“河阳一县并是花”、李白的“河阳花作县”、李商隐的“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在河阳,潘安还留下了著名的“浇花息讼”的传说。
有一次,两个百姓产生了纠纷,到县衙来找潘安告状,没想到潘安却让双方当事人共同抬着一个装满水的尖底大木桶去浇花,而且要求保证不能把水洒出来。
两人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经过半天的合作,双方彼此都产生了认同,误会也逐渐消除,官司当然也就不打了。
至今在洛阳市吉利区还存有据传是潘安用以取水浇花的水井,人称“潘安井”。
总而言之,潘安在河阳的政绩颇佳,很受百姓拥护。
接下来,前文已讲过,潘安因母病而辞职回家赋闲了。
这一期间,他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闲居赋》,其中有一句是: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著名的苏州拙政园之名就出自于此。
潘安写《闲居赋》并不代表他真的想一直这样闲居,其实也只是撒娇而已。
他一心想证明自已不光貌美文章好,官也能做。
自视甚高的他深感郁郁不得志,对朝堂上身居高位的那些大臣如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人心怀怨恨,认为他们不识货,甚至还极为大胆地在阁道上写了这么一段话来讽刺这些人: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时任中书令)刺促不得休。
潘安在这里把山涛比作大牛,王济在前面牵着牛鞅,裴楷在后面扶着牛鞧,两人鞍前马后地侍奉着山涛却根本不干事,只有和峤一个人在累死累活地拼命吆喝——意思是山涛、王济、裴楷三人全是废物,只有和峤还稍微有点用。
山涛乃“竹林七贤”之一,而且是朝廷当权派,潘安因公然辱骂上司,自然被罢官。
这次潘安又是在家里闲居了很久后才被重新起用,担任怀县(今河南武陟)令。
在那里,潘安的政绩依然不错。
之后他又被调回京城洛阳,先后担任尚书度支郎(主管财政的度支部属官)、廷尉评(主管司法的廷尉府属官)等一些不入流的小官。
心高气傲的潘安对这样的职务当然不会满意,或许因为消极怠工,不久后又被免职了。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以白痴闻名的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朝政则掌握在时任太傅的外戚杨骏手里。
杨骏掌权后要提拔一批新人,潘安声名在外,被杨骏任命为太傅府的主簿,成为杨骏的首席秘书。
此时的潘安已经44岁了。
他本以为从此会平步青云,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一条不归路。
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杨骏就被皇后贾南风、楚王司马玮等人联手推翻诛杀了!
作为杨骏的亲信下属之一,潘安本来也应该被连坐处死,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有个熟人公孙宏在楚王司马玮的手下当长史。潘安曾经在公孙宏危难之时帮助过他,是公孙宏的恩人。在公孙宏的大力帮助下,他才侥幸保住了性命。
也许这个时候,潘安对官场已经心灰意冷。
但命运就是这么无常,之前潘安努力了这么多年却在官场举步维艰连连受挫,现在却突然时来运转连连高升!
从公元291年起,潘安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从长安令、著作郎一直升到了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皇帝高级顾问,掌管起草诏令),进入了西晋朝廷的权力中枢。
他何以升迁得这么快?因为背后有人。
潘安的靠山是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
由于晋惠帝智商几乎等同于白痴,贾后临朝称制,成为西晋朝廷的实控人。
而作为贾后唯一的侄子,贾家继承人,世袭的鲁公,贾谧虽然年纪不大竟官至侍中,成为了贾后的代理人,实质上的晋廷宰相。
贾谧刚好又是个文学青年,对吟诗作赋特别热衷,便利用自己的特权,专门延揽了二十四位海内知名的才子到自己的门下,号称“文章二十四友”或“鲁公二十四友”。
作为当时最富盛名的文坛领袖,潘安当然也在其中,其余还有陆机、陆云、石崇、刘琨、左思(就是写了《三都赋》然后导致洛阳纸贵的那个)等众多名士。
在这二十四友中,潘安年龄最长最帅最有才,因而他顺理成章地被推举为二十四人之首。
另一名成员石崇是当时的首富,在洛阳郊外有一处豪华度假别墅,名为“金谷园”,潘安等二十四人常在那里聚会,饮酒赋诗,号称“金谷宴集”,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作品。此二十四人,后世亦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后来王义之的《兰亭集》,即是仿效“”金谷宴集”。
也正是因为加入了以贾谧为核心的这一集团,潘安才得以平步青云,成为在朝中颇有影响的重臣。
他对自己在仕途上的恩人贾谧尤其谄媚,尽管贾谧比他要小二十多岁,但每次远远见到贾谧出入,他和石崇两人都要望尘而拜。
潘安也由此备受贾谧和贾后的信任,成为他们的嫡系死党,史载贾后陷害太子司马遹的文稿就是潘安所写的。因为潘安还有一项特殊才能,善于模仿他人笔迹,他模仿了太子司马遹的笔迹,写了逼惠帝让位的话,直接导致太子司马遹被贾后陷害致死。
由于与贾氏集团走得过近,而贾后等人又很不得人心,潘安的母亲看到了潜在的危险,便多次劝他急流勇退,不要贪恋权势。
向来对母亲极为孝顺的潘安这回却没有听她的话。
不久,潘母的担心果然变成了现实。
公元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贾后、贾谧等人都被诛杀,作为贾氏集团的重要成员,潘安自然难脱干系。
不巧的是,赵王司马伦的谋主孙秀居然还是他几十年前的仇人!
原来,孙秀当初曾在老家琅琊担任小吏,那时潘安的父亲潘芘担任琅琊内史,是当地最高领导,潘安很看不惯孙秀的狡猾无耻,经常鞭打孙秀。
现在孙秀当上了尚书令,大权在握,当然不大可能放过这种报复的好机会。
潘安也有此担心,于是有心试探。
一次在朝堂上偶遇孙秀时,他幽幽地问道:孙令公犹忆畴昔周旋不?——孙令公你还记得当初的事吗?
孙秀咬牙切齿地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直珍藏在心中,从来都没有忘记!
这下,潘安知道自己一定是在劫难逃了。于是联合同样得罪了孙秀的好友石崇(没有按孙秀要求出让自已的爱妾绿珠),交结淮南王司马允反抗赵王司马伦及孙秀。
然而,司马充不中用,反被赵王司马所杀。
没过几天,潘安被孙秀以谋反的罪名逮捕入狱,随即判为死刑,并夷灭三族。
在刑场上,潘安还遇到了一个好友石崇。
石崇也很意外:你怎么也来了?
潘安苦笑着说道:咱们不是当初有过约定,白首同所归么?
原来,当初在金谷园集会时,潘安在送给石崇的一首诗中有这么两句话: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寄语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我们到头发白了还能常同来同往。
没想到一语成谶,现在他们真的白首同归了——一起共赴黄泉了。
这一年,潘安54岁。
【提供一些描写古代美男子的片段,最好是小说中的外貌等描写。】
一、掷果盈车——潘安
潘岳,字安仁,小字檀奴,史称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史书记载他“美姿仪”,即面如冠玉、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潘安街头来,宋玉墙边走”,传说潘安每乘车出游,总有一些女子携手拦住他的车子不让走,绕着车唱歌跳舞,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
人们常说“貌似潘安,情如宋玉,才胜子建”,可见潘安的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美男子,潘安不仅长得英俊潇洒,而且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他的文学天赋从小就显露出来,被乡里称为“奇童”,“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潘安的才学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潘安才貌双全,使得众多女人竟然在大街上猛追,然而难得可贵的是,潘安是个绝顶的好男人,从十余岁订亲成家,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杨氏的过早去世,让潘安痛彻心扉,他的《悼亡诗》、《寡妇赋》、《哀永逝文》等写的缠绵悱恻,充满了对亡妻的深情爱意。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
然而,潘安的人生道路却是坎坷不幸的,22岁因做《藉田赋》被司马炎大加赞赏,却也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十年得不到升迁,虽屈居七品县令,但能勤政廉明,造福一方。后来,潘安的才华得到了贾谧的赏识,此贾谧是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贾南风是历史上最荒淫最无耻的女人,而且重权在握。贾谧的宠信,潘安虽得到了升迁,然而也深深陷于宫廷政权争夺之中难以自拔,成了贾氏集团最忠实的走卒。贾后和贾谧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策划了一起谋害太子的计划。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安排了一篇祭神的文章,让太子抄写,然后经潘安稍加几笔,就变成了一篇谋反的文章,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夺权成功,将贾氏一党铲除,潘安自然也逃不过干系,被灭了三族,连老母亦丧命,历史上还落个趋炎附势、为虎作伥的罪名。不亦哀哉!
潘安虽有不可原谅的错误,他俊美的容颜和横溢的才华以及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让历史永远记住了他,也是女人心目中永远向往的男人。
二、邻女窥墙——宋玉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楚国郢中人,今湖北宜城人,相传是屈原的学生,也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作家,而且宋玉还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有“潘安街上来,宋玉墙边走”、“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之说,可见宋玉之美与潘安不相上下,若论才华,宋玉更是不在潘安之下。宋玉出身低微,一介贫士,却天资聪颖,儒雅风流,善于巧辩,精通音律,长于辞赋,师承屈原,才华出众,他多情而不淫乱,风流而不下流,十分懂得怜香惜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到,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并告诫楚王,千万别让这样的美男子跑到后宫,否则后患无穷。可见宋玉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对赫赫的楚王都是一种威胁,楚王自然是很不舒服。宋玉赶紧去对楚王解释说: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女子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他毫不动心,而登徒子却与容貌丑陋不堪的妻子一连生了五个孩子,我与登徒子比较谁好色呢?楚王一时被说懵了,于是判了登徒子一个好色的罪名,从此登徒子好色便流传了下来。
宋玉虽做过楚王的侍卫,但仕途暗淡,人生道路坎坷不平,虽然才貌盖世,巧言善辩,可是性情不合当时潮流,其才貌又遭人嫉妒,郁郁不得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思想没有被朝廷采纳,虽没有象屈原那样以死殉国,却也是在30岁左右就愤然离开朝廷,远走江湖,漂泊异乡,从此穷困潦倒,生活异常艰辛,落魄终生,在楚国灭亡的兵荒马乱中,满腔遗憾地无声无息地走完了人生。
宋玉的代表作《九辨》与屈原的《离骚》相媲美,《神女赋》更是后世大文豪模仿的文章,如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的《江妃赋》、司马相如的《美人赋》等。他的文学地位在当时与屈原齐驱,称作“屈宋”。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是第一个写女性的。也有人认为他是第一个描写妓女的,其功劳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可磨灭的。
三、风仪若仙——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侄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三国时期魏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与阮藉齐名,都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不仅文学成就很高,还是一个有名的美男子,《晋书》记载嵇康是位“身长八尺,美词义,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美男。据说当时见过他的人都赞叹“潇洒而严正,爽朗而俊拔”,不仅仅这样,还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做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以至嵇康有时进山采药,樵夫都以为遇见仙人。即使在嵇康被害二十年后,其子嵇绍入洛阳,有人对官居要职的王戎(曾为竹林七贤之一)说:“我今天在集市上看见嵇康的儿子嵇绍了,高俊挺拔如鹤立鸡群。”王戎说:“您还没见过他的父亲呢!”可见昔日嵇康的气度不凡,俊美到何种地步,令当时多少男子嫉妒和羡慕。
嵇康早孤,家境贫寒,少有隽才,博览淹通,学不师授,疾恶如仇,言辞犀利,鄙视权贵。宁可隐居山野,过着打铁匠的生活。朋友山涛好意向司马昭举荐嵇康,嵇康不喜反怒,“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嵇康写了一封公开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宣布与山涛绝交,还屡次讥讽司马昭,司马昭心腹钟会对他的才华和容貌既艳羡又嫉妒,欲与之结交,也遭到了嵇康的冷遇和冷语,为此,钟会忌恨于心。后来,嵇康的好友吕安下狱,他因抱不平受到牵连,司马昭在钟会的谗言煽动下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罪名将其杀害。临刑前,嵇康从容不迫索琴,大义禀然地弹奏《广陵散》一曲,慷慨而去,年仅四十。激昂悠扬的《广陵散》人去曲散,从此绝矣。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有《嵇中散集》,后有鲁迅辑校的《嵇康集》。
四、宓妃留枕——曹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国(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魏杰出的诗人,曹操的三子,封陈王,世称陈思王。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自幼聪颖,那首老少皆宜的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就是他在七步内所作。人们常形容一个完美的男人:“貌似潘安,情似宋玉,才胜子建”,可见曹植之才。
曹植生得“神清骨秀,气宇轩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才气横溢。王士祯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开篇即称赞曹植:“巾角弹棋妙五官,搔头傅粉对邯郸。翩翩浊世佳公子,复有才名压建安”。如此才貌双绝的男人,怎么不让女人动心,就连曹丕宠爱的宓妃也对曹植动之以情,李商隐在诗中说道:“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后句中的宓妃即甄氏,魏王才即曹植,甄氏原是袁绍之妻,官渡之战时被曹操夺来,只因甄氏是个绝世美女,曹氏兄弟欲争之,曹操许配曹丕为妃,魏王才高八斗,相貌堂堂,令宓妃倾慕,而情系曹植,两人又不得违之,宓妃只得暗地赠曹植睡枕跟他定情。甄氏死后,曹植念念不忘,遂作下《感甄赋》,也就是后来的千古绝唱《洛神赋》。
曹植一生也是很不幸的,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然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楚,失宠于曹操。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称帝及儿子曹睿即位,他都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睿在位期间,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他虽满腹经纶,抱负很大,却自视甚高,思想相当复杂。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他的文章辞句瑰丽,慷慨淋漓,为千古佳文。
一生坎坷的美男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