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
多少人都会在自然的美景的冲击下,而惊呼,此景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确实,是上帝给予了这么多的自然美景来增添地球的美丽。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1:红枫涂色
作者:赵光耀
如同重走长征路一样,告别一段午间徒步行走白龟湖的时光后,今又回归,重拾旧步。天空早已不是什么蓝天,连日雨水撇下云雾蒙蒙,白龟湖一望无际,水边野生芦苇荡一片金黄,远处的野鸭聚堆潜水,掀起的鱼纹圆圈在水面悄然扩展,有通体黑色的鸟飞掠眼前,叫人感觉到飞翔的神奇。而放眼世界,秋去冬来,带来一片片树叶色彩缤纷,冬令时节,黄色银杏叶镶满小路两旁上空,红色枫叶披挂一树,一棵棵树,广论色彩,组成玲珑剔透的红叶红树世界,这世界很美丽,美的令人感动。不亚于香山红叶,不亚于文成红枫,不亚于内蒙古胡杨林,当然,我们知道各地红叶世界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可是,反观我们自己,身边的美景,竟然熟视无睹。是不自觉中,我们置身在一个花园城市中,移花接木,把自然景观中的红枫红叶红树,统统搬家到我们的家园。谁不说俺家乡美?红枫涂色,闪亮我们的今天。
关于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2:回龙山之秘境
作者:于学忠
回龙山,一个让人产生联想的名字,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散发着独特而迷人芳香的地方。
车行在杨运镇蜿蜒曲折的山区公路上,虽然惊险,一路上却也是美景不断,不会让人觉得黯然无趣。“深藏在山区人迹罕至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原住民自然的生态,才是真正的风景。”忽见广阔无垠、风清日朗,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撑,再行则村庄俨然,炊烟如缕,恍若山野寻踪,误入世外桃源……
回龙山风景区位于盖州市杨运镇钟屯村,因山势如游龙之迂回蜿蜒,而得此名。
登回龙山顶,视野大开,山野尽收眼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美景常在、八方古迹犹存。
回龙山风景区有一座古沙刹——天元寺,古今往来在人们心中流传着很多的故事,留给民间深刻的印象。百年古刹天元寺,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依山就势,居高临下,气派非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建,气势宏伟,金碧辉煌,香烟缭绕,昼夜不绝,蔚为“殿宇流光天底下,钟声荡绕白云间”之壮观。可惜尽毁于“大跃进”和““””期间。“仰回龙山,天赐佳景!”这里松林密布,山风吹来松枝舞动,仿佛大海的波涛,以天然松涛著名,载入《盖平县志》,著称“辽南八景之一”闻名天下。
人文旅游”是近几年来杨运镇兴起的全新旅游理念。它综合了文化,历史,民俗以及哲学,美学等精髓,成功地将旅游与文化相融合,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投资600万元建设的回龙山天源寺休闲度假区,经过六年修复建设,景区已建成旅游设施13座,民俗庙宇10座,有五黄殿、王母娘娘殿、“福、禄、寿”三星殿、龙王殿、药王殿、慈航殿、财神殿、护法殿,山崖半山腰洞中有两个仙人殿。蜿蜒曲折如游龙,在五道河畔开阔地忽然掉头回顾,真有点“回龙望祖”的气态,堪称一奇。
五黄殿,历经沧桑,依旧古朴秀丽,紫气袅袅,苍松翠柏中颇有仙风道气。寂静的山谷因五黄殿而厚重。佛堂大殿香客接踵,信众熙攘。燃香跪拜者,有人为求福运,有人诚心问道,人们在跪拜之时,也心怀敬仰。
回龙山丛林茂密,古木参天,尤以枫木为盛。春雨群芳吐翠,秋霜红叶飘香,远眺近观,层层入画。此处地势高,云雾缭绕,寺院琼楼,画阁朦胧;松林雾荡,雾涌云移。物有“静动沉浮”之姿,人有“腾云驾雾”之感;身临其境,景醉情迷,似置人间仙境。
站在峰顶眺望,绿野平畴,碧水如练,苍茫山野,豪阔无边。远望“二龙戏珠”高耸入云,格外醒目。峰下群峦起伏,脉舞苍龙。相传,很久以前,这一地带常发水患,害得人们流离失所。一年,天降大雨,洪水泛滥,两岸的房屋和田园沦落在汪洋之中。这惨象被在天上巡游的两条土龙看见了,他们俩商量后,想用身体拦住山谷里的洪水,使人们免遭灭顶之灾。可是,因为他俩私下里行动,违犯了天条,玉皇大帝便命天兵天将下界来斩杀他俩。在他俩仅差600多步没能会合的时候,天兵天将赶到,将他俩杀死。两条土龙的躯体化作了两条婉蜒的山脉,血液化作了一座土丘……
“千古不闻弹一曲,高山流水待知音。”五黄殿东崖下,筑起八十延长米拦河大坝,若似一张“古琴”,大河两岸建起护堤四百延长米,可供游客垂钓,水面上游船荡漾,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浏览、拍照,这里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陶醉在回龙山悠然的的幽境里,感悟着世态炎凉和岁月沧桑,在宁静中赏曲赋词,欣然。
悠久的历史,给回龙山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传说中回龙山的诸仙与神灵都是人间真、善、美之化身,与人消灾祛难,十分灵验,朝山拜谒者众多,自有得“麒麟山的香,回龙山的烛”之美称,享誉“甲辽南”。
很多人对回龙山却充满了一种敬畏膜拜的心情。这里是一片远离繁华的幽僻之地,葱郁茂密的松柏、巍峨耸立的山峰,层峦叠嶂上的奇花异草,轻盈妙曼的云雾,还有潺潺的溪水、清澈甘甜的山泉、自由嬉戏的鱼虾,在静谧旷远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空盈灵动,让思绪超脱了灵魂的局限和世俗的纷争,飘然逸到了广袤的寰宇。
近年来,杨运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业——远大山庄、麒麟山、回龙山、灵山等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建成营业,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到此观光旅游,已成为全市生态观光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以红色旅游资源,围绕开发绿色生态游、宗教文化游和红色之旅等特色旅游业,“做大、做新、做精、做全”的思路,历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都是杨运人创新思维、创意发展的硕果,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杨运镇壮大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的确,有这么一块秘境:充满传说,充满激情,充满回归。“秘境,这是杨运镇的特色,是开发杨运镇旅游的切入点,也是杨运镇旅游产业的后发优势,把原生态的资源发挥到极致,旅游产业也就成功了。”
远大山庄,自然景观秀丽迷人,人文景观别致新颖、山峰陡峭、河水清幽,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这里的麒麟山,因为细看起伏的山脉,犹如麒麟的腰身,酷似一只巨大的麒麟盘卧在那里,故叫麒麟山。人们把麒麟山奉若神明,看成吉利祥瑞的象征。
在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茂盛,寺不古而灵验。”灵山风景旅游区坐落在盖州市杨运镇杨运村,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响水河从这里流淌而下,映衬着两岸群山的倒影。美丽的灵山,蕴含天人合一的神韵。千百年来,无数善男信女在此烧香拜佛、祈福心愿。
如今,人们激情地吟诵着这些传说踏上杨运镇山区秘境的道路,人们也急切地跟着感觉走向现代文明的路途,而这种感觉正是源于那些最纯粹、最原始、最生态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
发展生态旅游,打造青山绿水。如今的杨运镇婀娜多姿,宛若“世外桃源”,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讲:“留住美丽的青山绿水,也就留住了我们老百姓长久的财富。”杨运镇成为原生态地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块净土,也成为现代旅游爱好者的一块神秘境地。
——这幅画卷必将浸透着该镇党委、政府对杨运镇人民赤诚的热爱、真诚的付出和忠诚的信守。
站在回龙山顶观日出,鸟瞰群山,登高望远。当“日月同辉”之际,心中一片灿烂。“回龙山”之秘带给我们的是历史文化的神奇与遐想,“回龙山”将伴随着杨运镇的发展走出大山,走向未来。
关于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3:悠悠山水悠悠情
作者:杏坛听雨
悠悠山水悠悠情
——庐山游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以其雄、奇、险、秀而闻名于世,那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那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那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那风格各异的园林建筑,向世人展示着她那无穷的魅力。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仁者也不是智者,只是个普通、平庸的人而已,但庐山三日游,那幽幽山水永远滋润着我的悠悠情怀……
“跃上葱茏四百旋”
经过5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的车终于来到了庐山脚下。隔窗而望,只见峰峦叠嶂,雾绕山梁;再近点,山石嵯峨,沟壑深深,竹林葱郁,野花点点。我的脑海里忽然泛起了东坡居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今天我能看清它的真面目吗,哪怕捕捉点皮毛也可以,我想。
车登山了,导游提醒我们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这路,堪称优质,柏油路面坦荡如砥,只是山路弯弯,回环盘旋,忽左忽右,时上时下,就像一根藏青色练带缠绕在山间,我们随着这根练带飘逸起来,仿佛腾云驾雾,又好似跳摇摆舞。多少个弯呀,没有人刻意计算,但导游向我们讲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细数山弯的故事,这位政治家首次上庐山,用其火柴梗计算山弯的个数,于是就有了“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名诗佳句。伟人哪,总有其过人的精明细腻之处!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的车终于登上了山顶,来到含鄱口。听说含鄱口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可惜时至下午,我们无缘。不过登高远眺,庐山秀美风光尽收眼底,“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远处云蒸霞蔚,近处满目苍翠,身边凉风习习,眼前的景象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它消除了旅途劳顿,洗却了世俗烦恼,身心是那样轻松……我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毛泽东的诗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阳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河,浪下三吴起白眼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晚上,我们去看《庐山恋》,看这部给庐山插上翅膀的电影。郭凯敏和张瑜的微笑,纯真清新。时隔几十年,那种纯真的感情还是能打动我们每个人的心,我的眼眶一直湿润着,看来美的东西无论时隔多久,都是芬芳扑鼻的。
“山寺桃花始盛开”
第二天去花径,感受她的美。花茎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名字,更重要的是与此关联的人文景观。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的如琴湖畔,它是一处清幽雅致胜地。相传白居易被贬任江州(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四月初到大林寺游览,梦中得桃花仙子点化,醒后步入桃林赏花咏诗。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凋零而此处却桃花盛开,于是吟诗感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并手书“花径”二字于石上,于是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建造了“景白亭”。花径公园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园中繁花似锦,碑碣林林,曲径通幽。湖光山色,风景如画。
诗人吟咏过的胜境,自然让人向往。花径游人如织,千人踏破花径,却少有人能真正找到花径独吟的兴味。我只得漫步在白司马当年走过的这条小路上,努力搜寻着诗中的意境。这花径的花不少,可就是见不到桃花。也许是7月花期已过,但桃树也没见着;也许是当年花多眼乱,白老先生错把这里到处盛开的杜鹃花当作桃花了?但是不管怎样,今天我们披着凉爽宜人的微风,沿着绿簇花丛的小路,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走着没有桃花的“花径”,照样享受着盎然的“春意”。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这里看到如琴湖,很好听的名字,湖如琴,湖如名,而这把“琴”却不再被弹奏,因为早已余韵在耳,似乎一千年只需弹奏一回,就可以流音不绝。
我伫立在白司马的石像前,抚摸着这位凝重沉思的诗圣,我的思绪也欢跃起来:桃花盛开是春天的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人生的春天也应该如此,也应该多姿多彩,无论年轻还是年长,只要保持乐观、豁达、健康、向上的心态,让心境永远年轻,那么,我们的人生之路不也是一条充满活力的花径吗?
“无限风光在险峰”
小时候背诵毛泽东诗词“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虽不解其意,但津津乐道,这次身临其境,人与自然融合,则别有一番感慨。
仙人洞系自然风化天生的石洞。洞顶为参差如手指的岩石覆盖,形似巨大的佛手,故又名“佛手岩”。洞中有清泉自洞顶石缝流出,名“一淌泉”。泉下有池,围以石栏。因泉水甘冽,千年不涸,被人称为“洞天玉液”,也称做“好运池”。泉边“山高水滴千年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一联正是其写照。仙人洞中央有座石雕纯阳殿,内置吕洞宾塑像;洞右边的“太上老君殿”则是道教始祖李聃的殿堂。据说这里是吕洞宾成仙的地方,吕洞宾“曾拜浔阳(今九江)令”,战乱中,由于四子皆亡,仅存夫妇二人,故改称“吕”,夫妇在洞中修炼时相敬如宾,后人遂称其为“吕洞宾”。
我在“好运池”虔诚的洗了洗手,希望自己能时来运转,然后由仙人洞左侧拾级前行,只见两旁松杉挺拔。前一圆门外是悬崖,岩壁间有一巨石凌空突起,形如蟾蜍,故名“蟾蜍石”。石隙缝中,一劲松插石而生,名为“石松”。锦绣谷云雾腾起,石松飘忽隐现,如临仙境。石上刻有“纵览云飞”、“豁然贯通”等画龙点睛之语。置身其间,恰似腾云驾雾,好不惬意。
沿着仙人洞北面的“仙路”前行,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险”字,悬崖上有诸多摩岩石刻,什么“竹林寺”、“云海”、“天在山中”、“同舟共济”等。路边贴近壑谷的一处有“访仙亭”、“游仙石”,其中,“游仙石”突兀外伸,丹崖悬空,立于此处不由得叫人心惊胆寒,但此处是纵览锦绣谷全景、感受它无比壮阔的气势的最佳位置,正所谓“风光在极”!
庐山的自然景观不仅蕴涵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繁衍着现代政治细胞。1959年夏天,李进(即江青)在仙人洞拍摄了一张御碑亭照片。照片上乱云飞渡,松枝苍劲,呈现出一种特定的环境、背景和气息。1961年,时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彼时彼地,不能排除某些忧愤和苍凉悲壮的心绪,他在江青所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背后写了一首七绝,借以抒发自己的胸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里,也留有另一个政治家掀起上个世纪浩浩荡荡的风云际会的印迹。“美庐别墅”是蒋介石夫妇的“夏都”,那满墙攀援而生的凌霄花是宋美玲亲手所种,屋边郁郁葱葱的竹子则是蒋委员长一时雅兴大发所致。这里是他们休养生息之所,更是另一处政治舞台,以至于他们上山和下山的日子亦成为当时山民们关心至极的话题。生灵涂碳之际,他们夫妻二人搭载军舰或专机来到这与世无争的假想地,过上一段惬意的日子,或是下棋、或是游山、或是品尝美食,让奢华去为她那绝无仅有的幽雅提供昂贵的养分,这一份因养尊处优而被恣情滋润的情趣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皆因男主人位高权重,而女主人又是那样的美丽年轻、才华四射。
其实,历史文化也好,现代政治也罢,作为游客和凡人的我们,无须谈古论今;不过我们对“无限风光在险峰”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看山,也是在看人看世,看心看智,看胸看襟,看哲看理……大智若愚,大道无痕!
“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老峰北磋峨巅,龙泉三叠来自天”——诡谲雄奇;
“匡庐瀑布,首推三叠”——景观极致;
“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撺掇诱惑……
这一串串溢美之词,就像一串串催生剂,兴奋着我们的神经,撩拨着我们的欲望。原本不在游览之列的三叠泉,最终成为我们重点游赏的景点。
去三叠泉是一路下坡的,要一直下到谷底,也就是要走一千多个台阶走到形成瀑布的落差底端才能仰视这著名的三叠泉。沿着依山傍涧的石径,我们时上时下,蜿蜿蜒蜒,匆匆向西而行。不过路还算平缓,但迎面游泉而回的人们的粗大的喘息声及坐石歇息的迹象警示着我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犹豫了,因为身边带着个只有7岁的小灼灼。然而,孩子的执意和自己一睹三叠泉的内趋力让我不忍舍弃。小灼灼始终跑在前头,最后把我们抛在了后面,我既欣喜又担心,心中那个急呀没法说。
大约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山顶的育种场,果然,很陡的石阶展现在眼前。那石阶有4000多级,狭窄陡峭,弯弯曲曲,依山而筑,从山顶直飘到山底,像是狠了心要让我们坠落到谷底似的。我的腿已经开始发抖,看到与我们逆向而行的游览完毕返回来的游客,他们基本上都保持着痛苦万状的表情,面红耳赤,气喘咻咻,我开始隐隐担忧起回程来,但又不甘心打退堂鼓。我喘着粗气小心翼翼的拖着双腿往下走,汗涔涔胆战战。
一路跌跌撞撞总算到了目的地。我加快步伐,一口气下到屏风叠底,见到了我的小灼灼,他在那里奔来跑去,没有丝毫的倦意。我一把拢住他,瘫坐在石头上,怡然自得地观赏起瀑布来。果然名不虚传!本是一个瀑布,却被嶙峋的石头分为三级,那瀑宽百余米,依着山势分为上、中、下三级,但又呵成一气,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所以也称“三叠泉”。我初看第一眼的时候喜欢第三叠,细碎而有章法的直跌入潭中,似乎蓄积了前两叠的所有能量,欢快而又严谨,一心要以最佳姿态表演完这最后一幕。但最后转到谷底,再靠近一些时,才发现所有华采都在第二叠,果真是“碎玉催冰”,大珠小珠,晶莹剔透,洋洋洒洒,狂乱恣意,像撞击之后的火花,顷刻迸发,想收都收不住。纵观全瀑,它从高高的山头凌空下泻,宛如一幅水帘悬挂长空,它抛珠溅玉,犹如万斛明珠飞洒九天,又象百幅冰绡抖腾长空,景色蔚为壮观。无怪乎,历代许多游客骚人为它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此时,不知是谁吟诵起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子昂赞美三叠泉恬静、美丽的小诗来:“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小灼灼也煞有介事的朗诵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笑着夸奖道:“小李白作诗啦!可惜李白写的并不是这里的瀑布,他要是游到这里肯定会写更美的诗句呢!”小家伙似懂非懂,脚丫玩起清澈的泉水来。
要原路返回了,看着那望而生畏的“天梯”,我有点头晕目眩,我能上去吗?我没有了信心。再看小灼灼,已蹦跳着攀爬起“天梯”来,似乎有一股永远使不完的劲。蓦然,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前进的动力,萌发了挑战自我的毅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们终于成功了!
旅游靠体力、靠耐力、靠勇气,才能欣赏到险峻的山川;人生靠努力、靠毅力、靠胆气,才能登上成功的巅峰。
百年古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