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成语有抱令守律、待兔守株、规行矩步、胶柱鼓瑟、胶柱调瑟、荆人涉澭、刻舟求剑、泥古不化等。
扩展资料:
一、抱令守律
1、拼音:
bào lìng shǒu lǜ
2、释义: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3、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时舍,便云我能平狱。”
二、待兔守株
1、拼音:
dài tù shǒu zhū
2、释义: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同“守株待兔”。
3、出处:
宋·张君房《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三、规行矩步
1、拼音:
guī xíng jǔ bù
2、释义: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3、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4、造句:
1)我们要大胆改革,不能规行矩步。
2)这个人一向规行矩步,派他去,你完全可以放心。
3)今天,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不要老是规行矩步。
4)他是规行矩步的老实人,下海经商是不行的。
5)他在工作中给人的印象是,一切都规行矩步,没有丝毫越轨之处。
四、刻舟求剑
1、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2、释义:
舟:船。求:寻找。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3、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造句:
1)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2)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3)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4)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5)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五、泥古不化
1、拼音:
nì gǔ bù huà
2、释义:
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3、出处:
宋·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4、造句:
1)他那人泥古不化,我都不屑教诲了。
2)我们学习古代的东西不要泥古不化。
3)父亲是个泥古不化的老人,他总是抱着死教条不放。
【比喻人固执,不会变通的成语?】胶柱鼓瑟】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x0dx0a抱令守律】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x0dx0a待兔守株】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x0dx0a规行矩步】规:规则;矩:规矩。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不知变通。 x0dx0a荆人涉澭】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x0dx0a刻舟求剑】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x0dx0a泥古不化】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x0dx0a泥古拘方】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 x0dx0a拟规画圆】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x0dx0a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x0dx0a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x0dx0a顽梗不化】形容非常顽固而不知变通。 x0dx0a枉曲直凑】谓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x0dx0a执而不化】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比喻拘泥,不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猜成语?】墨守成规:【基本解释】: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拼音读法】:mò shǒu chéng guī
【使用举例】:~,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近义词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词组】:标新立异
【使用方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歇后语】:一本经书看到老
【哪个成语比喻拘泥成列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这个成语是: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成语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刻舟求剑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正音:刻,不能读作“kē”;剑,不能读作“jiǎn”。
成语辨形:剑,不能写作“箭”。
成语辨析: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侥幸得到意外收获。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成语例子: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是哪个词语】成语:刻舟求剑
读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意思: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引用:茅盾《致陈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释,盖咬住一、二字,刻舟求剑以驳难,似已成风气,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按图索骥 [ àn tú suǒ jì ] 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比喻拘泥而不能灵活变通(含贬义)。现多用在正面,比喻根据线索去寻找或追究事物。
出处: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七记载,伯乐有个儿子根据伯乐《相马经》上有关马的描写去寻求好马,结果把一个大蛤蟆当成了马。伯乐知道后讥笑他说:“所谓按图索骏也(你就是照图上找马)。”
2、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是什么成语?】词目
食古不化
发音 shí gǔ bù huà
释义 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出处 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示例 如果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就会食古不化。
人气 5284次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变通的成语相关文章: